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ound Metformin/Glipizide Bilayer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Development and in Vitro Release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德方 聂淑芳 +3 位作者 孟晋 杨星钢 宋志全 潘卫三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5年第3期169-172,共4页
Aim In this study, compound metformin/glipizide bilayer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were formulated with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 by wet granulation technique 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Aim In this study, compound metformin/glipizide bilayer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were formulated with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 by wet granulation technique in order to tackle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muhidrug therapy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Me^ls High-dose metformin is difficult to formulate into a tablet dosage form due to its poor compressibility and compactibility. In this study, the way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y was to utilize stearic alcohol to prepare the tablet formulation. The influences of viscosity, amount of HPMC, and weight of fill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formulation had acceptab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released metformin and glipizide over 10 h. Results The data of metformin obtained from in vitro release fitted Higuchi kinetics best, while the release of glipizide in vitro was found to follow zero kinetics. Conclusion Compound metformin/glipizide bilayer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FORMIN glipizide extended release bilayer tablet stearic alcohol
下载PDF
Multi-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for the morphology of lubricant stearic acid partic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ablets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Zhang Shailendra Shakya +6 位作者 Li Wu Jiangtao Wang Guanghui Jin Huimin Sun Xianzhen Yin Lixin Sun Jiwen Zh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The shapes of partic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ablets, controlled by pretreatment and tableting process, determine the pharmaceutical performance of excipient like lubrican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deeper insi... The shapes of particl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tablets, controlled by pretreatment and tableting process, determine the pharmaceutical performance of excipient like lubrican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deeper insights to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earic acid(SA) with the lubricat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tablet property. Unmodified SA particles as flat sheet-like particles were firstly reprocessed by emulsification in hot water to obtain the reprocessed SA particles with spherical morphology. The three-dimensional(3 D) information of SA particles in tablets was detected by a quantitative and non-invasive 3 D structure elucidation technique, namely,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SR-μCT). SA particles in glipizide tablets prepared by using unmodified SA(GUT), reprocessed SA(GRT), as well as reference listed drug(RLD) of glipizide tablets were analyzed by SR-μ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processed SA with better flowability contributed to similarity of breaking forces between that of GRT and RLD. SA particles in GRT we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in RLD with uniform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while SA particles in GUT we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These findings not onl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SR-μCT as a new method in revealing the morpholog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xcipient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but also deepened insights of solid dosage form design into a new scale by powder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ric ACID MORPHOLOGY Spatial DISTRIBUTION SR-μCT glipizide tablets
下载PDF
老化对格列吡嗪控释片中丙酮残留、体外释放和生物等效性的影响
3
作者 路珊珊 赵敏 +2 位作者 章盼盼 薛留亮 王东凯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目的考察了不同老化工艺对格列吡嗪控释片丙酮残留、释放曲线及人体内生物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酮残留,考察不同老化工艺对丙酮的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溶出曲线,考察自研制剂的体外释放情况并与参... 目的考察了不同老化工艺对格列吡嗪控释片丙酮残留、释放曲线及人体内生物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酮残留,考察不同老化工艺对丙酮的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溶出曲线,考察自研制剂的体外释放情况并与参比制剂进行释放曲线相似因子f_(2)比较。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周期双交叉实验设计,对比自制样品与参比制剂的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情况。结果当老化温度为50℃、相对湿度为65%时,丙酮去除的效率最高,能在24小时或更短时间内使得丙酮残留量符合标准要求,又能达到与参比制剂在体外释放行为一致,体内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一致。结论该老化方法操作简单,能满足自制样品与参比制剂质量与疗效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老化工艺 丙酮残留 释放曲线 生物等效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醇对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苏海 昝孟晴 +2 位作者 牛剑钊 马铃云 刘倩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6期638-643,650,共7页
目的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指导原则对不同企业格列吡嗪控释片仿制制剂及其参比制剂的乙醇剂量倾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仿制制剂及其参比制剂在不同乙醇浓度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绘制溶出曲... 目的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指导原则对不同企业格列吡嗪控释片仿制制剂及其参比制剂的乙醇剂量倾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仿制制剂及其参比制剂在不同乙醇浓度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绘制溶出曲线,采用溶出相对变化率来评价乙醇对药物释放的增速作用,并通过计算相似因子(f2)评价不同制剂体外释放的相似性。结果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在5%、20%乙醇溶液中仿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量几乎无变化,在40%乙醇中释放量均出现了一定的升高,但其相似因子f2均未低于50,与无乙醇的盐酸介质释放特性相似,同时仿制制剂体外释放行为与参比制剂相似。结论仿制制剂符合一致性评价质量标准。0%~40%浓度的乙醇对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无显著性影响,推测制剂中的亲水性辅料及独特的双层渗透泵结构是消除乙醇剂量倾泻影响的关键因素,对格列吡嗪与酒精饮料同服的合理用药与安全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倾泻 格列吡嗪 控释片 乙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溶出曲线 安全性 参比制剂 仿制制剂
下载PDF
光纤传感在线分光光度法测定格列吡嗪片及控释片的溶出度 被引量:6
5
作者 定天明 张正行 +3 位作者 陈坚 李新霞 熊海疆 邹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在自行研制的溶出度过程分析系统上建立药物溶出度自动监测技术。方法:以分支光纤为光传输媒介,分别连接光源和检测器,光纤公共端部直接插入溶出杯实时监测格列吡嗪片及格列吡嗪控释片的溶出过程。结果:格列吡嗪在20~100μg·... 目的:在自行研制的溶出度过程分析系统上建立药物溶出度自动监测技术。方法:以分支光纤为光传输媒介,分别连接光源和检测器,光纤公共端部直接插入溶出杯实时监测格列吡嗪片及格列吡嗪控释片的溶出过程。结果:格列吡嗪在20~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日内、日间的 RSD 分别为2.8%和3.2%。方法的加样回收率格列吡嗪片和控释片分别为99.0%和99.2%。经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对照,提取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获得的数据信息完整,反映了药物在体外的溶出过程,相应软件的使用实现了药物溶出度监测的智能化,替代了烦琐的传统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格列吡嗪 过程分析 药物溶出度 格列吡嗪控释片 格列吡嗪片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在线 2005年版
下载PDF
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甘勇 周新腾 +2 位作者 胡建平 潘卫三 张汝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对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的处方与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自制片与进口片体外释药数据 ( 2~ 1 6h)的相似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出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为 :氯化钠 ,1 8mg;助推层聚氧化乙烯 ,4... 目的对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的处方与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自制片与进口片体外释药数据 ( 2~ 1 6h)的相似因子作为评价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出格列吡嗪双层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为 :氯化钠 ,1 8mg;助推层聚氧化乙烯 ,4 9mg;羟丙甲基纤维素 ,2 5mg;半透膜重量 ,2 8mg。优化处方的三批样品在 2~ 1 6h内均呈现零级释放特征 (r =0 9989) ,平均释药量为0 2 8mg/h ,与进口片相比具有良好的相似性 (f2 =70 2 )。结论自制片与进口片体外释药行为相似 ,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体外释放度 制备工艺 降血糖药
下载PDF
格列吡嗪片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奇志 江志强 蒋新国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对 3种市售格列吡嗪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比较 ,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转篮法 ,并对T50 、Td 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格列吡嗪片在 2 0min的溶出量均超过标示量的 80 % ,但配对t检验显示T50 、Td 具有显著差异 (P... 目的 :对 3种市售格列吡嗪片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比较 ,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转篮法 ,并对T50 、Td 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种格列吡嗪片在 2 0min的溶出量均超过标示量的 80 % ,但配对t检验显示T50 、Td 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片 溶出度 降血糖药
下载PDF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筱旻 曹伟 +4 位作者 吴建平 刘文芳 龚倩 曹亚杰 程泽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69-872,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位受试者(男女各半)在不同试验周期分别口服不同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制剂。用HPLC-UV方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及格列吡嗪浓度。结果:试验所得各药动学... 目的:研究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12位受试者(男女各半)在不同试验周期分别口服不同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制剂。用HPLC-UV方法测定血浆中盐酸二甲双胍及格列吡嗪浓度。结果:试验所得各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经过统计学分析,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二成分与单独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及格列吡嗪片相比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多剂量服药与单次服药相比主要药动学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中两组分之间在体内不存在相互作用,多剂量服药与单次服药相比其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不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 药动学 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
下载PDF
采用相似因子法评价不同因素对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双层缓释片体外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欧阳德方 聂淑芳 +1 位作者 孟晋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双层缓释片(BT)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相似因子法进行考察。结果各种因素对二甲双胍释放速率影响不大;HPMC的黏度、用量、填充剂的种类和搅拌速度对格列吡嗪释放速率有明显影响,填充剂的用量... 目的考察不同因素对复方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双层缓释片(BT)体外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相似因子法进行考察。结果各种因素对二甲双胍释放速率影响不大;HPMC的黏度、用量、填充剂的种类和搅拌速度对格列吡嗪释放速率有明显影响,填充剂的用量对格列吡嗪释放速率影响较小。结论相似因子法适合于缓控释制剂体外释放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格列吡嗪 缓释片 相似因子
下载PDF
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姚军 卢桂芝 +12 位作者 杨金奎 刘俊江 朱旅云 吕肖锋 袁明霞 章冬梅 马利成 郑纪红 吕秀芹 王广宇 陈卓 郭晓蕙 高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7-391,共5页
目的评价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片(降血糖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试验组120例,二甲双胍组、格列吡嗪片组各60例,治疗12周。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较二甲双胍组HbAlc多降低了0.78%,较格列吡嗪组多降低了... 目的评价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片(降血糖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试验组120例,二甲双胍组、格列吡嗪片组各60例,治疗12周。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较二甲双胍组HbAlc多降低了0.78%,较格列吡嗪组多降低了0.41%(P<0.001);治疗前后试验组较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多降低了0.97 mmol·L^(-1),较格列吡嗪组多降低了1.36 mmol·L^(-1)(P<0.001);低血糖发生率3组相似。结论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与单药治疗相比,降低HbAlc、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更为明显,且耐受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格列毗嗪盐酸二甲双胍片 格列吡嗪 二甲双胍
下载PDF
格列吡嗪控释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敏吉 齐慧敏 +4 位作者 吕媛 肖永红 张朴 刘燕 李天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8-352,共5页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降血糖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24名)、连续(22名)口服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均每天5mg,共7天。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吡嗪的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降血糖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24名)、连续(22名)口服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均每天5mg,共7天。用LC-MS/MS法测定血清中格列吡嗪的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进口和国产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单次给药:t1/2β分别为((9.12±2.73)和(8.60±4.43)h,tmax分别为(10.67±5.13)和(9.08±2.76)h,Cmax分别为(135.9±41.1)和(157.9±25.3)ng·mL-1;AUC0-48分别为(2852.0±946.6)和(3021.5±899.9)ng.h.mL-1;2种制剂AUC0-48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9.2±28.9)%。连续给药:t1/2β分别为(11.31±3.37)和(10.97±3.49)h,tmax分别为(6.8±3.5)和(6.6±3.7)h,Cssmax分别为(187.4±54.5)和(176.0±72.3)ng·mL-1,Cssmin分别为(61.3±28.1)和(69.1±41.2)ng·mL-1,AUC0-48分别为(3495.0±1110.6)和(3488.2±1554.9)ng.h.mL-1,DF为(56.2±19.9)%和(49.7±22.5)%。2种制剂AUC0-48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0±32.1)%。结论2种格列吡嗪控释片为生物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格列吡嗪2种片剂的药物动力学和人体生物利用度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志强 张奇志 +2 位作者 蒋新国 李罡 李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考察 2种格列吡嗪片剂在正常人体的药物动力学 ,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口服格列吡嗪片A(爱宝 )和格列吡嗪片B(金晓 )各 10mg ,用反相HPLC内标法测定经时血药浓度。结果 :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2 0~ 10 ... 目的 :考察 2种格列吡嗪片剂在正常人体的药物动力学 ,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 :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自身交叉口服格列吡嗪片A(爱宝 )和格列吡嗪片B(金晓 )各 10mg ,用反相HPLC内标法测定经时血药浓度。结果 :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2 0~ 10 0 0 μg·L- 1(r =0 .9995) ;回收率 99.70 %~10 6 .34% ;天内精密度为 3.0 9%~ 6 .83% ;天间精密度为 2 .2 2 %~ 4 .13%。格列吡嗪片A和片B的Cmax为 (555± 173) μg·L- 1和 (552± 86 ) μg·L- 1;Tmax为 (1.1± 0 .2 )h和 (1.6± 0 .3)h ;T12 为 (4 .6±1.2 )h和 (4 .2± 0 .6 )h ;AUC0 -T为 (2 876± 4 6 8) μg·L- 1·h- 1和 (310 4± 582 ) μg·L- 1·h- 1。方差分析示T12 ,AUC0 -T和Cmax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片A的Tmax显著小于片B(P <0 .0 1)。结论 :2种格列吡嗪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片剂 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 HPLC
下载PDF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红生 王本杰 +1 位作者 魏春敏 郭瑞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7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进行多剂量单次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低、中、高剂量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测定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血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低、中、高剂量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主要药... 目的进行多剂量单次口服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口服低、中、高剂量的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测定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血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低、中、高剂量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主要药动学参数t_(1/2)为(7.09±2.97)h,(5.48±1.84)h和(4.47±1.65)h;T_(max)为(1.69±0.78)h,(1.42±0.42)h和(1.13±0.2)h;C_(max)为(0.42±0.10)μg/ml,(0.76±0.18)μg/ml和(1.28±0.29)μg/ml;AUC_(0-∞)为(3.42±0.56)μg/(ml·h),(4.79±0.69)μg/(ml·h)和(6.90±1.79)μg/(ml·h)。格列吡嗪t_(1/2)为(5.150±2.129)h,(4.948±1.565)h和(5.171±2.568)h;T_(max)为(2.292±0.498)h,(1.917±0.359)h和(2.042±0.334)h;C_(max)为(226.216±63.163)ng/ml,(440.704±149.767)ng/ml和(656.819±190.531)ng/ml;AUC_(0-∞)为(1349.182±760.124)ng/(ml·h),(2433.784±1047.196)ng/(ml·h)和(3546.068±1532.849)ng/(ml·h)。结论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C_(max)和AUC显示良好剂量相关性,试验过程顺利,低、中、高剂量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有良好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 药动学 HPLC LC-MS
下载PDF
格列吡嗪控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奕芳 王斌 +2 位作者 李中东 童如镜 钟明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格列吡嗪(Gli)浓度测定的HPLC法,观察Gli控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 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Gli控释片10mg后,在规定时间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统计矩法计算药动学参数,AUC用梯形法计算,tmax和cmax...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格列吡嗪(Gli)浓度测定的HPLC法,观察Gli控释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 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Gli控释片10mg后,在规定时间取血,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用统计矩法计算药动学参数,AUC用梯形法计算,tmax和cmax为实测值。结果 单剂量口服Gli控释片后的药动学参数为:AUC0→48(4371. 3±14 .74 5 ) μg·h·L-1,AUC0→∞(495 .2 2±2 110 . 5 ) μg·h·L-1,tmax(6 . 74±2. 77)h ,cmax(2 0 0 .1±5 4 .2 0 ) μg·L-1,MRT(16 . 6 7±1. 73)h。结论 Gli控释片达到缓释2 4h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恪列吡嗪 控释片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新腾 姜斯博 石晓东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考察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并对pH6.8的释放介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转速来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考察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用... 目的考察格列吡嗪控释片体外药物释放特征和体内外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为释放介质,并对pH6.8的释放介质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转速来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考察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用Loo-Riegelman法计算格列吡嗪控释片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吸收百分数,并与相应时间体外累积释放度线性回归,进行体内外相关性考察。结果格列吡嗪控释片在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一致,均符合零级动力学,且不受转速影响。将体内累积吸收百分数y与相应时间在pH6.8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百分数x进行线性回归(n=7),回归方程为y=0.6904x+22.941,r=0.9528。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的释放度不受释放介质pH值和转速的影响,释药恒速。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呈A级相关,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药物释放 体内外相关性
下载PDF
血浆中格列吡嗪的HPLC测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国庆 平其能 +1 位作者 赵聪 陈琦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1,共4页
用HypersilODS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60∶40∶0.18)为流动相,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浓度。方法回收率高,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关键词 格列吡嗪 血药浓度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格列吡嗪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榕青 邓思珊 +2 位作者 夏志林 郭舜民 陈毓礼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3-356,共4页
10名健康中国男性志愿者革剂量随机交叉po5mg国产格列吡嗪片剂及胶囊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po片剂及胶囊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为2,34±0.40和1.86±0.42h,峰浓度分别为2... 10名健康中国男性志愿者革剂量随机交叉po5mg国产格列吡嗪片剂及胶囊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po片剂及胶囊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分别为2,34±0.40和1.86±0.42h,峰浓度分别为241±62fo253±54ng/ml,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041±663和2081±661ng·h/ml,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单室开放模型。统计分析表明胶囊达峰时间较短,但生物利用度与片剂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敏 梁悦 +1 位作者 叶弛霞 陈小英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主要比较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0~200...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主要比较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NPH)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检索2000~2007年国内发表的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采用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11.35,自由度5;不良反应差异,χ2=22.54,自由度5,两者P均>0.05。(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0.17,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0.20^-0.13。不良反应差异,OR合并=0.52,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0.20^-0.13。结论:甘精胰岛素、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降血糖疗效相似,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甘精胰岛素 2型糖尿病:Meta分析
下载PDF
格列吡嗪口崩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相君 黄成坷 +2 位作者 王建刚 胡国新 代宗顺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格列吡嗪口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格列吡嗪口崩片和格列吡嗪片,剂量均为10mg。分别于服药后24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浓度。用DAS药动学... 目的研究格列吡嗪口崩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口服格列吡嗪口崩片和格列吡嗪片,剂量均为10mg。分别于服药后24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格列吡嗪的浓度。用DAS药动学程序计算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2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试验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格列吡嗪的ρmax分别为(930.16±171.63)和(915.12±126.11)μg·L^-1;tmax分别为(3.05±0.94)和(3.85±1.39)h;AUC0→24分别为(8220.93±1162.94)和(7927.13±1158.82)μg·h·L^-1;AUC0→∞分别为(8821.76±1323.28)和(8303.96±1239.24)μg·h·L^-1。ρmax、AUC0→24和AUC0→∞的90%可信区间分别为94.82%~107.46%、99.76%~108.10%和101.93%~110.84%。结论试验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5±12.0)%,两制剂具有生物学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 口崩片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富荣 沈金芳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635-637,共3页
目的考察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的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含量均匀度和释放度,并计算累积释放率和平均释放速率;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结果2种格列吡嗪控释片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结论国产与... 目的考察国产和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的质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含量均匀度和释放度,并计算累积释放率和平均释放速率;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结果2种格列吡嗪控释片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结论国产与进口格列吡嗪控释片的各项质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吡嗪控释片 含量 有关物质 释放度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