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张晶 寇晨光 李昌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足月经阴分娩,产后42d盆底肌电评估异常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磁电联合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电刺...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在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足月经阴分娩,产后42d盆底肌电评估异常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磁电联合治疗)和对照组45例(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有2例因失访被排除,最终确定观察组45例,对照组43例。并在治疗前后行标准的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及改良牛津肌力分级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静息肌电位均降低,快速放松时间缩短,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和耐力收缩阶段变化幅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Glazer评估指导的磁电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功能,提升肌力,改善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产后盆底功能 盆底康复 磁刺激 电刺激
下载PDF
Glazer评估未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李洁 高桂香 +5 位作者 屈敏 梁艳 廖营营 金玉茜 于航 王鲁文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未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康复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孕前行盆底筛查的未育女性532例,筛查出存在PFD的女性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Kegel治疗组90例和盆底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78例,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 目的探讨未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康复治疗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孕前行盆底筛查的未育女性532例,筛查出存在PFD的女性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Kegel治疗组90例和盆底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78例,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系统检测其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分析未育女性PFD的高危因素及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MI)、有无慢性咳嗽病史的女性中,PFD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Kegel治疗组和盆底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峰值、持续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升高,且盆底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较Kegel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肥胖、慢性咳嗽史是未育女性发生PFD的高危因素,孕前女性的盆底肌功能可能影响产后PFD的发生率,孕前及早干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育女性 PFD 盆底康复治疗 glazer评估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许丽娟 杨洁 +2 位作者 朱翠丽 崔敏 符丽荣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人群的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以期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产后6周到6个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盆底康复门诊... 目的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人群的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以期为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产后6周到6个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盆底康复门诊自愿接受盆底评估的产妇,根据生产时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其中阴道分娩组根据是否有侧切再分为自然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最终有121例患者纳入研究。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人群的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患者年龄17~44岁,平均(28.7±4.5)岁,其中剖宫产组40例,阴道分娩组81例(自然分娩组54例和会阴侧切组27例),比较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会阴侧切组三组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结果剖宫产组前静息阶段肌肉过度活动占比及肌电值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秒持续收缩阶段,慢肌耐力下降占比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然分娩组耐力异常占比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阶段会阴侧切组的肌肉过度活动占比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能合理评估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肌电情况,剖宫产术后产妇容易出现肌肉过度活动,自然分娩对盆底肌慢肌损伤明显,而会阴侧切者容易出现肌肉疲劳。可根据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制定合理且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从而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骨盆底 剖宫产术 阴道分娩
下载PDF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陈秀敏 何建英 +1 位作者 刘美 王秋娴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9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 目的:分析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研究组耐受测试、持续收缩、快速收缩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研究组Ⅰ级肌纤维疲劳指数和阴道肌力高于对照组,Ⅱ级肌纤维疲劳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评分,改善患者表面肌电评估指标、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盆底功能恢复 盆底肌力评分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下载PDF
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岩彤 陈浩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符合条件的产妇3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方案对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快速... 目的探讨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医院进行产后复查符合条件的产妇3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方案对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和耐受测试平均值,盆底肌力及Ⅰ、Ⅱ类肌纤维受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和耐受测试平均值均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前基线平均值降低,后基线平均值增高(P<0.05)。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有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盆底肌I类、Ⅱ类肌纤维受损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Glazer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方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 肌纤维 产妇 评价
下载PDF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和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邱柳媛 《吉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2222-2223,共2页
目的:探究以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和评估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盆底专科门诊90例产后42 d接受复查产妇设为观察组,以其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会阴侧切组三个亚组,各30例,并选同期90例门... 目的:探究以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和评估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盆底专科门诊90例产后42 d接受复查产妇设为观察组,以其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组、会阴侧切组三个亚组,各30例,并选同期90例门诊复查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的盆底康复,对照组实施常规盆底康复,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率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产后42 d,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异常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周,观察组肌张力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剖宫产组产后42 d、产后10周肌张力异常发生率均较自然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0周对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观察组高,且观察组中剖宫产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较自然分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azer盆底表面肌电指导及评估对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在康复训练中应注意增强自然分娩产妇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 分娩方式 产后盆底康复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二孩”产妇产后盆底肌电的影响
7
作者 王苗 陈怡 +2 位作者 陆尧 修晓燕 张蓉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娩“二孩”的产妇盆底肌电情况,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筛查的7629例分娩两次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盆底肌电值,按... 目的探讨分娩“二孩”的产妇盆底肌电情况,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筛查的7629例分娩两次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盆底肌电值,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剖宫产组(631例,编号为“1组”)、剖宫产-顺产组(158例,编号为“2组”)、剖宫产-剖宫产组(2202例,编号为“3组”)与顺产-顺产组(4638例,编号为“4组”),比较四组产后盆底肌电值的特征。结果1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2组、4组,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2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孩”产后盆底肌电特征主要与二孩分娩方式有关。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损害大于剖宫产,剖宫产对盆底肌有保护作用,但容易导致静息电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glazer方案 盆底表面肌电 阴道分娩 剖宫产
下载PDF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易念华 张艳 +1 位作者 吴兰 方俊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20期3376-3378,共3页
目的评价Glazer康复治疗方案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产后42天复诊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接受Glazer方案,根据初次测评结果分为急迫型组和压力型组;对照组(60例)接受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所有... 目的评价Glazer康复治疗方案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产后42天复诊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接受Glazer方案,根据初次测评结果分为急迫型组和压力型组;对照组(60例)接受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使用气囊法检测盆底肌力;治疗组在治疗前(产后6周)和疗程结束时(产后9周)测定盆底表面肌电数据来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盆底肌力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急迫型组在疗程结束时,前基线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的压力型组在疗程结束时持续收缩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和耐受测试平均值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行Glazer评估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产后 盆底康复治疗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Glazer评估在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9
作者 周志春 朱海云 曹红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在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193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31例)和剖宫产组(62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 目的探讨Glazer评估在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42 d复查的193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31例)和剖宫产组(62例)。采用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测定盆底肌的表面肌电值。结果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9.1±4.1)岁。(1)剖宫产组前静息肌电值(6.8±5.8)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5.5±3.3)μV(P<0.05);(2)5次快速收缩阶段,剖宫产组的快肌最大肌电值(43.2±16.9)μV略高于阴道分娩组(38.2±15.0)μV(P>0.05);(3)10 s持续收缩阶段,剖宫产组慢肌平均肌电值(29.7±13.5)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25.4±11.5)μV(P<0.05);(4)60 s持续收缩阶段,剖宫产组慢肌平均肌电值(26.2±13.2)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21.5±9.8)μV(P<0.05);(5)后静息阶段,剖宫产组平均肌电值为(7.0±5.2)μV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4.9±3.0)μV(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肌造成的损伤不同,阴道分娩对慢肌造成的损伤明显比剖宫产严重,但是剖宫产易导致盆底肌出现过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表面肌电 glazer评估 盆底功能障碍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原文传递
以生物反馈治疗仪为平台的Glazer法评估产后康复情况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伟 任艳蕊 +1 位作者 易绍媛 刘锋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0期1499-1501,共3页
目的:采用Glazer评估的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地康复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897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 目的:采用Glazer评估的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地康复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897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7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压力检测。观察组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功能锻炼。采用Myo Trac infiniti公司的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对Ⅰ、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阴道肌电压以及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肌电压情况显著改善、盆底肌力强度增加、产妇尿失禁发生率显著降低、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诊断可对患者治疗起到指导作用。在Glazer评估的标准下,可以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过正确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产妇提高盆底肌张力,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有效减少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生物反馈 产后康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原文传递
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致慢性盆腔痛疗效观察
11
作者 张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2,共4页
研究结合生物电刺激和康妇消炎栓对产后盆腔功能障碍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从泗阳县中医院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生物电刺激对照组(50例)和生物电刺激... 研究结合生物电刺激和康妇消炎栓对产后盆腔功能障碍导致慢性盆腔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从泗阳县中医院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生物电刺激对照组(50例)和生物电刺激加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组(50例)。两组都遵循各自的治疗方案,通过盆底表面肌电图(Glazer评估)和盆底肌肉疼痛评分来监测,以评估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的改善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在Glazer评估方面,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治疗后,两组的评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治疗组在所有阶段的指标提升上均超过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本阶段临床研究表明,生物电刺激联合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比单纯的生物电刺激治疗临床疗效更确切,且目前无复发病例,为下一阶段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经皮神经电刺激 康妇消炎栓 NRS评分 glazer 评估 盆底肌疼痛评分
下载PDF
Glazer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萌瑞 李卫 +2 位作者 王萌影 杨扬 王彩云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Glazer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SUI患者128例(SUI组)和同期正常已分娩妇女128例(NC组)。采用Glazer评估两组的表面肌电信号参数,并采用牛津改良版肌力评价表(MOS)主观评估肌... 目的Glazer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特点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产后SUI患者128例(SUI组)和同期正常已分娩妇女128例(NC组)。采用Glazer评估两组的表面肌电信号参数,并采用牛津改良版肌力评价表(MOS)主观评估肌力。结果SUI组的MOS评分、Glazer前静息期、Ⅱ类肌、混合肌、Ⅰ类肌、后静息期肌电值均显著低于NC组(P<0.05),Glazer参数与SUI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经阴道分娩组的各期肌电值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MOS有效率达96.88%,Glazer肌电值均显著升高,且经阴道分娩组的肌电值的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Glazer能够评估产后SUI盆底肌功能状况并指导康复治疗,阴道分娩对盆底肌损伤较剖宫产重但治疗后损伤恢复程度优于剖宫产后SU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康复 盆底肌功能障碍 glazer评估
原文传递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莉敏 王悦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究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44例,给予产妇常规康复指导)和治疗组(共44例,给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比两组产妇... 目的:探究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共44例,给予产妇常规康复指导)和治疗组(共44例,给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比两组产妇康复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分以及治疗组产妇治疗前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产妇治疗后耐受测试平均值、持续收缩平均值以及快速收缩平均值等肌电评估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中能改善产妇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评估 盆底表面肌电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 盆底肌力
原文传递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亚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29-29,31,共2页
深入探究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过程中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盆底康复科2020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检查的12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产后教育)和观察组(n=60,Glazer盆底表面... 深入探究在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恢复过程中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盆底康复科2020年3月~2020年11月接受检查的12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产后教育)和观察组(n=60,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对两组盆底肌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Glazer评估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未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时,盆底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该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从观察组治疗前后Glazer评估指标变化情况来看,无论是持续收缩平均值和快速收缩最大值,还是耐受测试平均值均呈一种逐步上升趋势。结论:将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应用于产后早期康复治疗评估阶段,可在确保患者盆底肌力系统改善的同时,优化患者盆底肌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应用
下载PDF
卯刻燮理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观察
15
作者 路越 张洋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1期1717-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卯刻燮理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治疗的OO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生物反馈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功法组予卯刻燮理术功法... 目的探讨卯刻燮理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治疗的OOC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生物反馈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功法组予卯刻燮理术功法锻炼治疗,生物反馈组予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予卯刻燮理术功法锻炼联合生物反馈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指标、盆底Glazer评估指标、血清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力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低于功法组、生物反馈组;联合组最大耐受觉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功法组、生物反馈组(均P<0.05)。治疗后,3组前基线和后基线波幅、快速收缩最大波幅、持续收缩平均波幅、耐力收缩平均波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功法组和生物反馈组,3组前基线和后基线变异系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功法组和生物反馈组(均P<0.05)。治疗后,3组血清胃动素、VI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功法组和生物反馈组[(261±43)ng/L比(241±37)、(219±34)ng/L,(81±15)ng/L比(60±19)、(69±11)ng/L](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功法组和生物反馈组(均P<0.05)。结论卯刻燮理术联合生物反馈治疗OOC效果较好,可能是通过调节胃动素及VIP水平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梗阻型便秘 卯刻燮理术 胃动素 血管活性肠肽 盆底glazer评估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的影响
16
作者 范倩倩 李彬彬 +2 位作者 张冬妮 曾骥 宋振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分析盆底磁刺激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申请单位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 分析盆底磁刺激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申请单位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过程有5例中途退出研究,余45例完成研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磁刺激治疗技术,实验组5例退出研究,余45例完成研究。干预21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评分、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并记录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SS、TCT、BBS、FMA评分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耐力测试平均值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盆底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推广该技术将让更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脑卒中偏瘫 躯干稳定性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下载PDF
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6
17
作者 靳翠平 尚玉敏 +2 位作者 胡同秀 郝洁倩 王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后的盆底疾病发生率、肌力情况及肌电特点;并通过比较筛查出压力性尿失禁(137例)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12例)的盆底肌电指标,探讨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最后对经盆底肌电筛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过度活动型(42例)和松弛型(70例)患者,予以1个疗程盆底肌电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盆底牛津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2级。顺产组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低于剖宫产组(P<0.05)。压力性尿失禁组前静息值、后静息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高于盆腔器官脱垂组(P<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较盆腔器官脱垂组低(P<0.05)。疗程治疗后,过度活动型患者后静息值下降(P<0.05),松弛型患者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上升(P<0.05);过度活动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后静息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弛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持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底肌功能,但不能以此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盆底肌电指标有助于判断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并可用于评估产后康复效果。盆底肌电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脱垂 阴道前壁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 glazer肌电评估 初产妇
下载PDF
健康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颜丽 魏琳娜 +1 位作者 刘禄斌 周玮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3-428,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Glazer方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剖宫产相比...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Glazer方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产后6~8周健康产妇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包括非阴道助产及阴道助产)在前、后静息阶段肌肉过度活跃风险明显降低(P=0.000),但阴道分娩时快肌肌力、慢肌肌力与耐力受损风险明显增加(P=0.000);与婴儿出生体质量≥4000 g相比,婴儿体质量<4000 g的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P=0.004);与分娩时会阴肌肉损伤的产妇相比,会阴肌肉无损伤产妇快肌受损风险明显降低(OR=0.815,95%CI=0.683~0.973)。结论:剖宫产或阴道分娩均可能引起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剖宫产对盆底肌无明显保护作用;婴儿出生体质量及分娩时会阴肌肉有无损伤是导致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glazer方案 盆底肌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箱灸与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侯明敏 洪小山 +2 位作者 段红丽 张丽 乔平进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S01期59-61,65,共4页
目的探讨艾箱灸与针刺结合盆底康复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者门诊按照随机选取原则分组,对照组给予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艾箱灸与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治疗,最终... 目的探讨艾箱灸与针刺结合盆底康复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者门诊按照随机选取原则分组,对照组给予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艾箱灸与针刺配合盆底康复治疗,最终筛选符合条件并配合完成治疗患者各100例。给予1个疗程治疗后再次行盆底Glazer评估,对两组的盆底肌电值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给予1个疗程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盆底肌的快肌肌力、慢肌肌力、慢肌耐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变异性较治疗前下降,前后静息状态下的肌电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快肌肌力、慢肌肌力、慢肌耐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变异性低于对照组(P<0.05),后静息状态下的平均肌电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箱灸与针刺结合盆底康复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上具有显著的效果,比单纯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盆底肌力、耐力、稳定性,提高盆底肌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艾箱灸 针刺 glazer评估
下载PDF
深部肌肉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莉 张阳 +2 位作者 李学春 谢诚芳 阳恩香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评估深部肌肉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断为产后MPPS患者160例,给予深部肌肉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共15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感觉VAS... 目的评估深部肌肉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断为产后MPPS患者160例,给予深部肌肉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共15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观疼痛感觉VAS评分和盆底肌肉压痛VAS评分,并采用Glazer评估盆底肌电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疼痛感觉VAS评分分别为(5.83±1.43)分、(2.72±1.36)分,治疗前、后盆底肌筋膜压痛VAS评分分别为(7.81±1.62)分、(3.80±1.42)分,治疗后的主观疼痛感觉VAS评分、盆底肌肉压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前静息电位和后静息电位分别为(5.90±3.09)μV、(5.35±2.55)μV,治疗后分别为(2.90±1.59)μV、(3.92±2.12)μV,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快速收缩、10 s快速收缩、60 s耐力收缩的电位分别为(38.90±11.56)μV、(18.98±8.95)μV、(15.20±7.10)μV,治疗后则分别为(50.20±15.63)μV、(30.62±15.03)μV、(24.56±9.09)μV,快速收缩、10 s快速收缩、60 s耐久收缩的肌电波幅均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肌肉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是治疗产后MPP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痛 生物反馈治疗 深部肌肉刺激 盆底表面肌电 glazer评估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