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褐腐真菌产生的羟基自由基HO˙对纤维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蔚 段新源 +1 位作者 孙彩云 高培基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由褐腐真菌的典型菌株——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的胞外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能还原Fe3+,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多肽组分(称作Gt因子)。 采用HO˙特异性的抑制剂硫脲,对Gt因子产生的HO˙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结... 由褐腐真菌的典型菌株——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的胞外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一能还原Fe3+,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多肽组分(称作Gt因子)。 采用HO˙特异性的抑制剂硫脲,对Gt因子产生的HO˙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Gt因子及其产生的HO˙在纤维素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褐腐菌HO˙氧化降解纤维素机制假说的确立提供了一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粘褶菌 纤维素 HO^·氧化机制 硫脲
下载PDF
基于XPS的马尾松褐腐降解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权 齐文玉 +1 位作者 任凯 林金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8-193,共6页
采用XPS分析马尾松素材及其防腐处理试件表面氧碳比(O/C)前后差异、C1s谱峰变化情况,评估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和樟脑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样的耐腐效果。结果表明:褐腐后试样相比腐朽前表面C1s峰面积增加,O/C比减小,C1峰面积增大而C2减... 采用XPS分析马尾松素材及其防腐处理试件表面氧碳比(O/C)前后差异、C1s谱峰变化情况,评估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和樟脑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样的耐腐效果。结果表明:褐腐后试样相比腐朽前表面C1s峰面积增加,O/C比减小,C1峰面积增大而C2减小,可见褐腐菌对各试样均有一定的降解效果;樟脑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试件褐腐后的O/C高于马尾松素材,C2降低幅度最小,而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处理马尾松试件褐腐后的O/C小于马尾松素材,C2降低幅度最大,证明樟脑处理马尾松试样对密粘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而香樟木质部蒸馏水提取物的防腐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提取物 密粘褶菌 XPS 马尾松 防腐处理
下载PDF
地榆多酚处理杨木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庞久寅 闫运开 +2 位作者 刘思琪 宋洁 姜贵全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2,共5页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 以地榆根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借助超声波技术提取地榆多酚,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处理浓度分别为1%、3%、5%。用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对木块进行12周的腐朽处理,计算试件失重率,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未处理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侵蚀后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21.38%和41.62%,而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处理材在同样条件下的平均失重率分别为4.49%和9.93%,表明地榆多酚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当地榆多酚提取液浸渍浓度为5%时,处理材对褐腐菌的抵抗作用较强。本研究可以为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改善木材耐腐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木 地榆多酚提取物 浸渍处理 彩绒革盖菌 密粘褶菌 防腐性能
下载PDF
中国的褐褶菌属(担子菌门,非褶菌目)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海生 戴玉成 魏玉莲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6,共4页
对中国褐褶菌属Gloeophyllum的种类进行了研究,并记录了此属中10个种。其中喜干褐褶菌Gloeophyllumprotractum是中国的新记录种,发现于黑龙江和四川省的针叶树倒木上。根据中国的材料详细描述了此种,并列出褐褶菌属的检索表。
关键词 中国 褐褶菌属 担子菌门 非褶菌目 种类
下载PDF
落叶松单宁处理杨木防腐性能
5
作者 庞久寅 李特 +2 位作者 刘思琪 魏兴能 姜贵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112,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传统木材防腐剂对环境和人畜的健康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等问题,开发新的、安全性高、抗菌能力强并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生物质木材防腐剂。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辅助法,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树皮中提取单宁... 目的针对目前大多数传统木材防腐剂对环境和人畜的健康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等问题,开发新的、安全性高、抗菌能力强并可自然降解的天然生物质木材防腐剂。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辅助法,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树皮中提取单宁,并以杨木为实验材料,对杨木进行浸渍处理,再用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接种浸渍12周,通过测定试样小木块的质量损失率和扫描电镜分析,评价其耐腐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单宁提取物对木材具有较明显的防腐效果,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接种的杨木试件平均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36%和15.43%;其中当单宁提取物浸渍质量分数为5%时,对密粘褶菌的抑制效果最强。结论落叶松单宁对木腐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有效提高了木材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单宁分级产物 防腐剂 彩绒革盖菌 密粘褶菌
下载PDF
Removal of Cr (VI) from Tannery Effluent and Aqueous Solution by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Microfungi and Basidiomycete-Degraded Sawdust
6
作者 Bernard O. Ejechi Olubunmi O. Akpomi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6年第6期771-777,共7页
Removal of Cr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tannery effluent in sequence with Cr (VI) resistant microfungi (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nd sawdust degraded by basidiomycete (Gloeophyllum sepiarium) w... Removal of Cr (VI) from aqueous solution and tannery effluent in sequence with Cr (VI) resistant microfungi (Aspergillus niger,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nd sawdust degraded by basidiomycete (Gloeophyllum sepiarium)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Initial or primary treatment with microfungi reduced 200 mg/l Cr (VI) in aqueous solution by 64.6% - 78.2% while a markedly lower 0.52 mg/l Cr (VI) in tannery effluent was reduced by 72.4% - 84.6%. However, the residual Cr (VI) in both aqueous solution and tannery effluent was reduced to a non-detectable level after secondary treatment by passage through basidiomycete-degraded sawdust column. The recovery of 65.4% - 87.7% of the Cr (VI) removed by treatment microfungi by elution indicated adsorption as the major mechanism for Cr (VI) removal. The microfungi reduced BOD in tannery effluent by 85.3 ± 5.6 - 92.7 ± 6.8 and concomitantly removed Cr (VI), hence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non-Cr (VI) constituents of tannery effluent may have interfered with biosorption of Cr (VI) by treatment microfungi.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stage sequential treatment process may be of potential cost-saving stratagem for removal of chromium from industrial was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Tannery Effluent gloeophyllum ASPERGILLUS PENICILLIUM SAWDUST
下载PDF
密粘褶菌生物性降解对杉木木材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美玲 张双燕 王传贵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8-382,共5页
选用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s.)Murrill)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材进行生物性降解,研究不同降解时间对杉木木材化学成分、结晶度、微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粘褶菌不降解杉木木材的... 选用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s.)Murrill)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木材进行生物性降解,研究不同降解时间对杉木木材化学成分、结晶度、微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密粘褶菌不降解杉木木材的木质素,其中边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91%、4.07%和13.34%;心材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在6周分别降低了6.84%、4.09%和12.97%。木腐菌处理后,杉木木材纤维素结晶度均有所降低;杉木的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均呈现减小的趋势,18周时降到最低,杉木边材抗弯强度减少了46.17%,抗弯弹性模量减小了29.66%,心材抗弯强度减少了53.74%,抗弯弹性模量减少了4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粘褶菌 杉木 化学成分 结晶度 微力学性能
下载PDF
毛竹重组竹产品的质量及耐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梁哨 陈林碧 +1 位作者 覃斌 李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以本色与炭化色重组竹为研究对象,按GB/T 30364—2013和GB/T 13942.1—2009检测了厚度、2 h水煮后弹性模量、2 h水煮后静曲强度、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本色重组竹,炭化色重组竹由于高温处... 以本色与炭化色重组竹为研究对象,按GB/T 30364—2013和GB/T 13942.1—2009检测了厚度、2 h水煮后弹性模量、2 h水煮后静曲强度、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本色重组竹,炭化色重组竹由于高温处理竹束导致竹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2 h水煮后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以及24 h吸水厚度膨胀率分别降低了13%、12%、53%,而内结合强度增加了13%,甲醛释放量则均为E0级;毛竹达到Ⅱ级耐腐水平,本色重组竹的失重率略大于炭化色重组竹,二者耐腐等级均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密粘褶菌菌丝进入毛竹导管,并通过导管壁上的纹孔进入薄壁细胞,分泌的纤维素酶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重组竹在制备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淀粉和糖类等营养物质,且酚醛树脂胶黏剂对密粘褶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内部几乎没有菌丝渗透,其天然耐褐腐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重组竹 密粘褶菌 力学性能 扫描电镜 本色 炭化色
下载PDF
黄枝润楠木材天然耐腐性及其腐朽前后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小莲 李清芸 +3 位作者 陈孝丑 刘偲 齐文玉 林金国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49-54,共6页
以天然次生林23年生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密粘褶菌(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和彩绒革盖菌(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为侵染细菌,应用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测定分析了其天然耐腐性,采用扫描电镜(SEM)... 以天然次生林23年生黄枝润楠Machilus Versicolora木材为研究对象,以密粘褶菌(褐腐菌)Gloeophyllum trabeum和彩绒革盖菌(白腐菌)Coriolus versicolor为侵染细菌,应用木材天然耐腐性试验方法测定分析了其天然耐腐性,采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法(TG-DS)C等仪器和方法表征分析了腐朽前后黄枝润楠木材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枝润楠木材耐白腐菌达到Ⅰ级强耐腐,耐褐腐菌达到Ⅲ级稍耐腐;白腐菌侵蚀后木材相对结晶度增大,而褐腐菌侵蚀后则减小;在TG-DSC热重分析的热解第三阶段,褐腐菌侵蚀后的黄枝润楠木材质量减少大于未腐朽木材和白腐菌侵蚀后的木材;与腐朽前相比,腐朽后黄枝润楠木材的最大放、吸热反应温度均向高温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枝润楠木材 天然耐腐性 密粘褶菌 彩绒革盖菌 表征分析
下载PDF
毛竹材室内耐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霞镇 徐明 +1 位作者 徐金梅 任海青 《木材加工机械》 2018年第1期5-9,共5页
毛竹材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构造,在保存和加工利用过程中易受菌虫侵腐和破坏。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毛竹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作用下的室内耐腐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毛竹材的耐腐等级为Ⅱ或Ⅲ。毛竹材腐朽失重率随竹龄增大呈逐渐... 毛竹材具有独特的化学成分和构造,在保存和加工利用过程中易受菌虫侵腐和破坏。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部位毛竹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作用下的室内耐腐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毛竹材的耐腐等级为Ⅱ或Ⅲ。毛竹材腐朽失重率随竹龄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且幼竹在腐朽菌侵腐初期最易被侵腐,而6年生竹材侵腐初期耐腐性较其他好。白腐菌对毛竹材的致腐能力比褐腐菌强,对竹青致腐力小于褐腐菌,而两种腐朽菌对竹黄都有很强的致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材 耐腐性 白腐菌 褐腐菌
原文传递
川椒抑制木材腐朽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婧源 王长健 +2 位作者 王雅梅 任士明 赵晓琪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本试验采用超声辅助回流法提取川椒有效抑菌成分,以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指标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川椒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间的显著性影响和交互... 本试验采用超声辅助回流法提取川椒有效抑菌成分,以彩绒革盖菌和密粘褶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指标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了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川椒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温度间的显著性影响和交互作用。当乙醇浓度95%,液料比12∶1,超声时间40.00 min,超声温度45.0℃,对彩绒革盖菌生长抑制率为26.35%;当乙醇浓度95%,液料比20∶1,超声时间53.00 min,超声温度65.0℃,对密粘褶菌生长抑制率为66.13%;当乙醇浓度95%,液料比20∶1,超声时间59.00 min,超声温度65.0℃,彩绒革盖菌生长抑制率为21.39%,密粘褶菌生长抑制率为6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椒 响应面法 彩绒革盖菌 密粘褶菌 菌丝生长速率法
原文传递
竹材腐朽过程中纤维形态变化研究
12
作者 巢亮 徐明 +1 位作者 李霞镇 任海青 《木材加工机械》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对6年生毛竹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腐朽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腐朽时间对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影响不明显,竹肉部分纤维细胞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竹青和竹黄部位,而竹黄部位略小于竹青部位;但对纤维壁厚、腔径、腔径比的影响明... 对6年生毛竹材在白腐菌和褐腐菌腐朽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腐朽时间对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影响不明显,竹肉部分纤维细胞长度和宽度均大于竹青和竹黄部位,而竹黄部位略小于竹青部位;但对纤维壁厚、腔径、腔径比的影响明显,纤维壁厚和腔径比随腐朽时间增长而逐渐变小,纤维腔径随腐朽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且竹肉部位变化趋势最明显。此外,褐腐菌对竹材的细胞壁破坏程度大于白腐菌,在腐朽最初1~2周内,褐腐菌便开始对竹材细胞壁降解,而白腐菌从6周以后腐朽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白腐 褐腐 纤维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