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展开更多
文摘于2011—2013年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覆盖栽培方式为主因素,氮肥应用水平为副因素,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和施氮量下糜子光合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覆盖和不施肥相比,覆盖和施氮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至成熟阶段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同时显著降低胞间CO_2浓度(C_i),光合改善效果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和180 kg hm^(–2)氮肥施用量最为显著。覆盖和氮肥均显著提高糜子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量,降低糜子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提高了糜子花后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覆盖显著提高糜子产量、千粒重、穗粒数和穗长,其调控效应以"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较好;随施氮量的提高,糜子产量和千粒重先升后降,而穗粒数和穗长持续增加,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 kg hm^(–2)。因此,建议黄土高原糜子最佳栽培措施为"W"垄覆地膜+垄间覆秸秆的二元覆盖集水保水系统结合135~145 kg hm^(–2)氮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