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脑细胞DNA的损伤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莉 李学彬 +2 位作者 杨光涛 邓灵福 丁书茂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 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金鲫鱼(Carassius auratu)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DEHP溶液(0、25、50、100、200mg·L-1)对体外培养脑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脑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染毒1.5h后,与对照组相比,DEHP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和尾矩(Tail Moment)均显著升高(p<0.01),即DEHP染毒引起了脑细胞DNA的严重断裂;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DNA损伤程度加剧,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及尾距与DEHP染毒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表明,DEHP可导致金鲫鱼脑细胞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HP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金鲫鱼 脑细胞
下载PDF
草金鱼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坤 张静 卢文轩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4期8-11,共4页
分别给初始体重为(19.56±1.78)g的金鱼幼鱼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6%、28%、30%、32%、36%、40%和42%的7种颗粒饲料,探讨草金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6%时,草金鱼的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蛋白质含... 分别给初始体重为(19.56±1.78)g的金鱼幼鱼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6%、28%、30%、32%、36%、40%和42%的7种颗粒饲料,探讨草金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38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36%时,草金鱼的增重率最大,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为26%、28%、30%和42%的饲料组(P<0.05),蛋白质含量为32%~40%的3个组间的增重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28%~44%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饲料组饲料系数最低。通过对相对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两项指标的回归分析,确定草金鱼幼鱼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为33.83%~3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金鱼 蛋白质需要量 增重率 蛋白质效率 饲料系数
下载PDF
两种中草药对金鲫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董艳珍 刘茂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0期53-54,149,共3页
用金银花、鱼腥草两种中草药的提取液拌饵投喂金鲫,在开始投喂药饵后的第31d测定金鲫免疫器官(头肾、脾脏)指数以及免疫器官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投喂药饵30d后,免疫器官指数金银花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1<P<0.05),头肾指数和... 用金银花、鱼腥草两种中草药的提取液拌饵投喂金鲫,在开始投喂药饵后的第31d测定金鲫免疫器官(头肾、脾脏)指数以及免疫器官溶菌酶活性。结果显示,投喂药饵30d后,免疫器官指数金银花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0.01<P<0.05),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分别达到0.415和0.721,鱼腥草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器官溶菌酶活性用药组较对照组都有显著提高(0.01<P<0.05),且金银花组效果更好(P<0.01),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分别达到243.92U/ml和64.87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鲫 中草药 免疫器官 影响
下载PDF
金鲫仔鱼的饥饿实验和不可逆点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许郑超 王国成 +3 位作者 刘青 韩晓飞 李彩娟 凌去非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4期14-19,共6页
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金鲫仔鱼,对初孵的仔鱼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通过观察卵黄囊的吸收、仔鱼生长变化以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金鲫仔鱼生长、形态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表明:1出膜后的第一天,卵黄囊的消耗率最... 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金鲫仔鱼,对初孵的仔鱼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通过观察卵黄囊的吸收、仔鱼生长变化以及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分析饥饿对金鲫仔鱼生长、形态的影响,确定其不可逆点。结果表明:1出膜后的第一天,卵黄囊的消耗率最大,达到45.98%;而仔鱼体长增长率也最大(14.2%)。27日龄的仔鱼卵黄囊全部吸收完毕。饥饿组的仔鱼体长开始出现负增长,部分饥饿组仔鱼出现身体畸形。3仔鱼从孵出后第4天开始摄食,摄食率为6.67%,第7天初次摄食率到达100%,第8天到第9天这段时间内到达最高初次摄食率的50%,到达不可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鲫 仔鱼 饥饿实验 初次摄食率 不可逆点
下载PDF
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的病原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杰 陈红莲 +1 位作者 程云生 王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淡水养殖鱼类结节病是近年来时常爆发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该病,从合肥郊区某养殖场濒死的黄金鲫(鲤鱼♀×鲫鱼♂)体内分离优势致病菌(命名为AH菌株),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传统细菌分类方法,测定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 淡水养殖鱼类结节病是近年来时常爆发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该病,从合肥郊区某养殖场濒死的黄金鲫(鲤鱼♀×鲫鱼♂)体内分离优势致病菌(命名为AH菌株),对其进行了鉴定。采用传统细菌分类方法,测定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常见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16S rRNA特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分析。AH菌株与对照鮰爱德华氏菌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基本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AH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AB050826,NR_024769)菌株间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9%以上,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鮰爱德华氏菌聚为一族。人工回归复感染健康黄金鲫鱼,出现与原发性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药敏实验结果显示:AH菌株对氧氟沙星等11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对磺胺类药物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综合分析认为鮰爱德华氏菌是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的重要致病菌,该结果为黄金鲫内脏类结节病有效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鲫鱼 病原菌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复感染试验 同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