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ypican-1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分析与意义
1
作者 王晨辰 赵英 +3 位作者 田学实 韩雨薇 梁国标 李晓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1(GPC1)的表达特征,比较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中GPC1的表达差异。方法将实验人群分为4组,包括破裂颅内动脉瘤(RIA)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各11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浆中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1(GPC1)的表达特征,比较破裂动脉瘤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血浆中GPC1的表达差异。方法将实验人群分为4组,包括破裂颅内动脉瘤(RIA)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各113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DC)组,健康人群43例为健康对照(H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实验人群进行血浆GPC1含量测定。比较各组血浆GPC1水平,分析其与动脉瘤破裂之间的关系。结果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信息显示,GPC1在动脉瘤壁中的基因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颞浅动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RIA患者动脉瘤壁中GPC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UIA患者。GPC1在RIA患者血浆中蛋白表达明显升高,UIA患者与对照人群中则没有明显变化。Logistics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IA的破裂与GPC1血浆水平(OR:1.774,95%CI=1.146~2.747,P=0.010)密切相关。结论血浆GPC1表达水平是IA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动脉瘤 生物标志物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1
下载PDF
Arginase-1、Glypican-3、HepPar-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鹏 周新刚 +3 位作者 滕晓英 张亮 孙磊 马志园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脏良性病变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肝细胞抗原(Hep-1)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抗体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方...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脏良性病变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肝细胞抗原(Hep-1)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抗体及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HCC患者及146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三种抗体的表达,并结合HCC患者随访资料行临床病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分析。结果 Arg-1、GPC-3、Hep-1在HCC及肝脏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6%(146/156)、90.4%(141/156)、85.3%(133/156)和97.3%(142/146)、3.4%(5/146)、98.6%(144/14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多发、脉管癌栓、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Arg-1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与脉管瘤栓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联合应用Arg-1、GPC-3和Hep-1在HCC与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Arg-1可作为评估HC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精氨酸酶-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肝细胞抗原-1
下载PDF
Glypican-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贾国萍 李鑫 +2 位作者 宋雨茜 宋涛 王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究Glypican-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lypican-1在171例脑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Glypican-1在... 目的探究Glypican-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lypican-1在171例脑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分布,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Glypican-1在脑胶质瘤细胞质、细胞膜中均有表达。不同年龄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质Glypican-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肿瘤分级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质Glypican-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Ⅲ、Ⅳ级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患者(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胶质瘤细胞质Glypican-1表达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表达水平越高,患者总生存期越短(P<0.05)。年龄>50岁[HR=0.325(95%CI:0.185,0.570)]、肿瘤分级Ⅲ和Ⅳ级[HR=14.658(95%CI:6.835,31.432)]、Glypican-1在脑胶质瘤细胞膜中高表达[HR=2.351(95%CI:1.081,5.114)]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级有关,且脑胶质瘤细胞膜Glypican-1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神经胶质瘤 glypican-1/glypicans 细胞膜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下载PDF
Glypican-3联合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天龙 张玲燕 +3 位作者 邵建国 顾春燕 肖锋 陈琳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173-179,共7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和肝细胞石蜡抗原(hepatocyte paraffin antigen,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诊断为HCC的肝组织标本,用免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3(glypican-3,Gpc-3)和肝细胞石蜡抗原(hepatocyte paraffin antigen,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诊断为HCC的肝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Gpc-3及HepPar-1在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对Gpc-3及HepPar-1在HCC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收集15例新鲜肝癌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Gpc-3在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癌及癌旁组织Gpc-3阳性率。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33%(25/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3.33%(7/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pPar-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3%(10/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80%(24/3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Kappa统计学方法分析Gpc-3和HepPar-1在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际测得疾病例数与预测例数一致性相当好(Kappa=0.813,P<0.05)。高分化HCC中Gpc-3表达阳性率为73.33%(11/15),中/低分化癌组织为93.33%(14/15),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病理分化程度之间的Gpc-3表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HCC中HepPar-1表达阳性率为33.33%(5/15),中低分化癌组织为26.67%(4/15),HepPar-1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c-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直径、包膜是否完整、淋巴侵犯、门静脉癌栓、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无关(均P>0.05),与分化程度、HBSAg、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有关(P<0.05)。HepPar-1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块直径、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癌栓、AFP、GGT、TBIL无关(均P>0.05),与淋巴侵犯、HBSAg有关(P<0.05)。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58,P>0.05);(2)RT-PCR法结果提示Gpc-3 mRNA在HC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1)联合应用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其实际测得疾病例数与预测例数有很好的一致性,准确率为93.75%,因此Gpc-3联合HepPar-1对HCC的诊断具有提高诊出率,减少漏诊率等优点;(2)Gpc-3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HBSAg、AFP有关;HepPar-1阳性表达与淋巴侵犯、HBSAg有关;(3)Gpc-3和HepPar-1在HCC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两者均可作为HCC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3 肝细胞石蜡抗原 免疫组化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表达预测脑胶质瘤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蓉 黄珊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55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PABPC1)mRNA、Rap1 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mRN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1)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及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PABPC1)mRNA、Rap1 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mRNA、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1)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及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比较瘤组织、瘤旁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表达,并根据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脑胶质瘤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表达,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各指标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瘤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低于瘤旁组织,Glypican-1 mRNA高于瘤旁组织(P<0.05);复发组WHO病理分级、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病理分级增高,PABPC1 mRNA、Rap1GAP mRNA逐渐降低,Glypican-1 mRNA逐渐升高(P<0.05);PABPC1 mRNA、Rap1GAP mRNA与WHO病理分级呈负相关,Glypican-1 mRNA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WHO病理分级控制后,脑胶质瘤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仍与外科术后复发相关(P<0.05);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联合预测外科术后复发的AUC为0.959,大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PABPC1 mRNA、Rap1GAP mRNA、Glypican-1 mRNA表达与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是外科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完善脑胶质瘤术后复发风险评价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细胞质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1 Rap1 GTP酶激活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
下载PDF
GPC-1和CA19-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郭丹 崔大鹏 +5 位作者 韩帅 李紫宣 冯志林 张迎春 连晶晶 刘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6-609,共4页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糖链抗原19-9(CA19-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8例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糖链抗原19-9(CA19-9)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8例I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PC-1、CA19-9表达情况。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中GPC-1和CA19-9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GPC-1及CA19-9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ICC癌组织中GPC-1及CA19-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PC-1阳性表达与ICC患者肿瘤大小、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CA19-9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中GPC-1、CA19-9表达呈正相关(r=0.421,P=0.000)。ICC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44.44%(48/108),GPC-1、CA19-9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Log RanK=21.768、12.796,均P<0.001);ICC患者复发率为56.48%(61/108),GPC-1、CA19-9阳性表达患者复发率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复发率(Log RanK=24.087,P<0.001;Log RanK=11.870,P=0.001)。结论:GPC-1、CA19-9可作为ICC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 糖链抗原19-9 预后
下载PDF
癌组织中GPC-3、AUF1表达水平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期及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其琛 李俊海 +2 位作者 王博 鲍方 杜星润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AU碱基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F1)表达水平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期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8例食管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食管癌组)及对应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AU碱基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AUF1)表达水平对食管癌患者病理分期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8例食管癌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癌组织(食管癌组)及对应癌旁组织(癌旁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C-3、AUF1表达水平,分析GPC-3、AUF1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组GPC-3、AUF1阳性表达率(76.27%、74.58%)均高于癌旁组(38.98%、41.53%)(P<0.01)。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GPC-3、AUF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0.01)。GPC-3阳性表达食管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3.33%,低于GPC-3阴性表达患者89.29%(P<0.01);AUF1阳性表达食管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2.50%,低于AUF1阴性表达患者90.00%(P<0.01)。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GPC-3阳性表达、AUF1阳性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GPC-3、AUF1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AU碱基富集元件RNA结合因子1 病理分期 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Met与GP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倪文 王羲 +1 位作者 王奇胜 段俊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1,GPC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4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 目的探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c-Met)与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lypican 1,GPC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34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Met和GPC1的表达,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对全部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c-Met和GPC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两者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1)。c-Met和GPC1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在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阳性和GPC1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患者(12.6%vs 56.3%,P<0.05;5.3%vs 28.5%,P<0.05)。c-Met阳性表达、GPC1阳性表达、NSCLC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是NSCLC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c-Met和GPC1高表达。c-Met和GPC1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 预后
下载PDF
AU结合因子1对肝细胞癌患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婷 关贵文 +2 位作者 张婧 鲁凤民 陈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GSE14520,最终纳入214例有随访信息的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35例HCC及配对癌旁样本选取自2009年—201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PC3和AUF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在HCC细胞系中敲减或者过表达AUF1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表达;利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和RNA稳定性检测研究AUF1调控GPC3表达的机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应用于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在TCGA和LCI数据库中,肝癌组织GPC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TCGA数据库中,GPC3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和AUF1蛋白均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74.3%(26/3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敲减AUF1明显降低了GPC3表达(P值均<0.05),而过表达AUF1则上调GPC3表达(P<0.05)。AUF1蛋白可与GPC3 mRNA结合,敲减AUF1导致GPC3 mRNA稳定性降低。结论AUF1是调控GPC3基因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调节因子,AUF1和GPC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AU结合因子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下载PDF
GPC3、Hep-Par-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远钦 邱建龙 +2 位作者 张永辉 陈婷婷 郑素琼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对已确诊的64例HCC、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11例肝转移性腺癌(MAC)、6例局灶结节性增生(FNH)、2例...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Hep-Par-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对已确诊的64例HCC、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11例肝转移性腺癌(MAC)、6例局灶结节性增生(FNH)、2例肝细胞腺瘤(HA)及28例癌旁肝组织进行GPC3、Hep-Par-1抗体标记,检测2种抗体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在HCC中表达率为91%(58/64),其中75%(48/64)为强阳性(+++),在其他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Par-1在HCC中表达率为81%(52/64),在FNH、HA及癌旁肝组织中表达率均为100%,在MAC中表达率为9%(1/11),在其余组织中无表达,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C3和Hep-Par-1对HCC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GPC3可取代Hep-Par-1成为HCC诊断的一线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pican-3 Hep-Par-1 肝肿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对肝癌细胞SK-Hep-1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冰 林山 王烈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7,483,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GFP-N2-GPC3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SK-Hep-1。RT-PCR检测GPC3-SK-Hep-1细胞中GPC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并计算黏附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Hep-1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pEGFP-N2-GPC3成功转染SK-Hep-1细胞,转染后GPC3-Hep-1细胞明显表达GPC3mRNA。GPC3转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K-Hep-1的增殖(P<0.01);GPC3转染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10.21±0.62)%vs(15.51±0.95)%,P<0.01];GPC3转染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131.7±7.44)vs(69.6±5.25),P<0.01;(220±12.8)vs(130±8.2),P<0.01]。结论:GPC3基因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但显著增强后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SK-Hep-1肝癌细胞 侵袭 黏附 增殖
下载PDF
AKR1B10联合GPC-3在肝细胞癌免疫组化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光植 顾怡瑾 +1 位作者 喻昊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AKR1B10和GPC-3联合应用对提高肝细胞癌(HCC)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价值。方法制备75例HCC组织芯片作为训练集,进行AKR1B10和GPC-3免疫组化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以此构建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利用其... 目的探讨AKR1B10和GPC-3联合应用对提高肝细胞癌(HCC)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价值。方法制备75例HCC组织芯片作为训练集,进行AKR1B10和GPC-3免疫组化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以此构建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利用其曲线下面积(AUC)对单个指标和联合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将Logistic回归诊断模型用于200例HCC的测试集中,检测其有效性。结果训练集中,AKR1B10和GPC-3的AUC分别为0.773和0.800,联合诊断后的AUC提高至0.931;AKR1B10和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56%和61.3%,特异性均为98.7%,两者联合后的敏感性提高至88.0%,特异性为97.3%。测试集中,AKR1B10联合GPC-3对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0%和96.5%。结论AKR1B10联合GPC-3明显提高HCC免疫组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在常规病理检查中合理组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醛酮还原酶1B10 磷脂酰蛋白聚糖3 诊断
下载PDF
GPC-3、CD147、CD10、CD138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杜先 张杰东 +1 位作者 方媛 刘兰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826-830,835,共6页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多配体蛋白聚糖-1(又名CD138)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多配体蛋白聚糖-1(又名CD138)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肝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2 cm)标本120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PC-3、CD147、CD10、CD138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GPC-3、CD147、CD10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D138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GPC-3、CD147、CD10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高分化组CD138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CD147、CD10、CD138表达水平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相关,或可将其作为肿瘤标志物,进一步指导HCC的临床诊断及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白细胞分化抗原147 白细胞分化抗原10 多配体蛋白聚糖-1 肝细胞肝癌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的DNA适配体筛选
14
作者 翟景勤 窦晓倩 +3 位作者 王文宇 付洁 王宇光 宋海峰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筛选获得特异性结合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的单链DNA适配体。方法:合成全长81 nt,中间含39个随机序列的单链寡核苷酸(ss DNA)文库,运用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GPC1适配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实验确定... 目的:筛选获得特异性结合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的单链DNA适配体。方法:合成全长81 nt,中间含39个随机序列的单链寡核苷酸(ss DNA)文库,运用指数富集配基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GPC1适配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实验确定候选适配体与GPC1蛋白的亲和力,流式细胞术确定候选适配体与2种GPC1高表达细胞系(胰腺癌Panc-1细胞和工具细胞Luc-ZR-75-1^(GPC1))的结合特异性。结果:经过10轮SELEX筛选获得#9适配体,ELISA分析其亲和力为44±0.69 nmol/L,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其与胰腺癌Panc-1细胞和Luc-ZR-75-1^(GPC1)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44.69%和51.44%。结论:筛选获得与GPC1蛋白有较高亲和力、与表达GPC1细胞系特异结合的ss DNA适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 适配体 SELEX技术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含Glypican3单克隆抗体电子顺磁共振成像诊断剂的合成与性能
15
作者 孙丽 沈艳春 +5 位作者 彭宇霄 沈于尧 刘琪钰 周子琪 刘凡 鄢国平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5-苯氧乙酸乙酯联吡咯甲烷与5-醛基-异氮杂茚氧化氮自由基(FTMIO)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Lindsedy法成环反应与脱酯化反应,从而制备水溶性5-(1',1',3',3'-四甲基-异氮杂茚-2'-氧化氮自由基)-10,15,20-三[(4&... 以5-苯氧乙酸乙酯联吡咯甲烷与5-醛基-异氮杂茚氧化氮自由基(FTMIO)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Lindsedy法成环反应与脱酯化反应,从而制备水溶性5-(1',1',3',3'-四甲基-异氮杂茚-2'-氧化氮自由基)-10,15,20-三[(4"-羧甲氧基)苯基]-卟啉(TmioTCPP)。将TmioTCPP与肝癌靶向基团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单克隆抗体(Glypican3-mAb)偶联,制备含Glypican3单克隆抗体电子顺磁共振成像诊断剂。对所合成诊断剂进行质谱和红外光谱等结构表征,进一步测试诊断剂的荧光、电化学与电子顺磁共振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诊断剂具有与TmioTCPP相似的荧光特性,以及与FTMIO相似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顺磁共振 肿瘤靶向 卟啉 异氮杂茚氧化氮自由基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单克隆抗体 成像诊断剂
下载PDF
泽兰通过保护糖萼核心蛋白缓解高糖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9
16
作者 盖丰丰 方立明 +5 位作者 谢圣芳 黄厚才 钟荣玲 何丹丹 姚源璋 王硕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泽兰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GECs)糖萼核心蛋白的影响,揭示泽兰缓解高糖诱导GECs损伤的机制。方法:高糖环境下培养大鼠GECs,予泽兰及厄贝沙坦含药血清处理2 d,收集处理后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大鼠G... 目的:观察泽兰对肾小球内皮细胞(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GECs)糖萼核心蛋白的影响,揭示泽兰缓解高糖诱导GECs损伤的机制。方法:高糖环境下培养大鼠GECs,予泽兰及厄贝沙坦含药血清处理2 d,收集处理后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大鼠GECs糖萼核心蛋白Syndecan-1、Glypican-1和CD31、α-SMA表达,RT-PCR法检测mRNA水平。结果:高糖环境培养下,大鼠GECs糖萼核心蛋白Syndecan-1、Glypican-1、CD31及其mRNA表达下降,α-SMA及其mRNA表达增加(P<0.05);而泽兰及厄贝沙坦含药血清则可上调Syndecan-1、Glypican-1、CD31及其mRNA表达(P<0.05),抑制α-SMA及其mRNA表达(P<0.05);泽兰对Syndecan-1、Glypican-1的保护作用优于厄贝沙坦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厄贝沙坦对α-SMA的抑制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泽兰通过保护糖萼核心蛋白缓解高糖诱导的GECs损伤,为泽兰治疗DN提供了又一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兰 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内皮细胞 糖萼 SYNDECAN-1 glypican-1
下载PDF
高糖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红渝 樊文星 +3 位作者 黄颂敏 刘芳 唐万欣 左川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0-985,共6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对HRGECs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正常糖浓度组(5 mmol/...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s)膜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及对HRGECs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GECs,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糖组(30 mmol/L D-葡萄糖)、正常糖浓度组(5 mmol/L D-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甘露醇组(30 mmol/L甘露醇),分别培养72 h后,用特异性异硫氰酸盐荧光标记的麦胚凝集素(WGA-FITC)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进行三维(3D)重建,观察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的变化。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Syndecan-1和Glypican-1 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Syndecan-1和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浓度组相比,高糖组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厚度减少36.8%(P<0.05)。高糖组HRGECs表面Syndecan-1和Glypican-1免疫荧光染色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高糖组HRGECs Syndecan-1和Glypican-1表达弱于正常糖浓度组和甘露醇组(P<0.05),且未检测到高糖组Glypican-1蛋白的表达。结论高糖可导致HRGECs表面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缺失(厚度减少)和HRGECs膜表面核心蛋白Sydecan-1和Glypican-1的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小球内皮细胞 高糖 多糖-蛋白复合物 核心蛋白 SYNDECAN-1 glypican-1
原文传递
靶向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治疗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志珍 姚登福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确诊及有效的临床治疗仍是全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1]。HCC发生机制复杂,如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持续性感染、黄曲霉素及化学致癌物的...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确诊及有效的临床治疗仍是全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1]。HCC发生机制复杂,如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持续性感染、黄曲霉素及化学致癌物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治疗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甲胎蛋白类 受体 IGF1 聚集素
下载PDF
肝再生终止阶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陆克 薛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7-845,共9页
肝脏作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肝再生研究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再生过程可分为起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及终止阶段.目前研究大都集中在肝再生的起始以及增殖阶段,对于使肝再生恰当终止的机制研究仍知之甚少... 肝脏作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肝再生研究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再生过程可分为起始阶段、增殖阶段以及终止阶段.目前研究大都集中在肝再生的起始以及增殖阶段,对于使肝再生恰当终止的机制研究仍知之甚少.肝再生终止阶段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其功能主要体现在2方面:(1)抑制有丝分裂原对于肝细胞增长的促进作用;(2)通过某种途径促进过多增殖的肝细胞凋亡.本文针对目前肝再生的终止阶段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的因子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终止 转换生长因子1 Hippo通路 整合素连接激酶 磷脂酰肌醇 激活素 白介素1
下载PDF
小鼠髓核特异性标志物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修春美 +1 位作者 倪莉 陈建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9-1674,共6页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主要诱因,而髓核细胞在椎间盘退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鼠模型是研究椎间盘稳态和退变的重要动物模型,然而对小鼠髓核特异性标志物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目的:验证细胞角蛋白19、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主要诱因,而髓核细胞在椎间盘退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鼠模型是研究椎间盘稳态和退变的重要动物模型,然而对小鼠髓核特异性标志物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的分析。目的:验证细胞角蛋白19、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这3种蛋白在不同时期小鼠椎间盘内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特异性;探讨上述蛋白作为小鼠髓核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10只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月龄组及12月龄组(n=5),分别饲养至相应月龄时收取椎间盘样本进行后续分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评估椎间盘组织学完整形态;利用免疫荧光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角蛋白19、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这3种蛋白在两组小鼠椎间盘冠状位切片上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蛋白在不同年龄小鼠椎间盘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在2月龄小鼠椎间盘内,上述3种标志物均可明显区分髓核与其他组织;②在12月龄老年小鼠椎间盘内,只有细胞角蛋白19仍旧特异性表达于髓核组织,而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除在髓核细胞表达外,在软骨终板的钙化处亦有出现;③提示细胞角蛋白19、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均在小鼠髓核细胞表达,其中细胞角蛋白19可作为年轻及老龄小鼠的髓核特异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细胞角蛋白19 葡萄糖转运蛋白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椎间盘退变 小鼠 髓核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