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 And Love——Brave Theme Features In Canadian Classical Novels
1
作者 刘芳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2期163-164,共2页
Canadian classical work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and mar-vel at the Canadian literatures that are quite life-meaningful and full of lessons and tips for lives.... Canadian classical work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began to understand and mar-vel at the Canadian literatures that are quite life-meaningful and full of lessons and tips for lives. The classic works in CanadianLiteratures that advantageously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li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for Canada's particular history,geography, climate, religion, demographic factor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of Canadian literatures.The greatest masterpieces can highlight powerfully the certain mindset of Canadian and the permanent theme for Canadian Litera-ture: keep working hard for survival and love bravely. Meanwhile, modern people will learn a lot from reading Canadian classic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DA novelS Prominent love THEME FEATURES
下载PDF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n the French Novel of the 20th-21st Centuries
2
作者 Ruth Ama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5年第6期279-293,共15页
Happiness, as much a poetic as a philosophical,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has been, through the ages, at the heart of the needs each individual seeks to fulfil. But today, in a world dominated by techno... Happiness, as much a poetic as a philosophical, soc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pt, has been, through the ages, at the heart of the needs each individual seeks to fulfil. But today, in a world dominated by technology, driven by productivity and dictated by efficiency, what about Happiness? Does it feature in works of fiction in any significant way? May it not have adopted different guises? ls that "duty of happiness" that Pascal Bruckner was talking about present in the French novel of the 20th-21th centuries? And if it is, has its force strengthened or weakened?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French Novels (of the 20th-21th centuries) that are devoted to or associated with Happiness in a direct or indirect manner. It will contextualize and analy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appines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historical and social events that influenced that period: the Holocaust, consumerism, postmodernism, structural social changes, the various as yet unarticulated new modes of life they created, and so on. To that end,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discursive philosophical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rench novel. In so doing it will focus on the explicit discourse behind the motifs, the choices made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nd the attitudes taken, considering the theme of happiness. Doing so, a significant discussion will be included regarding the paths of happiness, its agen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motifs and metaphors linked to the theme of happiness. The author will also address the dialectical role of the happiness theme in the constitution of an emerging literary discourse reflected in the French novel. By explor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dogmas, ideas of the intellectual leaders of the 20th century (e.g., Jean-Paul Sartre, Simone De Beauvoir, Albert Camus) as well as the ones of the 21th century (e.g., Pascal Bruckner, Andr6 Comte-Sponville, Gilles Lipovetsky) new insights concerning the hybrid nature of the supposedly "authentic happiness" will be revealed. The author intend to inspect the theme of Happiness around four dialectical axes as a relevant ethical basis for delimiting the various fields of research: (1) Love, passion, and conjugality; (2) Ageing; (3) "The experience of everydayness"; and (4) "The era of emptiness". Focusing on the narratives, the article takes into account their specificity in the four distinct fields, all connected to existential and ethical issues, Finally,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analyse the assumed role of literature as a conduit of cultural awar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nch novel HAPPINESS love conjugality MORALITY ageing everyday life postmodemism EMPTINESS PASSION
下载PDF
恋爱的危机及其克服——论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恋爱书写
3
作者 刘世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主人公的自卑,从而将恋爱的失败感扩大。但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此类描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即主人公逐渐寻找到了克服恋爱危机的方式。对这一转变进行系统考察,对于解读沈从文早期小说而言,不失为一个别样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早期小说 恋爱危机 恋爱书写 女性美
下载PDF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4
作者 董卉川 王雨欣 辛佳怡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灵凤 现代长篇小说 都市 爱情
下载PDF
现代日常中的喜悲惊惧——论民国侦探小说中的“新婚案发”书写
5
作者 高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24,共12页
民国侦探小说关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案件,其中部分作品致力于展示并解决人物婚姻关系确立阶段的案件,呈现为“新婚案发”书写样态。作品中的“新婚案发”书写虽在案件性质、发生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体现出侦探小说的类型考量标准:... 民国侦探小说关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案件,其中部分作品致力于展示并解决人物婚姻关系确立阶段的案件,呈现为“新婚案发”书写样态。作品中的“新婚案发”书写虽在案件性质、发生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体现出侦探小说的类型考量标准:在题材选择上兼顾人物的“财”“色”双重欲望映射,在情节设置中讲求强烈对照反差以及一波三折效果实现,同时激发阅读受众的“震惊”心理感受。除此之外,“新婚案发”书写真实展示出存在于现代社会中的罪恶现实以及生活样貌,亦对特定时代中人物的婚恋自主、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加以表现,以文学方式完成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侦探小说 婚恋题材 类型标准 犯罪内容 社会观念
下载PDF
从《白涡》《不谈爱情》看新写实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
6
作者 蔡昀含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刘恒的《白涡》和池莉的《不谈爱情》皆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且同样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在《白涡》中周兆路恐惧婚姻破裂给他带来工作、生活的沉重打击,又无法抵挡华乃倩的诱惑。在《不谈爱情》中庄建非和吉玲为了各自的利益... 刘恒的《白涡》和池莉的《不谈爱情》皆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且同样书写了知识分子的婚姻景观。在《白涡》中周兆路恐惧婚姻破裂给他带来工作、生活的沉重打击,又无法抵挡华乃倩的诱惑。在《不谈爱情》中庄建非和吉玲为了各自的利益结婚,又通过利益的满足化解婚姻危机。两篇小说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性,指明利益与爱情共存的婚姻真相;关注人的欲望,展现知识分子权力欲望及生命欲望的压抑及其造成的婚姻裂痕。周兆路所展现的鲜明的人性弱点,与刘恒自身的男性知识分子身份息息相关;庄建非与吉玲婚姻的种种细节,都可以从池莉的婚姻生活中找到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涡》 《不谈爱情》 新写实小说 婚姻书写
下载PDF
现实缺憾的虚幻补偿和风流自赏的士子情怀——从主人公不同身份看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以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 魏晋南北朝人神恋小说是此时婚恋小说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类别。如果将此时人神恋作品按照主人公是否为士子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发现以非士子为主人公的人神恋小说表达的是当时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相反的,以士子为主人公的作品则着重表现了当时文人士子的特殊心态。具体来说,正是由于作者和小说主人公身份的同一,使该类作品对士子风流自赏的心态有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小说 人神恋小说 士子
下载PDF
西方小说中的瘟疫题材 被引量:7
8
作者 范蕊 仵从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8-93,共6页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 瘟疫与人类关系密切,不仅影响社会进程还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状态。瘟疫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不少世界名著都以瘟疫为背景,或者直接表现瘟疫。中世纪的瘟疫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出现,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以瘟疫为背景的名著,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倾向和宗教改革的必然。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表现世界,英国作家狄福的《大疫年纪事》则突出表达了这一倾向。法国作家吉奥诺的《屋顶上的骑兵》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则将瘟疫与爱情同置,爱情故事在瘟疫的映衬下显得光彩夺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鼠疫》中,瘟疫具有更广泛的象征意义,面对瘟疫的不同选择突出表达了存在主义的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小说 瘟疫题材 《十日谈》 《大疫年纪事》 《屋顶上的骑兵》 《霍乱时期的爱情》 《鼠疫》
下载PDF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被引量:7
9
作者 沈学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z1期141-144,共4页
琼瑶的小说 ,大多有同样的背景 ,相似的人物 ,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 ,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 ,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 ,表现为“发乎情 ,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关键词 琼瑶 小说 爱情模式 纯情
下载PDF
丁玲与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破解丁玲研究之谜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全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俗程序,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使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无政府主义 性爱小说 乌托邦
下载PDF
李劼人:重建女性神话——“大河小说”情爱叙事的的文本阐释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玉伟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李人的情爱叙事具有理想的色彩和“神话”品格。他所重建的女性神话伸张了女性的特点和权利 ,偏离和危及了传统的性别陈述。创作主体在对女性的道德评判上始终保持着缄默 ,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宽容。
关键词 李JIE人 道德 情爱故事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浅议渡边淳一的“男女小说”——以其“性爱情结”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军 王晓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男女小说”是渡边淳一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小说。渡边通过这类小说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真正的爱存在于炽烈的婚外情之中,而爱是通过性爱获得并得以加深的,在爱的最深之处,性爱与爱等价,并且,爱会在男女双方殉情自杀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 渡边淳一 男女小说 性爱情结
下载PDF
悲哀之美的历史投影——重读民初哀情小说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嘉慧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蕴含了几千年历史中某类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民众某类情感的代言者。《玉梨魂》等哀情小说以诗化和雅化的手段强化了才子和佳人的悲哀,达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悲哀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哀情小说 悲哀之美 才子佳人
下载PDF
论纳博科夫对严歌苓畸恋小说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舸 杨凤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严歌苓留美后创作出一系列"洛丽塔"式的畸恋小说,这些小说在建构乱伦与恋童相结合的故事模式、重塑老男人与小仙女类型人物形象、反讽精神分析学派学说、借鉴"talk out"疗法式的叙事方式以及细节描写上的重情感抒... 严歌苓留美后创作出一系列"洛丽塔"式的畸恋小说,这些小说在建构乱伦与恋童相结合的故事模式、重塑老男人与小仙女类型人物形象、反讽精神分析学派学说、借鉴"talk out"疗法式的叙事方式以及细节描写上的重情感抒发而轻欲望书写都受到了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影响。外国作家的影响一方面造就了严歌苓创作的特殊气韵,但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严歌苓小说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纳博科夫 畸恋小说
下载PDF
性别文化视野中的小说情爱叙事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志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29,共4页
性别对作家构成的潜在的意识影响是不自而然的,由谁来叙述,情爱事件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叙述者对异性的叙述总是一种“想象性”的叙述,而对同性的叙述大多是“经验性”的。认识潜存的性别盲视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势必是一件艰难而又有价... 性别对作家构成的潜在的意识影响是不自而然的,由谁来叙述,情爱事件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叙述者对异性的叙述总是一种“想象性”的叙述,而对同性的叙述大多是“经验性”的。认识潜存的性别盲视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势必是一件艰难而又有价值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小说 情爱叙事
下载PDF
俗世的大爱与大美——试论汪曾祺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川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汪曾祺是一位注重风俗和地域文化描写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他的小说展现出对俗世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浓厚兴趣,堪称一幅凝结着大美与大爱的画卷。
关键词 汪曾祺 小说 故乡 俗世 风俗
下载PDF
论吴趼人写情小说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晓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本文描述了吴趼人写情小说在其整体小说创作语境中的位置变迁,探讨其成因中的时代新旧文化之间恸"哭"徘徊的选择心态。小说文本叙事操作展现出忧愤深广的乱世生活的现实逻辑,从而情爱意识探讨上,倡导务实的传统道德回归。他... 本文描述了吴趼人写情小说在其整体小说创作语境中的位置变迁,探讨其成因中的时代新旧文化之间恸"哭"徘徊的选择心态。小说文本叙事操作展现出忧愤深广的乱世生活的现实逻辑,从而情爱意识探讨上,倡导务实的传统道德回归。他对男女情爱细腻的心理描写启发了贯穿于女德、女学、女子婚恋等时代话题中的女性体贴平等意识,这对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情爱小说的出现是有启示的。吴趼人系列写情小说的这些特点在与才子佳人小说文本的叙事模式比较中显得更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情小说 位置变迁 才子佳人小说 情爱意识 文化选择
下载PDF
池莉小说的爱情观新解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瑞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研究池莉小说爱情观的评论性文章大都将其归结为"不谈爱情",即只谈物质生活中的现实法则,而不谈精神层面的所谓爱情。但笔者以为池莉不仅谈论爱情,而且有她独特的见解。即:认为"上天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  研究池莉小说爱情观的评论性文章大都将其归结为"不谈爱情",即只谈物质生活中的现实法则,而不谈精神层面的所谓爱情。但笔者以为池莉不仅谈论爱情,而且有她独特的见解。即:认为"上天好像并没有安排爱情。它只安排了两情相悦";"有一种办法可以保持男女两情相悦的永远。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与思念。""两情相悦"且"永不圆满",这就是池莉认定的在俗世中存在的所谓爱情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小说 爱情观 新解 评论性文章 物质生活 精神层面 最佳状态 圆满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爱民主义”——《歧路灯》思想内涵别说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贵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8,共7页
"爱民主义"是以"爱民"为宗旨的一种"主义"。"爱民"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而"爱国"一词晚出,其后长时期中用量亦少。但近代"爱国主义"大行于世,至今有"爱国主义&quo... "爱民主义"是以"爱民"为宗旨的一种"主义"。"爱民"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而"爱国"一词晚出,其后长时期中用量亦少。但近代"爱国主义"大行于世,至今有"爱国主义",而无"爱民主义"。"爱民"之义,古代文学中多表达作"为民",唯《三国演义》、《歧路灯》等小说中不乏"爱民"之说。《歧路灯》写谭绍衣作为主人公谭绍闻的对照,办案中"曲全生灵",又写季刺史"午夜筹荒政"等,更是中国古代堪称以"爱民"为"主义"的长篇小说。《歧路灯》的"爱民主义"有其历史的、时代的、个人的、文学的渊源,有首创和示范的意义,但也有受封建制度约束和"清官"思想的局限。研究这一问题,对当今读书、治学和为政都有参考意义。建议将谭绍衣勘灾一段描写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歧路灯》 爱民主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爱情叙事的意识形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克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9-152,共4页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爱情叙事通过革命的想象性话语完成了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情感叙事的规训与重构,其在完成新的意识形态塑造之后,也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寓言。重新解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我们会发现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作为...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的爱情叙事通过革命的想象性话语完成了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个体情感叙事的规训与重构,其在完成新的意识形态塑造之后,也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寓言。重新解读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我们会发现无产阶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绝对理论对十七年文学影响的历史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红色经典 爱情叙事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