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validated UPLC-qTOF-MS/M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bioactive constituent from Glycyrrhiza glabra
1
作者 D.K.Gupta M.K.Verma +1 位作者 R.Anand R.K.Khajuri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A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glycyrrhizin and glycyrrhetic acid. T... An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MS)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glycyrrhizin and glycyrrhetic acid. These analytes were separated on a reverse phase C18 column using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2% acetic acid in water (75:25, v/v) with a flow rate of 200 μL/min. The qTOF-MS was operated under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mode using th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technique with positive ion polarity. A comparison of three different extraction techniques i.e. 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ASE), extraction under ultrasonic waves (USW) and the classical extraction by percolation (CE) method was done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se extracts was also carried out by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yrrhiza glabra GLYCYRRHIZIN Glycyrrhetic acid Accelerated solventextraction Ultrasonication Ultra-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PLC-qTOF-MS/MS)
下载PDF
大枣生姜甘草复合饮料制备及抗氧化研究
2
作者 左亚锋 董润泽 +6 位作者 王成 代永康 商贤惠 孙慧 徐启兰 吴子怡 汤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以大枣、甘草、生姜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大枣汁54%、生姜汁14%、甘草汁5%,柠檬酸0.025... 以大枣、甘草、生姜为原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评价指标,研制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研究表明,枣姜甘草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大枣汁54%、生姜汁14%、甘草汁5%,柠檬酸0.025 g.所得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82.67,总糖含量为1.744 g/100g,总酸度为0.533 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50%, 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08%,羟自由基清除率为24.20%,制备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生姜 甘草 复合饮料 柠檬酸
下载PDF
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80
3
作者 田庆来 官月平 +1 位作者 张波 刘会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物质、甘草多糖的药理活性。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次酸 甘草黄酮 黄酮 甘草多糖 多糖 药理
下载PDF
甘草水提液、甘草酸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霞 李洪源 +6 位作者 张凤梅 刘鑫妍 王秀琴 朴英爱 陈振华 谢志平 李鑫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比较甘草水提液、甘草酸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物,用细胞病变抑制(CPEI)实验比较甘草水提液与甘草酸对RS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甘草水提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1mg/m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 目的比较甘草水提液、甘草酸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方法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物,用细胞病变抑制(CPEI)实验比较甘草水提液与甘草酸对RSV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甘草水提液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1mg/m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215mg/ml,治疗指数(TI)为23.72;甘草酸的TC50为0.47mg/ml,没有明显抑制RSV的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甘草水提液在Hela细胞培养中对R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甘草酸则未见明显抑制作用,因此,甘草中可能存在其它抑制RSV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脂质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格桑曲珍 马俐 +4 位作者 谢光辉 曹佳 商亮 杜芬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Apo 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Apo 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监测小鼠体重并采取小鼠禁食后眼球后静脉血,酶法测量血脂、血糖水平及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窦部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胸腹主动脉段作剖面分析脂质斑块面积。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喂养中小鼠体重增加、血脂紊乱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组小鼠体重增幅、血浆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降低主动脉窦及主动脉胸腹部斑块面积可达22%及21%(P<0.01和P<0.0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甘草酸能显著上调肝脏脂质转运相关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其次,甘草酸可促进小鼠肝脏抗氧化酶PON1表达而升高血清中PON1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肝细胞内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 A)的表达水平显示其抗氧化能力。结论甘草酸能有效阻抑Apo E-/-小鼠A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脂代谢 抗氧化
下载PDF
甘草酸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崔永明 余龙江 +2 位作者 敖明章 杨英 王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8-431,共4页
本文对甘草酸的各种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与传统搅拌提取、酶解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相比,是较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甘草酸的新方法,其最优条件为用20倍量0.7%氨水超声处理2次,每次20min。此外,探讨了提取的甘... 本文对甘草酸的各种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与传统搅拌提取、酶解提取及反复冻溶提取相比,是较适于从甘草中快速高效提取甘草酸的新方法,其最优条件为用20倍量0.7%氨水超声处理2次,每次20min。此外,探讨了提取的甘草酸的体外抑菌活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绿脓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625,0.125,0.25,0.03125mg/m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超声提取 酶解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与甘草品质改良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7
作者 鲁守平 孙群 +1 位作者 王建华 孙宝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1-1263,共3页
甘草是我国常用和重要的中草药品种,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等。甘草的人工规范化栽培要求相应的甘草品质育种研究工作为基础,但目前对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和甘草品质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影响甘草品质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品种、栽培技术... 甘草是我国常用和重要的中草药品种,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甘草酸等。甘草的人工规范化栽培要求相应的甘草品质育种研究工作为基础,但目前对影响甘草品质的因素和甘草品质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对影响甘草品质的一些重要因素如品种、栽培技术、产地、生态环境等进行综述,概括了近年来学者们在甘草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杂交育种、辐射诱变、抗病性育种、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等方面与甘草品质改良的相关的一些研究进展,期望对甘草品质的育种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品质改良 中草药
下载PDF
国内甘草酸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谷会岩 郭兴顺 杨逢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9-83,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甘草酸测定方法研究概况 ,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的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效液相色普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等 ,并预测了甘草酸测定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基草酸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甘草饮片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酸溶出行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志猛 王跃生 +4 位作者 李晓明 闫寒 章军 唐晓军 李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饮片中甘草酸溶出行为变化规律。方法 :以甘草酸含量为测定指标 ,分别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 :超微粉碎后甘草酸的溶出显著提高 ,且粉碎时间越长 ,粒度越细 ,甘草酸溶出越易。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 目的 :考察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饮片中甘草酸溶出行为变化规律。方法 :以甘草酸含量为测定指标 ,分别对不同的样品进行测定实验。结果 :超微粉碎后甘草酸的溶出显著提高 ,且粉碎时间越长 ,粒度越细 ,甘草酸溶出越易。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甘草饮片中甘草酸的溶出 ,粉碎粒度对甘草酸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饮片 超微粉碎 甘草酸 溶出行为 比较研究 中药
下载PDF
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晗 朱智甲 +2 位作者 张宇霞 田欣欣 王改香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5-267,共3页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新方法。以对硝基溴化苄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Phenomenex C18分离,以乙腈-3%冰乙酸溶液(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紫外290nm检测。结果表明,在1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甘草酸衍生物的...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新方法。以对硝基溴化苄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Phenomenex C18分离,以乙腈-3%冰乙酸溶液(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紫外290nm检测。结果表明,在1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甘草酸衍生物的峰面积与甘草酸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1,相对标准偏差为2.1%(c=30.0μg/mL,n=6),检出限为1.0μg/mL,加标回收率为96.7%~101.1%。该法准确,灵敏度高,已用于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前衍生 甘草酸 对硝基溴化苄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最佳提取条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雪梅 高素莲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86-90,共5页
研究萃取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酸化剂与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粗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水为萃取剂,样品/萃取剂为1∶8,在90℃提取,萃取时间2h/次(共3次),H2SO4(3... 研究萃取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酸化剂与甘草中甘草酸粗品提取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粗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水为萃取剂,样品/萃取剂为1∶8,在90℃提取,萃取时间2h/次(共3次),H2SO4(3.5mol·L-1)作酸化剂,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得到甘草酸粗品中甘草酸含量为6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提取 中药 有效成分
下载PDF
甘草中甘草酸的微波萃取 被引量:50
12
作者 王巧娥 沈金灿 +1 位作者 于文佳 王小如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 研究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甘草酸含量和提取总时间的影响 ,确定微波萃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的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下 ,考察了提取... 目的 研究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甘草酸含量和提取总时间的影响 ,确定微波萃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的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下 ,考察了提取溶剂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并与超声波提取法、室温冷浸法和索氏提取法比较。结果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以 0 5 %氨水为提取溶媒 ,微波功率为 2 0 0 0W ,体系温度升至 6 0℃后保温提取 4 0min。微波萃取 5 4min与索氏提取 4h、室温冷浸 4 4 3h的甘草酸得率相当。结论 微波萃取具有快速、高效、节能、选择性好的特点 ,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微波萃取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甘草活性成分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静 常小强 +2 位作者 王霞 孙德梅 王新灵 《河南科学》 2017年第10期1587-1591,共5页
以甘草饮片为原料,通过水煎煮,溶剂化法提取,用大孔树脂D 101分离,制备薄层纯化得到产物.将提取的产物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提取得草酸三钾盐、甘草酸、甘草总黄酮,70%乙醇提取甘草渣得甘草总黄酮,含量为18.4%,经抑菌试验确定... 以甘草饮片为原料,通过水煎煮,溶剂化法提取,用大孔树脂D 101分离,制备薄层纯化得到产物.将提取的产物进行抑菌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提取得草酸三钾盐、甘草酸、甘草总黄酮,70%乙醇提取甘草渣得甘草总黄酮,含量为18.4%,经抑菌试验确定甘草总黄酮有抑菌活性,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为主要抑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饮片 甘草酸 甘草总黄酮 抑菌
下载PDF
甘草硒多糖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庞秀芬 杨国农 赵青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3-66,共4页
根据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以天然甘草多糖为原料,与亚硒酸硒化,制备甘草硒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甘草多糖与亚硒酸的质量比为1∶1,催化剂BaCl2的质... 根据有机硒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以天然甘草多糖为原料,与亚硒酸硒化,制备甘草硒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 h,甘草多糖与亚硒酸的质量比为1∶1,催化剂BaCl2的质量1.0 g。此条件下,甘草硒多糖的收率为27%。红外光谱对甘草硒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可知,甘草硒多糖中含有Se O键和Se—C键,实现了甘草多糖的硒化。原子发射光谱对甘草硒多糖中硒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甘草硒多糖中硒质量分数为6.59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亚硒酸 硒化
下载PDF
水杨酸提高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胁迫耐性的效应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润枝 靳晴 +3 位作者 李召虎 王晔 彭真 段留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10-1816,共7页
本研究通过对甘草种子和幼苗进行水杨酸处理,探讨在盐胁迫下水杨酸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0.5 mmol L-1水杨酸处理甘草种子,可以明显促进盐胁迫下(200 mmol L-1 NaCl)甘草种子胚根伸长,增加幼苗鲜... 本研究通过对甘草种子和幼苗进行水杨酸处理,探讨在盐胁迫下水杨酸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0.5 mmol L-1水杨酸处理甘草种子,可以明显促进盐胁迫下(200 mmol L-1 NaCl)甘草种子胚根伸长,增加幼苗鲜重,降低胚根中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盐胁迫(100 mmol L-1和200 mmol L-1 NaCl)条件下,0.5 mmol L-1水杨酸喷施甘草幼苗,可以降低幼苗中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不同程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同时,水杨酸处理甘草种子和幼苗,可以显著增加盐胁迫下根中甘草酸含量。综上所述,外施水杨酸可以缓解盐胁迫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甘草种子和幼苗对盐胁迫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甘草 盐胁迫 抗逆性
下载PDF
超高压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文晶 张守勤 王长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研究了甘草酸的超高压提取工艺。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保压时间和固液比三个因素对甘草酸粗品收率的影响,得出甘草酸超高压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压力400MPa、保压3min、固液比1∶10。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粗品收率可达11... 研究了甘草酸的超高压提取工艺。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压力、保压时间和固液比三个因素对甘草酸粗品收率的影响,得出甘草酸超高压提取最优工艺条件为压力400MPa、保压3min、固液比1∶10。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粗品收率可达11.71%,粗品中甘草酸含量达73.09%。超高压法提取甘草酸具有提取率高,提取时间短,节约溶剂,提取物杂质少,能耗低,工艺简单等优点,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超高压提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文远 熊楚明 张金国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246-247,250,共3页
目的测定甘草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水中含乙酸为3.6%)=85/15为流动相,以ODS为分析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线性范围为0.01~0.10mg/mL,线性方程A=162889.1C-257.60,相关系数r=0.9996... 目的测定甘草中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水中含乙酸为3.6%)=85/15为流动相,以ODS为分析柱,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线性范围为0.01~0.10mg/mL,线性方程A=162889.1C-257.60,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102.4%,RSD=2.38%.结论该方法为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又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含量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中草药
下载PDF
甘草对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刚 严红梅 +2 位作者 李莉丽 张卫国 金光灿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研究甘草对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甘草与姜黄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姜黄素的含量,并计算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30%乙醇为提取溶剂时,甘草与姜黄(1:1)混合,姜黄素提取率可增加一倍。结... 目的研究甘草对姜黄中姜黄素提取率的影响。方法甘草与姜黄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姜黄素的含量,并计算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30%乙醇为提取溶剂时,甘草与姜黄(1:1)混合,姜黄素提取率可增加一倍。结论甘草中的甘草酸是提高姜黄素提取率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姜黄素 甘草 甘草酸 提取率
下载PDF
Ca^(2+)沉淀-原子吸收光度法间接测定甘草酸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胜花 詹国庆 成凤桂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5-27,共3页
基于在碱性水溶液中 ,甘草酸与 Ca2 + 定量生成甘草酸钙沉淀 ,利用原子吸收法 (AAS)测定 Ca含量 ,从而间接测定了甘草酸 .探讨了沉淀的最佳条件 ,测定结果与经典重量法比较 ,基本一致 .该法无需甘草酸标样 ,方法简便准确 。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AAS法 测定
下载PDF
甘草及其炮制品中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静竹 陈定一 赵现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35-536,共2页
以甘草酸单铵盐标准品为对照,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草及其炮制品中甘草酸的含量。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操作快速、简便。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 甘草酸 炮制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