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Goat Pox Virus Transfer Vector to Express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H gene 被引量:3
1
作者 邵长春 张强 +7 位作者 吴国华 颜新敏 李健 王建科 卢晓丽 赵志荀 崔丽凡 高世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3期15-18,35,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live vector vaccine of goat pox virus of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Method] Using PC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PPR H gene was obtained, then ligated into pGEM-T easy vector; the recombinants were digested by Nhe Ⅰ and Hind Ⅲ, and ligated into pEGFP-N1-P7.5, yielding the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next the expression cassette EGFP-N1-P7.5-H was first released from recombinant vector pEGFP-N1-P7.5-H by double digestion of Hind Ⅲ and Nhe Ⅰ and ligated into pUC119-TK that was digested by Kpn Ⅰ, yielding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Result] Identification and double enzyme digestion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vector pUC119-TK-EGFP-P7.5-H was correc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transfer vector transfected BHK-21 cells which infected GTPV AV41, specific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at 48th h of transfection.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at poxvirus live vector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live vector vaccine of PPR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t pox virus H gene Transfer vector Construction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Clinical Diagnosis Technique of Goat Pox Disease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伟 张海棠 +2 位作者 王飞 陈俊杰 司红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7期91-93,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goat pox disease.[Method] 5 cases of infected goats were diagnosed for goat pox with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The poxes on their skin,ru...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goat pox disease.[Method] 5 cases of infected goats were diagnosed for goat pox with microbiology examination.The poxes on their skin,rumen,reticulum,omasum,abomasum and 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bronchial lymph nodes,lung and spleen were macroscopically and microscopically observed with pathanato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technique.[Result] Poxes on skin mainly showed ashen hemisphere state and gave prominence to the surface of skin; some cases had hemorrhage in the poxes and showed dark purplish red.Poxes on gastric mucosa showed ashen.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y could be all observed in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poxes and macrphages of lymph node,lung and spleen.[Conclusion] Poxes on skin,lung and the surface of gastric mucosa as well as 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y in the epithelial cells of pox and the macrphages of lymphoid organs were the especial pathochanges of goat pox,which could be taken as the proof of goat pox's clinic diagn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t pox Clinic diagnisis PATHOANATOMY Frozen section Cytoplasmic inclusion body
下载PDF
Review of sheep and goat pox disease: current updates on epidemiology,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Ethiopia 被引量:4
3
作者 Girma Zewdie Getaw Derese +2 位作者 Belayneh Getachew Hassen Belay Mirtneh Akalu 《Animal Diseases》 2021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Sheep pox, goat pox, and lumpy skin diseases ar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and contagious viral diseases of sheep, goats and cattle, respectively, caused by the genus Capripoxvirus (CaPV) of the family Poxviridae. Curr... Sheep pox, goat pox, and lumpy skin diseases ar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and contagious viral diseases of sheep, goats and cattle, respectively, caused by the genus Capripoxvirus (CaPV) of the family Poxviridae. Currently, CaPV infection of small ruminants (sheep and goats) has been distributed widely and are prevalent in Central Africa, the Middle East, Europe and Asia. This disease poses challenges to food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ffecting rural livelihoods in most African countries, including Ethiopia. Transmission occurs mainly by direct or indirect contact with infected animals. They cause high morbidity (75-100% in endemic areas) and mortality (10-85%). Additionally, the mortality rate can approach 100% in susceptible animals. Diagnosis largely relies on clinical symptoms, confirmed by laboratory testing using real-time PCR, electron microscopy, virus isolation, serology and histology. Control and eradication of sheep pox virus (SPPV), goat pox virus (GTPV), and lumpy skin disease (LSDV) depend on timely recognition of disease eruption, vector control, and movement restriction. To date, attenuated vaccines originating from KSGPV O-180 strains are effective and widely used in Ethiopia to control CaPV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is vaccine strain is clinically safe to control CaPV in small ruminants but not in cattle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insufficient vaccination coverage and the production of low-quality vacc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V Ethiopia GTPV Sheep pox goat pox SPPV VACCINE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靶向山羊痘病毒GPCR基因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张红强 任善会 +12 位作者 姚威 龚真莉 杨雪 马春玲 尤婷 张玉哲 柳民意 钱文洁 李柳杨 余志鹏 孙跃峰 陈豪泰 樊江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79-4784,共6页
基于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靶向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基于GTPV全基因序列设计6对q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筛选和检测,最... 基于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TP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靶向G蛋白偶联趋化因子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基于GTPV全基因序列设计6对q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的筛选和检测,最终筛选得到1对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荧光定量PCR引物;根据GTPV/AV41疫苗株GPCR基因序列,设计普通PCR引物,扩增GPCR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对靶向于GPCR基因的特异性qPCR引物;构建pCAGGS-GPCR真核表达质粒,建立标准曲线y=-3.5289x+49.07,线性相关系数R^(2)=0.9972,扩增效率为92.7%;验证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最低检测限为2.0拷贝·μL^(-1),各批次内与批次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表明其具有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点。建立了靶向山羊痘病毒GPCR基因的qPCR检测方法,为防控山羊痘提供了高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GPCR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免疫抗体监测的Meta分析
6
作者 沈鹏 王艺 +3 位作者 任炜杰 杨永春 宋厚辉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49-3658,共10页
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接种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缺乏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R软件利用Meta分析对已发表的LSD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 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的重要措施,但是疫苗接种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尚缺乏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本文使用R软件利用Meta分析对已发表的LSD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亚组分析,综合评价免疫抗体监测的意义。通过计算机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23年7月,收集LSD免疫抗体监测的相关文献,根据制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纳入符合筛选条件的文献24篇,涉及羊痘疫苗的文献共有13篇,涉及LSD疫苗的文献共有13篇,其中2篇文献同时涉及羊痘疫苗和LSD疫苗,包含8 638例样本,其中阳性样本2 782份,结局指标为免疫抗体阳性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羊痘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为41%(95%CI:27%~55%),LSD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为73%(95%CI:64%~86%),各文献间的同质性较低,两种疫苗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9),与羊痘疫苗接种(P=0.12)和LSD疫苗接种(P=0.077)相关的文献均提示未存在明显发表偏移;按养殖环境和检测方法分类进行亚组分析,不同养殖环境(P=0.84)和检测方法(P=0.40)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亚组均非异质性的主要来源。本文结果提示,使用免疫抗体监测方法评价免疫效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羊痘 疫苗 免疫 抗体监测 META分析
下载PDF
山羊痘的病理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7
作者 李西康 孟庆华 《中国乳业》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目的]建立山羊痘的病理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沂市某大型养殖场感染山羊痘病毒的50例奶山羊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的健康奶山羊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及相关病变组织材料进行病理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 [目的]建立山羊痘的病理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方法]选择山东省临沂市某大型养殖场感染山羊痘病毒的50例奶山羊作为观察组,同期未感染的健康奶山羊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及相关病变组织材料进行病理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病理剖检显示,山羊痘病的奶山羊皮肤、口腔、鼻腔、喉头、气管黏膜及肝脏、肾脏、肺脏及胃组织等多处出现较多典型疹痘。琼脂糖扩散试验显示,山羊痘沉淀抗原与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琼脂糖凝胶孔出现白色沉淀线;健康奶山羊对照抗原则没有任何沉淀线出现。高敏荧光检测显示,感染山羊痘的奶山羊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健康奶山羊(96.24±5.73 vs 4.01±0.26,P<0.05)。PCR鉴定结果显示,鼻拭子样本、眼拭子样本、肺组织样本和阳性对照样本可扩增出455 bp特异性电泳条带。[结论]成功建立一种针对山东省临沂地区奶山羊感染山羊痘病毒的诊断方法,为后期该地区各类型养殖场山羊痘病控制和临床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山羊 山羊痘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山羊痘病变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许乐仁 周碧君 +2 位作者 阴正兴 何光志 刘忠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2-497,共6页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病变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也可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甚至少量在血管腔内。受感染的细胞...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病变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也可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内,甚至少量在血管腔内。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一个有趣但十分重要的发现是,有髓神经纤维也被病毒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所波及,并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以及轴索和雪旺氏细胞的变性。在山羊痘痘疹材料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痘斑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也可见成熟和不成熟的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超微病理学 病变 鸡胚绒毛尿囊膜 成纤维细胞 病毒颗粒 透射电镜观察 血管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肺上皮细胞 雪旺氏细胞 成熟阶段 神经纤维 可见 感染 贵州省 胞浆 线粒体 复合体 内质网 水肿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粒子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25
9
作者 周碧君 虞天德 +2 位作者 阴正兴 何光志 许乐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9,共4页
本研究室2003年以来对山羊痘病毒感染多种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浆中观察到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山羊痘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也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甚至少量散在血管腔中。用山... 本研究室2003年以来对山羊痘病毒感染多种细胞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浆中观察到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山羊痘病毒粒子,病毒粒子也见于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甚至少量散在血管腔中。用山羊痘病毒分离物感染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痘斑,其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也可见成熟和不成熟的病毒粒子,同时感染BHK-21细胞也观察到典型的山羊痘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病毒粒子 透射电镜观察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贵州省首次暴发山羊痘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开功 虞天德 +4 位作者 张大权 田志敬 阴正兴 许乐仁 周碧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山羊痘于 2 0 0 2年 1 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 ;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 ,F2 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 ,在接种部位形成明显的痘斑。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病皮肤在光... 山羊痘于 2 0 0 2年 1 0月在贵州省首次流行并被确诊。本次疫病以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痘疹为主要特征 ;取病料经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传代 ,F2 绒毛尿囊膜明显增厚 ,在接种部位形成明显的痘斑。经病理组织学检查 ,患病皮肤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典型的痘病毒粒子 ,细菌学检查阴性。为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山羊痘 诊断 皮肤 呼吸道 消化道粘膜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下载PDF
羊痘病毒P3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轶霞 才学鹏 +10 位作者 景志忠 丁军涛 王颖 蒙学莲 张燕 贾万忠 乔军 闫鸿斌 房永祥 陈国华 骆学农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PCR方法扩增全长P32基因和截去跨膜区的P32基因(MP32),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已插入CpG序列的pcDNA3·1-CpG中,构建pcDNA3·1-P32、pcDNA3·1-CpG-P32和pcDNA3·1-CpG-MP32质粒;用脂质体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全长P32基因和截去跨膜区的P32基因(MP32),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已插入CpG序列的pcDNA3·1-CpG中,构建pcDNA3·1-P32、pcDNA3·1-CpG-P32和pcDNA3·1-CpG-MP32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BHK-2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试验验证其表达效果;经肌肉免疫注射健康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在免疫后的第3、5周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细胞亚群。结果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在BHK-21细胞中都能表达P32蛋白;免疫小鼠血清在免疫第2周后均能检测到羊痘特异性IgG抗体;免疫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目和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所构建的真核载体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并能刺激小鼠产生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病毒 P32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山羊痘的流行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郝宝成 梁剑平 +3 位作者 王学红 郭志廷 郭文柱 胡永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2-154,共3页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属的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文章从山羊痘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山羊痘进行综述。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贵州省山羊痘病例的病原学鉴定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周碧君 虞娟 +3 位作者 徐春志 程振涛 岳筠 文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2-385,共4页
为对近年来发生在贵州省部分地区疑似山羊痘的疫情做出确诊,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皮肤及黏膜痘疹,处理后接种Vero—E6细胞,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显示,细胞培养液血凝效价为2^2~2^5,阳性率达100%(5/5);以山... 为对近年来发生在贵州省部分地区疑似山羊痘的疫情做出确诊,取疑似山羊痘病羊皮肤及黏膜痘疹,处理后接种Vero—E6细胞,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显示,细胞培养液血凝效价为2^2~2^5,阳性率达100%(5/5);以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9份痘疹样本(共10份)及2株分离株PCR扩增出963bp的特异性DNA条带;取感染细胞培养物接种成年健康山羊,山羊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也能表现出明显的痘斑病变,痘斑出现率可达40%;病羊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的水泡变性,胞浆内含多量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内存在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约为310nm×204nm的病毒粒子。结果表明,近年来发生在贵州省部分地区的山羊疫情是山羊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病原学鉴定 病理学观察 贵州省
下载PDF
山羊痘血清学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碧君 冯元璋 许乐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本实验研制了山羊痘的五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适于基层兽医开展山羊痘病例的诊断,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能提高对抗原或抗体的分辨能力,荧光抗体技术(FAT)能对感染细胞进行山羊痘病毒定位检... 本实验研制了山羊痘的五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GP)适于基层兽医开展山羊痘病例的诊断,对流免疫电泳技术(CIE)能提高对抗原或抗体的分辨能力,荧光抗体技术(FAT)能对感染细胞进行山羊痘病毒定位检测,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PHA)主要用于临床痘疹痂皮和感染细胞中山羊痘抗原的定量测定,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不失为一种山羊痘抗体的最佳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血清诊断技术 比较
下载PDF
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F蛋白的重组山羊痘病毒疫苗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曲林茂 陈伟业 +5 位作者 胡倩倩 胡森 张倩 支海兵 黄克和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5-420,共6页
本研究利用gpt筛选基因和eGFP报告基因纯化筛选重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F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rGPV-PPRV-F),并经过PCR鉴定。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试验都证实重组病毒能够感染绵羊羔羊睾丸细胞并表达PPRVF蛋白。以2×106PFU的rGPV-P... 本研究利用gpt筛选基因和eGFP报告基因纯化筛选重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F基因的重组山羊痘病毒(rGPV-PPRV-F),并经过PCR鉴定。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试验都证实重组病毒能够感染绵羊羔羊睾丸细胞并表达PPRVF蛋白。以2×106PFU的rGPV-PPRV-F皮内注射免疫山羊3只,并于首次免疫后第28d以相同剂量进行二次免疫。分别于一免后21d和二免后14d采血后分离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一免后21d山羊痘病毒(GPV)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40、≥1∶80、≥1∶80,PPRV中和抗体效价依次别为1∶20、1∶40、1∶20,全部阳转;二免后14d,GPV中和抗体效价≥1∶80,PPRV中和抗体效价依次为1∶20、1∶80、1∶40。本研究为小反刍兽疫重组山羊痘疫苗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F蛋白 山羊痘病毒载体 重组疫苗 中和抗体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及山羊痘病毒N-ITR基因二联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文华 杨仕标 +1 位作者 高华峰 王金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实现山羊2种疫病病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山羊痘病毒(GTPV)的同步快速检测,基于PPRV的N基因及GTPV的ITR基因,分别设计合成2套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探针分别用5′FAM-TAMRA3′及5′JOE-Eclipse3′标记物进行标记以实现同步检测... 为实现山羊2种疫病病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和山羊痘病毒(GTPV)的同步快速检测,基于PPRV的N基因及GTPV的ITR基因,分别设计合成2套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探针分别用5′FAM-TAMRA3′及5′JOE-Eclipse3′标记物进行标记以实现同步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N-ITR二联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同步检测PPRV和GTPV,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而对禽痘病毒(FPV)、犬瘟热病毒(CDV)等相关病毒无荧光信号检出。以PPRV-N和GTPVITR的pMD18-T载体质粒为标准品,构建了二联标准曲线,N-ITR探针对PPRV和GTPV的检测敏感度可分别达102和103拷贝/μL。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同步快速特异性检测PPRV和GTPV的二联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山羊痘病毒 二联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探针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分析及其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文明 程振涛 +2 位作者 岳筠 李永明 周碧君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山羊痘病毒不同分离株间P32基因的同源性,并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方法:选取GenBank上10株不同山羊痘毒株P32基因序列,采用DNAsis MAX序列分析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B细胞表位分析参数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目的:比较山羊痘病毒不同分离株间P32基因的同源性,并对其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方法:选取GenBank上10株不同山羊痘毒株P32基因序列,采用DNAsis MAX序列分析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以B细胞表位分析参数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数据,综合预测P32蛋白B细胞表位。结果:10株不同山羊痘毒株P32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8.4%;在P32蛋白的肽链中,19-60、64-80、98-118、138-182和214-275区段亲水性强,17-45、64-75、88-97、110-128、152-165和201-251区段柔韧性好,150-172、200-255区段抗原指数高,而31-59、101-119、142-145、165-172和215-252区段表面可及性高,42-56、159-181、200-208和227-259区段。结论:不同山羊痘病毒株间P32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P32蛋白227-251区段可能是B细胞表位优势区,为P32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与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P32基因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通用山羊痘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巍 曲娟娟 +1 位作者 相文华 李一经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9-742,共4页
用PCR方法克隆了山羊痘病毒疫苗株(GTPV-TY)的TK基因,根据TK基因结构,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扩增得到与TK基因部分相邻的长度约1 kb的同源重组臂序列,分别插入到pGEM-T easy载体,通过SmaⅠ位点重新连接,并在此位点插入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 用PCR方法克隆了山羊痘病毒疫苗株(GTPV-TY)的TK基因,根据TK基因结构,设计了2对引物分别扩增得到与TK基因部分相邻的长度约1 kb的同源重组臂序列,分别插入到pGEM-T easy载体,通过SmaⅠ位点重新连接,并在此位点插入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BGH polyA信号以及LacZ基因,构建了通用山羊痘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dTK。此转移载体为改造GTPV-TY株以及开发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TK基因 转移载体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林 巩明霞 +6 位作者 迟田英 王英丽 于小静 杜秋明 南文龙 陈义平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2019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对养牛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影响。疫苗免疫是控制LSD传播的关键措施。目前只有商品化弱毒活疫苗(LAV)用于预防LSD,包括同源弱毒活疫苗和异源羊痘弱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以及多种病毒的...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2019年8月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对养牛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影响。疫苗免疫是控制LSD传播的关键措施。目前只有商品化弱毒活疫苗(LAV)用于预防LSD,包括同源弱毒活疫苗和异源羊痘弱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以及多种病毒的重组亚单位疫苗正在研究中;不管是同源疫苗还是异源疫苗,大都具有良好的临床保护效果,但部分疫苗不能提供足够的免疫保护;进行良好的疫苗质量控制可有效避免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外源病毒污染以及类疫苗重组毒株的产生。我国可进一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开展疫苗研发,以及流行病学、监测诊断等相关防控技术研究,尽早消灭LSD。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疫苗的种类、副作用及其免疫效果和质量控制等,可为该病控制和消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疫苗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下载PDF
山羊痘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阴正兴 许乐仁 +2 位作者 周碧君 虞天德 乐正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2-407,共6页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山羊痘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为特征。皮肤疹最初为红斑,红斑肿胀隆起形成结节状丘疹,然后丘疹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而形成痂皮。组织学检查早期皮肤病变可见充血,水肿和... 对发生在贵州省的山羊痘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山羊痘以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出现痘疹为特征。皮肤疹最初为红斑,红斑肿胀隆起形成结节状丘疹,然后丘疹发生凝固性坏死,脱落而形成痂皮。组织学检查早期皮肤病变可见充血,水肿和多量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浸润,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更多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一些体积较大的所谓“山羊痘细胞”出现。在真皮的病变细胞和痘细胞中可见嗜酸性胞浆内包涵体。引起水肿和坏死的血管炎常伴有血栓和梗死。上皮的变化包括棘细胞增生,空泡变性,不全角化,过度角化和坏死等。其他器官的病变也有相似的细胞浸润和血管炎变化。但发生在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时常出现溃疡。透射电镜观察在感染的皮肤和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典型的山羊痘病毒颗粒。受感染的细胞除可见胞浆内散在的病毒颗粒或形成病毒包涵体外,通常可见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