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揭西、丰顺“冰臼群”成因商榷 被引量:26
1
作者 陈华堂 丘世钧 +1 位作者 黄山 范小平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80,共5页
根据所谓冰臼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貌部位, 提出由于广东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 第四纪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事实上也没有人发现有确切的冰川遗迹, 孑遗植物和热带、亚热带的生物群化石也佐证没有冰川出现过。据此, 我们认为所... 根据所谓冰臼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貌部位, 提出由于广东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 第四纪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事实上也没有人发现有确切的冰川遗迹, 孑遗植物和热带、亚热带的生物群化石也佐证没有冰川出现过。据此, 我们认为所谓冰臼群, 实是河床壶穴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臼群 壶穴地貌 冰川遗迹 冰川地貌
下载PDF
“冰臼”与“壶穴”之争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涡流 冰川 流水地貌 冰川地貌
下载PDF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量:31
3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7-922,共6页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穴 锅穴 冰臼 岩臼 冰川壶穴 差异风化壶穴 术语辨析
下载PDF
“冰臼”与“壶穴”的鉴别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孟华 谢小康 《嘉应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71-74,共4页
对同一地貌现象的成因争论,各执一词,本文试以“冰臼”、“壶穴”之间成因上的不同,从成生条件、过程乃至痕迹讨论它们的区别,并加予鉴别。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山谷冰川 涡流 鉴别 地貌学 形成机理 基岩河床 冰川发育
下载PDF
崂山花岗岩晶洞与天然石臼成因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召军 刘锡清 +3 位作者 顾兆峰 李海锋 胡克 周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近年来,一种基岩表面石臼状微地貌(天然石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再度掀起争论。关于天然石臼成因大体有:壶穴说、冰臼说、风蚀穴说、风化坑说,等等。显然,在不同情况下,其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笔者对青岛崂山... 近年来,一种基岩表面石臼状微地貌(天然石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再度掀起争论。关于天然石臼成因大体有:壶穴说、冰臼说、风蚀穴说、风化坑说,等等。显然,在不同情况下,其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笔者对青岛崂山考察发现,这里的晶洞花岗岩本来原生洞穴(晶洞或气泡洞)非常发育,它们对天然石臼的形成存在重要影响。不但几厘米的晶洞可以经过风化作用拓展成相当大的石臼,甚至一些较大的晶洞(气泡洞)与石臼在形态、尺度和分布上比较接近。因此推断,崂山的天然石臼是岩石原生洞穴沿节理和裂隙崩塌破坏后,暴露出来经风化作用改造而成,甚至有的石臼基本是晶洞破坏后的直接产物,而非所谓的"冰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天然石臼 晶洞(气泡洞) 冰臼 崂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