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揭西、丰顺“冰臼群”成因商榷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陈华堂
丘世钧
黄山
范小平
-
机构
广州地理研究所
华南师范大学
-
出处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6-380,共5页
-
文摘
根据所谓冰臼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貌部位, 提出由于广东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 第四纪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事实上也没有人发现有确切的冰川遗迹, 孑遗植物和热带、亚热带的生物群化石也佐证没有冰川出现过。据此, 我们认为所谓冰臼群, 实是河床壶穴地貌。
-
关键词
冰臼群
壶穴地貌
冰川遗迹
冰川地貌
-
Keywords
glacial mortar
Pot holes
Glacioeluvial
-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冰臼”与“壶穴”之争
被引量:24
- 2
-
-
作者
李孟华
谢小康
-
机构
嘉应大学地理系
-
出处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1-384,共4页
-
文摘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涡流
冰川
流水地貌
冰川地貌
-
Keywords
glacial-mortar
Pot-hole
Whirling fluid
Glacier
Flavial Landform
-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量:31
- 3
-
-
作者
吕洪波
章雨旭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7-922,共6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编号:Y020109)资助
-
文摘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
关键词
壶穴
锅穴
冰臼
岩臼
冰川壶穴
差异风化壶穴
术语辨析
-
Keywords
pothole
kettle hole
"moulin"
"mortar"
glacial pothole
differential weathering pothole
terminological 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冰臼”与“壶穴”的鉴别
被引量:7
- 4
-
-
作者
李孟华
谢小康
-
机构
嘉应大学地理系
-
出处
《嘉应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71-74,共4页
-
文摘
对同一地貌现象的成因争论,各执一词,本文试以“冰臼”、“壶穴”之间成因上的不同,从成生条件、过程乃至痕迹讨论它们的区别,并加予鉴别。
-
关键词
冰臼
壶穴
山谷冰川
涡流
鉴别
地貌学
形成机理
基岩河床
冰川发育
-
Keywords
glacial—mortar
pot—hole landform
valleg glacier
whirling fluid
-
分类号
P931.4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
-
题名崂山花岗岩晶洞与天然石臼成因探讨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宋召军
刘锡清
顾兆峰
李海锋
胡克
周金
-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甘肃煤田地质局庆阳资源勘查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06036
40901027)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近年来,一种基岩表面石臼状微地貌(天然石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再度掀起争论。关于天然石臼成因大体有:壶穴说、冰臼说、风蚀穴说、风化坑说,等等。显然,在不同情况下,其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笔者对青岛崂山考察发现,这里的晶洞花岗岩本来原生洞穴(晶洞或气泡洞)非常发育,它们对天然石臼的形成存在重要影响。不但几厘米的晶洞可以经过风化作用拓展成相当大的石臼,甚至一些较大的晶洞(气泡洞)与石臼在形态、尺度和分布上比较接近。因此推断,崂山的天然石臼是岩石原生洞穴沿节理和裂隙崩塌破坏后,暴露出来经风化作用改造而成,甚至有的石臼基本是晶洞破坏后的直接产物,而非所谓的"冰臼"。
-
关键词
花岗岩
天然石臼
晶洞(气泡洞)
冰臼
崂山
-
Keywords
granite, natural-mortar, miarolitic cave ( bubble-like cave) , glacial pothole, Mount Laoshan
-
分类号
P64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