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入境黄鳝颚口线虫检疫及虫种鉴定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树清 李雯雯 +5 位作者 陈志飞 李健 陈韶红 张永年 黄维义 王巧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检查进口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鉴定虫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从上海口岸入境的10批黄鳝进行颚口线虫寄生情况检疫。采样52尾,3-10尾/批,分别来自菲律宾(25尾)、印度尼西亚(24尾)和孟加... 目的检查进口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并鉴定虫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从上海口岸入境的10批黄鳝进行颚口线虫寄生情况检疫。采样52尾,3-10尾/批,分别来自菲律宾(25尾)、印度尼西亚(24尾)和孟加拉国(3尾),分尾解剖、切碎、蛋白酶消化后,悬液用10目铜筛过滤,取滤液沉淀。体视镜下挑出完整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提取颚口线虫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c oxidase subunit 1,cox1)基因,对产物进行电泳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相应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结果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的黄鳝中均检出有颚口线虫Ⅲ期幼虫寄生,阳性率分别为36.0%(9/25)和50.0%(12/24),平均感染度分别为7.8(70/9)和2.8(34/12)。孟加拉国进口的黄鳝采样中未检出虫体。镜下显示,检获的虫体有头球,头球上有4环小钩,体表有横纹和小棘,体前部棘明显大而密,体后部棘渐小而疏。有1对颈乳突和4个颈囊。形态学特征与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Ⅲ期幼虫相似。PCR结果显示,ITS-2和cox1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647 bp和441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经测序后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个扩增产物分别与棘颚口线虫ITS-2(GenBank登录号为AB181155和Z97175)和cox1(GenBank登录号为AY501388、AB180099和AB551552)基因片段序列一致性为99%~100%。结论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进口黄鳝中检出的颚口线虫均为棘颚口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颚口线虫 黄鳝 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 虫种鉴定
下载PDF
广东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代雄 沈浩贤 +3 位作者 李小敏 周耀生 谢喜文 陈耿娜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 目的了解广东省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情况。方法从当地采集剑水蚤,经固定、沉淀分离、封片后,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五华县县城菜市场购买鲩鱼、泥鳅、鳝鱼,其肌肉和肝脏经人工胃液消化后镜检。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两种方法对从五华县转水镇采集的猫狗粪便进行检查。结果剑水蚤棘颚口线虫第二期幼虫的感染率为1.6%;从34个鳝鱼肝脏样本中发现棘颚口线虫第3期幼虫2条;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猫粪50份,2份找到棘颚口线虫卵。结论五华县具备棘颚口线虫流行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华县 棘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两种颚口线虫流行病学调查和刚刺颚口线虫幼虫对四十种动物感染力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秀敏 陈清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77-184,共8页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 本文报告刚刺颚口线虫Gnathostoma hispidum和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流行学和动物实验。证明我国有40种动物充当它们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其中30种是这两种病源共同宿主。首次报告猕猴Macaca mulatta可作刚刺颚口线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用刚刺颚口线虫晚第三期幼虫经皮肤感染家猫和小白鼠均得阳性。调查和实验结果表明刚刺颚口线虫和棘颚口线虫的生物学和流行学特性十分相似,显示它们都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文中讨论刚刺颚口线虫的传播途径和人体感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颚口线虫 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检测棘颚口线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森 邓艳 +5 位作者 黄燕琼 何淑华 戴金 陈增荣 石磊 柏建山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8-313,297,共7页
棘颚口线虫是引起人体颚口线虫病最主要的病原,其引起的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由于其复杂的生活史,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形态的变化差异,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很难鉴别。为了快速、灵敏和可靠的鉴定棘颚口线虫,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棘颚口线虫... 棘颚口线虫是引起人体颚口线虫病最主要的病原,其引起的病例呈世界性分布。由于其复杂的生活史,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形态的变化差异,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很难鉴别。为了快速、灵敏和可靠的鉴定棘颚口线虫,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检测棘颚口线虫的DNA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根据LAMP方法原理,针对棘颚口线虫的ITS2 rDNA设计了三套特异性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基因。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和实际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棘颚口线虫DNA能够特异性扩增,而比对虫体DNA均无扩增;对含有棘颚口线虫ITS2目的基因片段的质粒DNA的检测限为1 fg/μL,比传统的PCR方法灵敏度高100倍;对51批次实际样品的进行检测,LAMP方法与传统的PCR测序方法结果相符。本研究设计的LAMP检测方法适用于特异性检测棘颚口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棘颚口线虫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