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陆架海绿石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全基 彭汉昌 张壮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1-44,共4页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简要概括了中国大陆架海绿石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环境。海绿石的富集区与氧化环境,粗粒沉积和残留沉积区相一致。该研究为恢复古沉积环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陆架 海绿石 分布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夏季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3 位作者 刘焱光 杨刚 李朝新 方习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6,共10页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 通过对2007年夏季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悬浮体的测定,探讨了该区悬浮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特征为近岸远高于远岸,闽江、瓯江等河流的河口位置浓度最大,等值线基本上平行于海岸线;垂向上悬浮体质量浓度随着水深的加大而增加,高值区大多出现在海底地势凸起的位置。研究区悬浮体的分布主要受陆源入海沉积物和东海流系格局的影响,其中近岸区域主要受控于河流入海物质和闽浙沿岸流;而台湾暖流、闽浙沿岸上升流则对远岸区域影响较大。研究区悬浮体质量浓度和海水浊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相关系数达0.91,这为通过水体浊度来反演区域的悬浮体质量浓度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 悬浮体质量浓度 浊度 台湾暖流 沿岸流 上升流
下载PDF
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邢慧斌 席建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8-125,共8页
旅游精准扶贫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以及时代特征所决定的。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应立足自身实际条件,充分尊重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规律,从旅游精准扶贫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 旅游精准扶贫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以及时代特征所决定的。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应立足自身实际条件,充分尊重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规律,从旅游精准扶贫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系统实施"三位一体"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型。然而目前燕山-太行山片区旅游精准扶贫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如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用较低、旅游精准扶贫绩效差异较大、村民脱贫内生动力较弱、扶贫利益分配存在矛盾以及旅游扶贫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因此燕山-太行山片区在应用和推广"三位一体"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持续增强旅游精准帮扶的动力;(2)加强旅游精准扶贫管理;(3)切实改善旅游精准扶贫环境;(4)加强旅游精准扶贫识别和帮扶的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涞水模式 模式创新
下载PDF
旅游扶贫视角下特困区新型“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邢慧斌 席建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扶贫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这尤其对于传统扶贫方式难有成效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来说更具现实意义。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扶贫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这尤其对于传统扶贫方式难有成效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来说更具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新型"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利用旅游扶贫在就业拉动、完善基础设施、助推乡村智慧建设、挖掘乡村文化、加强传统风貌保护、提升特色品牌、塑造特色产业和推动乡村管理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全方位建设宜居、富裕、智慧、品牌、文化、生态、特色以及富有活力的具有浓厚乡愁的新型"美丽乡村",以加快实现党的十九大所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进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旅游扶贫 乡村振兴战略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下载PDF
贫困文化与精准扶贫的一种实践困境——基于贵州望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村寨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59
5
作者 贺海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8,共14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瞄准是中国反贫困的重要策略。当下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仍是精准扶贫的难点。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地贫困文化的象征符号、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具有巨大的维持贫困生活方式的传统力量,对精准扶贫及其携带的现代主流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瞄准是中国反贫困的重要策略。当下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仍是精准扶贫的难点。问题的症结在于当地贫困文化的象征符号、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具有巨大的维持贫困生活方式的传统力量,对精准扶贫及其携带的现代主流文化形成包围和切割的阻碍困境。精准扶贫与贫困文化存在三组矛盾关系:扶贫经济与贫困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快扶贫—慢生活"的行动规范冲突和"理性—非理性"的价值观念冲突。因此,精准扶贫要与改造贫困文化同步进行,要放慢速度,突破贫困文化的传统社会规范,要做好义务教育与成人教育,阻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培育贫困人口的现代理性精神。此外,精准扶贫还要关注贫困文化变迁中的文化震惊与文化堕距现象,防止贫困回流与社会失序或社会解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文化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研究——以四川省昭觉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寸家菊 徐孝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3-27,共5页
西部民族贫困山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山区县——四川省昭觉县农村贫困与扶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民族贫困山区县的扶贫模... 西部民族贫困山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分析西部民族贫困山区县——四川省昭觉县农村贫困与扶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适合民族贫困山区县的扶贫模式——"三集中"扶贫模式,提出通过发展县域循环经济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来推广发展"三集中"扶贫模式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贫困山区 扶贫 “三集中”扶贫模式
下载PDF
资源富集型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以云南省兰坪县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70-873,共4页
资源富集型贫困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免"资源诅咒",必须走出资源依赖而走一条通过资源产业积累而培育开发新的经济"发展极"的道路。通过对云南省兰坪县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工业反哺农业"是其中一条可... 资源富集型贫困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免"资源诅咒",必须走出资源依赖而走一条通过资源产业积累而培育开发新的经济"发展极"的道路。通过对云南省兰坪县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工业反哺农业"是其中一条可行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富集型贫困地区 可持续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 云南省兰坪县
下载PDF
连片特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宁夏西吉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鹏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6-49,共4页
以宁夏集中连片特困区——西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特殊困难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西吉县2007—2016年生态承载力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吉县生态弹性力指数和承载媒体的支撑力... 以宁夏集中连片特困区——西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特殊困难地区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西吉县2007—2016年生态承载力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吉县生态弹性力指数和承载媒体的支撑力指数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而其承载对象的压力指数在研究期间变化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由2007年的0.500 5下降至2016年的0.415 8。但总体看来,西吉县生态承载力指数呈现出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生态承载力 熵权法 承载力模型 西吉县
下载PDF
集中连片民族特困地区产业链延伸分析——基于石阡茶产业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友云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1-125,共5页
通过对石阡县茶产业的实地考察,重点对茶产业链的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管理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石阡茶产业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方面的提升面临瓶颈,物流综合发展能力较弱,信息流发展严重滞后。基于这些问题的... 通过对石阡县茶产业的实地考察,重点对茶产业链的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和管理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石阡茶产业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方面的提升面临瓶颈,物流综合发展能力较弱,信息流发展严重滞后。基于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石阡茶产业链延伸的路径在于厘清茶产业上、中、下游产业,确定产业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茶产业集群,以此努力实现延伸茶产业价值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民族特困地区 产业链 延伸 石阡县 茶产业
下载PDF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经验解释与发展策略——以贵州省D县为例
10
作者 王辉 《经济动态与评论》 2023年第1期40-56,192,193,共19页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彻底解决,即将转向乡村振兴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区域的特殊性,贫困地区仍然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和返贫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脱贫攻坚时期的脱贫经验进行总结,以为新历...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绝对贫困状况得到彻底解决,即将转向乡村振兴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区域的特殊性,贫困地区仍然面临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和返贫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脱贫攻坚时期的脱贫经验进行总结,以为新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贫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特困地区的特点及脱贫攻坚期间所面临的问题;结合D县的案例,认为借助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是占中国贫困人口较多数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重要脱贫经验;根据D县经验,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新时期所要解决的如何摆脱再次陷入贫困的风险、在乡村振兴阶段如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两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异地扶贫搬迁
下载PDF
益贫理论下的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特征与发展转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颖 杨培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3,共8页
近年来,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日渐尖锐且呈现出固化趋势,解决该类地区的贫困问题、促进其城镇化健康和谐发展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梳理总结,反思了我国传统城镇... 近年来,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日渐尖锐且呈现出固化趋势,解决该类地区的贫困问题、促进其城镇化健康和谐发展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的梳理总结,反思了我国传统城镇化理论研究与发展模式的局限性,针对该类地区的城镇化特征,从益贫理论视角提出了以贫困人口为导向的城镇化率测度模式、城镇化绩效评价方式、城镇化路径与空间模式以及公共物品供应模式的转型,并强调相关扶贫政策与城镇建设配合,促进扶贫政策由短期输血式向长期造血式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益贫理论 城镇化特征 发展转型
下载PDF
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美霞 李民 +1 位作者 周国华 王永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5-53,共9页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 以我国新时期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区武陵山片区为例,构建综合指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域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归纳了其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经济重心略偏北有弱集聚性,空间差距在缩小。不同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县等级数量分布由"纺缍型"变为"金字塔型";空间上优势县呈"斑块"状离散分布,劣势县呈"连片"状相对集中分布,空间相关性不显著,溢出效应不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开发、交通区位、市场发育、政策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文章最后提出优化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连片特困区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形成机制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耿志 柴力行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贫困县的脱贫对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地理资本的理论视角,利用空间分析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揭示了2016—2020年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县的脱贫集中发生在2... 贫困县的脱贫对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地理资本的理论视角,利用空间分析和有序Logit回归模型,揭示了2016—2020年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县的脱贫集中发生在2017—2019年,在空间上呈现两种集聚特征:一是行政区集聚,即同一地级市范围内的县域脱贫时间相近;二是自然区集聚,即一个自然地理区范围内的县域脱贫时间相近。它们反映了贫困县脱贫与人文和自然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贫困县脱贫受到区域人文和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地方生产力水平、农业发展基础、经济活力、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区位等经济地理资本,第二产业就业机会、居民储蓄存款、人口密度等社会地理资本以及平均坡度、平均降水量等生态地理资本。研究结果对促进贫困县持续发展、缩小相对贫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理 贫困县 脱贫 地理资本 经济、社会与生态 扶贫政策 集中特困连片区
原文传递
连片特困区旅游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化及模式研究——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麻学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4-222,230,共10页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旅游城镇化 模式 武陵山片区 扶贫 资本 旅游产业
原文传递
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致贫原因诊断及其帮扶需求分析 被引量:59
15
作者 贾林瑞 刘彦随 +1 位作者 刘继来 李进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3,151,共10页
基于问卷调查和GIS空间分析,深入剖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与帮扶需求,识别不同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与帮扶需求类型,探明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应减贫对策。结果显示:(1)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多重内涵,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类型多... 基于问卷调查和GIS空间分析,深入剖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与帮扶需求,识别不同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与帮扶需求类型,探明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内在关联,并提出相应减贫对策。结果显示:(1)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多重内涵,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类型多样、程度不等,但总体上收入和社会保障不足是其最普遍的致贫原因。贫困地区的主要致贫原因差别显著,同一致贫原因的致贫程度呈现明显地域特征。(2)贫困户帮扶需求类型多样化,但加大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其最迫切的需求。贫困地区最主要的帮扶类型差别明显,对同一帮扶类型的需求程度不尽相同。(3)致贫原因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帮扶需求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但不起决定性作用,二者存在错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贫原因 帮扶需求 贫困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