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难处理硫铁金矿冶炼沸腾炉技术改造
1
作者 孙晋琳 尹福兴 +4 位作者 张映群 汪国祥 段亚林 陈树文 自鹏桦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36-40,I0002,共6页
某硫铁金矿颗粒较细,且含有害元素砷,采用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回收率仅有51%~63%,且无法获得高价值铁精粉。试验分析了硫铁金矿的物化特性,模拟了其焙烧过程,获得了最佳的焙烧效果及控制参数,并根据焙烧试验结果对沸腾炉进行了优化改造... 某硫铁金矿颗粒较细,且含有害元素砷,采用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回收率仅有51%~63%,且无法获得高价值铁精粉。试验分析了硫铁金矿的物化特性,模拟了其焙烧过程,获得了最佳的焙烧效果及控制参数,并根据焙烧试验结果对沸腾炉进行了优化改造,以提高焙烧效果和金浸出率,获得低含砷的铁产品,从而实现难处理硫铁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铁金矿 冶炼 焙烧试验 沸腾炉改造 资源利用
下载PDF
Bioleaching of refractory gold ore (Ⅲ)--Fluid leaching Jinya refractory gold concentrate by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被引量:1
2
作者 闵小波 柴立元 +3 位作者 陈为亮 于霞 张传福 邝中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2年第2期334-339,共6页
A novel fluidized bed reactor was designed and installed for bioleaching in a semi continuous way, by which a process for bioleaching cyanidation of Jinya refractory gold arsenical concentrate was studied. The arsenic... A novel fluidized bed reactor was designed and installed for bioleaching in a semi continuous way, by which a process for bioleaching cyanidation of Jinya refractory gold arsenical concentrate was studied. The arsenic extraction rate reaches 82.5% after 4 day batch biooxidation of the concentrate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of pH 2.0, ferric ion concentration 6.5?g/L and pulp concentration 10%. And leached rate of gold in the following cyanidation is over 90%. The parameters of three series fluidized bed reactors exhibit stability during the semi continuous bioleaching of the concentrate. Arsenic in the concentrate can be got rid of 91% after 6 day leaching. Even after 4 days, 82% of arsenic extraction rate was still obtained. The recovery rates of gold are 92% and 87.5% respectively in cyaniding the above bioleached residues.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base for further commercial production of gold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融砷金浓缩物 流化床反应器 半连续生物滤化 难融金矿 氧化铁硫杆菌
下载PDF
Biomineralization in the La' erma Gold Deposit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被引量:1
3
作者 LIN Li and ZHU LidongDepartment of Geology, Chengd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Zhang Yuxu Fei Zhenb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5-76,共12页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and experiments on mineraliz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bed of the La' erma gold deposit in the south subbelt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hydrothermal cherts in the Ca...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and experiments on mineraliz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ource bed of the La' erma gold deposit in the south subbelt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is hydrothermal cherts in the Cambrian Taiyangding Group. Organic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cherts shows that the organic precursor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gold are marine bacteria and algae. The gold content in chert,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bacterial and algal microfossils, an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biomineralization of modern bacteria and algae indicate that bacteria and alga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La' erma gold depo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INERALIZATION La' erma gold deposit Taiyangding Group source bed
下载PDF
Ore-Search Perspective for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lai Basin of the Jiaodong Gold Metallogenetic Domain
4
作者 张竹如 陈世桢 唐波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0年第4期289-300,共12页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old metallogenetic domain. The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s are a new type, which occur in a hydrocarbon\|gold double\|source bed enriched in gold (Au 174 ng/g) a...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old metallogenetic domain. The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s are a new type, which occur in a hydrocarbon\|gold double\|source bed enriched in gold (Au 174 ng/g) and organic carbon (0.007%-4.225%). At diagenetic and hydrothermal stages water and oil were simultaneously activated and the strata\|bound 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water, oil and rocks. In the late Yanshanian period, gold orebodies were enriched and enlarged in response to tectonomagmatism and action of complex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s a result, it is highly expected to find suparlarge gold deposits and the Yanzi area is expected to be a perspective targe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作用 成矿带 水-油-岩反应 山东 勘探 地质构造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GEOTECTONIC EVOLUTION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JIAODONG GOLD METALLOGENIC PROVINCE,SHANDONG, CHINA
5
作者 XIAO Wuquan DAI Tagen (Department of Geology, Central-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1期59-64,共6页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udying area underwent four stages of geotectonie evolution,namely, pre-geosyneline, geosyneline, platform and diwa stages. The 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diwa stage of th... The resul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udying area underwent four stages of geotectonie evolution,namely, pre-geosyneline, geosyneline, platform and diwa stages. The 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diwa stage of the iste Yanshanian Age, undergoing multi-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Jiaodong Group of the Upper Archean Erathem was the source bed of gold deposits. Granitie msamatic aetivities dived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transporting. Tectonic activities controlled the form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deposits and the scale and the shape of ore body, ete.. The gold deposits exhibit the eharacteristics multi-source of ore-forming elemcnts, multi-genesis, multi-ote-conttolling foctors, multi-genstical types and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They belong to mantle-erust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DEPOSITS geotectonic evolution source bed tectono-magmatic activities
下载PDF
硫精矿焙烧、浸出提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孟华 杨洪玉 +2 位作者 朱晓玉 张世文 田丰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对某硫精矿进行了焙烧、浸出试验研究,比较了固定床焙烧和沸腾焙烧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床焙烧适宜条件为:硫精矿粒度-0.074 mm粒级含量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4 h,沸腾焙烧适宜条件为:硫精矿粒度-0.074 mm粒级含量80... 对某硫精矿进行了焙烧、浸出试验研究,比较了固定床焙烧和沸腾焙烧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床焙烧适宜条件为:硫精矿粒度-0.074 mm粒级含量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4 h,沸腾焙烧适宜条件为:硫精矿粒度-0.074 mm粒级含量80%、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 h、焙烧气料比2.1 m^(3)/kg。2种焙烧方式所得焙砂在矿浆浓度33%、矿浆pH值11.5、碱处理时间2 h、CG505用量10 kg/t条件下浸出24 h,金浸出率分别为69.45%和69.92%,沸腾焙烧提金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从硫精矿中回收有价元素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精矿 沸腾焙烧 固定床焙烧
下载PDF
桂西隆林地区隆或金矿构造控矿模型及成矿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鹏 陈懋弘 +3 位作者 孔志岗 陈港 陈忠斌 乐兴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41,共15页
滇黔桂“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之一。该区现有成矿研究多集中在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很少涉及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导致台地内部的矿体就位因素与控矿模型还不清楚。详细研究了桂西隆林地区隆或金矿这一典型的台地内... 滇黔桂“金三角”是世界著名的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之一。该区现有成矿研究多集中在孤立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很少涉及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内部,导致台地内部的矿体就位因素与控矿模型还不清楚。详细研究了桂西隆林地区隆或金矿这一典型的台地内部金矿床,深入解析矿体控矿构造,构建控矿模型。结果表明隆或金矿区构造运动主要分为3期:第一期为海西期,形成NE向F0同生断层,并形成台沟相隔的古地理格局,其中在台沟相区沉积了薄层硅质岩-泥岩-粉砂岩组合,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地层条件;第二期为印支期,形成了隆或穹隆及其NW向的磨毫次级背斜,为成矿提供了构造准备;第三期为燕山期,表现为F0断层的重新活动,成为矿区主要的热液流体通道(导矿构造),其西侧发育大量的平行次级正断层及伴生的牵引褶皱,并逐渐向西减弱为节理带和劈理带,这些次级断层-节理-劈理带共同组成了矿区的配矿构造系统,引导成矿流体在磨毫次级背斜核部的下石炭统英塘组硅质岩-碳质泥岩-凝灰岩中交代、充填形成层状矿体。因此,隆或金矿主要受岩性和构造联合控制。根据控矿模型并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资料,可以预测:NE向F0断层西侧附近,隆或金矿深部的次级背斜核部是有利的深部找矿靶区,含矿层位为下石炭统英塘组;F0断层与隆或穹隆核部的交汇部位是外围有利找矿靶区,含矿层位为下泥盆统郁江组,特别是与寒武系接触的不整合面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孤立碳酸盐岩台地 层状矿体 卡林型 构造控矿 成矿预测 广西
下载PDF
贵州东南部浊积岩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32
8
作者 卢焕章 王中刚 +3 位作者 陈文一 吴学益 朱笑青 胡瑞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87,共19页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带或断裂带中。这些褶皱和断裂均呈北东方向。黔东南地区的浊积岩型金矿,均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中,产在板岩、凝灰岩或者在板岩和砂岩交界处。石英脉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密切相关。细脉比宽脉更富集金,断裂交叉处更富含金。石英脉两侧(尤其是顺层石英脉)的蚀变很弱,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应用RB_SR方法测得石英脉的年龄为370~450Ma,成矿时代应在加里东期或期后。黔东南浊积岩金矿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研究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浊积岩型金矿 平行于地层的脉 加里东皱褶带 黔东南
下载PDF
难处理复杂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技术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云 王云 +2 位作者 袁朝新 孙建伟 黄海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300 t/d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示范工程投产运行状况及提金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含金物料时,气固混合剧烈,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停留时间长,碳燃烧充分完全。对含金平均品位在4-8 g/t的复杂含砷低硫精矿尾渣,通过循环流态化焙烧——... 300 t/d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示范工程投产运行状况及提金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含金物料时,气固混合剧烈,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停留时间长,碳燃烧充分完全。对含金平均品位在4-8 g/t的复杂含砷低硫精矿尾渣,通过循环流态化焙烧——氰化浸出后,渣金品位下降至平均1.5-2.5 g/t,金回收率75%-85%,焙烧温度750℃,煤耗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循环流态化焙烧 低硫矿 提金
下载PDF
华北地台花岗岩和地层中金含量与金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胡受奚 陈衍景 +2 位作者 徐金方 郭抗衡 黎世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的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的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可提供足够的金来形成金矿床,因而,这些地层和花岗岩被称为矿源层或矿源岩。随着金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0.1×10-9),大量测试资料表明:绿岩带中的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常较低,平均1.06×10-9~2.3×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含量更低,平均为0.6×10-9~1.4×10-9,并且随着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因此,矿源层和矿源岩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花岗岩形成过程和早期深部的成矿流体的碱交代作用过程是促使金活化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形成金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矿源层 地层 金矿床 活化转移 成矿
下载PDF
试论胶东金成矿区成矿物质条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肖武权 戴塔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13,共7页
对胶东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认为,胶东群是金的主要矿源层;粉子山群和煌斑岩脉也提供了部分金的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促使成矿物质转移。同时研究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包括Pb、S、O、H同位素和流体... 对胶东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认为,胶东群是金的主要矿源层;粉子山群和煌斑岩脉也提供了部分金的来源。花岗质岩浆活动促使成矿物质转移。同时研究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包括Pb、S、O、H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认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压、中等盐度和密度及富H_2O—CO_2的岩浆热液,同时有大气降水参与。反映成矿热液的多源性,成矿的多期性和多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区 成矿物质条件 液包体 矿源层
下载PDF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3 位作者 刘建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层控金矿床。通过对寒武系硅岩建造以及金矿石中金的浸出率、微量元素及其特征元素比值、稀土配分型式以及硫、铅、碳、氧、氢、硅等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系统研...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层控金矿床。通过对寒武系硅岩建造以及金矿石中金的浸出率、微量元素及其特征元素比值、稀土配分型式以及硫、铅、碳、氧、氢、硅等同位素组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表明,在后期成矿过程中,金及其它伴生元素主要来自寒武系硅岩建造;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下热液在环流过程中,促使硅岩建造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源层 硅岩建造 金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胶东金成矿域胶莱盆地中超大型金矿床找矿远景 被引量:46
13
作者 张竹如 陈世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胶东金成矿域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金矿,胶莱盆地烃金双源层中的层控金矿床是新发现的金矿类型。烃金双源层是在盆地形成初期陆相局限水体中富金及富含有机质岩石,在成岩及热液作用中,Au 与油气同时活化,经水油岩反应体系作用形... 胶东金成矿域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金矿,胶莱盆地烃金双源层中的层控金矿床是新发现的金矿类型。烃金双源层是在盆地形成初期陆相局限水体中富金及富含有机质岩石,在成岩及热液作用中,Au 与油气同时活化,经水油岩反应体系作用形成矿床。在燕山晚期受构造岩浆活动及复杂成矿热液加富加大,使胶东有可能形成超大型金矿床的类型。崖子地区是可望突破寻找超大型金矿床的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矿 找矿远景 成矿域 胶莱盆地
下载PDF
四川松潘东北寨金矿预富集过程中的菌藻成矿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殷鸿福 谢树成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1-249,共9页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表明,东北寨金矿的预富集过程存在菌藻生物的作用。海底火山活动导致了当时松潘海盆中金浓度的提高,生活于海盆中的藻生物吸附海水中的金,藻生物体进入沉积物后,又经细菌的改造使金从有机物中转移到了黄铁矿... 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表明,东北寨金矿的预富集过程存在菌藻生物的作用。海底火山活动导致了当时松潘海盆中金浓度的提高,生活于海盆中的藻生物吸附海水中的金,藻生物体进入沉积物后,又经细菌的改造使金从有机物中转移到了黄铁矿和粘土矿物中,导致矿源层中部分金的富集,为后期热液成矿奠定了雄厚的成矿物质基础。理论估算表明,矿体中约有27%的金是在生物作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藻类 金矿 矿源层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南召县石鼓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国敏 张征 +1 位作者 谢珂 陈静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4期35-40,共6页
石鼓金矿位于北秦岭复杂褶皱带东段,乔端-瓦穴子断裂南侧,牧虎顶花岗岩体之北侧,矿脉的产出受断裂构造控制。矿脉数量多,规模大小不一,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等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石鼓
下载PDF
含砷、汞金矿提金工艺展望 被引量:7
16
作者 袁朝新 王云 李云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2003年第4期32-34,47,共4页
指出了常规的浮选一焙烧 /细菌 /加压等预氧化流程处理含砷、汞金矿石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原矿沸腾焙烧提金新工艺特点及处理含砷。
关键词 含砷金矿 含汞金矿 原矿循环流态化焙烧 清洁生产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含金建造的形成环境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一鸿 张宏颖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9,共5页
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有五套含金建造 ,分别属于火山 -沉积含金建造和陆缘碎屑含金建造。这五套含金建造中金含量较华北陆台区其它含金建造的金含量高 ,但是规模较小。含金建造中金含量明显受混合岩化作用和韧性剪切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含金建造 构造环境 次生含金层 内蒙古 金矿床
下载PDF
多菌种混养预氧化难浸金矿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政 杨绍斌 +1 位作者 陶敏慧 白郁山 《贵金属》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25,共4页
试验采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氧化硫硫杆菌(简称T.t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简称L.f菌)3种菌种,进行两菌种(即:T.t菌与L.f菌)和三菌种(即:T.f、T.t、L.f菌)组合,以不同比例配制的浸矿试验,并以单菌种... 试验采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简称T.f菌)、氧化硫硫杆菌(简称T.t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简称L.f菌)3种菌种,进行两菌种(即:T.t菌与L.f菌)和三菌种(即:T.f、T.t、L.f菌)组合,以不同比例配制的浸矿试验,并以单菌种(T.f和L.f菌)作对照,研究多菌种混合培养对浸矿效果的影响。通过摇瓶浸矿,氰化浸金之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金浸出率,结果表明:未经过生物预氧化的矿粉直接进行氰化提金,金的浸出率仅为50%,经过生物氧化预处理之后,金浸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均达到80%以上;并发现T.f、T.t、L.f三菌种混合菌浸矿效果比单菌种浸矿和两菌种浸矿效果都好,金的浸出率提高了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生物浸出 菌种混养 难浸金矿 硫层 浸出率
下载PDF
山东招—掖金矿带的西延去向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共4页
山东招(远)—掖(县)金矿带所处的胶北隆起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所处的淮河地块,在中生代以前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同一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使两者错开。招—掖金矿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具有类似的基底、矿源... 山东招(远)—掖(县)金矿带所处的胶北隆起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所处的淮河地块,在中生代以前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同一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带中生代大规模左行平移使两者错开。招—掖金矿带与五河—蚌埠金矿带具有类似的基底、矿源层、成矿期、矿床类型、成矿期岩浆活动、控矿构造等。因而,推测五河—蚌埠金矿带是招—掖金矿带在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延伸。由于淮河地块燕山期岩浆活动和郯庐断裂系的发育较弱于胶北隆起带,估计五河—蚌埠金矿带的成矿规模相应弱于招—掖金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矿源层 岩浆活动 控矿断裂 金矿床
下载PDF
金的矿源层讨论 被引量:13
20
作者 许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岩层初始含矿丰度包括易释出和难释出两部分矿质,这与现今岩样所测得现存丰度截然有别;特殊的(火山)沉积建造是判别矿源层的综合标志,含矿丰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比标准以区域背景值更为现实可行。
关键词 金矿 金矿 矿源层 含矿丰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