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1
作者 Y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6期48-50,共3页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the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basic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Value pluralism, as a kind of general phenomenon, the progress ... In this paper, we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sphere of the infl uence of the core value of basic Confucianism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view and values. Value pluralism, as a kind of general phenomenon,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al values in the value of awakening diversifi ed value orientation, expanded the value choice and choice of the degrees of the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that caused the phenomenon such as value confl ict, value confl ict as make people in social life has a value lost and confused. Value is to reveal the ex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 canc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hat serve as a specifi c attributes of the object to the subject needs. We integrate the Confucianism to introdu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value that will promot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society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 Value confucianism life view and VALUES PERSPECTIVE SPHERE of Infl uence
下载PDF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秦儒家的死亡观与人性论
2
作者 杨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8-86,共9页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义及其对善恶判断的影响,使得儒者坚定自身德性。此外,死亡的存在影响了儒家人性论中的先验成分与现实的道德原则,产生善端并驱动善行,进而使将死之人能够遵循善道,发挥教化的伦理价值。这也成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伦理解释,体现了儒家以死立善、以言续道和以善为终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儒家 死亡观 人性论 生死
下载PDF
尊严死的幸福指向
3
作者 杨祖行 王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1,46,共6页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三个维度获得道德诠释,有着明显的幸福指向。既指向临终主体的主观幸福,又回应了临终主体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指明了在临终状态时死亡与幸福的可匹配性。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契合,有着其“应该”性和正当性。对促进尊严死合法化,健全和完善我国民生伦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 主观幸福 道德难题 幸福指向 儒道生死观
下载PDF
“生生之理”与“一体之仁”——基于程颢生命智慧的研究
4
作者 王斯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6-102,共7页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 作为宋代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程颢对“理”与“仁”的理解独具特色:“理”被赋予“生生”的内涵,挺立为“即活动即存有”的本体;“仁”与“生”关联,挺立为“万物一体”之仁体。在一本上下圆融的思想体系中,“理”“仁”皆为生生不已的道体,且关涉着生命存在的本然状态。“生生之理”造就了“生命延续体”,突破了个体生命之死生局限;“一体之仁”造就了“天地大身体”,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私己之执。“理”与“仁”的融合为德性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乐感意识,接续了先秦儒家关注生命存在的文化慧命,呈现出纵横时间长河与生命广幅的充满爱与责任的生命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理学 程颢 生命观 一体之仁 生生之理
下载PDF
侗医药思想梳理与理论架构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洪宗国 杨光忠 +2 位作者 王德彬 郑钦方 汪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2,共3页
从侗族古歌中寻找侗医药思想脉络,架构了侗医药的世界观与生命观、辩证与治疗方法及用药方法,认为侗医药尊崇中医元气论与阴阳思想,而在阴阳辩证上多考虑盈亏、寒热、滑塞三对矛盾,更关注六类疾病,发展六性六味的侗药,可构建六角形的侗... 从侗族古歌中寻找侗医药思想脉络,架构了侗医药的世界观与生命观、辩证与治疗方法及用药方法,认为侗医药尊崇中医元气论与阴阳思想,而在阴阳辩证上多考虑盈亏、寒热、滑塞三对矛盾,更关注六类疾病,发展六性六味的侗药,可构建六角形的侗医药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医药 世界观与生命观 辩证与治疗方法 用药方法.
下载PDF
论中国民间教育信仰的形成及其对国民性的形塑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晖 张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3,共10页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 读书(儒家典籍)、考试(科举考试)、做官(求取功名)是古代中国民间的教育信仰。这种信仰发轫于先秦,成形于汉唐,历经宋明清而最终确立。它植根于民族心理,型塑着国民性。独特的教育诉求在古代统治者文化专断和世人对文化资本的追求中发生发展,逐步形成了国人"自我中心"的世界观、"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工具理性"的价值观,对中国人独具特色的国民性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仰 中国国民性 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
下载PDF
“学-教”之道以感应(通)为根本机制--儒家教育观的义理阐释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1,共9页
"学—教"反义共字和以学论教,为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教育观之重要特点。此种现象,很可能与先圣先哲以"感应(通)"言世界变化的根本机制有关。从中国文字诠释学角度观之,"学—教"之字无论在构型还是意义... "学—教"反义共字和以学论教,为中国古代、特别是儒家教育观之重要特点。此种现象,很可能与先圣先哲以"感应(通)"言世界变化的根本机制有关。从中国文字诠释学角度观之,"学—教"之字无论在构型还是意义赋予上,皆与《易》学所呈现的思想世界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以"学—教"为"爻",乃取六爻交错之象,而寓人与天地精神交感互通之意,进而引申为人与人之间精神上之交感互通。以"学—教"为"效",意味着"学"对于"教"之感应,乃下之于上、后之于先的回应与顺成。"觉—效"互训,则意味着所谓"法效",并非要使"学"者成为对象化的"教"者,而是要使"学"者在对于"教"的积极回应中成其所是,进入自己的生命、生活节奏。"学"与"教"为一体两面之事,乃阴阳对生迭运之易道的具体呈现。反义共字即原于此,非"辩证思维"之说所能尽之。至于以学论教,盖因儒者之学与教乃所以成就和传达生命之意义者。意义之成就与传达,必展开于日用常行、物我感应(通)之中,而以修身为本:身修始能教,身修即能教,外在的教言、教令必基于修身始能发挥其教化效能。说到底,以学论教凸显着修身乃意义传达之根的深邃思想。近世以降反其道而行之,成德之教为成材之教所涵盖,意义之学为知识之学所笼罩,而现代的公民道德教育亦因其功利化、公理化、知识化而迷失了修身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 儒家教育观
下载PDF
试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攀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81,共5页
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它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性的转向在关系维度上表现为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关系性思维的确立,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解决当代教学论研究中的... 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是当代哲学的基本走向,它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教学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性的转向在关系维度上表现为从实体性思维走向关系性思维,关系性思维的确立,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解决当代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些难题,并树立科学的现代教学过程观。理性的转向在价值维度上表现为从工具理性逐步走向价值理性,价值理性的确立,有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价师生关系,实现传统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观 关系性思维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儒家“仁”“礼”思想在当代德育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荆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3-46,共4页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的"仁""礼"思想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仁""礼"思想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二者均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在当代德育中,吸收儒家"仁""礼&...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的"仁""礼"思想是与德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仁""礼"思想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二者均既有进步性,也有局限性。在当代德育中,吸收儒家"仁""礼"思想中与时俱进的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精华部分,发挥"仁""礼"思想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加强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学生强化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理念,推进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 “礼”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个人修养 规则意识 德治与法治结合
下载PDF
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慧 郑德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3,共5页
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毛泽东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括党的集体智慧,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代、第... 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毛泽东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包括党的集体智慧,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论源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考察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观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4
11
作者 庄忠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8,26,共5页
虽然以往的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的概念问题,但是,马克思把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了幸福范畴。这三个原则不仅使马克思的幸福观实现了革命性转变,把人们的幸福从天国拉回了人间,要求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而且为人们提... 虽然以往的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的概念问题,但是,马克思把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了幸福范畴。这三个原则不仅使马克思的幸福观实现了革命性转变,把人们的幸福从天国拉回了人间,要求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现实幸福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实现人们的"相对之绝对"的现实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观 现实生活世界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武东生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24-29,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是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反对从“抽象的人”、“人的当下存在”出发理解人生的有关问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坚持历史唯物论就要排斥从个体生命的视角研究人生的问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理论的发掘和整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观 个体生命 人生观
下载PDF
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长林 李云飞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2-117,共6页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针对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信仰危机,提出了“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他认为以西方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可以在世界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等领域取代宗教,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信仰。他后来的思想虽有曲折,但并没有放弃“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在中国现代“以科学代宗教”的社会思潮的形成过程中,他起了主导性的作用,做出了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科学 宗教 信仰 世界观 人生观
下载PDF
试析现象学视野中的回归儿童生活世界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宁波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5,共3页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儿童观 生活世界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浅析儒家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璐颖 《医学与社会》 2013年第1期55-57,共3页
儒学语境下的"生命"概念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所谈的"生命"概念不同,儒家所谓的"生命"并非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个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概念系统。它由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追究生命的本源和究竟,探讨生... 儒学语境下的"生命"概念与当代生命伦理学所谈的"生命"概念不同,儒家所谓的"生命"并非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表现为一个具有丰富哲学内涵的概念系统。它由形而上学的角度出发,追究生命的本源和究竟,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指出生命的存在方式和超越路向,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哲学。通过对生命哲学中生命观、生死观以及养生观进行解读,为当今生命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观 生死观 养生观 儒家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批判创造性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炫 张丽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中国的创造性文化是一种未被哲学观念化的文化,从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学理论,其源头可追溯到神话创造天地的盘古、创造人类生命的女娲和燧人氏、伏羲、炎帝三皇,而文学经典中的创造是这种创造力的延伸。在儒法文化抑制创造的空间中,后... 中国的创造性文化是一种未被哲学观念化的文化,从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文学理论,其源头可追溯到神话创造天地的盘古、创造人类生命的女娲和燧人氏、伏羲、炎帝三皇,而文学经典中的创造是这种创造力的延伸。在儒法文化抑制创造的空间中,后来的文学经典一方面产生于民间借助道家获得创造的内心自由空间,另一方面又以作家独特的理解生命与文化的矛盾关系从而产生文本隐蔽的哲学性启示功能。文学经典的批判创造性解读,即是发现文学经典中作家的个体化理解世界与儒道释文化观念思想的批判创造性关系,并穿越文化观念挖掘作品深层的作家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穿越儒道 生命与文化 个体化理解世界
下载PDF
亦僧亦俗话人生——试论儒佛融通的人生观对丰子恺文艺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妮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从儒佛融通的视角切入,考察了丰子恺对于人生价值、人生境界、人生修养的看法,揭示其儒佛融通的人生观对他的文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人生观 丰子恺 文艺创作 儒学 佛学 文学影响 现代文学 人生价值 理想人格 人生境界 人生修养
下载PDF
中心法则与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刁生富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1-24,共4页
中心法则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生命世界在信息和规律上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主宰物质是不同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为主宰的原生质各种必要的物质组分及其实在的相互作用;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组成生命的各物... 中心法则形成了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生命世界在信息和规律上是统一的;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主宰物质是不同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以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为主宰的原生质各种必要的物质组分及其实在的相互作用;生命运动的本质在于组成生命的各物质之间以及生命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之间和生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不断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法则 分子生物学 生命观 统一性 生命运动 能量 物质
下载PDF
王塘南儒家生死观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海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3-30,共8页
在中晚明三教融合的背景下,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开辟了一段建构儒家生死观的具体历程。从转移生死问题的"无生死"到直面生死问题的"了生死",再到推崇生死问题的"重生死",乃是这一历程的内在脉络。此一历程... 在中晚明三教融合的背景下,江右思想家王塘南开辟了一段建构儒家生死观的具体历程。从转移生死问题的"无生死"到直面生死问题的"了生死",再到推崇生死问题的"重生死",乃是这一历程的内在脉络。此一历程清晰呈现了中晚明儒家生死观合法性的一个具体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塘南 儒家 生死观
下载PDF
儒学传统与全球性危机的应对(笔谈)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明 何善蒙 +2 位作者 朱承 陆永胜 李承贵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16,共12页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 面对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在深厚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中探索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思想资源是应然之义。儒学在千百年的存亡接续过程中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脉络,危机意识是扎根其中的重要理路,理性应对危机是儒学文脉传承的法宝。“武文兼资,仁义并行”的心学大师王阳明是把治疫与治心、治世相结合,协同施策,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而作为一种思想选择,儒学智慧中关于幽与明,变化与知几,忧患与谦敬,通达与和谐等一系列概念范畴的阐释,可以成为理解当下生活世界的源头活水,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启示。公共卫生危机不仅是个医学问题,也关涉到社会治理应变、政治秩序构建等问题。传统儒家的“生活政治”范式,将日常生活纳入社会政治领域予以思考,强调“存之所慎:齐、战、疾”,防患于未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维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危机来临之时,所要审思的不只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方式,也应认真检视传统儒学文化现象及其行为方式。这是儒学,也是儒者应有的责任担当。即使用传统智慧化解危机存在着种种局限,在灾害过去之后可能出现三个“依然如故”(传统思想、自然灾难、精明人类)。但是,如果人们能够身体力行,树立抑制灾害的自觉意识,发展经济以保障人的生计,提升科技水平以减低污染程度,建立机制以规范人的行为,做到天、地、人各尽其性、各担其职、各守其分,那么,我们依然能与生机盎然的宇宙共享其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传统 治疫·治世·治心 忧患与应变 儒家“生活政治”传统 公共卫生危机 反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