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hanging Identity of China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1
作者 Chen Yue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8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As global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nd complex, various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e strengthening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actors have d... As global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nd complex, various 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e strengthening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ifferent international actors have different identities,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s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due to their comprehensive strengths. They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followers, supporters and leade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its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global governance has been obviously staged.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major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and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diplomatic activities at home, which further demonstrates its involvement from a single participant to both a leader and a participant. In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modified and 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hina is essentially playing a dual role, namely the roles of participant and supporter, the supporter and reformer, and the supporter and lea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hinese diplomacy identity conversion
下载PDF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a Globalizing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eng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1期40-59,136,共21页
Employing one-to-one interviews,this study explores,from a poststructuralist view,how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CETs)struggle to construct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within the dominant ideology and disempowering disc... Employing one-to-one interviews,this study explores,from a poststructuralist view,how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CETs)struggle to construct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within the dominant ideology and disempowering discourses of native-speakerism in a globalizing China.Twenty-five CETs were interviewed,and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applying human agency and subjectivity,CET participants manage to counteract the disempowering discourses and reach a relatively balanced power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native speaker(NS)counterparts mainly through four ways:Othering the NSs;exploring their own unique strengths;taking special roles in ELT;and establishing their credibility through hard work.The Chinese culture of learning,specifically,Confucian values,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Ts’profess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English teachers globalization native-speakerism identity construction agency
原文传递
基于侨批分析金门华侨的家庭形象及身份认同
3
作者 魏宁楠 陈成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15,89,90,共6页
金门侨批存世稀少,具有重要的收藏与研究价值。目前学界探讨金门侨批内信的论文几乎空白。侨批记录了海外金门华侨群体真实的生活与经历,还原了私人领域中真实鲜活、多元立体的华侨形象,呈现了金门华侨不同维度的身份认同,再现了海外金... 金门侨批存世稀少,具有重要的收藏与研究价值。目前学界探讨金门侨批内信的论文几乎空白。侨批记录了海外金门华侨群体真实的生活与经历,还原了私人领域中真实鲜活、多元立体的华侨形象,呈现了金门华侨不同维度的身份认同,再现了海外金门华侨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门 侨批 华侨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新神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保存方式
4
作者 玛·瓦·贝利科娃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1期74-83,92,共11页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 本文采用跨学科的方法,探讨了在国家和文化发展范式发生变异、社会构建的原则和规律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和民族自决的新途径问题。人性深处信奉人道主义是文化进步的主要动力。或许,这一思想在当今的东方文化中更为突出。东方文化符号的特点包括对世界的非理性态度、感性认识、传统的神话。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具有强大的文化记忆,能够创造出“新神话”,其核心是作为家庭、民族、社会体成员的人。通过家庭,中国人代代相传,即使远离故土,依然保存其文化的“公理内核”,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将传统神话与新神话相结合,诠释这样的真谛:源自外部世界并被中国社会所掌握的新事物也不能根本改变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元素的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一体化 民族文化认同 人道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新神话
下载PDF
海外华文教育、文化身份认同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民族主义
5
作者 麻治金 潘伟鹏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日益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华文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使汉语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也满足了大量海外华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需求。而海外华文教育...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日益主动且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华文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使汉语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也满足了大量海外华人对自身文化认同的需求。而海外华文教育的特殊性又使得华文教学变得更为复杂。全球化的进程本身的影响对于海外华文教育来说,主要是会产生所谓的文化民族主义的问题。而如何应对文化民族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已有学者提出的建议和教学工作者的尝试都应当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教育 文化身份 全球化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中国元素是否有效: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消费者态度研究——基于刻板印象一致性视角 被引量:43
6
作者 何佳讯 吴漪 谢润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45,182,共15页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全球品牌运用中国元素也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全球本土化战略。但本土消费者对此战略的态度评价还鲜有研究。以多品类下六个全球品牌的真实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引... 随着中国软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元素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全球品牌运用中国元素也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全球本土化战略。但本土消费者对此战略的态度评价还鲜有研究。以多品类下六个全球品牌的真实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引入刻板印象一致性的概念,探究全球品牌全球本土化战略中运用的中国元素如何对消费者态度产生影响作用;在统计方法上,使用总效应调节模型,把中介变量"品牌本土象征性"与调节变量"全球认同/本土认同"同时纳入模型进行分析,由此研究发现,中国元素的刻板印象一致性对品牌本土象征性和产品购买可能性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品牌本土象征性在中国元素刻板印象一致性对购买可能性的影响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消费者文化认同(全球认同与本土认同)在上述过程中还具有调节作用。这一研究结果做出了创新性的理论贡献,解释了中国元素对消费者态度产生作用的影响机制,开创了中国元素问题的实证研究,并对全球品牌如何提高中国元素运用成效具有重要营销战略指引。总体上,全球品牌需要很好地理解本土文化元素的真实内涵,尽力做到刻板印象一致性,使得本土文化元素较好地融入到全球品牌中,从而提升消费者态度评价。这种战略还需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相应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品牌 中国元素 全球本土化 消费者态度 刻板印象一致性 全球认同 本土认同 品牌本土象征性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危机及其应对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春阳 吕旭涛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9,共5页
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危机源于全球化引领的文化变迁,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依靠其先进性与科学性成为中国武术发展模仿学习的对象,出现了中国武术生存空间萎缩和传统... 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危机源于全球化引领的文化变迁,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依靠其先进性与科学性成为中国武术发展模仿学习的对象,出现了中国武术生存空间萎缩和传统断裂的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对外传播需要运用一个"中国化"的语言;中国武术应对传统进行"再发现"与"再生产"以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以此来构建中国武术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 文化认同 认同危机 全球化
下载PDF
东南亚华人地域认同的历史和未来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聿峨 余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0,共5页
东南亚华人的地域认同,是华人研究的课题之一。按照其历史形态的演化过程,可以从心理地理空间认同、政治地理空间认同和跨国社会地理空间认同这个三重性维度进行考察。
关键词 东南亚华人 地域认同 全球化
下载PDF
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 被引量:21
9
作者 赵毅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0,共6页
 提出"华人小说"概念,有助于综合研究华人的华文小说与外文小说,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华文小说,华人外文小说,华裔外文小说是三种海外寓居者文学,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就是题材上的自我限制。虽然三者自限范围不同,起...  提出"华人小说"概念,有助于综合研究华人的华文小说与外文小说,因为它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华文小说,华人外文小说,华裔外文小说是三种海外寓居者文学,它们之间有个共同点,就是题材上的自我限制。虽然三者自限范围不同,起因都是直接面对强势文化的对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小说 海外小说 中国执念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试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设计的文化身份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明兵 黄蜜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9-141,145,共4页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今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缺失的现状。提出树立文化身份对中国当代设计的现实意义,并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多元化与本土化、文化自觉与文化再造等作为解决中国设计文化身份问题的关键,为中国设计在当今多... 探讨了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当今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缺失的现状。提出树立文化身份对中国当代设计的现实意义,并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多元化与本土化、文化自觉与文化再造等作为解决中国设计文化身份问题的关键,为中国设计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交流中赢得世界的尊重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语境 中国设计 文化身份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中的华人离散社群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苏龙 《东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7,共5页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族群离散及全球化与华人离散社群的关系问题,着重考察和分析了华人离散社群的文化内涵以及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分合,揭示其本土化与跨国性的一些历史含义,指出在全球化多重语境...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进程中的族群离散及全球化与华人离散社群的关系问题,着重考察和分析了华人离散社群的文化内涵以及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分合,揭示其本土化与跨国性的一些历史含义,指出在全球化多重语境下华人离散社群出现了认同的流离和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华人离散社群 认同
下载PDF
在全球景观中定位中国——反思海外世界的“中国性”和“华语表述”讨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夏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海外英语世界有关"中国性"的论述,指出各种讨论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结构和文化操控意图,点明"中国性"话语之中存在"被误用"和"故意被误用"两个层面,而且对"中国性"...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海外英语世界有关"中国性"的论述,指出各种讨论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结构和文化操控意图,点明"中国性"话语之中存在"被误用"和"故意被误用"两个层面,而且对"中国性"的提炼也不应该只局限在政治疆域之内,而应该开放为一种既包含本土内部的文化传承与新变,也包括广布海内外的中西文化对话的进程。特别是后一维度的加入,将能够有效遏制"中国性"蜕变成一种单一的民族中心主义或国家主义。而且应当承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性"必须有它的不纯粹性,甚至于枝蔓旁出,乃至变种变性。惟其如此,我们才可以领会所谓的"中州正韵"不必只是原地打转或心无旁骛地一以贯之,也可以追踪、定位所谓的离散文学和华语表述,并将其视为对"中国性"的当代增益与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离散 华语表述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离散到跨国散居——论“全球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温明明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66-72,共7页
论文引入族裔散居理论,解读了华人离散遭遇全球化之后产生的各种拟态,阐释了海外华文文学越界生产的内涵及其身份归属。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华人离散的情形日渐显著并异质化,"归返""后离散""旅行跨国性"... 论文引入族裔散居理论,解读了华人离散遭遇全球化之后产生的各种拟态,阐释了海外华文文学越界生产的内涵及其身份归属。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华人离散的情形日渐显著并异质化,"归返""后离散""旅行跨国性"的出现,使传统的华人离散逐步向跨国散居演化,形成华人跨国散居族群。受此影响,全球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不再是单一的"写在家国之外",而是出现了大量"在家国之内"的写作和阅读,由此形塑了"全球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生产、传播、写作题材、美学风貌等方面典型的跨界(域)色彩。海外华人跨国散居,尤其是日渐成为潮流的"归返",又使全球化语境中的海外华文文学进入一个"后认同"的时代,表现出混杂、开放、未完成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跨国散居族群 海外华文文学 文化身份 后认同
下载PDF
重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8-105,共8页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体体现在文化上就更是呈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多极化和非单一化。实际上,全球化之于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消解了认同的"单一性"和"本真性",为一种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铺平了道路。中华文化的认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儒学或道学的认同,而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并经过当代重新阐释了的新的多元认同,在这方面,经过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建构的新儒学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中华民族 超民族主义 文化认同 新儒学
下载PDF
女性话语·国族寓言·华人文化英雄——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当代华语经典《桑青与桃红》 被引量:10
15
作者 朱立立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3期84-91,共8页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书写 女性话语 国族寓言 华人文化英雄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以政治认同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维平 朱安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6,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和实践的流变中自觉结成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政治基础的国族共同体,因此,作为党和国家合法性来源的政治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前提和核心,更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化建设的双重实践中寻求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和实践的流变中自觉结成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政治基础的国族共同体,因此,作为党和国家合法性来源的政治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前提和核心,更是在全球化背景和现代化建设的双重实践中寻求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的新挑战、新情况、新特征和新变化,要高度重视政治认同建设,不断丰富和强化政治合法性,以有效的政治制度设计夯实共同体认同的主客观基础,用民众强大政治认同凝聚共同体的力量,有力地支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政治认同 合法性 全球化 现代化
下载PDF
客观地呈现中国消费者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特性及形象 被引量:8
17
作者 蔡利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在对一位西方学者的新书进行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中国旅游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出境游客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旅游者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无知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文化上受中国政府左右,... 本文在对一位西方学者的新书进行简单评论的基础上,指出了对中国旅游消费者,尤其是中国出境游客进行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这本出版于2006年的新书中,中国旅游者被描述成一个被动、无知的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在文化上受中国政府左右,缺少像西方游客一般的行为准则,缺乏欣赏西方景观的能力。该书集中代表了西方国家中对中国旅游业及中国旅游者普遍存在的偏见,以及对迅速发展的中国出境游的否定和不安。本文指出,作为扎根于这一崭新的消费群体的中国旅游研究者,是有责任而且有自身的优势向全世界客观地呈现中国旅游消费者的特征和形象的。为此,本文建议对3个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即对中国旅游者的出游动机、中国旅游者的组成成分及中国出境游客的需求进行多方位高层次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旅游研究 全球旅游市场 中国消费者 特征 形象
下载PDF
隔洋情怀:欧洲的东南亚华裔与海洋亚洲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明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1-9,共9页
在上世纪内,因东南亚国家时事风云变幻,先后有大约20万华人华裔从东南亚移居欧洲,他们构成了欧洲外来移民群体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次级群体。本文追溯该群体的迁移历程,剖析其群体特征,并以其穿行在多元化世界的生活状况为个案,结合流散族... 在上世纪内,因东南亚国家时事风云变幻,先后有大约20万华人华裔从东南亚移居欧洲,他们构成了欧洲外来移民群体中一个独具特色的次级群体。本文追溯该群体的迁移历程,剖析其群体特征,并以其穿行在多元化世界的生活状况为个案,结合流散族群理论,探讨与当代某些跨境移民共生的跨国主义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东南亚华裔 流散族群 多元认同
下载PDF
论当前海外华人写作及其文化身份——兼评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亚裔研究系主办的“开花结果在海外:海外华人文学国际研讨会”之“作家论坛” 被引量:3
19
作者 蒲若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本文论述了当前海外华人的多元化写作及作家们殊异的文化身份认同观 ,并探讨了作家们跨越族裔、语言边界的写作实践给当前学科的命名和研究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 海外华人写作 文化身份 族裔身份 中国根性 语言边界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英国电影中的华人身份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燕李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24-31,共8页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 早期英国电影中的华人题材主要由白人制造,他们把华人身份塑造为东方"他者",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黄祸";2.舞女;3.和尚;4.功夫子弟。这些形象既迎合了英国人的自我优越感,又支撑了英帝国的文化霸权。后期华人题材主要由华裔制造,他们塑造的华人形象主要有两类:"不能说话的"流散群体和挣扎身份的混杂体,其影片首度关注英国真实的华人流散生活以及他们在中英文化接触区挣扎身份的困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银幕上的民族形象,但是华人身份的本质改变依旧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身份 东方主义 流散群体 混杂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