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4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mechanism and technique of floor heave with reinforcing solid coal side and floor corner in gob-side coal entry retaining 被引量:6
1
作者 Chen Yong Bai Jianbiao +3 位作者 Yan Shuai Xu Ying Wang Xiangyu Ma Shuq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2年第6期832-836,共5页
Floor heave is the most common convergence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m,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 Floor heave is the most common convergence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rm,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field trial.Research results present that bending and folding floor heave is the main factor in the stage of the first panel mining;squeezing and fluidity floor heave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e stable stag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the combination of the former two factors affects mainly the stage of the second mining ahead;abutment pressure is a fundamental contribution to the serious floor heav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and sides corners of solid coal body are key part in the case of floor heave controlling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Floor heav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can be significantly controlled by reinforcing sides and corners of solid coal body,and influence rules on the floor heave of gob side entry retaining of sides supporting strength and the bottom bolt orientation in solid coal side are obtained.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of G20-F23070 face haulage roadway in #2 coal mine of Pingmei Group,and the field observ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way in controlling the floor heav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ABUTMENT pressure Forms of FLOOR heave Reinforcing sides of solid COAL SIDE Bolt in a FLOOR CORNER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r Stress Field betwee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and Conventional Mining
2
作者 Weifeng Xue Chaoyang Liu +3 位作者 Chao Li Yongguang Chen Xiaoping Xi Feng W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12期17-28,共12页
All coal fields in North China are affected by floor confined water to varying degrees, floor failure and water inrush risk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problem to baffle coal mining activities. Roof cutting and pressure ... All coal fields in North China are affected by floor confined water to varying degrees, floor failure and water inrush risk have always been a major problem to baffle coal mining activities. Roof cutting and pressure relief and the lack of protective coal pillar can cause the change of floor stress field, lea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floor failure depth, stress field of floor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floor failure. 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r stress field in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mining with roof cutting, taking the 50107 and 50109 working faces of Dongdong Coal Mine in Chengh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oor stress field distribution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mining with roof cutting and conventional mining.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r stress field of the working fac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under the three modes of conventional mining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the first min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and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face all occurs at 10 m under the three mining mode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in front of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is mainly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in front of the first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7)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side of the working face of the retaining roadway.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working face (50109) is mainly in the middle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working face. The order of the peak value of the maximum concentrated stress in front of the working face is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 the first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7) >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9). There is a stress reduction zone behind the working face, but there is a stress concentration phenomenon extending to the outside of the roadway, 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and the first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7) show a double peak form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the outside of the two ends of the roadway, and the peak value of the concentrated stress at the rear of the working face i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On the side close to the transportation roadway,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 the first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7) >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9);on the side close to the return airway,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 of reserved coal pillar > the first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7) > working face o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with roof cutting (50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of Cutting and Pressure Relief gob-Side entry retaining Floor Stress Field Stress Concentration
下载PDF
沿空留巷“内支-外卸”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明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解决现场实际中沿空留巷受采动影响围岩变形破环严重问题,以山西晋城东峰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留巷不同阶段覆岩运移规律,明确了围岩控制的重点。确定了采用“内支-外卸”的协同控制方式,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应用与监测的手段着重... 为解决现场实际中沿空留巷受采动影响围岩变形破环严重问题,以山西晋城东峰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沿空留巷不同阶段覆岩运移规律,明确了围岩控制的重点。确定了采用“内支-外卸”的协同控制方式,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应用与监测的手段着重对巷旁柔模混凝土支护与顶板超前爆破预裂卸压进行了设计、分析与效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沿空留巷巷道在滞后工作面100 m范围内巷道变形速度较大,柔模墙体在滞后工作面200 m范围内压力变化较大并达到最高值,应为维护重点;现场优化后的巷旁支护体能够满足巷帮的承载能力;柔模混凝土墙巷旁支护和超前爆破预裂切顶卸压协同发挥作用,在降低采动应力影响、改善留巷应力环境的同时提高了巷帮的支护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留巷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覆岩运动 爆破预裂卸压 柔模混凝土
下载PDF
“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玉意 曹晓凡 +5 位作者 刘成勇 秋丰岐 刘武强 赵萌烨 王翰秋 刘保贵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力学模型,提出采用“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并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为背景,并进行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坚硬顶板、深部复杂矿井采用“柔模-切顶”沿空留... 采用理论分析,建立相应的沿空留巷巷旁支护力学模型,提出采用“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并以新集一矿360804综采工作面运输巷沿空留巷为背景,并进行工程实践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坚硬顶板、深部复杂矿井采用“柔模-切顶”沿空留巷仍然极有可能出现应力集中从而破坏柔模墙体的现象;“砼墙-切顶-让压”沿空留巷技术可以缓解顶板压力,防止墙体受压破坏,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性能;新集一矿沿空留巷最大顶底板移近量为361 mm,最大两帮移近量为189 mm,巷道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留巷效果较好。该研究可以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沿空留巷 柔模混凝土 切顶卸压
下载PDF
厚煤层沿空留巷“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靳苏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56-261,268,共7页
针对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庄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阐述了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的失稳机理,提出了“切顶卸压改善留巷围岩应力环境+调节巷旁支护体高度以协调组合承载结构承压—让压能力”... 针对厚煤层沿空留巷围岩控制难题,以王庄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阐述了厚煤层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的失稳机理,提出了“切顶卸压改善留巷围岩应力环境+调节巷旁支护体高度以协调组合承载结构承压—让压能力”的围岩控制对策。研究表明,“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中,随支护体占比的减少,组合体抗压强度呈现出“急降—缓降—急降”的趋势,峰值应变呈现出“平稳—线性增长—平稳”的趋势。结合王庄煤矿数值模拟结果可得,支护体占比为80%时,“煤—支护体”组合承载结构兼具有较好的承压能力与让压能力,避免了基本顶沿留巷煤帮切顶下沉,优化了留巷围岩的应力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沿空留巷 巷旁支护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在2-300采面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君蒲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78-80,84,共4页
干河煤矿2-300工作面开采厚煤层,采用110工法。为控制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围岩变形,设计了“切顶卸压+恒阻锚索”围岩控制方案,配合使用“金属网+钢筋网+可伸缩U型钢”联合挡杆技术隔绝采空区。应用结果表明,留巷巷道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 干河煤矿2-300工作面开采厚煤层,采用110工法。为控制工作面沿空留巷的围岩变形,设计了“切顶卸压+恒阻锚索”围岩控制方案,配合使用“金属网+钢筋网+可伸缩U型钢”联合挡杆技术隔绝采空区。应用结果表明,留巷巷道回采期间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76mm,巷帮变形量最大为49mm,围岩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围岩控制 切顶卸压 联合挡杆技术
下载PDF
大海则煤矿5^(-1)煤层长距离柔模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俊红 朱德智 +2 位作者 韩忠朝 张帆 李树龙 《陕西煤炭》 2024年第12期78-82,109,共6页
针对大海则煤矿浅埋易自燃煤层长距离柔模沿空留巷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控难题,开发了“消除采空区U型圈漏风通道+利用柔模墙上预埋管注浆+监测监控”三位一体柔模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现场结果表明,采用三位一体柔模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 针对大海则煤矿浅埋易自燃煤层长距离柔模沿空留巷的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控难题,开发了“消除采空区U型圈漏风通道+利用柔模墙上预埋管注浆+监测监控”三位一体柔模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现场结果表明,采用三位一体柔模沿空留巷防灭火技术,采空区氧气浓度随工作面推采整体呈下降趋势,采空区CO浓度最大为88×10^(-6),远低于临界值,采空区无自然发火隐患,实现了对采空区火源的精准定位和精准防灭火,保证了浅埋容易自燃煤层长距离柔模沿空留巷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易自燃煤层 柔模沿空留巷 防灭火
下载PDF
沿空留巷“卸压-锚固”双重主动控制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韩昌良 张农 +1 位作者 阚甲广 冉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323-330,共8页
针对坚硬顶板下沿空留巷的维控难题,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阐述了"卸压-锚固"双重主动控制机理。坚硬顶板长期悬顶缓慢下沉和突然断裂剧烈来压是沿空留巷的扰动根源,通过主动致裂改变其断裂位置、时机和... 针对坚硬顶板下沿空留巷的维控难题,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阐述了"卸压-锚固"双重主动控制机理。坚硬顶板长期悬顶缓慢下沉和突然断裂剧烈来压是沿空留巷的扰动根源,通过主动致裂改变其断裂位置、时机和结构,可实现顶板"大结构"的主动控制。将顶板断裂位置由实体煤侧转移至采空区侧,减弱旋转块体对沿空留巷顶板的连带作用,加速顶板破断、缩短扰动周期,降低悬臂长度、减小附加载荷。沿空留巷围岩具有分区特征,采用长短结合的支护方式分别构建浅部"基础承载圈"和深部"强化承载圈",可实现巷道"小结构"的主动控制。提出的"卸压-锚固"双重主动控制方法能够为沿空留巷营造良好的应力环境、提高锚固效能、降低支护密度。根据凤凰山矿154307工作面10 m厚坚硬石灰岩顶板下沿空留巷的工程实践,卸压后锚杆支护设计为1.5 m×1.5 m大间排距,沿空留巷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顶板 沿空留巷 卸压 锚固 主动控制
下载PDF
支-卸一体化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尹全 付玉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1,共3页
针对沿空留巷受采动影响次数多、巷道变形量大、控制困难等问题,提出恒阻大变形高强度锚索巷内主动支护+顶板预裂爆破切顶卸压+分区域临时支护的支-卸一体化围岩协同控制技术,经工程应用检验,该技术方案所留巷道顶板、底板以及两帮之间... 针对沿空留巷受采动影响次数多、巷道变形量大、控制困难等问题,提出恒阻大变形高强度锚索巷内主动支护+顶板预裂爆破切顶卸压+分区域临时支护的支-卸一体化围岩协同控制技术,经工程应用检验,该技术方案所留巷道顶板、底板以及两帮之间的相对移近量较小,围岩控制效果良好,有助于节约煤炭资源,提高矿井回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卸一体化 围岩控制技术 无煤柱开采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巷旁“刚-柔”联合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焦建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针对切顶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破坏严重、留巷侧变形量大的难题,建立了切顶留巷围岩结构模型,理论分析了顶板岩层运移特征和巷旁支护体的受力过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巷旁刚-柔联合支护技术和工艺流程,得出如下结论:基于切顶留巷技术原理,... 针对切顶沿空留巷巷旁支护体破坏严重、留巷侧变形量大的难题,建立了切顶留巷围岩结构模型,理论分析了顶板岩层运移特征和巷旁支护体的受力过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巷旁刚-柔联合支护技术和工艺流程,得出如下结论:基于切顶留巷技术原理,顶板岩层运移过程可划分为快速垮落阶段、弯曲下沉阶段和压实稳定阶段;在不同运移阶段,巷旁支护体分别经历动态冲击、纵向受压、侧向受挤的受力过程;根据顶板运移规律及支护体受力特征分析,要求巷旁支护体要同时具有瞬时抗冲击、纵向可缩、侧向抗压的能力;通过在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上铺设钢丝绳+金属网,架后打设“可缩性U型钢+钢筋网”形成刚-柔联合支护体,可有效减小巷旁支护体的变形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岩层运移 围岩控制 巷旁支护
下载PDF
方山店坪煤矿5-200工作面切顶卸压留巷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磊 《能源与节能》 2023年第9期111-113,116,共4页
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方山店坪煤矿5-200工作面采用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后巷道的变形量显著减小,生产综合成本下降10%~20%,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无煤柱开采
下载PDF
综放柔模沿空留巷煤炭开采技术应用研究--以高河煤矿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伦 《能源与节能》 2021年第12期211-212,共2页
主要对综放柔模沿空留巷煤炭开采技术在高河煤矿E1302工作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河煤矿E1302工作面的概况,设计了适合该工作面的综放柔模沿空留巷煤炭开采技术施工方式。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基于现场... 主要对综放柔模沿空留巷煤炭开采技术在高河煤矿E1302工作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河煤矿E1302工作面的概况,设计了适合该工作面的综放柔模沿空留巷煤炭开采技术施工方式。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效率高。基于现场试验分析了其应用结果,得出柔混柔模混凝土回弹强度离散性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该项目的试验成果对高河煤矿高效开采、节省投资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 沿空留巷 柔模混凝土 回弹强度 离散性
下载PDF
常村煤矿S5-11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庄 《山西焦煤科技》 2019年第7期11-14,共4页
常村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目前采用采前预抽+U型通风方式治理瓦斯,存在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因此在S5-11工作面设计应用采前预抽+Y型通风进行瓦斯治理,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顺层钻孔、高位钻孔及留巷充填体埋管参数,应用后... 常村煤矿属于高瓦斯矿井,目前采用采前预抽+U型通风方式治理瓦斯,存在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因此在S5-11工作面设计应用采前预抽+Y型通风进行瓦斯治理,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顺层钻孔、高位钻孔及留巷充填体埋管参数,应用后经现场监测,瓦斯浓度控制在0.5%以下,瓦斯治理效果明显,保障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瓦斯预抽 沿空留巷 Y型通风
下载PDF
店坪煤矿9-205运输顺槽留巷工艺应用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永平 《江西煤炭科技》 2023年第3期20-22,25,共4页
为进一步提高店坪煤矿9#煤巷道利用率、煤炭采出率,以9-205工作面为背景,综合运用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矿压监测等手段,对9-205运输顺槽进行留巷支护方案设计,模拟分析留巷阶段围岩破坏特征,矿压监测考察留巷支护效果。研究表明:9-205... 为进一步提高店坪煤矿9#煤巷道利用率、煤炭采出率,以9-205工作面为背景,综合运用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矿压监测等手段,对9-205运输顺槽进行留巷支护方案设计,模拟分析留巷阶段围岩破坏特征,矿压监测考察留巷支护效果。研究表明:9-205运输顺槽在原有“锚杆+锚索+锚网+托梁支护”的基础上,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工字钢棚”留巷支护,顶板下沉量约为33.1 cm,底板底鼓量约22.8 cm,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 沿空留巷 架棚 单体液压支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千米深井切顶卸压自成巷支护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志飚 王程中 +2 位作者 尹松阳 杨东山 张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为了解决深部复杂条件下的切顶卸压自成巷难题,以红阳三矿703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从恒阻大变形锚索超前支护、切顶巷内支护、切顶巷旁支护三个方面研究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支护技术,并对现场试验巷道顶板受力以及巷道围岩变形量进... 为了解决深部复杂条件下的切顶卸压自成巷难题,以红阳三矿703工作面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从恒阻大变形锚索超前支护、切顶巷内支护、切顶巷旁支护三个方面研究了切顶卸压沿空成巷支护技术,并对现场试验巷道顶板受力以及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超前工作面实施爆破切顶能够极大降低巷道所受应力,成巷区巷道顶板整体下沉量较小,巷中顶板最大下沉量约385 mm,平均下沉量约280 mm,巷中底鼓最大值545 mm,碎石巷帮无明显侧鼓现象,实体煤帮无明显片帮现象,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巷道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留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切顶卸压 沿空留巷 恒阻大变形锚索
下载PDF
浅埋厚硬顶板沿空留巷“支-卸”协同围岩控制技术
16
作者 佘永明 《中国矿业》 2023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为解决浅埋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留巷速度慢、充填材料用量大等问题,本文以某矿50108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覆岩结构理论分析及巷旁支柱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以水力压裂卸压及巷内、巷旁高强支护为核心的“支-卸”协同围岩控制技术及... 为解决浅埋高强度开采工作面留巷速度慢、充填材料用量大等问题,本文以某矿50108工作面为背景,采用覆岩结构理论分析及巷旁支柱实验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以水力压裂卸压及巷内、巷旁高强支护为核心的“支-卸”协同围岩控制技术及其具体内容,指导了巷旁支护体选型设计。在该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并设置围岩位移监测站,对巷道留巷、复用期间围岩变形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厚硬顶板工作面采空侧悬顶运移及偏载传递是沿空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保障围岩稳定的巷旁支护体临界延米支护阻力为6 251.25 kN,结合原型支柱试验结果,确定50108工作面的合理巷旁支护选型为直径800 mm、外约束波纹管的混凝土支柱;“支-卸”协同混凝土支柱沿空留巷技术应用后,充填材料用量减少50%以上,巷道满足工作面正常生产需求,实现了资源高效回收,应用效果通过现场监测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混凝土支柱 水力压裂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少伟 李小鹏 +3 位作者 朱雯清 付孟雄 张定山 彭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中应力相互作用机制,推导工作面端头弧形三角板结构巷道侧边界密集钻孔孔间围岩的拉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的影响作用,提出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关键参数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密集钻孔主要通过回采前后钻孔周围应力条件改变来增加钻孔围岩拉剪应力集中程度,引起孔间裂隙扩张联通,形成切缝线破断关键岩层。回采前钻孔主要受水平挤压应力影响,回采后钻孔受力逐渐转变为采空区顶板回转下沉产生的拉剪应力为主,钻孔孔间围岩状态随之由孔间围岩弱化阶段过渡到孔壁裂纹成形阶段,再转变为孔间围岩破断阶段。密集钻孔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关键岩层厚度及钻孔孔径与孔间距之比,与钻孔高度及间距成负相关,与角度及直径正相关。据此提出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并根据龙滩矿3124 N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设计了密集钻孔切顶留巷方案,确定钻孔长度为8.3 m,角度为15°,钻孔直径为48 mm,间距为500 mm。留巷后巷道顶帮变形可控且整体稳定性较好,由此可证明密集钻孔布置参数较为合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留巷 密集钻孔 弧形三角板 孔间应力集中
下载PDF
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军 孟宁康 柏建彪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6,共7页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 针对深部沿空留巷顶底板移近量大、充填体大变形破坏失稳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传统沿空留巷和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和变形特征,揭示了切顶沿空留巷充填体—矸石协同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以朱庄煤矿Ⅲ635工作面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巷旁充填体—矸石组合结构体协同承载的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建立充填体—矸石协同支撑顶板力学模型、推导出顶板挠度方程,并进行工程应用。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切顶卸压协同承载沿空留巷技术后,实体煤帮和充填体的垂直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28.3%、44.4%,巷道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58.2%。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顶底板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382.9、253.6 mm,工作面支架平均支撑力下降了45.3%,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可为类似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沿空留巷 顶板预裂 应力转移 协同承载 影响特征
下载PDF
深厚冲积层薄基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应德 荣阳阳 +1 位作者 和平 陈新明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解决某矿16041工作面原支护方案沿空留巷变形大、破坏严重难题,提出了顶板采用“16#槽钢梁+注浆锚索”、采空区侧采用“36U型钢+注浆锚杆”不对称耦合支护优化方案,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围岩结构破坏形式,通过单元荷载法计算了留巷顶板与... 为解决某矿16041工作面原支护方案沿空留巷变形大、破坏严重难题,提出了顶板采用“16#槽钢梁+注浆锚索”、采空区侧采用“36U型钢+注浆锚杆”不对称耦合支护优化方案,基于理论分析研究围岩结构破坏形式,通过单元荷载法计算了留巷顶板与采空区侧围岩应力,最后开展工业性应用,验证优化后方案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优化后支护方案顶板和采空区侧计算单元面荷载分别为351.85 kPa和206.53 kPa;注浆锚索和注浆锚杆承载力分别为263.89 kN和199.08 kN,均小于注浆锚索(锚杆)极限承载力。根据对留巷数据监测,最大顶板下沉量为35.6 mm,较原支护方案减小了1.40倍;采空区侧最大移近量为29.6 mm,与较原支护方案减小了4.13倍;最大注浆锚索承载力为253 kN,与理论计算值误差为4.1%;最大注浆锚杆承载力为174 kN,与理论计算值误差为12.6%。位移量与支护承载力均在工程允许范围内,优化后方案支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U型钢+注浆锚杆 槽钢梁+注浆锚索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力学模型构建的留巷切顶高度确定与围岩控制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亚军 吴春浩 +2 位作者 杨俊鹏 田孟含 祝忍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以顺和煤矿2401运输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基于巷道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分别构建了沿空留巷未切顶与切顶力学结构模型,并以巷道不同切顶高度进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巷旁采空区切落的矸石增加对关键块... 以顺和煤矿2401运输巷道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围岩结构特征,基于巷道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分别构建了沿空留巷未切顶与切顶力学结构模型,并以巷道不同切顶高度进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巷旁采空区切落的矸石增加对关键块的支撑力,同时弱化关键块对直接顶悬壁端部挤压,巷旁支护阻力减少35.78%;随着切顶高度增加,巷道顶板采空区侧端部悬臂由F型缓慢过渡到大I型,同时大保护结构具有向上平移趋势,相比于未切顶1巷,4 cm切顶2巷、8 cm切顶3巷与16 cm切顶4巷叠加应力峰值分别下降9.38%,28.13%,25.00%。结合巷道顶板岩性,最终确定切顶高度为8.2 m,留巷段采用三列单体液压支柱作巷旁支护,长短锚索超前补强,巷道围岩稳定,较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顶板结构 切顶卸压 巷旁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