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naq对SH-SY5Y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贾楠楠 邹智荣 +3 位作者 李国萍 叶频 刘承杏 陈绍春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G蛋白α亚基Gnaq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SH-SY5Y细胞中过表达Gnaq,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利用逆转录PCR检测过表达后Gnaq的转录水平,利用MTT技术检测过表达Gnaq... 目的研究G蛋白α亚基Gnaq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SH-SY5Y细胞中过表达Gnaq,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利用逆转录PCR检测过表达后Gnaq的转录水平,利用MTT技术检测过表达Gnaq后细胞增殖速率的变化,同时利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Gnaq影响SH-SY5Y细胞增殖速率的可能机制.结果 (1)慢病毒载体对SH-SY5Y细胞的转染效率达(97.60±2.14)%;(2)过表达Gnaq基因后,SH-SY5Y细胞中的Gnaq转录水平明显升高,细胞的增殖速率明显加快,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Gnaq基因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而对SH-SY5Y细胞发挥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q NF-ΚB SH-SY5Y细胞 增殖 机制
下载PDF
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突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虔男 孔燕 +6 位作者 梁龙 马家芳 代杰 李怡倩 周琳 王薇 郭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 目的探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GNAQ的突变情况,并分析GNAQ突变与眼部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5例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标本(葡萄膜黑色素瘤27例,非葡萄膜黑色素瘤18例),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GNAQ第4、5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GNAQ在45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35.6%(16/45)。16例突变样本中,Q209突变有12例(75.0%)。GNAQ在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51.9%(14/27),在非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为11.1%(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GNAQ突变与性别、年龄、有无溃疡和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均无关。结论 GNAQ在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突变频率较高,为以GNAQ为靶点的中国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研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恶性黑色素瘤 gnaq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中持续稳定高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绍春 邹智荣 +3 位作者 李国萍 叶频 范艳 李跃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 目的探讨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Y中持续稳定高表达的可行性,为深入研究Gnaq在脑衰老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NCBI网站查询Gnaq的编码序列并设计相应的克隆引物,以高表达Gnaq的HepG2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带适宜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入慢病毒载体PLIG,转染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包装慢病毒,转染SH-SY5Y细胞;于转染后24 h、第5代时检测GFP荧光表达率;检测第3代、第5代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的转录水平.结果荧光检测显示SH-SY5Y细胞的转染效率接近100%,此表达效率可持续至转染后第5代;RT-PCR检测显示转染后第3代、第5代的PLIG-Gnaq-SH-SY5Y细胞内Gnaq呈明显的高转录水平,未明显受冻存的影响.结论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实现Gnaq基因在SH-SY5Y细胞内长期稳定高表达具有可行性,可用PLIG-Gnaq-SH-SY5Y作为模型细胞深入研究Gnaq基因在神经细胞中扮演的角色及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gnaq基因 SH-SY5Y细胞 过表达
下载PDF
GNAQ/GNA 11突变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磊(综述) 张国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和GNA 11基因负责编码...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眼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功能,还易导致死亡。虽然近30年涌现了许多UM的局部治疗方法,但患者的生存率一直未得到改善,主要原因是对于UM的发病机制所知甚少。GNAQ和GNA 11基因负责编码G蛋白α亚基q族多肽,许多研究表明这2种基因在UM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可能驱动UM的早期生长。本文就GNAQ和GNA 11突变后的功能学改变,以及基因突变所致UM恶性增生相关的信号通路展开综述,以期为UM的早期筛查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gnaq基因 GNA 1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继才 杨荣琴 彭睿 《眼科学报》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 目的:检测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GNA1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对22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行眼球剜除术,眼球组织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保存。从肿瘤石蜡切片中提DNA进行PCR扩增反应,并对GNAQ,GNA11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16名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GNAQ或GNA11基因突变,总突变率为72.73%,其中GNAQ突变率为45.45%,GNA11突变率为27.28%。结论:GNAQ,GNA11基因在四川地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突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黑色素瘤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GNAQ突变在黑色素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帅 毛丽丽 +1 位作者 斯璐 郭军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14-21,共8页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基化因子6等下游信号通路及第二信使。GNAQ突变主要发生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在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中罕见。靶向GNAQ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均在探索中,随着对其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必将推动黑色素瘤尤其是葡萄膜黑色素瘤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q基因 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 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
下载PDF
GNAQ和GNA11体细胞突变导致先天性血管瘤发生 被引量:12
7
作者 Ayturk UM Couto JA Hann S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出生前形成的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出生后肿瘤快速消退(RICH)或部分消退(NICH)。该文作者提出假设,体细胞突变导致先天性血管瘤发生。对8例患儿进行m RNA测序。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瘤 GNA11 gnaq 体细胞突变 变异等位基因 错义突变 RICH 出生后 出生前 RNA
下载PDF
EHMT2 promotes tumorigenesis in GNAQ/11-mutant uveal melanoma via ARHGAP29-mediated RhoA pathway
8
作者 Yongyun Li Tianyu Zhu +6 位作者 Jie Yang Qianqian Zhang Shiqiong Xu Shengfang Ge Renbing Jia Jianming Zhang Xianqun Fa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87-1203,共17页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GNAQ/11 is the initiative oncogenic event in uveal melanoma(UM).Direct targeting GNAQ/11 has yet to be proven feasible as they are vital for a plethora of cellular functions.In search of gen... Constitutive activation of GNAQ/11 is the initiative oncogenic event in uveal melanoma(UM).Direct targeting GNAQ/11 has yet to be proven feasible as they are vital for a plethora of cellular functions.In search of genetic vulnerability for UM,we found that inhibition of euchromatic 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 2(EHMT2)expression or activit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capacity of cancer cells.Notably,elevated expression of EHMT2 had been validated in UM samples.Furthermore,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indicated high EHMT2 protein level was related to po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nd a more advanced T stage.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sequencing analysis and the following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ARHGAP29 was a downstream target of EHMT2.Its transcription was suppressed by EHMT2 in a methyltransferasedependent pattern in GNAQ/11-mutant UM cells,leading to elevated RhoA activity.Rescuing constitutively active RhoA in UM cells lacking EHMT2 restored oncogenic phenotypes.Simultaneously blocking EHMT2 and GNAQ/11 signaling in vitro and in vivo showed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UM growth,suggesting the driver role of these two key molecules.In summary,our study shows evidence for an epigenetic program of EHMT2 regulation that influences UM progression and indicates inhibiting EHMT2 and MEK/ERK simultaneously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GNAQ/11-mutant 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al melanoma EHMT2 RhoA pathway ARHGAP29 G protein gnaq GNA11
原文传递
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清 陈莹莹 +3 位作者 侯宸 曾少雪 张宇辉 张军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的可行性。方法肿瘤标本取自2009-2015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眼球摘除术的78例UM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取标本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滴数字PCR定量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的可行性。方法肿瘤标本取自2009-2015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行眼球摘除术的78例UM患者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取标本前所有患者均未进行放疗或化疗。采用回顾性研究,以微滴数字PCR技术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GNAQ/11的突变情况,同时Sanger测序对目标基因进行DNA测序,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4例UM患者肿瘤组织GNAQ/11突变频率为91.9%。对Sanger测序与微滴数字PCR技术两种方式检测7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0.436,P=0.001。检测GNAQ/11突变基因的两种方法差异最常见的是Sanger测序没有检测出GNAQ/11突变。Sanger测序结果的出错率在异质突变组高于同质突变组(12/37 vs.3/16,P=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滴数字PCR与Sanger测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GNAQ/11的突变率差异较大。数字PCR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GNAQ/11突变频率接近报道水平。肿瘤组织DNA来源于FFPE的样本更推荐使用灵敏度高的微滴数字PCR检测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易出现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gnaq/11 微滴数字PCR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Palmitoylation of GNAQ/11 is critical for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in GNAQ/11-mutant uveal melanoma
10
作者 Yan Zhang Baoyuan Zhang +9 位作者 Yongyun Li Yuting Dai Jiaoyang Li Donghe Li Zhizhou Xia Jianming Zhang Ping Liu Ming Chen Bo Jiao Ruibao Ren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22年第5期784-798,共15页
More than 85%of patients with uveal melanoma(UM)carry a GNAQ or GNA11 mutation at a hotspot codon(Q209)that encodes G proteinαsubunit q/11 polypeptides(Gα_(q/11)).GNAQ/11 relies on palmitoylation for membrane associ... More than 85%of patients with uveal melanoma(UM)carry a GNAQ or GNA11 mutation at a hotspot codon(Q209)that encodes G proteinαsubunit q/11 polypeptides(Gα_(q/11)).GNAQ/11 relies on palmitoylation for membrane associa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Despite the palmitoylation of GNAQ/11 was discovered long before,its implication in UM remains unclear.Here,results of palmitoylation-targeted mutagenesis and chemical interference approaches revealed that the loss of GNAQ/11 palmitoylation substantially affected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in UM cells.Palmitoylation inhibition through the mutation of palmitoylation sites suppressed GNAQ/11^(Q209L)-induce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NIH3T3 cells.Importantly,the palmitoylation-deficient oncogenic GNAQ/11 failed to rescue the cell death initiated by the knock down of endogenous GNAQ/11 oncogenes in UM cells,which are much more dependent on Gα_(q/11) signaling for cell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than other melanoma cells without GNAQ/11 mutations.Furthermore,the palmitoylation inhibitor,2-bromopalmitate,also specifically disrupted Gα_(q/11) downstream signaling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MAPK pathway and BCL2 survival pathway in GNAQ/11-mutant UM cells and showed a notable synergistic effect when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CL2 inhibitor,ABT-199,in vitro.The findings validate that GNAQ/11 palmitoylatio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UM and may serve as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GNAQ/11-driven 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al melanoma mutant gnaq/11 PALMITOYLATION BCL2 combination target therapy
原文传递
Mutation spectrum in GNAQ and GNA11 in Chinese uveal melanoma
11
作者 Edward D.Zhang Meixia Zhang +8 位作者 Gen Li Charlotte L.Zhang Zhihuan Li Guangxi Zang Zhiguang Su Ming Zhang Daoman Xiang Ling Zhao Jie Zhu 《Precision Clinical Medicine》 2019年第4期213-220,共8页
Uveal melanoma is the most common intraocular cancer in the adult eye.R183 and Q209 were found to be mutational hotspots in exon 4 and exon 5 of GNAQ and GNA11 in Caucasians.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so... Uveal melanoma is the most common intraocular cancer in the adult eye.R183 and Q209 were found to be mutational hotspots in exon 4 and exon 5 of GNAQ and GNA11 in Caucasians.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have reported somaticmutations in GNAQ or GNA11 in uveal melanoma in Chinese.We extracted somatic DNA from paraffin-embedded biopsies of 63 Chinese uveal melanoma samples and sequenced the entire coding regions of exons 4 and 5 in GNAQ and GNA11.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3%of Chinese uveal melanoma samples carried Q209 mutations while none had R183 mutation in GNAQ or GNA11.In addition,seven novel missense somatic mutations in GNAQ(Y192C,F194L,P170S,D236N,L232F,V230A,and M227I)and four novel missense somatic mutations in GNA11(R166C,I200T,S225F,and V206M)were found in our study.The high mutation frequency of Q209 and the novel missense mutations detected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GNAQ and GNA11 are common targets for somatic mutations in Chinese uveal mela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eal melanoma gnaq GNA11 somatic mutations CHINESE
原文传递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伴GNAQ突变的Sturge-Weber综合征1例
12
作者 吴今朝 李东升 胡燕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40-643,共4页
患者男,24岁,出生时出现左面部红色斑片。皮肤科情况:左面部紫红色斑片,皮损增厚,左唇部增厚变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毛细血管增生,部分血管管内充满红细胞。脑磁共振成像示:左侧上颌骨旁见结节灶,左侧颌面部软组织影肿胀;左侧... 患者男,24岁,出生时出现左面部红色斑片。皮肤科情况:左面部紫红色斑片,皮损增厚,左唇部增厚变形。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毛细血管增生,部分血管管内充满红细胞。脑磁共振成像示:左侧上颌骨旁见结节灶,左侧颌面部软组织影肿胀;左侧脉络丛较对侧增粗,引流静脉增粗。皮损区组织样本全基因组测序:GNAQ(c.548G>A,p.R183Q)存在错义突变。诊断:斯特奇-韦伯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治疗:经3次全麻下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HMME-PDT)治疗,面部皮损颜色消退约30%,治疗有效。目前,该病例仍在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 gnaq突变
下载PDF
葡萄膜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预后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雪 张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 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发病率仅次于皮肤黑色素瘤,是成人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近年来的研究认为,UM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分子通路的异常改变等有关,其中发生突变的基因包括GNAQ基因、GNAlJ基因、微小RNA(miRNA)(miR-34a、miR-182、miR-137)等。基因GNAQ、GNA11的突变,通过激活相关通路,如MEK/ATK途径,导致UM的转移,影响肿瘤的预后;不同的微小RNA(miRNA)靶定相应的基因,并通过相应的通路影响肿瘤的预后;还有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突变都通过调节特定的分子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大多数UM患者存在1、3、6、8、9号染色体的改变,导致染色体发生缺失或增加使肿瘤更易发生侵袭和转移。本文总结UM预后的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为UM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gnaq基因 GNA11基因
下载PDF
Gα亚基基因与黑色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翁吉梅 罗铮 +4 位作者 徐伟 封竣琪 蔡惠芬 罗卫星 陈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4期9-13,共5页
Gα亚基基因是G蛋白信号调节途径的中心结构,也是激活G蛋白信号传导的关键亚基,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能转导不同的信号,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全面了解Gα亚基基因在色素沉积方面的作用,对Gα亚基基因的结构、功能、转导机制、黑色素的... Gα亚基基因是G蛋白信号调节途径的中心结构,也是激活G蛋白信号传导的关键亚基,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能转导不同的信号,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为全面了解Gα亚基基因在色素沉积方面的作用,对Gα亚基基因的结构、功能、转导机制、黑色素的合成、Gα亚基基因在临床医学和动物色素沉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α亚基 gnaq基因 Gna11基因 色素沉积
下载PDF
Gnαq基因在小鼠白色和黑色皮肤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志红 夏玉 +3 位作者 赵新 王准 卢杰丽 庞全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4-420,共7页
为了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q(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q,Gnαq)基因与动物毛色形成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 为了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q(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 alpha q,Gnαq)基因与动物毛色形成的关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nαq mRNA和其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Gnαq蛋白质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进行定位分析。RT-PCR结果显示:Gnαq的部分序列被扩增出,扩增片段长度为140bp,经测序所得为目的片段。将所得基因序列在NCBI上与其他物种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后发现,小鼠的Gnαq序列与其他物种的Gnαq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尤其与大鼠、灰仓鼠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和92%。qRT-PCR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黑色小鼠皮肤组织中Gnαq mRNA表达量和Gnαq蛋白质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白色小鼠皮肤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Gnαq蛋白质在白色和黑色小鼠毛囊中的细胞周围表达,且在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有表达。总之,Gnαq在不同毛色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布在毛囊的外根鞘和毛球部,说明Gnαq可能参与了小鼠被毛颜色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αq基因 小鼠 皮肤 毛色
下载PDF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的研究现状与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乌日嘎 李丽 +3 位作者 尉莉 何瑞 张斌 马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c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色素痣伴血管畸形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生与GNAQ及GNA11基因体细胞突变相关。2002年Happle提出了经典分类方法,2003年...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phac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PPV)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色素痣伴血管畸形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发生与GNAQ及GNA11基因体细胞突变相关。2002年Happle提出了经典分类方法,2003年Torrelo等提出了第五型,2005年Happle等提出新的PPV分类方法。临床上,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是葡萄酒色斑(鲜红斑痣),色素异常性疾病表现为异位蒙古斑、伊藤痣、太田痣、贫血痣等。根据皮损及辅助检查诊断明确后,是否治疗取决于其皮肤外表现,皮肤表现可通过脉冲染料激光及调Q开关激光改善,如合并皮肤外表现,其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多学科联合管理,目前主要是对症处理。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gnaq GNA11 治疗
下载PDF
Gq突变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硕 朱凯 +1 位作者 熊小峰 张小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82-1392,共11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生转移生存期仅2~7个月。研究发现83%以上UM存在编码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Gαq亚基(GNAQ)或编码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Gαq11亚基(GN...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发生转移生存期仅2~7个月。研究发现83%以上UM存在编码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Gαq亚基(GNAQ)或编码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Gαq11亚基(GNA11)互斥突变,其中95%以上的GNAQ/GNA11突变是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样结构域209位谷氨酰胺(Q)定点突变为亮氨酸(L)或脯氨酸(P)。突变导致三磷酸鸟苷水解酶(guanine triphosphatase,GTPase)活性丧失并引起G蛋白持续活化。持续活化的G蛋白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Rho激酶(Ras homologue,Rho)/Rho相关激酶(Rho associated kinase,Rock)/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等信号通路是诱发UM的重要原因,因此靶向GNAQ与GNA11突变可能是治疗UM的全新策略。本文拟从G蛋白结构与功能、G蛋白突变与UM发生、GNAQ/GNA11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在UM中的抗癌活性等角度展开,以期为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G蛋白 gnaq/GNA11 G蛋白偶联受体 小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