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迭代中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演进路径与风险应对
1
作者 陆军 韦天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在全球化经济和社会面临严峻转型挑战的背景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在阐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诞生背景与空间转移过程的基础上,从发展驱动力、创新机构... 在全球化经济和社会面临严峻转型挑战的背景下,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科技进步、加速产业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在阐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特征、诞生背景与空间转移过程的基础上,从发展驱动力、创新机构来源与主导产业类型这三个维度,分析总结不同时代背景下代表性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模式,可构建处于迭代中的五大核心组织功能:基础科研、集成创新、产业驱动、辐射引领与制度试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其在组织形式、组织载体、驱动力量、关联模式、引才策略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演进路径,提出功能迭代中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需积极识别并化解应对在硬科技、创新成本、创新资源,及其全球科研竞争与协作方面潜在的风险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功能迭代 组织功能 产业驱动 硬科技 全球科研协作
下载PDF
海洋思维下的城市转型探索——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孝娟 刘大海 古海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5期61-70,共10页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布局。文章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的源头出发,通过城市分级体系概念比对及对全球知名海洋城市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及功能特征。指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我国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布局。文章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的源头出发,通过城市分级体系概念比对及对全球知名海洋城市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及功能特征。指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海洋思维,提出了寻切口、拓市场、高站位的战略发展思路和目标,并从航运、科技、产业、文化、合作治理、管理模式等不同维度提出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策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思维 创新 平台 综合管理 深圳
下载PDF
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对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启示
3
作者 高菲 李军凯 方力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8,60,共8页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 全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世界各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分析比较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可深化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与演化逻辑的认识,以及量化刻度全球城市创新发展格局。以8套知名全球城市创新评价指数为对象,重点分析其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动态跟踪北京与纽约、波士顿、伦敦、东京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全球城市创新格局较为稳定,北京在科学论文和创业生态等指标上的得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人才和大学等指标仍是其得分短板,需要进一步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打造高效率开放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评价 创新能力 全球城市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构建全球知识管道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
4
作者 王亮 项欢欢 胡晓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的浮现,创新研发活动日渐统合。作为网络组织中创新资本最为集聚的地方,节点城市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构建的主要支撑载体,创新型城市应如何探索出一条能够集聚创新资源、参与国际创新活动、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的有效路径,显得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文章以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基于全球管道一本地蜂鸣理论,通过梳理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现状和挑战,探索南京市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及其运作方式对于构建以地方为中心、由点及面的全球知识管道的价值体现。通过国内外两端的实体机构协同,搭建“哑铃式”资源平台,打造“多中心一基地”的模式,可实现全球创新网络中创新资源的“全球管道”和“本地蜂鸣”的最佳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国际科技合作 全球管道 本地蜂鸣 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路径研究
5
作者 李晓沛 焦建红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3期134-138,共5页
【目的】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推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模式,研究提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核心要素。【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述评世界科学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演变,研究发达国... 【目的】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推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模式,研究提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核心要素。【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述评世界科学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演变,研究发达国家推动创新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典型经验、发展模式和保障措施等,提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路径。【结果】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具备一流的创新研发资金实力、一流的产业技术引领力、一流的创新平台集聚力、一流的创新人才吸引力和一流的创新生态保障力,持续提高在全球创新发展版图上的战略地位。【结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重点从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引、强化一流创新生态构建等5个方面,积极探索“产业+创新+科教”一体化发展、广面延展和价值增值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全球创新高地 战略路径
下载PDF
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发展状况及政策优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6
作者 薛琪薪 《上海城市管理》 2024年第4期11-20,共10页
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于202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和访谈数据,筛选其中的高层次海归科技人才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事业发展、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发现,... 在全球科创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基于2022年上海市青年科技人才专项调研和访谈数据,筛选其中的高层次海归科技人才并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事业发展、生活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调研发现,高层次青年海归科技人才在价值观念上积极向上,在事业发展上信心充足,在生活适应上融入城市,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但在科研资助、平台支持、科技攻关等人才政策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学习交流等工作机制方面仍需完善,在工作生活平衡、家庭住房、子女教育等人才服务方面还需提升。最后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创中心城市 高层次人才 海归科技人才 发展状况 人才政策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新玲 高凯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4-112,共9页
为整合港澳资源、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建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主要构成要素着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 为整合港澳资源、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提供政策建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等主要构成要素着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据此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现实基础与制约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及案例分析,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4种实践模式,即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研发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最后,提出加强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合作方式,厚实创新人才基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平台优势,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进一步推进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创中心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实践模式
下载PDF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融合发展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毕娟 《科技智囊》 2023年第5期9-15,共7页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五子”联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战略目标、生产要素、产业发展、协同治理等层面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特点,并从顶层设计与目标协同联动、要素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深度、治理...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北京“五子”联动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战略目标、生产要素、产业发展、协同治理等层面分析二者融合发展的特点,并从顶层设计与目标协同联动、要素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深度、治理融合路径等方面分析二者融合发展有待加强之处。研究发现,未来仍需在顶层设计与目标协同联动、要素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深度、治理融合路径等方面探寻新的融合发展路径,不断提高二者融合发展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融合发展 机理 实践
下载PDF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典型特征与运行逻辑 被引量:8
9
作者 方力 李军凯 +1 位作者 高菲 张睿勍 《科技智囊》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城市科技功能国际化并形成全球影响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般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前沿的聚集发生地、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适宜于创新创业的包容性文化等三大典型特征。东京、硅谷、纽约等国际...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城市科技功能国际化并形成全球影响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般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前沿的聚集发生地、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适宜于创新创业的包容性文化等三大典型特征。东京、硅谷、纽约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政府引导、市场自发、都市复兴与全球网络4种发展模式。新时代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着力点需要进一步聚焦于高质量创新要素与主体的集聚和城市创新生态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世界科技强国 运行逻辑
下载PDF
关于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10
作者 致公党湖南省委会联合调研组 张杰 王弘毅 《中国发展》 2023年第5期52-57,共6页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于2023年6月提出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定位,在致公党中央支持下,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与致公党长沙市委会联合成立了调研组,围绕“促进高水...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论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于2023年6月提出了“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定位,在致公党中央支持下,致公党湖南省委会与致公党长沙市委会联合成立了调研组,围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研发中心城市建设”这一主题,在北京和湖南两地开展调研。调研组认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和“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概念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服务我国经济增长,更有利于深耕未来科技竞争力,在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逢其时、正当其势。考虑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调研组建议:一是布局顶层设计,争取广泛支持;二是完善生态布局,提升整体能效;三是政策先行先试,突破体制藩篱;四是做好品牌推广,深耕影响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科技自立自强 四个全球 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一流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经验分析
11
作者 张留 刘向丽 +2 位作者 牛明 赵中星 姚子威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28期1-5,共5页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硅谷、纽约、伦敦、东京等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性特征分析,提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硅谷、纽约、伦敦、东京等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共性特征分析,提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要义和思路逻辑,进而从创新方向精准化、创新载体高级化、创新组织平台化、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机制灵活化和创新生态活力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加快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全球影响力 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科技创新与GIP函数的视角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贺正楚 曹德 +2 位作者 曹虹剑 阳立高 吴艳 《科学决策》 CSSCI 2018年第8期21-44,共24页
创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从制造业集聚的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向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由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转变机制。首先,中国制造业已... 创新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要依靠创新促进中国制造业从制造业集聚的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向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由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转变机制。首先,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这有助于相关科技活动的发展;其次,中国制造业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形成正反馈效应的创新系统;最后,由封闭走向开放式创新体系的多要素共同决定中国的创新产出,决定中国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立。结合2002-2017年我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递归方法(recursive regression)对地理创新生产函数(Geographical Innov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简称GIP函数)进一步扩展,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积极促进了企业R&D等科技活动;科技活动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但正反馈效果不明显;开放条件下相关科技活动和国际技术溢出、区域技术溢出等因素与创新产出是正相关的,而R&D人员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呈负相关,其效果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 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业中心) 科技创新 地理创新生产函数(GIP函数)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2
13
作者 叶玉瑶 王景诗 +4 位作者 吴康敏 杜志威 王洋 何淑仪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9,共13页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 基于对全球创新格局与趋势的探讨,以及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涵与特性的解读,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具备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并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战略性的思考。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整体迈进知识经济时期,创新要素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生态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全球化的影响在区域内初显,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市场对创新的需求极为可观,基本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条件。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粤港澳一体化的制度障碍以及巨大的区域内部差距,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还存在创新要素聚而不联、创新要素流动不畅、体制机制转换对接困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实挑战。在充分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补齐短板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应立足源头创新,将建设国际产业创新策源地作为立区之本;实施产业驱动,将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功能;推进制度创新,将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关键突破。以源头创新促产业创新,以制度改革推协同创新,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与一体化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协同创新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基于熵权TOPSI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邓丹青 杜群阳 +1 位作者 冯李丹 贾玉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8-56,共9页
在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9个典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得出我国最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实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并指出科技创新中心... 在深入研究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9个典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得出我国最具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实力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并指出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间的协同作用。最后根据部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TOPSIS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84
15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76-81,共6页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转移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向亚太板块转移的趋势下,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更具备孕育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度和市场深度,且随着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功能,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城市发展将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格局 发展类型 演化趋势
下载PDF
上海科创引擎企业驱动全球科创中心发展创新效率测度——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兴海 王诤诤 鲁文霞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5,共5页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说明对上海科创企业推进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影响科技效率因素的检验中,发现并非物力和财力投入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应防止资源投入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TOBIT模型 科创引擎企业 全球科创中心 创新效率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被引量:99
17
作者 杜德斌 何舜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内涵 功能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全球创新网络视角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司月芳 尚勇敏 +2 位作者 周心灿 宗若愚 吴润芝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2-57,共6页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 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 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外资跨国公司...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 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 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 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 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 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 影响有限.基于此, 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 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 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 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创新网络 科创中心 上海 专利
下载PDF
构建“全球运营中心”,培养创新应用型商科人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婉鹛 周斌 章学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6,35,共4页
根据当前高校商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全球运营中心"为典型案例的跨学科、团队化的互动式综合模拟实验系统的设想,并以实例阐述"全球运营中心"实验系统的建设过程,分析了该系统在创新应用型商科人才... 根据当前高校商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全球运营中心"为典型案例的跨学科、团队化的互动式综合模拟实验系统的设想,并以实例阐述"全球运营中心"实验系统的建设过程,分析了该系统在创新应用型商科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并分析系统建设过程中尚存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科实验教学 全球运营中心 创新应用型人才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台湾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希东 安永生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2期34-38,共5页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在"四个中心"之后又一个全新目标。科技是决定实体经济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并左右着未来全球竞争格局。建设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放眼全球,广泛吸取经验。对于上海来说,台湾新竹...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在"四个中心"之后又一个全新目标。科技是决定实体经济走势的最关键因素,并左右着未来全球竞争格局。建设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放眼全球,广泛吸取经验。对于上海来说,台湾新竹科技园是一个很好的楷模,结合上海已经具有的各种优势,并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在科创中心建设中遇到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引进、投资管理、科技服务等各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台湾省 经验启示 上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