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sotropic gold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被引量:6
1
作者 Peter Priecel Hammed Adekunle Salami +2 位作者 Romen Herrera Padilla Ziyi Zhong Jose Antonio Lopez-Sanchez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9-1650,共32页
Despite the high amount of scientific work dedicated to the gold nanoparticles in catalysis, most of the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utilising supported nanoparticles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impreg‐nation of gold sal... Despite the high amount of scientific work dedicated to the gold nanoparticles in catalysis, most of the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utilising supported nanoparticles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impreg‐nation of gold salts onto a support, co‐precipitation or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s which do not benefit from the recent advances in nanotechnologies. Only more recently, gold catalyst scien‐tists have been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of preforming the metal nanoparticles in a colloidal suspen‐sion before immobilisation with great results in terms of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morphology con‐trol of mono‐and bimetallic catalys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the emergence of more advanced control in gold metal nanoparticle synthesis, resulting in a variety of anisotropic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easily accessible new morphologies that offer control over the coordination of surface atoms and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particles (tunable plasmon band) with im‐mense relevance for catalysis. Such morphologies include nanorods, nanostars, nanoflowers, den‐dritic nanostructures or polyhedral nanoparticles to mention a few. In addition to highlighting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and properties of anisotropic gold nanoparticles,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that clearly indicates the often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and amazing potential of these nanoparticles to transform the field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by gold by offering potentially high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control over exposed active sites, robustness and tunability for thermal‐, electro‐and phot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ic metal nanoparticles gold nanoparticles gold catalysis PHOTOCATALYSIS ELECTROCATALYSIS Catalytic oxidation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gold nanorod gold nanostars sol immobilisation
下载PDF
大粒径单分散金纳米粒子的水相合成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梓华 朱涛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66-970,共5页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尺度的金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1-3]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4-7].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见诸报导.制备简便、单分散性好、粒...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纳米尺度的金颗粒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1-3]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4-7].迄今为止,已有多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方法见诸报导.制备简便、单分散性好、粒径可控,一直是各种方法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金溶胶 单分散 水相合成
下载PDF
粒径可控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谢娟 王延吉 +2 位作者 李艳廷 赵新强 魏雨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6,共4页
以氯金酸(HAuC l4)和硼氢化钠(NaBH4)为原料,柠檬酸钠(Na3C6H5O7)作保护剂,在室温条件下,一步还原制备出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纳米金颗粒。应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以氯金酸(HAuC l4)和硼氢化钠(NaBH4)为原料,柠檬酸钠(Na3C6H5O7)作保护剂,在室温条件下,一步还原制备出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纳米金颗粒。应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金颗粒呈球形,为面心立方结构;柠檬酸钠保护剂的存在,不但提高了金颗粒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颗粒的生长,使得其粒径可控,且分布很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反映出,随着粒径的增大,胶体金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向长波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纳米金颗粒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修饰毛细管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其电色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芳贵 陆俊宇 +3 位作者 王圆 张爱珠 田建袅 赵书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1-345,共5页
通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表面修饰十八烷基硫醇金纳米粒子,制备了一种新型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制备金纳米粒子修饰整体柱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并在其表面化学修饰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巯基基团固载金纳米粒子... 通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表面修饰十八烷基硫醇金纳米粒子,制备了一种新型毛细管电色谱固定相。制备金纳米粒子修饰整体柱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毛细管硅胶整体柱,并在其表面化学修饰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巯基基团固载金纳米粒子于整体柱上,再共价键合十八烷基硫醇于金纳米粒子表面。以甲苯为探针,对理论塔板高度与流动相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其最小理论塔板高度约为7.8 mm。考察了操作条件如流动相中的有机改性剂和缓冲溶液pH值对金纳米粒子修饰毛细管整体柱电渗流的影响,并与相应的毛细管硅胶整体柱(Silica)进行比较。以烷基苯同系物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Silica、巯基(Silica-SH)和十八烷基(Silica-GNPs-C18)3种整体柱电色谱性能;还考察了烷基苯同系物在Silica-GNPs-C18上的保留行为。结果表明,其保留机理是基于典型的反相作用。另外,在甲醇含量为15%的流动相条件下,Silica-GNPs-C18还可实现4种极性苯酚类物质的基线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毛细管电色谱 硅胶整体柱 溶胶-凝胶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金尺寸的分步晶种生长控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新伟 张贵荣 +1 位作者 李永绣 徐柏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65-2569,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尺寸为(1.9±0.4)nm的单分散金胶体,再以其作为一级晶种,并分别用抗坏血酸和PVP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改变各步晶种尺寸和氯金酸与晶种的摩尔比分步...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尺寸为(1.9±0.4)nm的单分散金胶体,再以其作为一级晶种,并分别用抗坏血酸和PVP为还原剂和保护剂,通过改变各步晶种尺寸和氯金酸与晶种的摩尔比分步逐级合成了尺寸为3.2、4.7、6.3、8.0、10.3、14.0nm的系列金纳米颗粒.以LaMer模型为基础,对分步晶种生长过程中影响金胶体产物尺寸分布(单分散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缓慢加入抗坏血酸并降低氯金酸对晶种的相对量对于单分散金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有决定性作用.快速加入抗坏血酸会因二次成核而导致金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步晶种生长 单分散金纳米颗粒 聚乙烯吡咯烷酮 抗坏血酸 纳米尺寸控制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增敏的双酚A二氧化钛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玲玲 杨绍明 +4 位作者 丁绍卿 尚培玲 杨杰 曹嫱 查文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90,共7页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 以纳米金(Au NPs)为增敏材料,双酚A(BPA)为模板分子,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法,制备了BPA纳米金-Ti O_2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对Au NPs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仪对Ti O_2凝胶、BPA以及BPA印迹Ti O_2凝胶进行表征。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BPA在1.0×10^(-8)~1.0×10^(-5)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限为0.6×10^(-8)mol/L,并将该分子印迹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BPA的分析检测,其回收率为97.4%~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溶胶凝胶法 自组装法 分子印迹传感器
下载PDF
硅溶胶-凝胶包埋纳米金和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7
作者 高盐生 王媛 狄俊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3-36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金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一次性固定于硅溶胶-凝胶的网络结构中,制备了葡萄糖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并优化了传感器的制备条件。酶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葡萄糖浓度在0.02~2.0mmol/L范围内和催化电流呈线...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金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一次性固定于硅溶胶-凝胶的网络结构中,制备了葡萄糖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并优化了传感器的制备条件。酶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葡萄糖浓度在0.02~2.0mmol/L范围内和催化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5mmol/L。酶电极在4℃下贮存100d后对葡萄糖的响应仅下降8%。该酶电极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 葡萄糖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超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基于自组装纳米金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钟霞 袁若 +4 位作者 柴雅琴 赵勤 刘颜 唐点平 戴建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6-980,共5页
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将(3 巯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纳米金和葡萄糖氧化酶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制得了 高灵敏度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固定在三维网状的凝胶溶胶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和纳米金颗粒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 且能够保... 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将(3 巯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纳米金和葡萄糖氧化酶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制得了 高灵敏度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固定在三维网状的凝胶溶胶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和纳米金颗粒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 且能够保持自身的活性.本实验采用Co(bpy)3+3作为电子媒介体,峰电流值与葡萄糖浓度在8.0×10-10~4.2×10-8mol/L 成线形关系,检测下线为3.0×10-10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胶溶 三甲氧基硅烷 溶胶 纳米金 网状 金电极 巯基 凝胶 灵敏
下载PDF
金-二氧化钛(Au-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改革 赖敏 +2 位作者 徐林华 陈云云 陈玉林 《大学物理实验》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金-二氧化钛(Au-TiO2)复合纳米薄膜,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薄膜表面纳米颗粒沉积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薄膜是由纳米微晶组成的致密膜,温度越高越有利于Au粒子...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金-二氧化钛(Au-TiO2)复合纳米薄膜,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薄膜表面纳米颗粒沉积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进行了形貌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薄膜是由纳米微晶组成的致密膜,温度越高越有利于Au粒子的形成。在550℃的热处理温度下,薄膜表面沉积的纳米微晶的粒径约为100nm。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反射谱线,结果表明:由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的产生,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第一个反射峰(短波长处)不发生变化,第二个反射峰(长波长处)发生漂移(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二氧化钛(Au-TiO2)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法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下载PDF
高分散粒径可控纳米金粒子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展宗瑞 张琪 +1 位作者 李倩 席静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15-16,19,共3页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动态...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对合成的纳米金进行表征,结果证明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快速通用合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AuNP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纳米金 溶胶 电喷雾 化学还原
下载PDF
单分散水溶性金纳米团簇的制备及表征
11
作者 张明 王帅帅 +1 位作者 朱罕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15-2020,共6页
采用改进的Brust方法,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并以巯基丁二酸(MSA)、氮乙酰基半光胺酸(NAC)作为包裹剂,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增大硫醇与氯金酸的比例并增加氯金酸的初始浓度,有利于得到... 采用改进的Brust方法,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并以巯基丁二酸(MSA)、氮乙酰基半光胺酸(NAC)作为包裹剂,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水溶性金纳米团簇。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结果表明,增大硫醇与氯金酸的比例并增加氯金酸的初始浓度,有利于得到尺寸更小的金纳米粒子。当氯金酸的浓度(CAu)为9.3 mmol·L-1,CAu∶CS为1∶30时,得到了直径约为1 nm、标准偏差为0.2nm的Au@MSA纳米团簇。结合紫外(UV)、热重(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结果 ,可以推测出单分散金纳米簇的化学式为[Au38(MSA Na)26]或[Au39(MSA Na)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团簇 纳米粒子 单分散 巯基丁二酸
下载PDF
基于电喷雾化学还原法合成单分散纳米金溶胶
12
作者 展宗瑞 张琪 杨西萍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紫外-... 借助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直接在室温下,将氯酸金前体溶液的分散气溶胶喷射到含有还原剂(ODAM)和环己烷非极性溶剂(POCH)的反应溶液中来合成单分散小尺寸纳米金粒子。将电喷雾喷射分散进料与传统毛细管连续进料方法进行比较,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等对合成的纳米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中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的纳米金粒子大小取决于试剂掺入的方法。前体的连续掺入产生多分散胶体,NPs尺寸约为4.4±0.6nm,和10.3±1.4nm,而电喷雾法掺入反应液中的微小液滴产生高度单分散的胶体,其NPs尺寸约为5.2±0.5nm。结果证明电喷雾辅助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快速通用合成单分散金纳米粒子(AuNPs)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纳米金 溶胶 电喷雾 化学还原
下载PDF
Au修饰的全纳米颗粒自组装SnO_2/TiO_2薄膜及其DSSCs阻挡层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晓青 王宏志 +1 位作者 李耀刚 张青红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03-2808,2821,共7页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金盐溶液,制备了晶粒尺寸为5 nm的金溶胶,以静电吸附的方法将Au纳米晶均匀地沉积在FTO玻璃基全纳米颗粒组装的SnO2/TiO2薄膜内,用SEM、EDS、TEM、光电流密度等方法对金修饰的全纳米颗粒组装SnO2/TiO2薄膜(Au-SnO2/TiO2...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金盐溶液,制备了晶粒尺寸为5 nm的金溶胶,以静电吸附的方法将Au纳米晶均匀地沉积在FTO玻璃基全纳米颗粒组装的SnO2/TiO2薄膜内,用SEM、EDS、TEM、光电流密度等方法对金修饰的全纳米颗粒组装SnO2/TiO2薄膜(Au-SnO2/TiO2)进行了表征。金纳米晶修饰后,光电流密度较相同厚度的SnO2/TiO2薄膜提高了128.3%,更加有利于光生电子的迁移。将Au-SnO2/TiO2薄膜用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的阻挡层后,发现复合薄膜有效地阻止了导电玻璃基底上光生电子与电解液中I-3的复合,提高了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不同厚度的Au-SnO2/TiO2阻挡层复合薄膜中,含6层Au-SnO2/TiO2复合薄膜阻挡层的DSSCs最终效率为7.12%,较常用的Ti Cl4稀溶液预处理FTO玻璃的工艺(6.06%)提高了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溶胶 全纳米颗粒自组装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阻挡层
下载PDF
Au-SiO2微球复合粒子的自组装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海宁 赵振宇 +3 位作者 杜永鹏 程琳 王添时 刘晓飞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745-749,共5页
使用原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软模板,并使用浓氨作为催化剂.选择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空心微球,并用硅烷偶联剂APS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形成胺化微球.通过氯金酸作为金源的还原方法制备金溶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得到复合纳... 使用原硅酸四乙酯作为硅源,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软模板,并使用浓氨作为催化剂.选择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硅空心微球,并用硅烷偶联剂APS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形成胺化微球.通过氯金酸作为金源的还原方法制备金溶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得到复合纳米Au-SiO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最终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分布均匀,粒径约为8μm,APS成功改性.制备的金纳米粒子通过静电吸附单分散并吸附在二氧化硅微球的表面上,平均粒径为约1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微球 金纳米粒子 氨基化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人发的无机复制及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合成
15
作者 刘淑霞 贺军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3-1318,共6页
以人发为生物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对人发的表皮结构进行了复制.其中以TEOS和水玻璃为前驱体时头发结构未得到复制,而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得到二氧化钛微米管,微米管的外壁由屋顶瓦状排列的多孔二氧化钛层片组成,类似于头发表皮层结构... 以人发为生物模板,用溶胶-凝胶法对人发的表皮结构进行了复制.其中以TEOS和水玻璃为前驱体时头发结构未得到复制,而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得到二氧化钛微米管,微米管的外壁由屋顶瓦状排列的多孔二氧化钛层片组成,类似于头发表皮层结构.微米管上的纳米孔可以作为纳米反应器原位合成金属纳米粒子.微米管道、纳米孔与贵金属纳米粒子在这个体系中结合起来,因此在催化、吸附与分离等领域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法 纳米粒子 原位合成
下载PDF
自组装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检测亚硝酸根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雁 康天放 +2 位作者 鲁理平 刘桐珅 程水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27-1132,共6页
将N-[3-(三甲氧硅基)丙基]-乙二胺与金溶胶通过自组装制备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原子力显微镜图(AFM)显示纳米金自组装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由于质子化的氨基硅烷与带负电的亚硝酸根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纳米金对亚硝酸根具有较... 将N-[3-(三甲氧硅基)丙基]-乙二胺与金溶胶通过自组装制备亚硝酸根的电化学传感器.原子力显微镜图(AFM)显示纳米金自组装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由于质子化的氨基硅烷与带负电的亚硝酸根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纳米金对亚硝酸根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亚硝酸根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电位与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电位相比负移了140 mV.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和微分脉冲安培法研究了亚硝酸根电流响应信号与浓度间的关系.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亚硝酸根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到2.0×10-7mol.L-1(信噪比为3).用分光光度法及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实际样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的差异很小.本研究所提出的测定亚硝酸根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纳米金 亚硝酸根 溶胶凝胶 电催化氧化 修饰电极
原文传递
单分散球状纳米金颗粒的合成 被引量:8
17
作者 严亚 李津如 杨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981,共11页
综述了近年来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研究进展。分析了球状单分散金纳米颗粒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的主要合成方法如种子生长、回流熟化、尺寸选择沉淀分级以及电泳法等,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单分散... 综述了近年来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研究进展。分析了球状单分散金纳米颗粒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的主要合成方法如种子生长、回流熟化、尺寸选择沉淀分级以及电泳法等,评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合成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单分散球状金纳米颗粒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金纳米颗粒 回流熟化 种子生长法 尺寸分级 电泳
原文传递
一种制备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
18
作者 刘素娟 何彦辉 +2 位作者 陈爱 俞杰 邵艳秋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2期657-660,共4页
报道了一种温和的、低成本、有效制备高纯度单分散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BDAC)体系下液相合成金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实验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制备了粒径为25—50nm的金纳米... 报道了一种温和的、低成本、有效制备高纯度单分散金纳米粒子的新方法。采用种子生长法,在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BDAC)体系下液相合成金纳米粒子。通过改变实验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制备了粒径为25—50nm的金纳米粒子,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产物进行光谱表征,并讨论了金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的粒径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及反应时间的加长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十八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 单分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