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test在肝细胞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雪 陆观珠 +3 位作者 杜成坎 王博成 许洁 包玉洁 《肝脏》 2021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提高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诊断对其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普遍应用于HCC的筛查与诊断,但是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相关标记物提高HCC的诊断率。... 目的提高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诊断对其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普遍应用于HCC的筛查与诊断,但是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筛选相关标记物提高HCC的诊断率。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CC患者及考虑存在HCC高危因素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对比分析荧光毛细血管法寡糖链检测(G-test)和AFP单独或联合应用于HCC的诊断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3名HCC及考虑存在HCC高危因素的非HCC慢性肝病患者。经病理学或影像学联合AFP确诊HCC患者30人。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得到:单独检测G-test(AUC:0.701)和AFP(AUC:0.680)二者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7648)。进一步研究发现G-test联合AFP(AUC:0.698)检测的灵敏度(90.0%)和特异度(93.0%)显著高于单独AFP的检测(AUC:0.671)。结论G-test联合AFP能够提高HC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G-test AFP ROC-AUC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寡糖链检测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高中 许阳院 +1 位作者 刘珍花 汤雄 《当代医学》 2023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探究寡糖链检测(G-test)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肝癌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硬化组。3组均进行G-... 目的探究寡糖链检测(G-test)技术在早期肝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肝癌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乙型肝炎硬化组。3组均进行G-test、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比较3组G-test、AFP、PIVKA-Ⅱ水平,比较G-test、AFP和PIVKA-Ⅱ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ROC曲线分析3种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G-test、AFP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且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est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明显高于AFP、PIKA-Ⅱ检测,且PIKA-Ⅱ检测高于AF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G-test、PIKA-Ⅱ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est与PIKA-Ⅱ检测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est AUC值最大为0.925,诊断准确性较高,AFP、PIKA-ⅡAUC值分别为0.796、0.880,均有一定诊断准确性。结论G-test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高于AFP和PIVKA-Ⅱ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应用于早期肝癌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链检测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早期肝癌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三种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金美花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方法比较。方法:通过112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G实验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标本做真菌... 目的: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方法比较。方法:通过112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G实验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及涂片法检真菌。结果:回顾性分析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及直接涂片法结果,分别计算三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G实验、真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4%、83.02%、85.00%和84.61%;83.05%、84.91%、85.96%和81.82%;61.02%、94.12%、87.80%和67.61%;91.53%%、81.13%、84.38%和89.58%。结论: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相比较各有优缺点,G实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直接涂片法的特异度高。如果联合检测既可具有G实验的优点,又具有直接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的优点,减少假阴性,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更具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真菌培养法 真菌涂片法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