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 the Origin of the Art of Money-Making (Conversation With Aristotle About Wealth and the Good Life)
1
作者 Arianna Fermani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2年第12期1242-1249,共8页
This paper aims, first of all, to examine the two fundamental treatments of the complex and very broad notion of chrematistikd (money-making) and its links with the notion of oikonomia (economics), outlining a fun... This paper aims, first of all, to examine the two fundamental treatments of the complex and very broad notion of chrematistikd (money-making) and its links with the notion of oikonomia (economics), outlining a fundamental division between natural and unnatural art of money-making. The two different arts of money-making are based on two very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ttitudes: in the first case, desire is channeled, managed, and organized by practical wisdom with a view to a further end; in the second case, desire is an end unto itself, insatiable, boundless and contrary to the commands of practical wisdom. Only in the first case there is a "true wealth", that is a wealth oriented toward a good life that constitutes the end (telos) and the limit (peras) of the wealth itself. The conclusion is that, for the Stagirite, wealth is not an evil, nor, in itself, is the pursuit of wealth, that is, the art of money-making, because if it is rightly organized and oriented in function of the end, it constitutes the conditio sine qua non of a life that is good, ordered and happy for the individual and for the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ey-making ECONOMICS WEALTH practical wisdom limit good life
下载PDF
Nature of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Good Life
2
作者 Kumar Neeraj Sachdev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0期767-771,共5页
I make an attempt in the paper to argue in favor of the person-centered view of good life, where becoming a good person involves seeking to qualitatively transform oneself into a worthy human being. I maintain that be... I make an attempt in the paper to argue in favor of the person-centered view of good life, where becoming a good person involves seeking to qualitatively transform oneself into a worthy human being. I maintain that becoming fully a person and respecting others as persons are achievements that are not assured for all of us. Thus, for the purpose I prepare the ground for an account of good life that rests on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 propose that one may ascribe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to a person who is a value-sensitive rational being striving to attain a kind of inner transparency. Evidently, to say that a person has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is to stress the values, which are built into personal consciousness. The life of a person, whether that of truth, courage, nobility, justice, kindness, is a life marked by ego transcending personal consciousness that reaches out to humanity at large. And such a repository of values enables a human being to attain the ideal of good life. The ideal of good life, I contend, consists of attaining the higher order posture of selflessness--a posture of inner transparency. It is to shake off the egocentric partiality that characterizes our usual attitudinal stance towards one an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d life CONSCIOUSNESS valuational consciousness strong evaluation SELFLESSNESS
下载PDF
Good Life and Value Leadership
3
作者 Jie Xiao Wang C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2年第7期88-98,共11页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is to live meaningfully.A good life fundamentally reflects a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way of existence and state of being.People’s need for a good life is not only a question of how to meet...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is to live meaningfully.A good life fundamentally reflects a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way of existence and state of being.People’s need for a good life is not only a question of how to meet that demand,but also of how to guide it correctly.The new era of good life is a lifestyle that abandons and transcends modernity,highlighting the human orient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manifesting the people-centered practical purpose and value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s good life Value leadership
下载PDF
SPECIAL ISSUE: SPACE PRODUCTION AND URBAN ORDER IN CONTEMPORARY CHINA--The Good Life: Criticism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Meaning
4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4期133-146,共14页
The city-life relationship constitutes the basic problem field of studies of urban meaning, while making life better is a core value field for critiquing and constructing such a meaning. Technically and tactically, Ch... The city-life relationship constitutes the basic problem field of studies of urban meaning, while making life better is a core value field for critiquing and constructing such a meaning. Technically and tactically, China's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actice have seen a string of successful models and experiences relating to "How should we develop cities?" Yet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quality of urban life require us to reflect upon and respond actively to the tricky question of meaning, a global issue: "Why develop cities?" In inquiring into urban meaning in the name of life, this study offers an academic approach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through a critique of "devitalized" urban space and advocacy of a new form of urban civilization that will regulate and guid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space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he good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meaning urban space good life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MODEL OF FATIGUE LIFEAND ITS GOODNESS-OF-FIT TEST 被引量:3
5
作者 Dong Cong Rong Haiwu Xia Renwei(Department of Aircraft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Aeronautics and Astronaulies, Beijing, China, 100081)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85-190,共6页
DISTRIBUTIONMODELOFFATIGUELIFEANDITSGOODNESS-OF-FITTESTDongCong;RongHaiwu;XiaRenwei(DepartmentofAircraftEngi... DISTRIBUTIONMODELOFFATIGUELIFEANDITSGOODNESS-OF-FITTESTDongCong;RongHaiwu;XiaRenwei(DepartmentofAircraftEngineering,Beijing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igue life distnbution goodness of fit
下载PDF
《Life Is Good》
6
《今日民航》 2010年第11期91-91,共1页
《Life Is Good》是他刚刚发布的一张Live EP。一半的时间大家都是站著跟音乐摆动,每首歌都是那么纯粹,当Jason说,"Life is good."只能全心全意的赞同。不管是开心或掉泪,都是人生。"The Remedy",Jason指名要全场... 《Life Is Good》是他刚刚发布的一张Live EP。一半的时间大家都是站著跟音乐摆动,每首歌都是那么纯粹,当Jason说,"Life is good."只能全心全意的赞同。不管是开心或掉泪,都是人生。"The Remedy",Jason指名要全场的女生唱副歌"I won'tworry my life away。"全场嘹亮的歌声,每重复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Is good
下载PDF
韦尔默自主艺术思想研究
7
作者 李进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结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美学论著的一些共同审美特征,韦尔默指出自主艺术是富有启蒙功效的艺术作品,它们力图达成理性的自我超越。自主艺术蕴含着创作者本真的审美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拓展鉴赏者的感知力,有益于他们成长为具有交... 结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美学论著的一些共同审美特征,韦尔默指出自主艺术是富有启蒙功效的艺术作品,它们力图达成理性的自我超越。自主艺术蕴含着创作者本真的审美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拓展鉴赏者的感知力,有益于他们成长为具有交往意识和团结精神的自主个体。自主艺术维护和促进着艺术的自主性,这使得艺术在与科学和法律等话语共同建构良善生活的基础上,始终能以审美自主方式为人类的共同生活提供伦理资源和进步的动力。在韦尔默看来,自主艺术具有一种创新和启蒙的动力,这种动力为多元正义良善生活的确立创造着契机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尔默 自主艺术 启蒙 本真性 良善生活
下载PDF
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向度
8
作者 李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新形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三个方面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图式”:提升自然要素的生产能力,重塑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创造技术正义的生产条件,重构了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可持续生产方式;推动人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新形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三个方面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全新图式”:提升自然要素的生产能力,重塑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创造技术正义的生产条件,重构了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可持续生产方式;推动人与自然的交往复归“生命共同体”、个体交往走向“真正的共同体”、世界交往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了超越利己主义的和谐社会关系;把人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提升人们满足真实需要的获得感、享受健康生活的幸福感以及充实闲暇时间的意义感,塑造了超越消费主义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生产方式 共同体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世界·国家·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美好”向度
9
作者 王井荣 祝志春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既有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擘画美好世界愿景的展望,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建设更加美好中国蓝图的构想,还有对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提供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习近平文化思...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既有对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擘画美好世界愿景的展望,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建设更加美好中国蓝图的构想,还有对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提供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整个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繁荣的国际视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视野、美好生活文化需求的民生视野三重向度,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美好世界 美好中国 美好生活
下载PDF
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问——读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
10
作者 梅珍生 龚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 江畅教授的新著《好生活如何成为可能》从价值论的角度,对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美好生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整体性的学理研究,建构了以“好生活”为核心范畴的价值理论。与以往价值论中纯粹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或价值的主观性不同,它从价值主体及其生活场景的交互关系中把握“好生活”的学理意蕴。好生活不是单纯道德意义上的善生活,而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动态交织的系统整体。在分析价值主体与自然、社会的理想生存场景之间的客观要素中,彰显出客观环境对主体价值需要满足的统一。当人类个体普遍具备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时,人才能构建一个优越的社会和世界。在一定意义上,它对伦理学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崭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生活 价值论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美好生活
下载PDF
论维护中国价值安全的基本原则
11
作者 廖小平 《云梦学刊》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国家安全的实质是价值安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和多元的风险挑战,有必要将维护价值安全作为一项国家安全重大战略。维护中国价值安全,必须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依靠人民,... 国家安全的实质是价值安全。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和多元的风险挑战,有必要将维护价值安全作为一项国家安全重大战略。维护中国价值安全,必须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依靠人民,捍卫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又要遵循美好生活需要的导向性原则,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为行动导向和价值标准;还要遵循核心价值观念的主导性原则,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在观念领域的主导地位,并持续发挥其领导力、引导力、控制力;更要遵循价值安全标的的系统性原则,促进人民的多维、多层价值的实现,维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体系之间的共存共生状态,有效统合中国自身价值安全与人类共同价值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安全 人民主体 美好生活 核心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至上逻辑
12
作者 李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至上逻辑的内涵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点是人民的幸福福祉。人民的幸福福祉即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物质精神上的全面幸福,实现公平公正。中国式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至上逻辑的内涵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发点是人民的幸福福祉。人民的幸福福祉即满足人民的需要,实现物质精神上的全面幸福,实现公平公正。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是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衡量指标是人民的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至上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美好生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的伦理意蕴
13
作者 王前军 张雨淅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表达,既契合了人们对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衡量标准,又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时代书写,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个人道德的完善以及社会公平与秩序的实现,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美好生活的伦理向度主要表现为在人的现实需要中刻画美好生活的伦理现实性,在社会有机体中描绘美好生活的伦理整体性,在历史演变中凸显美好生活的伦理具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历史唯物主义 伦理意蕴
下载PDF
教育生活史视角下师范生眼中的“好老师”研究--基于教育自传的Nvivo11质性分析
14
作者 裴长安 李卓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研究采用教育生活史视角,以S大学95位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1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与分析,旨在探究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形象特点。通过对编码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特征的优先等级的顺序排列... 研究采用教育生活史视角,以S大学95位师范生的教育自传为研究对象,借助Nvivo11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与分析,旨在探究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的形象特点。通过对编码结果进行观察,发现师范生眼中“好老师”特征的优先等级的顺序排列为道德素养、能力素养、个人特质和知识素养。师范生撰写教育自传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与反思,更是教育研究的一份宝贵资料,为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活史 师范生 “好老师” 教育自传
下载PDF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叙事下的新质生产力
15
作者 郑琪 丁立群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20-30,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 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创新性发展,为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提供了可能,也为探究新质生产力与新时代美好生活关系提供了契机。新时代美好生活与新质生产力是辩证统一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二者具有相同的价值旨趣。新时代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美好生活,是在新质生产力基础上逐渐摆脱生产异化、劳动异化、消费异化和世界资本裹挟的美好生活,是追求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和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全新进阶意味着生产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和“质”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突出的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道路上我们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培养高科技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绿色发展,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道路上任重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时代美好生活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政治性与公共善--基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梦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1,208,209,共11页
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动物和政治共同体的论述,可以发现人所特有的自然政治性并非当代社群主义所理解的对在先的共同体公共善的积极参与和奉献,而是为了好生活的目的用语言揭示什么是善好和正义。城邦的公共善是在一种既非直觉感... 重新审视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动物和政治共同体的论述,可以发现人所特有的自然政治性并非当代社群主义所理解的对在先的共同体公共善的积极参与和奉献,而是为了好生活的目的用语言揭示什么是善好和正义。城邦的公共善是在一种既非直觉感知共同体的目的,也非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不同利益的“政治地行动”中实现的,即在审议和说服的过程中将人们关于善好和正义相互冲突的主张,汇聚成一个全体公民都能接受的判断和决定。人的自然政治性包括与动物共有的政治性和人所特有的政治性,后者与城邦作为政治的共同体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不宜将人的政治性宽泛地运用在家庭等共同体,从而模糊家庭和城邦的区别以及“政治性”本身所具有的规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政治性 好生活 公共善 审议
下载PDF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与超越
17
作者 赵森 郑航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98,共8页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道德教育 新异化 社会加速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从许渊冲“三化论”角度评析美剧《摩登家庭》字幕翻译
18
作者 杨静 吴燕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欣赏影视作品,而且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语言既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外来影视作品深受大众喜爱,优秀的字幕翻译不仅有助于观众欣赏影视作品,而且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视语言既具有口语化的特征,又富有美感,许渊冲先生的“三化论”对影视字幕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以“三化论”为理论基础,评析美剧《摩登家庭》的字幕翻译,从等化、浅化和深化三方面探究影视翻译中运用的翻译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化论 字幕翻译 《摩登家庭》 翻译技巧
下载PDF
老年人对善终认知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9
作者 冯挽 田素斋 +2 位作者 张珠珠 高梦颖 赵秀君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老年人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实施符合老年人意愿的善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收录的关于老年人对善终或优逝认识与了解的质性研究。运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老年人对善终认知的质性研究,为医护人员实施符合老年人意愿的善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收录的关于老年人对善终或优逝认识与了解的质性研究。运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提炼出37个研究结果,归纳成8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躯体层面(避免成为负担、保持独立自理,放弃无效救治、希望无痛离世,体面离世、缩短濒死过程);精神层面(朋友支持、家人陪伴,寻找精神慰藉、传承优良品质,克服负面情绪、自然平静死亡);社会层面(奉献社会、珍爱生命,完成人生使命、妥善处理后事)。结论老年人在晚年渴望能够实现善终,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是该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人员,建议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人对善终的认知及理解,帮助其实现善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善终 优逝 善终关怀 临终关怀 认知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下载PDF
中国体育服饰的发展特征及审美教化功能探究
20
作者 王恬 罗冰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表达的聚合体,其以身体为载体,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承担起审美教化的作用,这一点在中国体育服饰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文章将中国体育服饰的发展视作一部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史,分析其从古... 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表达的聚合体,其以身体为载体,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承担起审美教化的作用,这一点在中国体育服饰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文章将中国体育服饰的发展视作一部美化人们生活的艺术史,分析其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发展特征,并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导向,分别从实用美、精神美、时尚美三个方面探究我国体育服饰从古至今在人们生活中的审美教化功能,助力中国体育服饰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服饰 发展特征 审美教化功能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