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注采大尺度物理模拟实验
1
作者 赵鹏 朱海燕 +4 位作者 李根生 陈作 陈世杰 上官拴通 齐晓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654,共9页
基于自主研制的真三轴多物理场原位注采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青海共和干热岩多井长期注采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多井连通性实验获得了岩样内部天然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裂缝与井筒的连通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注入井和生产井... 基于自主研制的真三轴多物理场原位注采大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开展了青海共和干热岩多井长期注采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多井连通性实验获得了岩样内部天然裂缝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各裂缝与井筒的连通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注入井和生产井,开展了一注两采和一注一采实验,系统分析了生产井的开采流量、开采温度、采热速率和流体采收率随持续注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热冲击、注入压力联合作用下,裂缝导流能力增强,生产井开采温度表现为下降趋势,且流量越大下降越快;当裂缝局部闭合区域逐渐激活,产生新的换热面积,开采温度升高或下降速率降低;采热速率主要由开采流量、注入和采出流体的温度差控制,当滤失通道导流能力增强,生产井流体采收率快速下降;优势通道和换热流体滤失对采热性能的影响机制有所区别,前者限制换热面积,后者影响采出流体流量,二者都是影响干热岩长期高效开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模拟实验 性能 导流能力 优势通道 流体滤失
下载PDF
页岩中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的原位热模拟实验
2
作者 席斌斌 潘安阳 +5 位作者 鲍芳 卢龙飞 曹涛涛 王晔 马中良 刘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1025,共10页
有机质孔隙是我国南方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而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孔隙发育息息相关。为实现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揭示下古生界页岩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的孔隙演化过程,以低成熟度的美国俄亥俄上奥陶统页岩以及欧洲波罗的... 有机质孔隙是我国南方页岩气重要的储集空间,而有机质类型与有机质孔隙发育息息相关。为实现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揭示下古生界页岩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的孔隙演化过程,以低成熟度的美国俄亥俄上奥陶统页岩以及欧洲波罗的海东部下志留统页岩为研究对象,联合运用飞秒激光、冷热台、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等技术,实现页岩中单体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进而辨别不同类型有机质的孔隙发育过程和演化规律。对低成熟度的“倾气”型笔石以及“倾油”型层状藻类体孔隙热演化过程的原位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笔石的体积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的起始温度要高于层状藻类体,生烃演化要晚于层状藻类体;(2)笔石和层状藻类体在热演化过程中均形成了明显的收缩缝,但就形成收缩缝的规模而言,笔石明显较小,生烃转化率要低于层状藻类体;(3)笔石与层状藻类体内部孔隙的演化存在明显的差异,笔石原有的生物组织孔在高温阶段发生了明显的扩容并且有新的内部孔隙生成,而层状藻类体在整个热演化过程中并未形成内部孔隙,证实了“生气窗”是有机质孔隙大量发育的主要阶段。有机质组成以及结构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上述两种有机质孔隙演化过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有机质 孔隙演化 原位观测 模拟实验
下载PDF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页岩孔隙连通性与形状系数演化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航 陈尚斌 +4 位作者 张瑛堃 李学元 王阳 林威 彭一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2-2714,共13页
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与页岩气赋存富集关系密切,孔隙连通性与形状演化特征对储集空间精细表征和页岩气赋存机理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北部古近系黄县组低成熟富有机质页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模拟产物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和... 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与页岩气赋存富集关系密切,孔隙连通性与形状演化特征对储集空间精细表征和页岩气赋存机理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北部古近系黄县组低成熟富有机质页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模拟产物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和扫描电镜实验,并辅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页岩孔隙连通性和形状系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低成熟阶段,有机孔少量发育,无机孔主要为矿物基质孔;随热演化程度增加,大量近圆形有机孔逐渐形成,少量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生成;到过成熟阶段,压实作用导致部分孔隙减小或消失;(2)随热演化程度增加,有机孔和无机孔孔径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形状系数均呈现近“V”型变化趋势;(3)高温高压导致样品孔隙系统第二个优势孔径峰值变大,表明孔隙系统增加了狭长-裂缝型孔隙,有助于沟通其他类型孔隙,提高孔隙系统的连通性;(4)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大量近圆形有机孔能为甲烷提供更多吸附位,生成的黏土矿物层间孔等狭缝型无机孔能够提高孔隙连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能力。本研究可为页岩气储层表征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页岩 孔隙连通性 形状系数演化 模拟实验 页岩气 黄县组
下载PDF
Gleeble-1500D试验机的热模拟实验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罗龙 李丽荣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期53-57,共5页
热/力模拟实验能够充分而精确地暴露与揭示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能够评定或预测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时出现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及研制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基于此,本文针对Gleeble-1500D热/力模拟实... 热/力模拟实验能够充分而精确地暴露与揭示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能够评定或预测材料在制备或热加工时出现的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及研制新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基于此,本文针对Gleeble-1500D热/力模拟实验机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对实验中常见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eeble-1500D试验机 /力模拟实验 常见问题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地方高校地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
5
作者 高变变 刘岩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现状,提出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探讨了增设该课程的必要性。热压模拟实验是进行油气形成机理等相关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必... 本文基于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验课教学内容设置现状,提出增设热压模拟实验课程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重点探讨了增设该课程的必要性。热压模拟实验是进行油气形成机理等相关地球化学理论研究的必要手段,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油气勘探生产向深层、非常规油气等更复杂目标挺进的迫切需求,对于构建专业新特色,推动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在课程实施方案方面,分析了开设该课程的可行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深入推进我校地球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教学改革 地球化学 实施方案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生烃阶段孔隙演化——来自鄂尔多斯延长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热模拟实验证据 被引量:42
6
作者 薛莲花 杨巍 +2 位作者 仲佳爱 徐勇 陈国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0-978,共9页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 通过加水的高温高压热模拟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陆相低熟油页岩进行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模拟,获得不同热演化程度的页岩样品,并对其孔隙特征及纳米级孔隙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样品微孔隙类型主要有原生残留孔隙、次生溶蚀孔隙、黏土矿物粒间孔和黄铁矿晶间孔,及一些表生作用形成的收缩孔,其中一些孔隙被残留烃所充填。随着温、压的升高,有机质孔开始发育,样品孔隙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演化规律,从原始样品的3.8%升高至350℃、32.5 MPa的17.53%后又逐渐降低,370℃、42.9 MPa时为8.15%,孔径峰值从20~100nm变为2~10nm,尔后又升至20~200nm,页岩孔隙度的增加主要是有机孔的贡献。低熟阶段样品中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发育有限,而是多在有机质与骨架颗粒接触边缘发育长条形、狭缝状的孔隙。随着成熟度的升高,在有机质内部开始出现孔隙,黏土颗粒间的有机质也开始分解,出现纳米级层间孔。随温度、压力的继续增大,压实作用、矿物相变及有机孔形成速度减缓的共同作用而减孔显著,岩样孔隙度减小幅度达5.68%,因此对于富有机质页岩来说,深埋阶段压实作用不容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油页岩 孔隙类型 有机质纳米孔 孔径分布
下载PDF
热红外震兆成因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耿乃光 于萍 +2 位作者 邓明德 崔承禹 罗灼礼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88,共6页
对完整岩石破裂前和既存断层粘滑失稳前的红外辐射温度场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发现岩石破裂前在未来断层处出现条带状的红外热像。粘滑失稳前断层团销点出现升温现象。声发射测量表明,岩石破裂前已有大量做破裂产生。地壳中的既存断层... 对完整岩石破裂前和既存断层粘滑失稳前的红外辐射温度场进行了遥感观测研究。发现岩石破裂前在未来断层处出现条带状的红外热像。粘滑失稳前断层团销点出现升温现象。声发射测量表明,岩石破裂前已有大量做破裂产生。地壳中的既存断层和大展前的微小破裂均可能为震前地壳中的热能转移提供通道,从而导致地面热红外展兆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遥感 模拟实验 温度异常 红外辐射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孔隙形成与演化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61
8
作者 马中良 郑伦举 +2 位作者 徐旭辉 鲍芳 余晓露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 针对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从未熟—低熟—成熟—高成熟—过成熟全系列的地质条件约束下的成岩成烃演化热模拟实验,利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对原始样品和模拟不同演化阶段反应后的样品进行了微观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未熟、低熟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和低温热作用生烃过程中可以形成有机孔隙,其当时较浅的埋深可能有助于有机孔隙的保存;2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变具有非均质性,成熟度不是控制有机孔隙形成与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有机质物理化学结构的差异对有机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作用;3有机孔隙的发育与滞留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生油阶段生成的有机孔隙,易被热解沥青所占据;4有机质收缩缝/有机质边缘孔可能是页岩气赋存的重要空间,其发育主要受控于在从"化学吸附有机质"向"物理吸附有机质"和"游离有机质"转化时有机质的物理化学结构及演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有机孔隙 SEM图像 非均质性 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下载PDF
泥页岩热模拟实验及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44
9
作者 董春梅 马存飞 +3 位作者 栾国强 林承焰 张宪国 任丽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3-1061,共9页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 随着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对泥页岩的成岩作用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三种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泥页岩样品的热模拟实验发现,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增加,干酪根热解生烃产生的有机质孔及不稳定矿物溶蚀孔增加,是泥页岩储集空间增加的主要原因;泥页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黏土矿物转化、不稳定矿物溶蚀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建立了基于热模拟实验的泥页岩综合成岩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在生烃过程中演化特征不同,Ⅰ型干酪根以"解聚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为主;Ⅲ型干酪根以"平行脱官能团型"的途径生烃,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为主;Ⅱ型干酪根介于两者之间,既可以产生有机质内部孔,也可以产生有机质边缘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模拟实验 有机质演化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煤岩显微组分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3 位作者 宋岩 秦胜飞 张殿伟 腾格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Ro=0.40%)的煤岩显微组分进行了从250℃到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1组成煤岩... 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Ro=0.40%)的煤岩显微组分进行了从250℃到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1组成煤岩的显微组分产液态物时具有镜质组较早(主要发生在350℃时)、壳质组略晚(发生在400℃)且显微组分产率大小顺序为壳质组(1)>壳质组(2)>镜质组的特征;2各显微组分的液态烃产率均表现为壳质组>镜质组的特征,镜质组和壳质组均存在一个明显的产液态烃高峰,壳质组是煤岩中液态物质的主力贡献者,其产液态物率是镜质组的5~15倍;3在显微组分中,低演化阶段具低总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随着煤化作用的加强,总烃有大于非烃+沥青质趋势。同时,在液态物产率高峰,饱和烃一般都占优势,不同显微组分液态物质的产程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在煤岩中壳质组是液态烃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其在煤岩中所占比较较小,难以肯定其为主力源,而尽管镜质组产液态物率低于壳质组,但因其是煤岩的主体部分,且具有广泛的分布,因此,应该是重视的对象;4不同显微组分的烷/芳值大于1,且壳质组的烷/芳值具有两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煤岩 显微组分 模拟实验 液态烃
下载PDF
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刘洛夫 王伟华 李术元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1期147-150,共4页
本文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认为未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的生油岩因构造运动等因素使其上升或被剥蚀,地温下降,生烃过程停止。当再次下沉达到一定温度时,未耗尽的有机质则可能再次生烃。连续生烃的量与二次生烃总量很接近,表明二次生烃... 本文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认为未进入高、过成熟阶段的生油岩因构造运动等因素使其上升或被剥蚀,地温下降,生烃过程停止。当再次下沉达到一定温度时,未耗尽的有机质则可能再次生烃。连续生烃的量与二次生烃总量很接近,表明二次生烃不影响生烃总量,只是延缓了生烃过程而已。即是说,单从生烃量的角度看,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二次生烃并不影响对生油岩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二次生烃 模拟实验 油矿床
下载PDF
沉积有机质的成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大锰 金奎励 姚素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44-552,共9页
作者采用小玻管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及碳质泥岩中藻类体、基质镜质体、沥青质体、运移沥青、角质体、树脂体、孢子体、现代栓皮栎的木栓层,水生植物蓝藻(粘球藻)和水生动物虾蛄的成烃规律。并根据有机组分的荧光特性和显微傅利叶红外光... 作者采用小玻管热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及碳质泥岩中藻类体、基质镜质体、沥青质体、运移沥青、角质体、树脂体、孢子体、现代栓皮栎的木栓层,水生植物蓝藻(粘球藻)和水生动物虾蛄的成烃规律。并根据有机组分的荧光特性和显微傅利叶红外光谱特征初步建立了我国煤系源岩生油组分及现代海生生物蓝藻和虾蛄的生油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藻类体生油晚,结束晚;不同类型的基质镜质体和沥青质体的成烃过程存在差异,且基质镜质体可早期生油;现代木栓组织的成烃模拟支持了木栓质体早期生油的观点;角质体、基质镜质体B的成烃具多阶段性的特点;现代粘球藻具生油晚,结束晚,且成烃范围宽;水生动物虾蛄具成烃早,结束早,且成烃范围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成烃 油气藏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原油裂解热模拟实验及产物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高生军 陈义才 +4 位作者 李延钧 王波 尹长河 李文涛 杨显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成熟阶段早期的原油样品(按比例与水、砂混合封入金管),采用高压釜封闭连续加热方式进行热压模拟实验。根据11个模拟温度点的烃类裂解气产率分析,原油裂解气累计产率为650~660m3/tTOC。原油裂解气RO值在1.3%~1.5%和2... 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成熟阶段早期的原油样品(按比例与水、砂混合封入金管),采用高压釜封闭连续加热方式进行热压模拟实验。根据11个模拟温度点的烃类裂解气产率分析,原油裂解气累计产率为650~660m3/tTOC。原油裂解气RO值在1.3%~1.5%和2.3%~2.7%区间存在2个明显的高峰。原油裂解气中甲烷含量和C2/C3值随模拟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但C1/C2值变化较小。原油裂解气碳同位素在成熟阶段相对较轻,高—过成熟阶段不断变重,并且甲烷与乙烷、乙烷与丙烷的碳同位素差值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原油裂解 裂解气 东营凹陷 沙四段
下载PDF
原油与硫酸盐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永翰 岳长涛 +1 位作者 李术元 钟宁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4-1001,共8页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考察了吐哈原油和胜利原油与硫酸镁的热化学还原反应,热模拟实验在350~450℃含水条件下进行。利用库仑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反应后的气体产物进行分析,油相的总硫含量用库仑仪进行测定,固体产物组成...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考察了吐哈原油和胜利原油与硫酸镁的热化学还原反应,热模拟实验在350~450℃含水条件下进行。利用库仑仪和气相色谱仪对反应后的气体产物进行分析,油相的总硫含量用库仑仪进行测定,固体产物组成利用红外光谱仪与X射线衍射仪进行分析,并对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中的LSC含量对TSR的反应程度有重要影响,含量越高,TSR反应程度越强烈。根据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吐哈原油与硫酸镁反应的活化能53.26 kJ.mol-1,胜利原油与硫酸镁反应的活化能57.91 kJ.mol-1,反应活化能的差异可能亦与LSC有关。LSC影响TSR的反应机理主要是形成中间体硫酸酯,这种物质很活泼,很容易氧化烃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R 原油 LSC 模拟实验 动力学
下载PDF
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弦 刘永建 +1 位作者 金美娟 赵鹊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0-83,共4页
针对大庆肇源油田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特征,采用该油藏油层岩心及原油进行了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热水驱、蒸汽驱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水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蒸汽驱开采方式优于热水驱,而热水驱又优于常规水驱... 针对大庆肇源油田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特征,采用该油藏油层岩心及原油进行了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热水驱、蒸汽驱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水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蒸汽驱开采方式优于热水驱,而热水驱又优于常规水驱;热水驱驱油效率随着注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注汽速度过高将影响驱油效率,而蒸汽温度及干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油藏 低渗透油藏 模拟实验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铝热法钢包精炼的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乃媛 孙丹 +3 位作者 金山同 潘贻芳 李永来 王砚铭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10,共5页
在锅热法钢包精炼水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感应炉中该法热模拟实验证明:化学热法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的特点,经加铝开温后,钢中C、P、S元素变化甚微,且对钢水清洁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设备简单、费用低廉、行之有效的钢包... 在锅热法钢包精炼水模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感应炉中该法热模拟实验证明:化学热法具有升温速度快、热效率高的特点,经加铝开温后,钢中C、P、S元素变化甚微,且对钢水清洁度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设备简单、费用低廉、行之有效的钢包加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精炼 模拟实验
下载PDF
稠油热采条件下沥青质沉积热模拟实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稠油油藏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党犇 赵虹 +1 位作者 隗合明 顿铁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5-309,共5页
该文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 84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为例 ,进行了 12次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引起地层伤害最本质的因素是沥青质沉积。沥青质在孔隙中的沉积现象非常普遍 ,主要呈星点状、薄膜状、斑块状甚至网状等。沥青质沉积对孔... 该文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 84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为例 ,进行了 12次热模拟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引起地层伤害最本质的因素是沥青质沉积。沥青质在孔隙中的沉积现象非常普遍 ,主要呈星点状、薄膜状、斑块状甚至网状等。沥青质沉积对孔渗的伤害程度随温度的增高呈增大的趋势 ,而随压力增大的变化在小于 11.5MPa时呈增大的趋势 ,在大于 11.5MPa时则呈减小的趋势。其对孔隙度的伤害程度不及对渗透率的那么明显 ,后者的伤害率平均在 80 %以上 ,属强度伤害 ,而前者的伤害率只有 1.3%~6 .5%。影响沥青质沉积的因素主要是稠油的组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影响因素 稠油 地层伤害 沥青质沉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煤系有机质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4 位作者 陈践发 宋岩 秦胜飞 张殿伟 腾格尔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5-359,共5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的(RO=0.40%)煤岩和煤岩加水进行了从250~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煤岩在...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侏罗系演化程度较低的(RO=0.40%)煤岩和煤岩加水进行了从250~550℃(50℃为一温阶,恒温72h)的热模拟实验,用氯仿抽提获得了赋存在固体残余物中的可溶液态有机物,即饱和烃、芳烃和非烃。实验结果表明:煤岩在各演化阶段的液态物产率均低于煤岩原样;饱和烃随演化程度升高逐步增加,而芳烃减少,反映出非烃沥青质,甚至不溶有机质向相对稳定的饱和烃转化以及芳烃随演化程度升高的高聚合作用;沥青质随演化程度升高亦有增大的趋势,而非烃比例变化不大,反映出高温下非烃向饱和烃和沥青质转化的两极分化作用;烷/芳值随着演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反映出高演化期芳烃的聚合作用。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液态烃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加且芳烃是主体产物。在实验的低温阶段,水的加入使得煤岩样中可溶有机质向气态和不溶有机质转化,从而使得可溶有机质组分呈降低趋势,而在高温阶段时煤岩加水后可溶有机质有所增加。在煤岩加水热模拟实验中,烷/芳值均小于1,再一次说明了水对芳烃缩聚的抑制作用及对烷烃形成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煤岩 模拟实验 液态烃
下载PDF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显微组分饱和烃甾烷系列化合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3,265,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岩与壳质组的热模拟实验产物饱和烃进行色-质分析指出,在全煤和壳质组中检测出了丰富的甾族系列化合物,且以C29甾烷占优势;煤岩中异常高的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的检出反映了该煤在成岩早期经受过微生物改造;利用C29-...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煤岩与壳质组的热模拟实验产物饱和烃进行色-质分析指出,在全煤和壳质组中检测出了丰富的甾族系列化合物,且以C29甾烷占优势;煤岩中异常高的αββ构型异构化甾烷的检出反映了该煤在成岩早期经受过微生物改造;利用C29-5αββ/(αα+ββ)与C29ααα20S/(20S+20R)关系可以判识原油是否为未熟或成熟。孕甾烷/甾烷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孕甾烷可能不是甾烷的热降解产物;热模拟中Σ重排甾烷/Σ甾烷值在400℃开始降低和C29αα20R/C27αα20R值在400℃达到最大反映了甾烷骨架在该温度点以后发生开环裂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壳质组 模拟实验 甾族系列化合物
下载PDF
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灰质页岩热模拟实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方杰 顾连兴 +3 位作者 方杰 刘宝泉 郭树之 刘井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5-355,共11页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和灰质页岩的Rb仅有0.38~0.6%,处于低成熟阶段,是系统研究中上元古界地层的生烃模式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的较理想模拟实验...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地层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普遍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而张家口下花园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和灰质页岩的Rb仅有0.38~0.6%,处于低成熟阶段,是系统研究中上元古界地层的生烃模式及有机质热演化特征的较理想模拟实验样品。本次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温度在27.5℃以前(R。<0.80%)为低成熟阶段,275℃~350℃(R0为0.8~1.32%)为成熟阶段;其中325℃(R0为1.16%)为生油高峰,350℃(R0为1.32%)为轻质油高峰,350℃~410℃(R0为1.32~2.0%)为高成熟阶段,410℃以后(R0>2.0%)为过成熟阶段。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的烃类和干酪根碳同位素(δ13C)逐渐变重,验证了δ13C存在温阶效用。在过成熟阶段,可溶有机质亦发生了芳核的缩聚反应,使芳烃含量减少,大分子的沥青质含量增多。可溶有机质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有“逆转”现象,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出现了双主峰,高碳数部位出现了奇偶优势等特征。当Rb>0.81%以后,同一温度点的Rb%>R。%。无水与加水模拟实验对比表明,加水实验的液态烃产率高,液态烃中重组分相对含量多,说明无水实验中热裂解反应强烈,而加水实验更接近地层热演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实验 灰质页岩 青白口系 下马岭组 上元古界 张家口 生烃潜力 有机质演化 烃源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