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高等教育的使命(笔谈)
1
作者 王云海 张皓 +2 位作者 林松涛 张春雷 隋熠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第11期8-20,共13页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提高人才竞争力是高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使命和担当。本刊编辑部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当前,高校在科研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教师“引育留用”等方面面临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方式、评价机制不健全、个性化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支持缺失等挑战,影响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理念与目标的阐释、现状和问题的研判,专家学者对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在人才评价方面,应该从树立中国特色的人才评价理念、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评价专家、建立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校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路径方面,高校应以多维赋能为目标,明确人才工作逻辑起点;以有效聚能为保障,筑牢人才工作发展根基;以动态蓄能为核心,增强人才工作内生动力;以充分释能为驱动,促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持续强化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汇聚高水平人才,打造科技自立自强先锋队。在高校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可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以党管人才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学科调整为契机,全面整合资源搭建优势平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助力人才汇聚;以优化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高等教育 人才评价 创新高地
下载PDF
基于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监测与预警研究
2
作者 刘伯良 刘小芳 +1 位作者 王磊 张向前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6,共13页
本文基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样性、网络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等韧性特征,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预警体系。实证分析2018—2021年... 本文基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韧性演化过程,识别包括多样性、网络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等韧性特征,建立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预警体系。实证分析2018—2021年中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五大城市群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①就时间推移而言,各城市群韧性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缓冲性维度值也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表明各城市群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②就空间分布而言,各城市群韧性值差异波动较大,表明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体系,加强人才和教育培养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韧性监测与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五大城市群 预警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与我国人才现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玲 汪佳慧 李瑶 《今日科苑》 2022年第11期35-44,共10页
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储备。本文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中人才指标为数据支撑,通过国际比较,揭示全球人才资源的分布格局与流动趋势,对国内科创人才发展现... 科技人力资源是构建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储备。本文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中人才指标为数据支撑,通过国际比较,揭示全球人才资源的分布格局与流动趋势,对国内科创人才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中国在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素质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仍存在人才密度偏低、高端人才匮乏、国际人才吸引力不足等缺陷。文章从抓住人才回流环流契机,促进产才融合互动,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储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形成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指标
下载PDF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问题——基于上海科技人员的抽样调查 被引量:12
4
作者 汪怿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人才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资源。目前,在宏观上讲,上海对于人才在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程度的发展方面,在包括创新投入、绩效、孵化能力的创新基础和机会方面、在营商环境、整体税负等综合环境方面存在瓶颈;从微观主体... 人才是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资源。目前,在宏观上讲,上海对于人才在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国际化程度的发展方面,在包括创新投入、绩效、孵化能力的创新基础和机会方面、在营商环境、整体税负等综合环境方面存在瓶颈;从微观主体的调查结果看,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人才政策等方面相对落后。未来发展进程中,上海应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人才的协同创新,更加关注塑造小微企业、青年群体、"四新"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注重人才和其他创新要素的紧密结合、共同作用的创新生态,更加主动嵌入全球科技创新及人才网络,更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 全球 上海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