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global potential water erosion based on an improved USLE model
1
作者 Jialei Li Muqi Xiong +1 位作者 Ranhao Sun Liding Chen 《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Assess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global soil erosion is essential for identifying areas that require greater atten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oil erosion ... Assess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global soil erosion is essential for identifying areas that require greater atten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effe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nd climate change.Soil erosion can be modelled using the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which includes rainfall erosivity(R-factor),vegetation cover(C-factor),topography(LS-factor),soil erodibility(K-factor),and management practices(P-factor).However,global soil erosion modeling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including data acquisition,calculation processes,and parameter calibration under different climatic and topographic backgrounds.Thus,we presented an improved USLE-based model using highly distributed parameters.The R-,C-,and P-factors were modified by the climate zone,country,and topography.This distributed model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intensity and variations in global soil erosion from 1992 to 2015.We validated the accuracy of this model by comparing simulations with measurements from 11,439 plot years of erosion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he average global erosion rate was 5.78 t ha^(-1)year^(-1),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4.26×10^(-3)t ha^(-1)year^(-1);ii)areas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erosion accounted for 16%of the land with water erosion,whereas those with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erosion accounted for 7%;and iii)areas with severe erosion included the western Ghats,Abyssinian Plateau,Brazilian Plateau,south and east of the Himalayas,and western coast of South America.Intensified erosion occurred mainly on the Amazon Plain and the northern coast of the Mediterranean.This study provides an improved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to identify the drivers underlying changes in water eros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Distributed USLE model Rainfall erosivity Soil conservation global change
原文传递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lly erosion over rolling hilly black soil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刚 伍永秋 +3 位作者 刘宝元 张永光 游智敏 于章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309-320,共12页
In this study,short-term gully retreat was monitored from the active gullies selected in representative black soil area,using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With the suppor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 In this study,short-term gully retreat was monitored from the active gullies selected in representative black soil area,using 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With the suppor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multi-tempor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DEM) were constructed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by GPS and used for further analy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ulti-temporal DEM,we discussed the erosion-de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in gully and a developing model for black soil gully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was proposed.The results are:(1)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ed gully data in 2004 indicated that the retreat of gully head reached more than 10 m,gully area extended 170-400 m2,net gully eroded volume 220-320 m3,and gully erosion modulus 2200-4800 t?km?2?a?1.(2) Compared with the mature gully the initial gully grows rapidly,and its erosion parameters are relatively large.The erosion parameters have not only to do with flow energy,but also with the growth phase.(3) There are significant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gully erosion parameters.The extension of gully area and width dominates in winter and spring without marked net erosion while changes mainly occur in gully head and net erosion in rainy season.(4) It is remarkable for freeze-thaw erosion in the black soil area of NE China.The gully wall of SG2 extended 0.45 m under freeze-thaw effect in 2004,and the distance of gully head retreated maximally 6.4 m.(5) Due to freeze-thaw action and snowmelt,gully is primarily in the interior adjustment process in winter and early spring.There are much more depositions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rainy season,which can almost happen throughout the gully,while erosion mostly occurs near head,esp.for gullies having a relatively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the process of energy exchange with exterior dominates in rainy seaso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cyclic process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gully growth in high latitude or/and high attitud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ing hilly black soil areas gully erosion digital terrain mode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patterns of freeze-thaw erosion in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under the stress of climate warming 被引量:5
3
作者 GUO Bing LUO Wei +1 位作者 WANG Dong-liang JIANG L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1086-1099,共14页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 loca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suffers from serious freeze-thaw(FT) erosion in China. Considering the uniqu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T proce... The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TRSR), located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suffers from serious freeze-thaw(FT) erosion in China. Considering the unique eco-environment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FT process in the TRSR, we introduce the driving force factors of FT erosion(rainfall erosivity and wind field intensity during FT period) and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FT period(indicating the phase-changed water content). The objective was to establish an improved evaluation method of FT erosion in the TRSR. The method has good applicability in the study region with an overall precision of 92%.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FT erosion from 2000 to 2015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FT erosion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RSR, with slight and mild erosion being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followed by moderate erosion. Among the three sub-regions,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has the slightest erosion intensity, whereas the erosion intensity of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s the most severe. A slight improvement can be observed in the condition of FTerosion over the whole study region from 2000 to 2015. Vegetation coverage i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intensity of FT erosion in the zones with sparse vegetation or bare land, whereas the climate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area. Slopes>28°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of FT erosion in the zone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soil FT erosion in the TR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erosion Vegetation Precipitation Three-river source region global warming
下载PDF
1980—2016年中国北方风蚀气候侵蚀力的变化
4
作者 刘伟 邹学勇 +2 位作者 刘博 王汝幸 王祖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10,共8页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 随着修订风蚀方程(RWEQ)的提出,采用增加了冻结因子的气候因子(WF)表达风蚀气候侵蚀力更具有科学性和必要性。基于中国北方风蚀区157个气象站1980—2016年的观测数据,逐月计算了各站点气候因子,并探讨了气候因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0—1997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为快速下降,从940.46 kg/m下降到273.03 kg/m;而1998—2016年,年气候因子值表现相对稳定,在139.81~398.85 kg/m范围内波动。②春季气候因子值约占全年63%,其变化也显著高于其它季节,这也是土壤风蚀发生在春季的主要原因。③气候因子的高值区分布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40°N以北的内蒙古中西部,这与气压中心和高大山体地形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土壤风蚀 全球变暖 北方风蚀区
下载PDF
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唐政洪 蔡强国 +1 位作者 许峰 朱远达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81-787,共7页
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是获取水土流失资料的重要手段,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点、小区、田间和坡面、流域及区域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实验研究和监测研究... 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是获取水土流失资料的重要手段,土壤侵蚀模型研究是水土保持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点、小区、田间和坡面、流域及区域尺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的实验和监测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国际上实验研究和监测研究的侧重点及其不足;并对当前国际上土壤侵蚀模型的总体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特别分析了这些模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作用;最后对当前土壤侵蚀、试验及检测研究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监测 尺度 土壤侵蚀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劈’砂岩重力侵蚀定量计算的GPS、GIS方法初探 被引量:13
6
作者 叶浩 石建省 +2 位作者 程彦培 侯宏冰 石迎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9-482,共4页
通过对‘劈’砂岩的岩性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和分析 ,指出该类岩石的岩土侵蚀方式主要是以重力侵蚀方式为主 ,分析和介绍了国内外定量评价岩土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定量计算‘劈’砂岩重力侵蚀量的新方法 ,即基于GPS... 通过对‘劈’砂岩的岩性及其特征的简单描述和分析 ,指出该类岩石的岩土侵蚀方式主要是以重力侵蚀方式为主 ,分析和介绍了国内外定量评价岩土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定量计算‘劈’砂岩重力侵蚀量的新方法 ,即基于GPS精确测量的GIS方法 ,并对该新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实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GIS 岩性 砂岩 重力侵蚀
下载PDF
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金权 程冬兵 +4 位作者 王志刚 刘纪根 张冠华 孙蓓 张平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32,共6页
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碳"源/汇"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侵蚀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格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水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格局以及有机碳库动... 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对于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的碳"源/汇"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侵蚀作用对全球碳循环格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水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机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水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格局以及有机碳库动态过程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深入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系列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分析认为,以微生物为切入点进行侵蚀作用下的碳矿化研究将有助于从机理层面解决侵蚀在土壤碳循环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此外,运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全面考察水力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库动态机制,将是今后侵蚀作用下土壤碳循环研究中亟待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土壤有机碳 碳循环 动态机制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人为加速侵蚀与全球变化 被引量:33
8
作者 唐克丽 张科利 +2 位作者 刘元保 王斌科 查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8-96,共9页
该文结合作者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把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探讨现代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中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进而得出黄土高原的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土壤侵蚀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地圈一生物圈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不合理... 该文结合作者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研究,把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探讨现代土壤侵蚀与全球变化中的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进而得出黄土高原的人为加速侵蚀在现代土壤侵蚀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地圈一生物圈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由自然侵蚀发展为人为加速侵蚀的重要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侵蚀 全球变化 人为因素
下载PDF
土壤种子库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24
9
作者 白文娟 章家恩 全国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2-569,共8页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是种群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也是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的更新、演替和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提出了土壤种子库研究...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是种群定居、生存、繁衍和扩散的基础,也是植被潜在更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的更新、演替和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提出了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以及发展趋向,包括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入侵植物的土壤种子库,种子雨、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种子库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土壤侵蚀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全球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同时对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今后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生态恢复 生物入侵 土壤侵蚀 全球变化
下载PDF
137Cs示踪技术背景值研究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志强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13-917,922,共6页
利用环境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采用,而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本文从137Cs背景值采样点的选取方式,137Cs全球空间分布预报模型以及影响1... 利用环境核素137Cs示踪技术研究土壤侵蚀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采用,而背景值的确定是利用该技术研究土壤侵蚀的前提和根本,直接关系到侵蚀速率计算的准确与否。本文从137Cs背景值采样点的选取方式,137Cs全球空间分布预报模型以及影响137Cs沉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综述,对137Cs背景值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背景值 全球空间分布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晶莹 张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1-419,共9页
介绍了岩石风化作用与流域盆地的物质输送对于研究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运用河流的颗粒相和溶解相载荷分别去估算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科学性及各种计算方法。从全球的观点对岩性、径流、地势、气候... 介绍了岩石风化作用与流域盆地的物质输送对于研究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讨论了运用河流的颗粒相和溶解相载荷分别去估算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科学性及各种计算方法。从全球的观点对岩性、径流、地势、气候、植被以及人为活动 6个因素对于岩石风化作用及河流颗粒相和溶解相物质输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得到岩性是决定机械剥蚀率和化学风化率的主导因素 ,径流和地势是影响河流颗粒物输送的重要因素 ,而径流和气候则对河流溶解离子的输送影响较大 ,此外植被和人为活动对河流化学及颗粒物输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探讨了岩石化学风化作用消耗的CO2 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盆地 机械剥蚀率 化学风化率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坑状浅沟侵蚀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宏 王升堂 +1 位作者 伍永秋 张春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1,58,共4页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 坑状浅沟作为浅沟与切沟的中间过程,深入理解它对于进一步认识切沟侵蚀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见到相关的研究报道。以内蒙古高原的一个小流域为例,利用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坑状浅沟侵蚀的形态参数,探讨了坑状浅沟的相关特征,分析了坑状浅沟的坡度(S)和上有集水区面积(A)的关系(S-A)、侵蚀体积(V)和长度(L)的关系(V-L),以期能推动坑状浅沟侵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坑状浅沟 土壤侵蚀 全球定位系统 内蒙古高原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对泾河流域径流和输沙量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曹颖 张光辉 罗榕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2期30-35,共6页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巨大影响,而降水特征的变化因区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这些变化对河流径流、泥沙及区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以1961—2006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等资料为基础,建立降水和径流、径流和输沙量之间的统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巨大影响,而降水特征的变化因区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这些变化对河流径流、泥沙及区域水土流失具有重要影响。以1961—2006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等资料为基础,建立降水和径流、径流和输沙量之间的统计关系。通过5个大气环流模式(HadCM3、CGCM2、CSIRO-Mk2、ECHAM4和GFDL)对泾河流域未来不同时期(2010—2039年、2040—2069年和2070—2099年)的降水量进行模拟,进而根据统计关系计算出未来不同时期该流域的径流、输沙量。结果表明:不同大气环流模式对该流域降水量模拟结果不同,导致未来气候条件下径流和输沙量的预测也存在一定差异。比较IPCC排放情景中的A2、B2气候情景发现,在A2情景下径流和输沙量响应更为强烈。与近期实测资料(1961—2006年)相比,未来(2010—2099年)泾河流域降水、径流和输沙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53%~31.65%、-9.26%~53.44%和-11.13%~64.59%,平均增加11.69%、19.78%和23.94%。研究结果对未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规划和治理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式 水土流失 泾河流域
下载PDF
河流有机碳的输出通量及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4
作者 高全洲 陶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00-1002,共3页
综述河流有机碳输出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 .指出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 ,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陆地有机碳库的侵蚀通量发生了复杂变化 ;河流有机碳不但记录了流域侵蚀的历史和现状 ,还对近海沉积过程和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河流有... 综述河流有机碳输出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 .指出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干预 ,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陆地有机碳库的侵蚀通量发生了复杂变化 ;河流有机碳不但记录了流域侵蚀的历史和现状 ,还对近海沉积过程和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河流有机碳在通量和性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及流域间差异 ,且以季风流域与非季风流域之间的对比最为明显 ;随着水文动力过程的变化 ,同一流域河流有机碳的性质也发生显著变化 ;河流有机碳在自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输送的过程中 ,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可因水体微生物的代谢改造而发生变化 ,使得河流有机碳的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有机碳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碳循环 流域侵蚀 ^14C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影响下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与灾害趋势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丛宁 张振克 夏非 《河南科学》 2010年第5期605-611,共7页
在基于区域文献资料查阅整理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对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和灾害趋势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以三峡为代表的中上游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加上水土保持工程及南水北调工... 在基于区域文献资料查阅整理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各种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对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和灾害趋势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表明,以三峡为代表的中上游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加上水土保持工程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进一步展开,长江入海通量将一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入海泥沙量减少、人类对河口海岸湿地滩涂的过度围垦以及海平面上升伴随的海岸动力增强等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下,长江口海岸也由长期的整体淤积转变为近些年来的整体淤积减缓、局部侵蚀加重.与此同时,长江口各种海岸带灾害也呈现出发生周期短,强度大,种类增多的趋势.因此,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协同作用下的长江口海岸地貌动态与灾害学的深入研究是河口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 海岸侵蚀与淤积 海岸灾害 长江口
下载PDF
土壤侵蚀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及防灾减灾的机制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克丽 《土壤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81-86,共6页
以土壤侵蚀学和环境学的交叉为基础,讨论了土壤侵蚀环境学的内涵、土壤侵蚀环境演变及其调控、全球变化及防灾减灾的机制。为揭示土壤侵蚀的实质及制定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思想。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环境 全球变化 防灾减灾
下载PDF
土壤侵蚀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史德明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X期26-33,共8页
从土壤侵蚀对环境因素CO_2含量、水资源分配、地表气温)地表过程和洪涝灾害等的影响,阐述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列举历史事例表明土壤侵蚀破坏生存环境带来的恶果。最后,提出杜绝生存环境恶化的根源... 从土壤侵蚀对环境因素CO_2含量、水资源分配、地表气温)地表过程和洪涝灾害等的影响,阐述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列举历史事例表明土壤侵蚀破坏生存环境带来的恶果。最后,提出杜绝生存环境恶化的根源是协调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全球变化 生存环境 水土保持 大气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兴文侵蚀型天坑的形成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税伟 王兴贵 +5 位作者 张斌 舒成强 魏雅丽 李铁松 张启春 程金屏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S1期11-16,共6页
通过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兴文喀斯特天坑除了大小岩湾等塌陷型天坑外,在僰王山景区内还有飞雾洞、道洞、沧水岩峡谷、楠星天坑等喀斯特地貌。它们可以作为兴文地质公园内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形成遗迹,它们分别代表了... 通过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兴文喀斯特天坑除了大小岩湾等塌陷型天坑外,在僰王山景区内还有飞雾洞、道洞、沧水岩峡谷、楠星天坑等喀斯特地貌。它们可以作为兴文地质公园内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形成遗迹,它们分别代表了兴文喀斯特侵蚀型天坑的侵蚀演化过程,即竖井状落水洞阶段逐步溶蚀、侵蚀到天坑形成,到最后退化成大型峡谷或者大型漏斗。这些特殊的侵蚀型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除了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外,同时塌陷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演化 天坑 兴文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动态数据库建立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海山 《绥化学院学报》 2003年第A03期77-79,共3页
介绍了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立和更新黑土侵蚀强度动态数据库的方法和过程。黑土侵蚀强度动态数据库的建立为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黑土资源提供了科学手段和依据 ,为区域资源环境评价。
关键词 “3S”技术 黑土侵蚀动态数据库 德惠市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和抽样单元法的县域土壤侵蚀估算方法对比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子轩 赵辉 +3 位作者 邹海天 李依珊 刘雨鑫 李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41-148,共8页
为提高县域尺度地块(栅格)土壤侵蚀模数估算的准确性,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基于CSLE模型,分别采用全域覆盖计算和4%密度抽样单元推算方法对全县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域覆盖计算比4%抽样单元推算水土流失面积大59.0km... 为提高县域尺度地块(栅格)土壤侵蚀模数估算的准确性,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基于CSLE模型,分别采用全域覆盖计算和4%密度抽样单元推算方法对全县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域覆盖计算比4%抽样单元推算水土流失面积大59.0km^2,相对差异达12.94%。全域覆盖计算可实现空间全覆盖,更准确地反映县域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点,适用于中、小尺度土壤侵蚀定量计算,但需要较高精度和全面的数据源保证;抽样单元推算适用于流域、区域等大尺度土壤侵蚀估算,但结果受抽样方法、抽样密度、外推或插值方法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加强遥感解译准确性、侵蚀因子精度等对CSLE全域覆盖计算结果影响的研究,完善模型参数数据库,率定因子值,实现参数本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估算 CSLE模型 全域覆盖计算 抽样单元推算 土壤侵蚀评估 县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