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Ⅱ patient with thalassemia minor and novel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A gene mutation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
作者 Neslihan Yildirim Saral Fehime Benli Aksungar +3 位作者 Cigdem Aktuglu-Zeybek Julide Coskun Ozlem Demirelce Mustafa Sertes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8年第14期786-790,共5页
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Ⅱ (GAⅡ), also known as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ciency,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inborn error of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We report a case of GAⅡ with novel electro... 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Ⅱ (GAⅡ), also known as 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ciency,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inborn error of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We report a case of GAⅡ with novel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 (ETF)-A mutations in a 2-year-old female with thalassemia minor. The patient developed an episode of hypoglycemia and hypotonicityon the postnatal first day.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elevations of multiple acyl carnitines indicat-ing 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Ⅱ in newborn screening analysis. Urinary organic aci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confrmation and revealed a high glutaric acid excretion.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wo novel mutations in the ETF-A gene,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compound heterozygote. At the 8 mo of life ketone therapy was added,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euromotor development. The patient had been closely followed for two years with carnitine, ribofavin, coenzyme Q10, and ketone supplementation in addition to a high carbohydrate diet. Although the patient had comorbidity like thalassemia minor, her neuromotor developmentwas normal for her age and had no major health problems. This specific case expands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spectrum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fer flavoprotein-A mutation Newborn screening glutaric acidemia type 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 Ketone bodies Case report
下载PDF
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5例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2
作者 范馨 张改秀 +4 位作者 朱彤 纪可佳 赵润涵 王蕾 王丽花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29-163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特点及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及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及随访的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资...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确诊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特点及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及产前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及随访的5例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5例病儿中男4例,女1例,5例病儿就诊年龄分别为8个月26 d、3个月24 d、4个月8 d、10个月25 d、1个月5 d。5例病儿的临床表型各异。3例经新生儿筛查确诊,2例因运动发育落后经遗传代谢病检测确诊,其中1例以抽搐为首发症状,2例出现运动发育落后且1例伴有运动发育倒退。5例病儿血戊二酰肉碱及比值均升高、尿戊二酸水平均增高。基因检测证实5例病儿均为复合杂合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结论5例病儿中有3例病儿是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的,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可以对于戊二酸血症病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戊二酸血症Ⅰ型病儿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异质性,对临床可疑的病儿可进行血串联质谱检测、尿气相色谱分析及基因检测,以便进行早期严格的干预治疗及饮食管理,从而改善预后;此外,该研究发现了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GCDH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Kennedy病伴肌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白静 吕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Kennedy病伴肌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Kennedy病伴肌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肌束震颤、球麻痹、肌萎缩、姿势性震颤、感... 目的探讨Kennedy病伴肌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Kennedy病伴肌肉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四肢近端无力、肌束震颤、球麻痹、肌萎缩、姿势性震颤、感觉障碍、男性乳房发育、阳萎。患者血肌酸激酶和尿戊二酸升高。EMG和神经肌肉活检支持混合性周围神经病变,骨骼肌神经源性和继发肌源性改变。X染色体CAG重复扩增47次。患者发病7年后确诊为糖尿病。结论 Kennedy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肌源性因素可能参与其中。对患者肌肉组织继发性线粒体和脂质代谢异常进行干预,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肌无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nnedy病 线粒体功能异常 戊二酸尿症
下载PDF
锌(Ⅱ)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_2O}_n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4
作者 刘玉玲 卓馨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52-2456,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锌的新型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2O}n(1),[CPGA=3-(4-氯苯基)戊二酸根,DPPP=1,3-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锌的新型配位聚合物{[Zn(CPGA)(DPPP)]·H2O}n(1),[CPGA=3-(4-氯苯基)戊二酸根,DPPP=1,3-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775(2)nm,b=1.20745(19)nm,c=1.4854(2)nm,F(000)=1080,Dc=1.419 g·cm-3,V=2.4446(7)nm3,Mr=522.28,Z=4,μ=1.151 mm-1,R1=0.0389,ωR2=0.1253。该配位聚合物晶体中,Zn(Ⅱ)与配体3-(4-氯苯基)戊二酸根和DPPP连接形成一维波浪面结构,水分子和3-(4-氯苯基)戊二酸根中未参与配位的氧原子形成的氢键将相邻的两层连接形成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没有进一步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氯苯基)戊二酸 1 3-二(4-吡啶基)丙烷 锌()配位聚合物 氢键
下载PDF
以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戊二酸尿症Ⅱ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5
作者 周建芹 刘芳 贾志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戊二酸尿症的Ⅱ型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反复感染戊二酸尿症Ⅱ型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诊疗方法及临床特征,并观察转归。结果患儿于生后3~20 d起病,主因反复发热、咳嗽、软弱... 目的探讨以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戊二酸尿症的Ⅱ型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反复感染戊二酸尿症Ⅱ型新生儿临床资料,总结诊疗方法及临床特征,并观察转归。结果患儿于生后3~20 d起病,主因反复发热、咳嗽、软弱无力来院就诊,其中2例患儿系双胞胎女婴,妹妹生后第3天因呼吸不规则入院,诊断新生儿肺炎,治愈出院,之后反复发热、咳嗽,软弱无力,喂养困难。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胸片心脏呈球形增大,心胸比例增大。心脏超声示心脏球形增大,左心室壁增厚,运动减弱,三尖瓣轻度返流。姐姐与妹妹症状相似,程度轻。治疗以左旋肉碱、心得安、维生素B2、卡托普利治疗,双胞胎因反复感染,心力衰竭分别于生后第7、9个月死亡。结论新生儿戊二酸尿症Ⅱ型常以软弱无力、喂养困难、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往往不被认识而延误诊断,失去治疗时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或许对改善预后有帮助。对于原因不明的软弱无力、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的患儿及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血液脂肪酸分析等有关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尿症 核黄素 感染
下载PDF
戊二酸血症ⅡC型胎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翟闪闪 刘灵 +1 位作者 袁莉敏 程国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1例戊二酸血症ⅡC型(GAⅡC)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因"孕17周胎儿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少"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32岁孕妇及其GAⅡC胎儿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1例戊二酸血症ⅡC型(GAⅡC)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因"孕17周胎儿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少"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32岁孕妇及其GAⅡC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胎儿的影像学检查信息。采集孕妇的羊水标本及孕妇夫妇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并利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结果胎儿孕18周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肾实质内裂隙样管状无回声、羊水过少。孕22周MRI提示双肾体积增大、T2信号异常均匀增高并DWI信号降低、双肺体积小并T2信号呈稍高信号。CNV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测序分析提示胎儿ETFDH基因存在母源性c.1285+1G>A及父源性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二者均为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S3_Supporting;PVS1+PM2_Supporting+PM3)。结论ETFDH基因c.1285+1G>A和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GAⅡC在胎儿期可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过少。上述发现丰富了ETFDH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戊二酸血症C型 ETFDH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孕妇 胎儿
原文传递
Recurrent rhabdomyolysis and glutaric aciduria type I: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7
作者 Gu-Ling Qian Fang Hong +2 位作者 Fan Tong Hai-Dong Fu Ai-Min Liu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Background: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I)is a rare metabolic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 of the 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gene.The occurrence of rhabdomyolysis with GA-I is extremely rare.Methods:We reported a c... Background: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I)is a rare metabolic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 of the 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gene.The occurrence of rhabdomyolysis with GA-I is extremely rare.Methods:We reported a child with recurrent rhabdomyolysis and undiagnosed glutaric acidemia type I(GA-I).And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performed.Results:A 4.5-year-old girl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due to recurrent rhabdomyolysis for 3 times within three years.At the third admission,she was diagnosed with GA-I by biochemical testing and mutation analysis.The girl was found to have a serine to leucine replacement mutation of the GCDH gene in exon 8 at position 764.Other three patients with rhabdomyolysis and GA-I were discovered by literature searching.Conclusion:This report highlights that patients with GA-I may have an increased risk of rhabdomy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DH mutation glutaric acidemia type I RHABDOMYOLYSIS
原文传递
戊二酸血症Ⅰ型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启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4期141-143,共3页
为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G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该例患儿以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锥体外系症状、头大畸形为突出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法查血氨基酸检测结果提示... 为探讨戊二酸血症Ⅰ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GA1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该例患儿以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锥体外系症状、头大畸形为突出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法查血氨基酸检测结果提示戊二酸肉碱显著增高,伴游离肉碱减低,提示GA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查尿有机酸检测结果提示戊二酸显著增高。治疗上予补充维生素B2、左旋肉碱、巴氯芬缓解肌张力、限制蛋白饮食(限制赖氨酸、色氨酸摄入)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某些临床表现,如精神运动发育迟滞、锥体外系症状、头大畸形等,对GA1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有指导价值。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和串联质谱分析技术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筛查,有助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期明确诊断。急性期的治疗以对症支持及促进毒性代谢产物的排出为主,慢性期的治疗主要是限制蛋白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肝酶、肌酶升高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戊二酸血症Ⅰ型早期检测研究
9
作者 肖雯 牛芊芊 +2 位作者 孙智勇 杨琴 吴本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针对高维小样本的疾病代谢组学图谱建立高性能的戊二酸血症Ⅰ型(GA-Ⅰ)早期检测模型。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共线性处理和数据解释优势,自助抽样法(Bootstrap)通过数据扰动方式集...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针对高维小样本的疾病代谢组学图谱建立高性能的戊二酸血症Ⅰ型(GA-Ⅰ)早期检测模型。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共线性处理和数据解释优势,自助抽样法(Bootstrap)通过数据扰动方式集成多个模型的变量选择能力,挑选出能够持续被筛选的变量实现稳健特征筛选(BS-PLSDA)。对于GA-Ⅰ的尿液代谢组学图谱,在两种逐步增大训练集之间样本差异的比例划分(7:3和6:4)下,载荷(LW)、变量投影重要性(VIP)、显著性多元相关(sMC)3种信息向量对应的BS-PLSDA均优于其单独PLS-DA建模的特征变量筛选稳健性。在样本划分比例为7:3时,BS-VIP-PLSDA的Kuncheva指数高达0.807 5。筛选出的稳健特征变量与文献报道的诊断指标一致,不仅真正解释组别间的差异与GA-Ⅰ的代谢机理密切相关,且BS-LW-PLSDA、BS-VIP-PLSDA和BS-sMC-PLSDA展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值分别为0.773 9、0.854 8和0.847 1,马修斯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671 9、0.783 8和0.801 3。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法(SVM-RFE)相比,在采用相同的集成特征选择策略下,尽管非线性径向基核函数对应的BS-RBF-SVMRFE可获得高建模性能,但数据解释能力较低。该研究提出的BS-PLSDA可兼顾建模性能和模型解释能力,符合实际临床需求,对GA-Ⅰ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和疾病机理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早期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自助抽样法 稳健特征筛选
下载PDF
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戊二酸血症ⅡC型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甄艳华 卢学峰 +1 位作者 邱敬涛 崔金全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对1例孕期超声提示肾脏增大、回声增强的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以明确其病因。方法收集胎儿的影像学资料,穿刺收集羊水样本20 mL,抽取胎儿父母静脉血样各2 mL。提取羊水DNA进行文库构建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与胎儿表型相关的变异... 目的对1例孕期超声提示肾脏增大、回声增强的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以明确其病因。方法收集胎儿的影像学资料,穿刺收集羊水样本20 mL,抽取胎儿父母静脉血样各2 mL。提取羊水DNA进行文库构建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与胎儿表型相关的变异位点进行家系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双肾增大、回声增强且肾内存在多个小囊肿。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胎儿ETFDH基因存在致病性复合杂合变异c.3G>C与c.1436dupA,家系Sanger测序提示上述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结果,胎儿被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ⅡC型,其病因为ETFDH基因复合杂合变异。上述结果为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将成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全外显子组测序 产前诊断 戊二酸血症C型 ETFDH基因
原文传递
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分析(附2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娜 陈伟 +4 位作者 汪锡金 邱文娟 干静 李琳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4年第3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例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确诊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生化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晚发型戊二酸尿... 目的探讨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例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确诊的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生化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例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临床以进展性或波动性近端型肌无力、运动不耐受和肌肉疼痛为主要表现,应激状态下症状迅速恶化,伴随呕吐及代谢改变,血清肌酸激酶、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有机酸分析检出大量戊二酸、乙基丙二酸、己二酸等二羧酸。其中1例患者行肌肉活检表现为肌纤维脂质沉积性改变。经饮食控制和维生素B2、左旋肉碱治疗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临床上进展性或波动性近端型肌病迅速恶化,尤其是应激引发的伴随呕吐及代谢改变患者,应高度怀疑戊二酸尿症Ⅱ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尿症 脂质沉积 肌病 维生素B2
原文传递
戊二酸尿症Ⅱ型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蔚 罗飞宏 +6 位作者 顾莺 施琼 孙卫华 陆炜 奚立 程若倩 叶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6-847,共2页
总结1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儿的护理。护理上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时发现酸中毒征象,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出院指导及随访。患儿恢复顺利,1周后好转出院,肢体功能基本恢复。
关键词 戊二酸尿症 儿童 护理
原文传递
两例晚发型戊二酸尿症Ⅱ型患者的临床及其ETFDH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程衍杨 唐越 +4 位作者 刘奥杰 魏丽 林兰 张婧 徐之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5-978,共4页
目的报道2个ETFDH基因变异导致的晚发性戊二酸尿症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靶向基因捕获二代测序的方法对疑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于10岁... 目的报道2个ETFDH基因变异导致的晚发性戊二酸尿症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利用靶向基因捕获二代测序的方法对疑似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两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于10岁和5岁6个月发病,均以肌无力、肌肉酸痛为表现。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血串联质谱分析提示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尿有机酸分析发现戊二酸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患者1的ETFDH基因存在两个新突变:c.1331T>C(来自其母亲)和c.824C>T(来自其父亲),其弟弟为c.1331T>C突变携带者、表型正常。患者2的ETFDH基因检出一个新突变:c.177ins T,及一个已知突变:c.1474T>C,分别来自其父母,其家系检出多位携带者。两例先证者均确诊为戊二酸尿症Ⅱ型,予以高剂量维生素B2治疗,症状好转。结论对于肌无力、肌肉酸痛的患者应进行肌酶、血液酯酰肉碱、尿有机酸等检测,警惕戊二酸尿症Ⅱ型的可能,基因分析有助于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尿症 肌病 ETFDH基因 儿童
原文传递
表现为肌无力伴肝衰竭的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威 武宇辉 魏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见多种酰基肉碱升高,肌肉活检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纯合突变。经过维生素B_(2)、左卡尼汀、辅酶Q10及血浆置换治疗,患儿肌力恢复,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对临床上出现迅速进展的肌病,伴肝损害、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患儿,应警惕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提高认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戊二酸血症 肌无力 肝衰竭 脂质沉积性肌病 ETFDH基因
原文传递
一个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家系的临床分析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施晓容 柯钟灵 +2 位作者 郑爱东 谢文煌 莫桂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一个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I,GA-1)家系的临床特点,并探索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对该家系中拟诊为GA-1的两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 目的探讨一个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I,GA-1)家系的临床特点,并探索其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对该家系中拟诊为GA-1的两例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的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lutaryl—CoA dehydrogenase,GCDH)基因进行PCR扩增产物和测序,以确定其突变类型。结果患者为两姐妹,均在幼年时出现头围增长过快。头颅影像学初期发现蛛网膜囊肿及硬膜下积液。姐姐有脑病危象表现;妹妹的尿液有机酸代谢筛查发现戊二酸浓度显著升高,而姐姐在非急性期戊二酸浓度正常。基因分析发现二人均存在GCDH基因C.1244—2A〉C(IVS10~2A〉C)纯合突变,而后者为热点突变。结论阐明了一个GA—1家系两例患者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进一步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存在热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I型 临床表现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共患戊二酸血症Ⅰ型的单卵双胞胎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根 陈黎 +6 位作者 温鹏强 陈占玲 刘晓红 陈淑丽 崔冬 赏月 李成荣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1-614,共4页
目的 回顾分析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家系中发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头颅CT、MRI,尿液有机酸分析,血液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2代... 目的 回顾分析1例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临床资料特点,并探讨其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GCDH)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家系中发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头颅CT、MRI,尿液有机酸分析,血液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2代共5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CDH基因1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头围正常,无外貌畸形,格拉斯哥指数(GCS)评分15分;四肢活动正常,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巴氏征未引出,布氏征、克氏征阴性.CT示双侧额颞部硬膜下间隙增宽,轻度脑积水,右侧额顶部弧形等密度影.MRI示双侧额、颞叶体积缩小、脑沟脑裂增宽,外侧裂明显增宽,颞极前蛛网膜下腔增宽,双侧苍白球、额叶中央白质区可见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弥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偏少,右侧颞顶部硬膜下见等T1稍长T2信号影,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呈高信号.遗传代谢病尿液筛查发现尿中戊二酸大量增高;血液氨基酸和肉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中戊二酰肉碱为0.34 μmol/L(正常参考值为0~0.20μmol/L).GCDH基因测序分析证实先证者为c.1205G>A和IVS10-2A>C的复合杂合突变.戊二酸血症Ⅰ型家系分析发现先证者单卵双生的胞妹也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其基因型与先证者完全一致,临床症状表现和疾病严重程度相近.结论 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其临床表型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相近.IVS10-2A>C是GCDH基因的突变类型中最常见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I型 戊二酰辅酶A脱氢酶 单卵双生 遗传代谢病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邢雅智(综述) 邱文娟(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518-521,共4页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常有呕吐、酸中毒以及脂质沉积性肌病表现,根据血多种酰基肉碱升高及尿中戊二酸等有机酸升高可明确诊断.新生儿发作型临床表现重,预后较差;核黄素治疗反应性患者给予核黄素治疗可完全纠正其临床症状及生化紊乱;核黄素无反应者应同时给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 电子转运黄素蛋白-泛醌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戊二酸致原代培养纹状体神经元神经毒性的体外研究
18
作者 田凤艳 宁琴 罗小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2-605,608,共5页
目的探讨戊二酸(GA)干预体外培养纹状体神经元致神经元损伤的浓度和时间及其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神经元,于体外培养7 d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纯度达90%以上,用不同浓度GA(... 目的探讨戊二酸(GA)干预体外培养纹状体神经元致神经元损伤的浓度和时间及其损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神经元,于体外培养7 d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纯度达90%以上,用不同浓度GA(1~50 mmo·lL-1)孵育体外培养10 d的纹状体神经元24~96 h。倒置显微镜及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荧光活细胞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变化;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判断GA诱导纹状体神经元凋亡率及死亡率;实时定量反转录(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3、Caspase-9表达。结果 GA处理组细胞线粒体功能受损程度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改变:随着GA浓度升高,干预时间延长,神经元损伤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0 mmo·lL-1、25 mmo·lL-1、50 mmo·lL-1组GA干预24~72 h纹状体神经元活力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 mmo·lL-1组干预72 h、96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a〈0.01)。50 mmo·lL-1组孵育72 h较孵育48 h细胞凋亡显著增加[(87.63±9.17)%vs(40.90±4.10)%,P〈0.01];25 mmo·lL-1组孵育72 h凋亡率为(24.73±2.95)%。10 mmo·lL-1、25 mmo·lL-1、50 mmo.lL-1GA作用神经元1 h、6 h,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明显增加,25 mmo·lL-1、50 mmo·lL-1GA处理24 h后神经元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片段增加。结论 GA致纹状体神经元损伤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通过Caspase-9/Caspase-3途径诱导纹状体神经元凋亡,该机制可能与GA血症Ⅰ型大鼠纹状体退行性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原代培养 神经毒性
原文传递
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62例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鄂慧妹 韩连书 +7 位作者 叶军 邱文娟 张惠文 梁黎黎 季文君 徐烽 陈婷 顾学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30-734,共5页
目的 对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Ⅰ)患儿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质谱检测技术对GA-Ⅰ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4月确诊的62例患儿临床资... 目的 对戊二酸血症Ⅰ型(glutaric acidemia type Ⅰ,GA-Ⅰ)患儿临床表现及质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质谱检测技术对GA-Ⅰ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6年4月确诊的62例患儿临床资料,另设62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串联质谱检测血游离肉碱(C0)、戊二酰肉碱(C5DC)、辛酰肉碱(C8)水平及C5DC/C8值,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尿戊二酸、甲羟戊酸内酯水平。46例患儿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确诊GA-Ⅰ患儿62例,其中男童36例,女童26例,首诊年龄中位数1.2岁,主要表现为头大畸形、运动障碍、抽搐等。患儿血C0、C8、C5DC、C5DC/C8、尿戊二酸、甲羟戊酸内酯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0.00 μmol/L、0.04 μmol/L、0.90 μmol/L、24.25、936.30 mmol/mol肌酐和141.5 mmol/mol肌酐,除血C0、C8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34例,主要表现为脑白质病变、额颞部脑外间隙及外侧裂池异常增宽等。结论 头大畸形、运动障碍、智力落后或倒退、反复抽搐、头颅MRI特征性异常改变是GA-Ⅰ的主要临床表现;尿戊二酸及血C5DC、C5DC/C8增高对诊断GA-Ⅰ具有特异性,诊断GA-Ⅰ需将两种检测方法结合以减少漏诊及误诊。尿戊二酸及血C5DC/C8轻度增高者需反复送检或基因检测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Ⅰ型 戊二酰肉碱 戊二酸 串联质谱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五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GCDH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壹明 韩明亚 +3 位作者 郑珍珠 林卫华 余科 傅清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 目的探讨5例戊二酸血症I型(glutaric acidemiatype I,GA—I)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法对泉州地区5例GA—I患者GcDH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进行测序,并对测得序列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5例患者均检测到GCDH基因突变,共检测到4种突变位点,包括2种错义突变[c.532G〉A(P.G178R)、C.533G〉A(P.G178E)]和2种移码突变Ee.106—107delAC(P.Q37fs*5)、C.1244—2A〉c]。其中,c.1244—2A〉C突变频率最高~C106—107delAC为未见报道的新突变,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其为致病性突变。结论本研究分析了5例戊二酸血症I型患者的GCDH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临床诊断,发现1个新的GCDH基因突变位点,丰富了GCDH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血症I型 GCDH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