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神经元Glu受体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高鸿翔 李先春 +2 位作者 郭宜平 董莉 孙心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704-707,共4页
采用体外受体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 ,分别考察了出生后 3周龄 (2 1dpn)、6周龄 (42dpn)和成年 (70dpn)实施单耳堵塞的沙土鼠中脑下丘背侧核 (ICd)、外侧核 (ICx)和中央核 (ICc)部位Glu受体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 ,成年堵耳组动物堵耳对侧... 采用体外受体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 ,分别考察了出生后 3周龄 (2 1dpn)、6周龄 (42dpn)和成年 (70dpn)实施单耳堵塞的沙土鼠中脑下丘背侧核 (ICd)、外侧核 (ICx)和中央核 (ICc)部位Glu受体密度的分布。结果表明 ,成年堵耳组动物堵耳对侧和同侧下丘神经元Glu受体密度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周龄和 6周龄堵耳组动物之间具有相似的规律 ,呈现堵耳对侧下丘神经元Glu受体密度明显少于堵耳同侧 (P <0 .0 5 )的不均衡分布 ,且这种不平衡性分布在 3周龄堵耳组动物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提示 ,生后 6周前实施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神经元Glu受体发育具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中脑下丘 glu受体 单耳堵塞 发育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脑损伤中GluK2受体小泛素化修饰蛋白2/3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斌 刘爱军 +2 位作者 刘健 苏俊武 刘迎龙 《中国医药》 2019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究Glu K2受体小泛素化修饰蛋白(SUMO) 2/3化在猪模型深低温停循环(DHCA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组)、DHCA组和选择性脑灌注(SACP)组,每组6只。建立猪DHCA和SACP模型,术后2 h处死猪留取海... 目的探究Glu K2受体小泛素化修饰蛋白(SUMO) 2/3化在猪模型深低温停循环(DHCA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CPB组)、DHCA组和选择性脑灌注(SACP)组,每组6只。建立猪DHCA和SACP模型,术后2 h处死猪留取海马区脑组织标本。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区脑组织中SUMO2/3化水平、Glu K2、p-MLK3、MLK3、p-JNK3、JNK3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Glu K2 SUMO2/3化的程度以及Glu K2和MLK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TUNEL法检测海马区脑组织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 DHCA组海马区脑组织中SUMO2/3和Glu K2表达[(1. 438±0. 011)、(1. 965±0. 107)]较SACP组[(1. 220±0. 039)、(1. 372±0. 196),均P <0. 05]和CPB组[(0. 443±0. 025)、(0. 986±0. 181),均P <0. 01]明显增加。DHCA组海马区脑组织中Glu K2-SUMO2/3和Glu K2-MLK3表达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 <0. 01)。DHCA组p-MLK3/MLK3和p-JNK3/JNK3表达较其他2组明显增加(均P <0. 05)。TUNEL检测发现DHCA组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最明显,凋亡率为64. 8%,较CPB组(15. 8%)和SACP组(47. 0%)明显增加(均P <0. 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DHCA组海马区脑组织中Bax和Caspase-3表达较CPB组和SACP组明显增加,而Bcl-2表达较其他2组明显减少。结论 DHCA脑损伤时可能通过激活Glu K2受体发生SUMO2/3化,增加Glu K2受体和下游MLK3蛋白的相互作用,激活MLK3发生磷酸化,进一步激活下游的JNK3启动凋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损伤 小泛素化修饰蛋白2/3 海人藻酸受体 glu K2
下载PDF
基于感官评价和分子对接的Pro、Glu二肽与鲜味受体构效关系
3
作者 赵孟斌 顾华蓉 +1 位作者 穆洪涛 高向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6,共14页
为探究脯氨酸(Proline,Pro)、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二肽与鲜味受体分子相互作用,该研究合成了12个Pro、Glu二肽,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技术研究Pro、Glu二肽与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 为探究脯氨酸(Proline,Pro)、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二肽与鲜味受体分子相互作用,该研究合成了12个Pro、Glu二肽,以感官评价为基础,利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技术研究Pro、Glu二肽与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1(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1,T1R1)、味觉受体第一家族亚型3(Taste Receptor Type 1 Member 3,T1R3)和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tive Receptor,CaSR)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除脯氨酸-丝氨酸(Proline-serine,Pro-Ser)、缬氨酸-脯氨酸(Valine-proline,Val-Pro)和亮氨酸-谷氨酸(Leucine-glutamic Acid,Leu-Glu)不呈鲜,其余二肽的呈鲜阈值均低于谷氨酸钠阈值(0.3 mg/mL),其中γ-谷氨酸-蛋氨酸(γ-Glutamic Acid-methionine,γ-Glu-Met)和甘氨酸-谷氨酸(Glycine-glutamic Acid,Gly-Glu)的呈鲜阈值最低,为0.07 mg/mL。二肽与T1R1的关键结合位点为Asp147、Thr149、Ser172和Arg277,T1R1是Glu二肽呈鲜的重要受体;与T1R3的关键结合位点为Glu45、Ser147、Val277和His278,Ser147是N-γ-Glu二肽与T1R3受体的关键结合位点;与CaSR的关键结合位点为Leu173、Asn176、Gln179、Arg220、Ser244和Asp275,Glu二肽比Pro二肽更易与CaSR受体结合。二肽与受体主要通过氢键与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呈味较强的二肽在对接时多嵌于受体结合口袋深处;呈味较弱的二肽有的位于结合口袋较浅的位置,有的其疏水区或亲水区暴露于受体表面。该研究有助于阐明鲜味肽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鲜味肽呈鲜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lu二肽 鲜味受体 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海马谷氨酸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童思佳 王堃 +1 位作者 吴生兵 周美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92-97,共6页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谷氨酸(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mGluR2/3)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AMI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 目的 观察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谷氨酸(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mGluR2/3)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AMI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大鼠模型。电针组于双侧“神门”“通里”予电针刺激,30 min/次,1次/d,连续3 d;抑制剂组于造模后30 min经侧脑室注入mGluR2/3抑制剂LY341459。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ELISA检测心肌组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和海马组织Glu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组织mGluR2/3表达,TUNEL染色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稀疏、肿胀,炎性细胞浸润严重;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海马组织Glu含量、mGluR2/3阳性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海马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抑制剂大鼠心肌细胞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海马组织Glu含量、mGluR2/3阳性表达及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电针可改善AMI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海马组织mGluR2/3过度表达、减少Glu蓄积、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神经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电针 海马 谷氨酸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3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酸调节根系形态建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巩元勇 瞿小青 +3 位作者 宋奇超 曾子芮 盛崧 刘来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4-43,共10页
根系的主要生理学功能是在土壤中探寻并获取所需要的物质,以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根系形态的建成通常能够随着土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其竞争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阐述了L-谷氨酸(L-Glu)在高等植物氮代谢过程中... 根系的主要生理学功能是在土壤中探寻并获取所需要的物质,以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根系形态的建成通常能够随着土壤环境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利于其竞争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阐述了L-谷氨酸(L-Glu)在高等植物氮代谢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位置、在植物体内外环境中浓度变化状况,以及其作为生物信号分子有着远古的进化起源等。综述了近期所发现的关于外源L-Glu调控根系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征,并讨论了L-Glu调控根系生长与形态结构的可能性分子遗传学机理,这对认识植物有效竞争土壤中的有机(氮源)营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农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形态建成 L-谷氨酸 信号分子 谷氨酸受体基因
下载PDF
中药对疲劳大鼠脑内学习记忆相关递质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蓉 李峰 +4 位作者 李维 孔烈 于爽 郑硕 徐铭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药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相关递质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中药组、健脾中药组、补肾中药组。采用大鼠游泳方式建立运动性疲劳动... 目的观察不同方药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相关递质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中药组、健脾中药组、补肾中药组。采用大鼠游泳方式建立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并应用疏肝方剂四逆散、健脾方剂四君子汤、补肾方剂金匮肾气丸对疲劳大鼠进行干预,通过荧光定时定量PCR实验技术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及纹状体GLU的NMDA受体亚单位NR1/NR2A/NR2B mRNA以及GABA受体GABAARα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部位NR1、NR2A、NR2B mRNA与正常组比较表达下降,GABAARα1 mRNA表达升高。纹状体部位模型组NR1、NR2A mRNA表达升高,NR2B mRNA表达下降,GABAARα1 mRNA表达升高。疏肝中药组对海马及纹状体NR1和NR2A受体mRNA的调节作用最好,健脾中药组对NR2B受体mRNA的调节作用最好,两方都能够调节升高的GABAARα1 mRNA表达水平。补肾中药组对上述受体mRNA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结论应用疏肝、健脾方剂四逆散和四君子汤可以很好地调节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脑内学习记忆相关递质GLU和GABA受体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学习记忆 神经递质 谷氨酸受体mRNA γ-氨基丁酸受体mRNA 大鼠
下载PDF
枳壳提取物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8
7
作者 徐颖 冯劼 郭建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086-1092,共7页
目的:探讨枳壳乙醇提取物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大鼠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21d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枳壳乙醇提取物(5、10和20g/kg)。采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评价大鼠抑郁行为,以胃排空和肠推力评价大... 目的:探讨枳壳乙醇提取物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的应激(CUMS)大鼠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21d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枳壳乙醇提取物(5、10和20g/kg)。采用糖水偏好和强迫游泳评价大鼠抑郁行为,以胃排空和肠推力评价大鼠胃动力变化,采集全血测皮质酮(COR),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盐皮质受体(MR)mRNA、皮层和海马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枳壳10、20g/kg显著提高抑郁大鼠的糖水偏好(P<0.05,P<0.01),显著延长强迫游泳测试中的不动时间(P<0.05,P<0.01)。枳壳20g/kg显著提高大鼠胃动力(P<0.05)。枳壳10、20g/kg显著上调海马GR mRNA表达,降低血浆COR浓度,并上调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枳壳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提高大鼠胃动力,上调海马GR mRNA、皮层和海马的BDNF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枳壳 糖皮质激素受体 脑源 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神经元谷氨酸受体密度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高鸿翔 李先春 +2 位作者 郭宜平 董莉 孙心德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2期3059-3061,共3页
目的考察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IC)背侧核(ICd)、外侧核(ICx)和中央核(ICc)部位谷氨酸(Glu)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在30只沙土鼠上进行,雌雄不拘。分别在沙土鼠出生后3周龄(21dpn)、6周龄(42dpn)和成年(70dpn)实施单耳堵塞,4周后... 目的考察单耳堵塞对沙土鼠中脑下丘(IC)背侧核(ICd)、外侧核(ICx)和中央核(ICc)部位谷氨酸(Glu)受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在30只沙土鼠上进行,雌雄不拘。分别在沙土鼠出生后3周龄(21dpn)、6周龄(42dpn)和成年(70dpn)实施单耳堵塞,4周后以体外受体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考察比较IC左右侧各部位的银粒密度变化,并以此为相对指标,分析动物IC的神经元Glu受体密度的变化。结果成年组两侧IC神经元Glu受体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3周龄和6周龄组呈现堵耳对侧的Glu受体密度明显少于堵耳同侧的不均衡分布(ICd部位:t=2.53,P=0.0186,t=1.77,P=0.0443;ICx部位:t=1.90,P=0.0359,t=2.03,P=0.0367;ICc部位:t=1.07,P=0.0332;t=2.35,P=0.0208)。并且3周龄组ICc部位的两侧Glu受体密度比值最小(0.61±0.03)。结论出生后6周前单耳堵塞对沙土鼠IC的神经元Glu受体发育具有明显影响,与Glu受体相关的下丘听觉功能发育将延续到出生后6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耳堵塞 沙土鼠 中脑下丘 神经元 谷氨酸受体 密度 背侧核 外侧核 中央核 听觉功能发育
下载PDF
GABA_(B)受体对牛磺酸调节突触体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里翔 彭仁才 +1 位作者 刘汉清 万福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目的 牛磺酸 (Tau)调节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Asp、Glu、GABA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将 phaclofen、biculline、baclofen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 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 目的 牛磺酸 (Tau)调节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Asp、Glu、GABA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将 phaclofen、biculline、baclofen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 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Phaclofen所拮抗 ,而它们对Glu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 受体而起作用的 ,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 ,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Glu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GABA受体 突触体 Asp、glu、GABA 大脑皮层
下载PDF
电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其与海马神经细胞谷氨酸、NMDAR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韦登明 贾学敏 +1 位作者 尹向旭 蒋雯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738-374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在建立VD大鼠模型后,电针"百会"、"大椎"...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在建立VD大鼠模型后,电针"百会"、"大椎"穴,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脑组织海马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染色结果。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电针治疗后水迷宫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相同时间内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显著增加(P<0.01)。结论电针大鼠"百会"、"大椎"穴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谷氨酸及其NMDA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电针 学习记忆能力 谷氨酸 NMDA受体
下载PDF
LY367385对谷氨酸钠及缺糖缺氧引起的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丽萍 韩明 袁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75-977,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LY367385对谷氨酸钠(Glu)及缺糖缺氧(OGD)引起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光镜下细胞形态变化为指标,观察培养液中加入Glu或因OGD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以及LY367385的保护作用;用免疫细... 目的观察LY367385对谷氨酸钠(Glu)及缺糖缺氧(OGD)引起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光镜下细胞形态变化为指标,观察培养液中加入Glu或因OGD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以及LY367385的保护作用;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的表达。结果OGD1h或0.1mmol/L的Glu可明显造成神经元损伤,使LDH漏出明显增加(P<0.01);LY367385(50μmol/L)可明显拮抗OGD或Glu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使LDH漏出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体外培养神经元mGluR1α阳性表达。结论OGD或Glu可能通过激活皮层神经元mGluR1α引起神经元损伤,LY367385通过拮抗mGluR1α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谷氨酸 缺糖缺氧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α LY367385
下载PDF
突触前α7烟碱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振伟 杨胜 +1 位作者 张永祥 刘传缋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5,共5页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CA1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烟碱电流。DMPP对CA1区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具有明显的增频和增幅作用,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MPP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具有增频作用,但不具有增幅作用。上述DMPP增强突触传递的作用不能被nAChRs拮抗剂美加明、六烃季铵和双氢-B-刺桐丁所阻断,但可被α-银环蛇毒素阻断。上述结果提示,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前nAChRs含有对α-银环蛇毒素敏感的α7亚单位,其激活可增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前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受体 海马脑片 突触传递 谷氨酸 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型谷氨酸受体的调节与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13
作者 吴波拉 朱桐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30-733,共4页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 氰化物可通过间接与直接两条途径激活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型 )NMDA受体 ,首先氰化物引起的能量障碍能通过促使细胞外谷氨酸 (Glu)浓度增高和细胞内Ca2 + 稳态失调 ,间接地激活NMDA受体 ,其次氰化物可能作为NMDA受体直接的调节剂 ,通过调节NMDA受体中NR1或NR2 亚型等半胱氨酸残基的氧化还原位点 ,提高NMDA受体的活性 ,随着间接和直接NMDA受体的激活 ,产生一系列由NMDA受体介导的中枢毒作用 ,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凋亡及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 神经兴奋毒性 氰化物中枢毒作用 谷氨酸
下载PDF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and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ic Acid and Receptor in Hippocampal Area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被引量:4
14
作者 Jing Bai Ying Gao +1 位作者 Yong-Hong Gao Wang Li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年第1期36-41,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PYTN)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 2 B(NR2 B)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eiyuan Tongnao(PYTN) Capsule on working memory, the content of glutamic acid, and the expression of NMDA receptor 2 B(NR2 B)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52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model group, nimodipine group, and PYTN group. 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AO) was performed to establish rat model with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model,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Gastric lavage with some drug based on body weight conversion was performed daily for 4 weeks in the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The working memory of the rats was tested by Morris water maze. The expression of Nissl body in hippocampus tissue was observed by Nissl stai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Glu content in hippocampus was detect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NR2 B in hippocampus area was determined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Morris water maze test on working memory escape latency. In the model group, day 1 versus day 4,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 In the nimodipine group, day 1 vs. day 4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In the PYTN group, day 1 versus day 3 and day 1 versus day 4 were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 0.05). The Glu content in hippocampus of the sha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model group(P < 0.05). The Glu content in the PYT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odel group(P < 0.05). With regard to the expression of NMDA 2 B in hippocampus between the sham group and the model, nimodipine, and PYTN groups, all were display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1). As the same, the expression of NMDA2 B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 from that of the nimodipine group(P < 0.05) and PYTN group(P < 0.01). Conclusion: PYTN capsule wa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working memory and protect neural cells in rats of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Glu and NMDAR2 B in hippocam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 glu NMDA receptor 2B. Peiyuan Tongnao CAPSULE working memory
原文传递
培元通脑胶囊对CI大鼠工作记忆及海马内谷氨酸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白晶 高永红 高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对脑缺血大鼠工作记忆行为及海马区谷氨酸(Glu)含量、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DA Receptor 2B,NR2B)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培元通脑组,每组均13只。... 目的:探讨培元通脑胶囊对脑缺血大鼠工作记忆行为及海马区谷氨酸(Glu)含量、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DA Receptor 2B,NR2B)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培元通脑组,每组均13只。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培元通脑组均将双侧颈内动脉结扎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尼莫地平组和培元通脑组每日分别按体质量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共治疗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工作记忆功能;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尼氏体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区Glu含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区NR2B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工作记忆逃避潜伏期假手术组大鼠(第1天与第2天比较、第1天与第3天比较P>0.05,第1天与第4天比较P<0.05);模型组大鼠(第1天与第2天比较、第1天与第3天比较P>0.05,第1天与第4天比较P<0.05);尼莫地平组大鼠(第1天与第2天比较、第1天与第3天比较P>0.05,第1天与第4天比较P<0.05);培元通脑组大鼠(第1天与第2天比较、第1天与第3天比较P<0.05,第1天与第4天比较P<0.01)。海马内谷氨酸含量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模型组与培元通脑组比较P<0.05。NMDA2B受体蛋白表达比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培元通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P<0.05)与培元通脑组比较(P<0.01)。结论:培元通脑胶囊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Glu、NR2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元通脑胶囊 脑缺血 工作记忆 谷氨酸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谷氨酸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严嘉宁 赵立峰 +3 位作者 余涛 陆方琴 傅润熹 韦登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8年第3期72-75,共4页
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脑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理.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夹闭颈总动脉和再通方法建立脑卒中模型.7 d后根据文献[1]方... 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的脑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理.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采用夹闭颈总动脉和再通方法建立脑卒中模型.7 d后根据文献[1]方法建立PSD模型,电针"百会""大椎"穴,留针20 min,1次·d^(-1)共持续15 d.旷场试验观察其行为学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谷氨酸类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行为学实验发现电针治疗组大鼠旷场穿线抬壁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谷氨酸及其受体NMDA/AMPA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电针可抑制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脑NMDA/AMPA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分子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电针 谷氨酸 NMDA AMPA
下载PDF
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17
作者 郑里翔 刘汉清 +1 位作者 彭仁才 万福生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 :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牛磺酸 (Tau)调节氨基酸释放的机理。方法 :将GABA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_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GABAB受体的... 目的 :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牛磺酸 (Tau)调节氨基酸释放的机理。方法 :将GABA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_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GABAB受体的拮抗剂所拮抗 ,而它们对Glu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 受体而起作用的 ,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 ,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突触前膜GABA受体 突触体 Asp、Clu、GABA 大脑皮层
下载PDF
Glu R2-3Y Inhibits the Acquisition and Reinstatement of Morphine-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in Rats 被引量:2
18
作者 Xiao-Jing Lin Jian-Jun Zhang Long-Chuan Yu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7-182,共6页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receptors(AMPARs) are involved in the relapse to abused drugs.However, the role of AMPARs containing the Glu R2 subunit in op...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receptors(AMPARs) are involved in the relapse to abused drugs.However, the role of AMPARs containing the Glu R2 subunit in opiate addiction is still unclear. Glu R2-3Y,an interfering peptide, prevents the endocytosis of AMPARs containing the Glu R2 subunit.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Glu R2-3Y on the acquisition, expression, and reinstatement of morphine-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m CPP) in rats. We found that infusion of Glu R2-3Y(1.5 nmol/g) one hour before morphine during the conditioning phase inhibited the acquisition of m CPP, while an identical injection one hour before the post-conditioning test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expression of m CPP. Injection of Glu R2-3Y(1.5 nmol/g) after m CPP extinction blocked the morphine-induced reinstatement of m CPP. Our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inhibition of AMPAR endocytosis provides a new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opiate ad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 R2-3Y AMPA receptors Morphine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Acquisition of mCPP Reinstatement of mCPP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失眠大鼠脑内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阮继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57-366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阳性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失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反应,Glu、GABA的含量及GA... 目的:通过观察失眠大鼠下丘脑内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阳性表达的变化,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备失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反应,Glu、GABA的含量及GABAA受体的阳性表达,进而探讨电针治疗失眠的部分机制。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Glu、Glu/GABA比值明显降低(P<0.05),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增加;药物组大鼠脑内Glu、GABA含量及其比值无明显差异,GABAA受体阳性细胞数增多。结论:针刺与安定治疗失眠均有疗效,且针刺无副作用,优于安定,具有调节脑内Glu、GABA含量以及GABAA受体活性的多靶性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失眠 神经递质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原文传递
GABA受体对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顾颖慧 刘永 +2 位作者 纵艳艳 张光毅 侯筱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61,共6页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以GABA、谷氨酸(Glu)刺激记录GABA受体及Glu受体离子通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IGABA,IGlu),观察GABA对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活性的调控;并以荷包...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技术,以GABA、谷氨酸(Glu)刺激记录GABA受体及Glu受体离子通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IGABA,IGlu),观察GABA对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活性的调控;并以荷包牡丹碱(Bic)抑制IGABA、以SO24-或葡萄糖酸根(gluconate-)代替Cl-,研究其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相同浓度GABA与Glu共给药诱导IGABA+Glu较单独给药诱导电流IGABA与IGlu之和小,该差异随浓度升高而降低;不同浓度GABA对Glu30μmol/L诱导电流IGlu抑制作用随GABA浓度升高而增强,该抑制作用可以被Bic、SO24-与gluconate-消除。结论 GABAA受体能抑制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全细胞电流,该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抑制机制可能与Cl-的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ABA 受体 glu 膜片钳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