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玲 张旭辉 柯昌林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年第9期57-61,共5页
在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与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和崇尚人本价值;"中庸之道"倡导管理者道德修身,在管理中感悟和把握平衡的艺术,揭示了管理依循的途径及... 在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与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都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的和崇尚人本价值;"中庸之道"倡导管理者道德修身,在管理中感悟和把握平衡的艺术,揭示了管理依循的途径及追求的终极境界;现代管理中"正人先正己"的原则传承于"德主刑辅"的管理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儒家"义利观"深刻蕴含着义与利两种价值取向的辩证关系,它鞭策着管理者见利思义,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警示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哲学 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 现代管理
下载PDF
儒家饮食观与中医养生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沛沛 项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 儒家饮食观中的“中庸”和“守礼”的思想,曾对古代中医食疗理论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国食疗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人人都享有健康保健的今天,儒家“中庸”、“守礼”思想表达的“无过”、“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不仅与中医养生一脉相承,也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要“吃出健康”、“吃出长寿”的需求,顺应了人们探索饮食文化、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现代中医食疗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说 中庸 礼制 中医食疗 饮食文化
下载PDF
论原始儒家“中庸”理念之变异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鹏 马兰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43,共8页
中庸的变异根源于原始儒家道德理论兼摄本体与工夫的双重性格,其内在根据源于其心性理论。原始儒家将主体之心作为统摄形上本体与道德工夫的结合点,本体之天回落于心,统摄主体性情其表现形式即为"中";心外显于主体修身与治世... 中庸的变异根源于原始儒家道德理论兼摄本体与工夫的双重性格,其内在根据源于其心性理论。原始儒家将主体之心作为统摄形上本体与道德工夫的结合点,本体之天回落于心,统摄主体性情其表现形式即为"中";心外显于主体修身与治世的道德实践。然而,原始儒家将治身与治世融为一体存在明显的弱点:中庸以"仁"为价值旨归和本体论归宿,但历史上几经变异后的中庸仅仅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向,却忽视其本体论层面的价值,而中庸变异的过程也是学术屈从于专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原始儒家 道德 变异
下载PDF
论中庸 被引量:17
4
作者 郑先兴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6-52,共7页
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 ,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礼记》主张中庸原则的贯彻应考虑人情、经济与“时”、“顺”等因素。中庸具有否定神学历史观、化解矛盾、协调... 中庸是既遵守礼制又对人自身的发展有用 ,其实质是礼治方法论 ;其背景在于周、秦社会是一个特别重视礼治传统的礼治社会。《礼记》主张中庸原则的贯彻应考虑人情、经济与“时”、“顺”等因素。中庸具有否定神学历史观、化解矛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顺应历史规律的历史哲学意义。中庸误读为折中调和是唐宋社会经济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礼治 礼制
下载PDF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调控矢量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锐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4,共6页
儒家思想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的政治设计学说。在现实层面,儒家构想和设计的政治秩序模式是德治和礼治的政治秩序。为了保障它们的长久运行,儒家在建构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等基础矢量的同时,又设置了家长式权... 儒家思想是一个以全面安排人间政治秩序为目标的政治设计学说。在现实层面,儒家构想和设计的政治秩序模式是德治和礼治的政治秩序。为了保障它们的长久运行,儒家在建构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等基础矢量的同时,又设置了家长式权威、中庸和民本三个调控矢量。其中,家长式权威是控制器、中庸是平衡器、民本是稳定器,它们对政治秩序的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权威 中庸 民本
下载PDF
论儒家“中庸”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1期2333-2334,共2页
儒家中庸思想的内涵即为无太过、无不及的平衡状态。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中。中医学由此认为,生命的稳态在于平衡、疾病的本质在于失衡、诊断的睿智在于察平、治疗的境界在于调平、养生的秘旨在于持平。
关键词 中庸 中医学
下载PDF
佛学环境哲学思想 被引量:6
7
作者 余谋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32,共8页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 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经中国僧人的改造,产生了“中国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不是环境哲学,但有丰富深刻的环境哲学思想。本文阐述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生命观;“依正不二”生命与环境统一的思想;“中道缘起”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众生平等”的环境伦理思想;追求“净佛国土”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环境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性 “依正不二” “中道缘起” “净佛国土”
下载PDF
基于中庸之道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班晓娜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25-29,共5页
中庸之道蕴涵的人生哲理博大精深,在企业劳动关系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把中庸之道应用到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符合当今中国企业发展的潮流。企业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最大限度的避免劳资纠纷,必须在实践中... 中庸之道蕴涵的人生哲理博大精深,在企业劳动关系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把中庸之道应用到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中,符合当今中国企业发展的潮流。企业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最大限度的避免劳资纠纷,必须在实践中将中庸之道与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思想融会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企业劳动关系 儒家文化
下载PDF
中英文化对比的一个话题:妥协与中庸 被引量:3
9
作者 何世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6-63,共8页
对英国的妥协传统和中国哲学中的中庸思想进行对比 ,旨在剖析英国文化的这一特定传统的同时 ,深化对中国的相应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庸思想 英国文化 比较研究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从《中庸》看儒学复兴与师德修养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文全 李凤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7期125-128,共4页
《中庸》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道德修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现今社会对教师师德的呼吁引起了国家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新时代要传扬儒学经典,以优秀传统道德修养理论指导教师修身、立学、施教、育德,让教师有能力担当起学生... 《中庸》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道德修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现今社会对教师师德的呼吁引起了国家和专家学者的重视,新时代要传扬儒学经典,以优秀传统道德修养理论指导教师修身、立学、施教、育德,让教师有能力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当代教师更应该汲取中庸之道的汁液,恰如其分地运用中庸之道,做到素位而行,安守本分;静以修身,德高为范;正道直行,持守中庸。努力实现教师的长远发展和长效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儒学复兴 师德修养
下载PDF
“中庸”健身观刍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1-23,共3页
中庸思想对健身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在健身活动中应努力实践中庸所提倡的“中道而立”、“和而不同”、“中和而知权”等思想。
关键词 健身活动 中庸 中道而立 和而不同 中和而知权
下载PDF
论儒家中庸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湘萍 《桂海论丛》 2003年第2期62-65,共4页
“中庸”作为中国认识史上的一个古老的概念 ,不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文章阐述了儒家“中庸”观的渊源、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并试图从实际出发全面评价儒家的中庸观 ,阐述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 儒家 中庸观 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 孔子
下载PDF
“礼貌原则”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75-79,共5页
阐述了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分析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探讨了礼貌原则与"中庸"思想、"仁爱"思想、"利他"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尊卑伦理观"的契合点,由此证明了礼貌原则虽然由西方... 阐述了利奇(Leech)的"礼貌原则",分析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探讨了礼貌原则与"中庸"思想、"仁爱"思想、"利他"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尊卑伦理观"的契合点,由此证明了礼貌原则虽然由西方学者提出,但对于汉民族的语言也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礼貌原则 仁爱 中庸
下载PDF
儒学与中国古典园林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7-33,共7页
一直以来普遍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受道家和禅宗思想影响较深,其实不然。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建立了新儒学体系,晋以后儒释道的分合消长,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宋明理学更是对... 一直以来普遍认为中国古典园林受道家和禅宗思想影响较深,其实不然。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儒家学说,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建立了新儒学体系,晋以后儒释道的分合消长,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宋明理学更是对于中国天人之际的宇宙观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萌生了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的天人体系,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关系与景点设计。同时儒学在古典园林的居住体验、审美主张、审美境界、园林美学、园林意境等方方面面均植入了特定的基因,形成了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山水体验。而以此为准则的古典园林修复和再造工作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中国古典园林 卷石勺水 中庸之道 君子比德
下载PDF
“合作原则”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2-95,共4页
阐述了合作原则的定义及分类,并分析了其四个准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即"量的准则"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契合;"质的准则"与中国传统"诚信"观念相契合;"相关准则"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 阐述了合作原则的定义及分类,并分析了其四个准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即"量的准则"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契合;"质的准则"与中国传统"诚信"观念相契合;"相关准则"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认知心理相契合;"关联准则"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逻辑思维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合作原则 中庸 诚信 认知心理
下载PDF
“中道”精神与宋代士大夫宗教信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培锋 《文学与文化》 2020年第3期95-104,共10页
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宏观背景来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中道”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是儒、道、佛三教的共同信仰,也是三教能够统合的重要思想根基之一。“中”在儒教称为中庸,在道教称之中道,在佛教则称为中观,尽管名称不完全相同,... 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宏观背景来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中道”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是儒、道、佛三教的共同信仰,也是三教能够统合的重要思想根基之一。“中”在儒教称为中庸,在道教称之中道,在佛教则称为中观,尽管名称不完全相同,内涵也有某种程度的差异,但其本质却是完全相通的。“中道”精神还是宋代士大夫处理持戒与自由之间关系的准则,宋代留下很多宝贵的资料,很多观点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中道 宋代 三教关系 士大夫 宗教信仰
下载PDF
论儒学如何促进公共交往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立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8,共4页
近代以来儒学的游魂化以及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交往的异化促使我们尝试阐释一门公共交往儒学;公共交往儒学指导个体遵循中庸之道的交往原则,以内圣外王的交往方式,通过历史文化这一公共交往平台,成功获取交往的公共意义,促进公共交往和平... 近代以来儒学的游魂化以及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交往的异化促使我们尝试阐释一门公共交往儒学;公共交往儒学指导个体遵循中庸之道的交往原则,以内圣外王的交往方式,通过历史文化这一公共交往平台,成功获取交往的公共意义,促进公共交往和平有效地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往儒学 中庸之道 内圣外王 述而不作
下载PDF
董仲舒新儒理论构建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奎良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11,18,共3页
董仲舒在汉初黄老之学盛行之时,潜心研究,创立新儒学。董子以社会治理为己任,以《春秋》经为支柱,以阐释"微言大义"为方式,以儒家理论为骨架,广泛吸纳百家学说,坚持儒学"中庸"方法论,构建了适应时局的新儒理论。董... 董仲舒在汉初黄老之学盛行之时,潜心研究,创立新儒学。董子以社会治理为己任,以《春秋》经为支柱,以阐释"微言大义"为方式,以儒家理论为骨架,广泛吸纳百家学说,坚持儒学"中庸"方法论,构建了适应时局的新儒理论。董子构建新儒学的过程对当今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文化体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新儒学 《春秋》 微言大义 中庸 文化体系
下载PDF
儒家中庸思想与佛教中道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延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11,共5页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 ,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 ,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 ,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 ,后来中庸... 几乎在孔子提出中庸思想的同时 ,佛陀也提出了中道思想。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佛教的中道观 ,分别对儒佛两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们都有一个发展变异的过程 ,其中有许多相同相异之处。儒家中庸思想发展在《中庸》一文中可谓集大成 ,后来中庸思想都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佛教宗派众多 ,对中道思想有重要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 ,受到本土文化的影响 ,中道观又有新的发展。儒佛两家在矛盾冲突的同时 ,又相互影响 ,相互汲取营养。儒家的中庸思想影响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佛教 中庸思想 中道观 思想影响
下载PDF
先秦儒家从“平和”审美到“中和”审美的蜕变
20
作者 赵惟惟 叶明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儒家从孔子开始,"和"的审美通过"中庸"精神的改造,主张"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审美观,孔子时代"中"与"和"分论,后经过子思子或思孟学派的过渡... 儒家从孔子开始,"和"的审美通过"中庸"精神的改造,主张"和而不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平和"审美观,孔子时代"中"与"和"分论,后经过子思子或思孟学派的过渡,到战国时期的荀子,完成了"平和"审美向"中和"审美的蜕变,标志了儒家对于以善为主,美善并重在音乐审美思想上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平和 中和 蜕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