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te testing campaign for the 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 of China: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Daocheng site 被引量:2
1
作者 Teng-Fei Song Yu Liu +8 位作者 Jing-Xing Wang Xue-Fei Zhang Shun-Qing Liu Ming-Yu Zhao Xiao-Bo Li Zhan-Chuan Cai Qi-Wu Song Zi-Huang Cao Yu Rua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51-161,共11页
The Daocheng site is one of the three candidate sites for the 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LOT)of China.It was discovered by Yunnan Observatories during the survey of potential site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large-... The Daocheng site is one of the three candidate sites for the Large Optical/infrared Telescope(LOT)of China.It was discovered by Yunnan Observatories during the survey of potential site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large-aperture solar telescopes of China.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the site,the observation platform and the monitor instrument.In addition,simple statist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from November,2016 up to December,2017).Detailed data results can refer to the overview of LOT site testing and data analysis articles,which were publish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testing LOT daocheng site observation platform
下载PDF
Cosmogenic ^(10)Be and ^(26)Al Chronology of the Last Glaciation of the Palaeo-Daocheng Ice Cap,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5
2
作者 ZHANG Zhigang WANG Jian +2 位作者 XU Xiaobin BAI Shibiao CHANG Zhi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75-584,共10页
The glacial landform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research hemispheric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glacial history of the palaeo-Daocheng... The glacial landform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provide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research hemispheric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glacial history of the palaeo-Daocheng Ice Cap (p-DIC) in the southeastern QTP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cycl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morphostratigraphy, and surface exposure dating of roche moutonnée, polished surface and moraine debris through the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 (TCN) ^10Be and ^26Al. We identify glacial deposits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with minimum ages of 14.9±1.3-18.7±1.7 ka,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of 24.7±2.2 ka, and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glacial period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 (MIS) 3) of 37.1±3.4-45.2±3.9 ka.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is region, the extent of the glacial advance during MIS 3 was larger than that during the traditional LGM (MIS 2). These ages are consistent with prior chronologies, and the ^10Be a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26Al age for the same sample. Thus, these data provide reliable constraints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QTP,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 last glaciation MIS 3 palaeo-daocheng Ice Cap Qinghai-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Last Deglaciation Climatic Fluctuation Record by the Palaeo-Daocheng Ice Cap, Sou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6
3
作者 ZHANG Zhigang XU Xiaobin +3 位作者 WANG Jian ZHAO Zhijun BAI Shibiao CHANG Zhi 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863-1874,共12页
The last deglaciation, a key period for understanding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s, has long been the hot topic for palaeoclimatological study.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QTP) is often a target study area for... The last deglaciation, a key period for understanding pres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s, has long been the hot topic for palaeoclimatological study.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QTP) is often a target study area for understanding hemispheric, or even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s. The glacial landforms on the QTP provide a unique perspective for its climate chang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onset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at the QTP and its regional correlation, the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TCN) 10 Be and 26 Al surface exposure dating was chosen to date the roche moutonnée, the polished surface and the moraine debris located at the palaeo-Daocheng Ice Cap(pDIC), southeastern QTP.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set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 is at about 19 ka, followed by another warming event occurring around 15 ka in the p-DIC area. These timings agree well with other records, e.g. equivalent with a rapid sea level rise at 19 ka and the onset of B?lling warming event at about 15 ka. Thus, our new data can provide good reveal constraint on the climate evolution at the Q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estrial Cosmogenic Nuclides Last Deglaciation Palaeo-daocheng Ice Cap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稻城海子山松散堆积物粒度成分空间变化特征
4
作者 尚彦军 金维浚 +2 位作者 肖刚 杨朋 何万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5-1506,共12页
稻城古冰帽中心海子山广布粒度成分不同的由冰碛物和冲洪积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给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规划建设带来挑战。对高坡垄岗部位5处冰碛花岗岩砾石、堰塞盆地中2处阶地冲洪积物进行现场观测和取样分析。对106块砾石采... 稻城古冰帽中心海子山广布粒度成分不同的由冰碛物和冲洪积物等组成的松散堆积物,给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规划建设带来挑战。对高坡垄岗部位5处冰碛花岗岩砾石、堰塞盆地中2处阶地冲洪积物进行现场观测和取样分析。对106块砾石采用线面集中统计,得到冰碛物砾石数量占百分比较高的砾径为0.5~2.5 m,面积2.5~7.5m^(2),体积5m^(3)。块石形状多为长方体-厚板状,部分面接触为主。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等进行探测,解释得到场地冰碛体厚约30m。对冲洪积物的含砾土和细碎屑土的2个砂砾样品用筛分法和激光粒度法进行粒度成分测定,得中值粒径d_(50)=2mm、0.7mm,不均匀系数C_(u)=5.40、2.42,曲率系数C_(c)=0.60、0.95。这两种冲洪积物均为不良级配的土,即均粒土。这些成因和结构不同的冰碛物和冲洪积物对工程布设有不同影响,在工程实践中给予了区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 冰碛物 粒径 冰碛垄 堆积厚度
下载PDF
四川稻城地区温泉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昱文 周晓成 +8 位作者 何苗 天娇 李静超 董金元 颜玉聪 刘峰立 姚炳宇 曾召君 陈曲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7,共15页
稻城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地块北部,为揭示该区域温泉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采集了稻城地区6个温泉的水样以及逸出气体样品。对温泉水中离子组分和浓度,温泉逸出气体组分及气体同位素进行了测... 稻城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滇地块北部,为揭示该区域温泉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和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采集了稻城地区6个温泉的水样以及逸出气体样品。对温泉水中离子组分和浓度,温泉逸出气体组分及气体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得到以下认识。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和HCO_(3)-Na·Ca型,通过阳离子温标估算热储温度在74℃~159℃之间,循环深度在2.2 km~5.0 km之间。温泉气体中CO_(2)主要是由储层中的碳酸盐岩受热分解或溶解产生的,氦来自幔源组分的比例较低,在0.4%~2.4%之间,研究区的温泉是由沿断裂带渗入的大气降水经地壳深部的热源加热形成的。在稻城地区,循环深度以及幔源气体贡献率等不同的温泉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地震活动性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要弱于周缘鲜水河断裂地区等深部流体上涌地区。同时在区域尺度上,未来位于断裂交汇部位的稻城仲堆温泉一带的地震活动性最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地震活动性 稻城
下载PDF
稻城古冰帽第四纪冰川地貌数字化研究
6
作者 崔海涛 郑超刚 +4 位作者 张志刚 张宏 郭飞 李奕曼 王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7-1676,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稻城古冰帽,在第四纪时期曾发生了多次冰期并保存了丰富的古冰川遗迹,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特征的理想区域。目前,已有学者对冰川地貌类型划分和冰川地貌制图做了相关研究,但是古冰川地貌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量化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因此,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Pro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运用目视解译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典型冰川地貌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了稻城古冰帽(约3600 km2)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图。本文识别了该区冰川地貌中的冰川湖、冰川谷、羊背岩和冰碛垄等四种类型,初步统计了约1096个冰川湖、370条冰川谷、41个羊背岩及1268列冰碛垄;空间分布上,冰川湖和羊背岩主要分布在海子山夷平面上,冰川谷以古冰帽边缘区发育为主,冰碛垄则主要形成于海子山夷平面上和东、西两侧的山谷里。本研究可为第四纪冰期规模估算、古气候重建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当地的旅游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古冰帽 冰川湖 冰川谷 羊背岩 冰碛垄
下载PDF
义敦岛弧带稻城贡巴纳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军 肖龙 +1 位作者 吴涛 杨钢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3,共9页
稻城贡巴纳岩体位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的南东侧。采用LA-ICP-MS的方法研究了贡巴纳岩体,结果表明岩体锆石LA-ICP-MS U-Pb表面年龄为(226.7±2.8)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性组合复杂,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 稻城贡巴纳岩体位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的南东侧。采用LA-ICP-MS的方法研究了贡巴纳岩体,结果表明岩体锆石LA-ICP-MS U-Pb表面年龄为(226.7±2.8)Ma,是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性组合复杂,在岩相学特征上,呈浅灰-灰白色,暗色矿物含量低,并出现褐帘石等富铝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w(SiO2)=71.24%~73.86%,低MgO、FeOT、CaO,ALK=6.47%~6.86%,A/CNK=1.04~1.07,δ=1.36~1.57,AR=4.43~4.9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化高场强元素;Rb/Sr=0.71~0.88,w(∑REE)=159.3×10-6~190×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比值较高La/Yb=12.87~16.54,δEu=0.16~0.18,总体表现为右倾型,显示与Ⅰ型花岗岩的特征相似。根据花岗岩的R1-R2,Nb-Y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其形成与义敦岛弧带俯冲碰撞造山活动有关,即三江古特提斯洋闭合事件对接时间为三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质Ⅰ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意义 稻城贡巴纳
下载PDF
稻城冰帽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及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3 位作者 赖忠平 徐孝彬 白世彪 张茂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2-610,共9页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 冰川事件是气候波动最直接的地质证据,利用冰川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冰碛物的年代数据建立冰川事件的时间顺序,是反演冰川演化历史以及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冰川沉积环境的复杂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冰川年代数据的获取。近年来,随着光释光测年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冰川沉积物的年代测定。本文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冰帽库照日地区系列冰碛垄进行年代测定,试图建立库照日地区冰川事件的年代序列。然而,光释光(OSL)年代结果与先前发表的ESR和宇生核素10Be暴露年代数据不一致,且个别数据与地貌新老关系不符。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冰碛物样品埋藏前释光信号的部分晒退以及样品提取的石英不纯,可能导致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较大误差和不准确性,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冰帽 库照日 光释光测年 冰川 冰碛物 非正常衰减
下载PDF
稻城冰帽库照日冰碛垄的宇生核素^(10)Be年代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2 位作者 徐孝彬 赵志军 白世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91,共7页
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冰帽在第四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然而,关于冰川作用的年代数据相对较少。选择稻城冰帽南缘库照日附近的3套冰碛垄进行宇生核素10Be的暴露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库照日最老冰碛垄(E)的暴露年代为(714±... 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冰帽在第四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然而,关于冰川作用的年代数据相对较少。选择稻城冰帽南缘库照日附近的3套冰碛垄进行宇生核素10Be的暴露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库照日最老冰碛垄(E)的暴露年代为(714±8.0)~(529±8.0)kaBP,D垄的暴露年代为(121±2.9)~(114±2.9)kaBP,DC垄的暴露年代为(47±1.3)~(43±1.3)kaBP。由于宇生核素暴露年代所反映的是冰川消退时的年代,因此,我们结合深海氧同位素的气候特征以及其他测年数据推断,E垄、D垄、DC垄可能是MIS16、MIS6以及MIS3b阶段冰川作用的产物;(2)冰川退却是一种逐步退却的模式。样品E的两次测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宇生核素10 Be暴露测年方法对冰碛垄形成年代的测定是可靠的,该方法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生核素 稻城冰帽 第四纪 冰碛垄 10Be
下载PDF
稻城冰帽区更新世冰川测年研究 被引量:26
10
作者 许刘兵 周尚哲 +2 位作者 崔建新 王杰 David Mickelso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8-534,共7页
通过ESR和14C测年对典型冰碛物进行直接和间接定年,并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和位置,确定稻城冰帽区自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依次与MIS 16、MIS 6、MIS 3中期、MIS 2早期、全球意义上的末次盛冰期(MIS 2)和冰后期对应,冰... 通过ESR和14C测年对典型冰碛物进行直接和间接定年,并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和位置,确定稻城冰帽区自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依次与MIS 16、MIS 6、MIS 3中期、MIS 2早期、全球意义上的末次盛冰期(MIS 2)和冰后期对应,冰川作用规模基本上逐渐减小.最早、规模最大的冰川作用发生在570kaBP前后,意味着本段高原面在570kaBP之前已进入了冰冻圈,且自那时起,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全新世到来之前,稻城冰帽全部消失了,它是一个随着气候冷暖波动逐渐后退的过程,不是以死冰的方式突然消亡.值得注意的是,末次冰期大间冰阶中期(MIS 3b)的冰川前进规模超过了末次盛冰期(MIS 2),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步性.其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MIS 3中期,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较低,但其海陆分布状况能够诱发较强的南亚夏季风,它给以季风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海洋性冰川区带来较多的降水,结合该时段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冰川较大规模前进;末次盛冰期时,气候严寒,但夏季风微弱,降水稀少,冰川平衡线下降程度反而不及MIS 3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冰帽 ESR测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 最早冰川作用 MIS-3b
下载PDF
川西义敦岛弧稻城花岗岩体和海子山花岗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4 位作者 秦海鹏 雷敏 郭文峰 张昕 陈红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27-3245,共19页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 义敦岛弧形成于晚三叠世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过程中,位于松潘-甘孜褶皱带和羌塘地体之间。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分别为义敦岛弧上出露的晚三叠世和白垩纪花岗质岩体。结合野外考察,本文对上述岩体进行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1稻城岩体和海子山岩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钠质斜长石颗粒,以及钾长石和石英不连续出现,表明二者均属于低熔线花岗岩,是含水条件下,在与造山事件有关的环境中形成。2稻城岩体的侵位年龄为217.4Ma,属晚三叠世花岗岩侵入体,εHf(t)为-7.1^-0.1,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26~1.7Ga,表明在中元古代与扬子克拉通经历了共同的地壳演化历史;海子山岩体的形成时代为98.3 Ma,为白垩纪时期产物,εHf(t)变化于-1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0~1.93Ga。3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稻城岩体源岩可能是与扬子克拉通有关的中元古代的下地壳物质,在甘孜-理塘洋俯冲闭合后的同碰撞造山阶段,因地幔岩浆底侵作用而发生了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的亏损地幔成分加入,之后上升侵位于中—上地壳,并且侵位后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海子山岩体是与俯冲有关的造山后伸展环境下形成的A2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同样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在白垩纪时侵位于地壳较浅部位,之后亦同样经历了快速的冷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敦岛弧 稻城花岗岩体 海子山花岗岩体 矿物学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川西稻城古冰帽的地貌特征与冰期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郑本兴 马秋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3-32,共10页
稻城古冰帽现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冰川侵蚀和堆积地貌,依其规模大小、分布范围和组合特征可明显区分出四个地貌地带。数量众多的各种冰川作用遗迹表明,中更新世以来稻城古冰帽地区曾先后经历过三次冰川作用。
关键词 冰川地貌 稻城古冰帽 古冰帽 更新世
下载PDF
冰雪溶融的同位素效应及氘过量参数演化——以四川稻城水体同位素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尹观 倪师军 +1 位作者 范晓 吴昊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水体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际上是依存于环境变化的一种综合性反应。不同季节高原高山冰雪的溶融 ,可以明显地影响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氘过量参数的变化。了解这一特有的自然背景所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现象 ,探索其形成过程及... 水体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际上是依存于环境变化的一种综合性反应。不同季节高原高山冰雪的溶融 ,可以明显地影响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同位素组成及氘过量参数的变化。了解这一特有的自然背景所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现象 ,探索其形成过程及演化机理 ,对于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气候及水资源的关系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四川稻城地表径流和温泉水的同位素组成为例 ,主要介绍了不同季节高原高山冰雪溶融背景条件下地表径流和温泉水同位素组成及氘过量参数变化规律 ,结合当地的自然背景及气候条件 ,着重分析讨论了冰雪溶融过程中的同位素效应及氘过量参数演化过程及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溶融 同位素效应 参数演化 四川 稻城县 水体 气候条件
下载PDF
稻城亚丁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涛 张学梅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3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像稻城亚丁这样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域,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客观上必然要求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设计时对旅游开发强度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负荷做慎重考虑。在对稻城亚丁旅游资源进行介...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尤其是像稻城亚丁这样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域,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客观上必然要求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设计时对旅游开发强度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负荷做慎重考虑。在对稻城亚丁旅游资源进行介绍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环境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和经济承载量对其旅游环境承载量进行测量,针对测算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亚丁 环境生态 承载量 旅游资源
下载PDF
鹮嘴鹬夜栖地报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元兴 王楠 丁长青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4,共2页
2010年在四川省稻城地区发现鹮嘴鹬3个夜栖地,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夜栖地的生境特征,并设置对照样方15个。研究结果表明河滩宽度、河心岛面积和石头盖度为关键因子。
关键词 四川稻城 鹮嘴鹬 夜栖地
下载PDF
四川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学明 赵芳 +2 位作者 伍杰 刘韩 文亮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之东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按照四川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系统,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外貌... 亚丁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之东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构成了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按照四川自然植被分类的依据、原则和系统,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群落外貌、动态和生态地理分布等进行合理的分类,以探索该区域植被的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城亚丁 自然保护区 植被类型
下载PDF
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2 位作者 徐孝彬 赵志军 白世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4-932,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指利用宇生核素... 为了探讨不同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地表基岩至大侵蚀速率(maximum erosion rates,指假设样品达到侵蚀平衡状态下的侵蚀速率)的差异,本文选择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区至少暴露年代(minimum exposure ages,指利用宇生核素暴露测年法所估算的在不考虑侵蚀速率影响时的暴露年代)为500 ka、100ka、10 ka的样品进行估算,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地表基岩在500 ka尺度、100 ka尺度和10 ka尺度的至大侵蚀速率分别约为1 mm/ka、5 mm/ka和40 mm/ka,该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②文献统计显示百万年尺度和万年尺度地表岩石侵蚀速率可相差100倍。因此,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所估算的侵蚀速率是在某个暴露时间(假设该暴露时间已达到侵蚀平衡状态)内的至大侵蚀速率,而不同的暴露时间尺度所估算的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进行区域至大侵蚀速率对比时一定要注意样品的至少暴露年代尺度是否一致。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表侵蚀速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稻城古冰帽 原地生宇生核素 至大侵蚀速率 至少暴露年代
下载PDF
稻城亚丁自驾游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敏 涂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8-91,共4页
文章在实地调查稻城亚丁旅游景区自驾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景区信息互动、交通管理、游客救助及汽车俱乐部、旅行社、旅馆、景区等支撑要素,基于自驾车旅游过程中的行前、... 文章在实地调查稻城亚丁旅游景区自驾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自驾游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景区信息互动、交通管理、游客救助及汽车俱乐部、旅行社、旅馆、景区等支撑要素,基于自驾车旅游过程中的行前、行中、景区内、行后反馈四个阶段,创新性地提出了稻城亚丁自驾车服务体系构建的新思路和新框架,以期为政府、旅游企业、自驾车游客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驾游 服务体系 稻城亚丁
下载PDF
MIS 3时期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冰进事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志刚 王建 +3 位作者 何元庆 何则 齐翠姗 李盼盼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7-966,共10页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3,MIS 3)是全球气候演化过程中特殊的时期,对深入认识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历史和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许多学者在该区进行了冰川...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3,MIS 3)是全球气候演化过程中特殊的时期,对深入认识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历史和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许多学者在该区进行了冰川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目前,该区域在MIS 3阶段是否存在冰川前进事件仍存在争论。现着重从洞穴石笋、高原冰芯、海洋沉积、古湖孢粉等记录来总结我国MIS 3阶段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搜集高原及周边地区MIS 3阶段冰进事件的记录,结合稻城古冰帽区已发表的MIS 3阶段的年代数据来探讨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的冰川前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43~53 ka)发生了大规模冰进事件,这可能是由于该冰帽区处于相对冷湿环境且受到了西南季风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区域气候重建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稻城古冰帽 MIS 3 宇生核素
下载PDF
稻城传统藏式民居的自发式更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欢 董璁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面对旅游发展中民居的更新改造,针对藏区稻城传统藏式民居的地域性自然及文化特征,本文提出以个体追求为主导,自下而上进行的自发式更新改造。其中,专业设计重在全面的思考与分析,适度的引导与限定,准确的定量与预估,协助个体进行功能... 面对旅游发展中民居的更新改造,针对藏区稻城传统藏式民居的地域性自然及文化特征,本文提出以个体追求为主导,自下而上进行的自发式更新改造。其中,专业设计重在全面的思考与分析,适度的引导与限定,准确的定量与预估,协助个体进行功能与空间的优化配置。进而归纳实践中自发式更新具体在空间扩张、功能重组、物料选择及文化传承方面的方式,并结合稻城一民居改造项目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式更新 藏式民居 稻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