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诗文化特质词英译的文化缺失——以Giles英译《长恨歌》为例
1
作者 李素慧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长恨歌》向当代人展现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其语言附着了浓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信息。文章以Giles英译《长恨歌》为例,对译文和源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诗中文化特质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和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分析的复... 《长恨歌》向当代人展现了唐朝的社会现实,其语言附着了浓厚的中华历史文化信息。文章以Giles英译《长恨歌》为例,对译文和源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诗中文化特质词的翻译处理方法和文化缺失的原因,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分析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特质词 文化缺失 giles英译《长恨歌》
下载PDF
白居易《长恨歌》五种英译文翻译策略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锦晖 文军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 翻译策略研究无论对于翻译批评还是翻译实践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古诗英译是中国文化外译历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汉语古诗因文体的特殊性和内容的历史性、文化性,其英译策略理应得到更多关注。本文以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为描写框架,对《长恨歌》五位译者的译文进行系统描写与对比。分析发现五位译者的策略在语言、形式、词汇转换和附翻译层面上各有特色,每种译文的内部策略自成体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汉语古诗英译策略的选择会受到译者的翻译观、翻译目的以及诗学等多重文本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古诗策略体系 《长恨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美”原则在汉诗英译中的应用初探——以《长恨歌》的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靓 李延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4-145,共2页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 许渊冲把鲁迅先生关于汉语的三美扩展到中国古代诗词的英译与英译研究中,他主张应先追求意美,其次求音美,再求形美,并力求三者统一。从"意美"、"音美"、"形美"角度赏析《长恨歌》的许译本和杨译本两译本,我们发现,杨氏夫妇和许先生以不同的翻译表达,再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形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美 音美 形美 汉诗 《长恨歌》
下载PDF
《长恨歌》中外英译对比研究
4
作者 刘娟 杨永春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0期68-69,89,共3页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以其浓厚的叙事氛围、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中国文学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唐...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以其浓厚的叙事氛围、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中国文学逐步走向世界的同时,唐诗也日益得到关注。随之,出现了不少英译本,英国汉学大家哈伯特·翟理斯对《长恨歌》分段而译,中国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朱纯深先生等人的阐释各有特色。文章以外国译者翟理斯译本和中国翻译家许渊冲译本为例,以“三美原则”为指导,对《长恨歌》英译进行对比,一赏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三美原则 唐诗 对比
下载PDF
《长恨歌》英译意象叙事建构
5
作者 陈钰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11期24-25,共2页
本文以翻译叙事学为基础,研究探索《长恨歌》英译的上海意象、都市意象和生活意象等意象叙事建构,寻求译者与译文、原文、读者及时代更高层次的优化对等,全方位、多视角、更有效的诠释文本信息,对推动翻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中... 本文以翻译叙事学为基础,研究探索《长恨歌》英译的上海意象、都市意象和生活意象等意象叙事建构,寻求译者与译文、原文、读者及时代更高层次的优化对等,全方位、多视角、更有效的诠释文本信息,对推动翻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意象 叙事建构 《长恨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