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quality Thought in Marx’s Critique of Gotha Program and Its Value in the New Era
1
作者 CHEN Mingkun 《Psychology Research》 2022年第11期894-902,共9页
The idea of e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system and an ideal creed pursued by mankind.Marx’s thought of equ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Criticism of Gotha Program.Marx’s criticism of“absolute labor ... The idea of e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system and an ideal creed pursued by mankind.Marx’s thought of equality is reflected in the Criticism of Gotha Program.Marx’s criticism of“absolute labor income”elaborates the distribution theory of the two stages of communism.The criticism of“labor determinism”defend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production decides distribution”.It criticizes the essence of“free education for all”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ducation equality in an ideal society.In the new era,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quality system and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to review their equality thoughts.What’s more,it is also helpful to develop productive forces Vigorously and consolidate the equal foundation of socialist countries.We will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education e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 Marx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deology of equality the value of the new age
下载PDF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n China in the Early Times
2
作者 He Tuan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2-276,共5页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arly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by different scholars in different publications in China and sums up the law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and Critique of ...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arly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by different scholars in different publications in China and sums up the law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rxism and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n China in the early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规律 批判 中国 早期 翻译 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的政治哲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寇清杰 肖影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主义 分配正义 历史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批判建构与当代意蕴——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分析
4
作者 赵凤婷 贾中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分配正义的抽象性、虚妄性,在拨开“铁的工资纪律”和“国家帮助下的生产合作社”迷雾的过程中,消解了拉萨尔抽象正义观的现...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分配正义的抽象性、虚妄性,在拨开“铁的工资纪律”和“国家帮助下的生产合作社”迷雾的过程中,消解了拉萨尔抽象正义观的现实路径,逐步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实质正义的理论框架,规制了从按贡献分配到按需分配分层次渐进式发展的科学路线,彰显了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摆脱当前人类生存困境的破解之法,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探索公平正义的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推动了世界公平正义事业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公平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视域下马克思正义观探析
5
作者 张晶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立论依据,通过对拉萨尔正义观内在结构的立体化剖析,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正义原则的虚幻性。这种正义试图以简单商品生产层面的正义观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作辩护。虽然拉萨尔以...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立论依据,通过对拉萨尔正义观内在结构的立体化剖析,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正义原则的虚幻性。这种正义试图以简单商品生产层面的正义观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作辩护。虽然拉萨尔以社会劳动为基础,以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分配为主旨,以自由的国家为根本落脚点,建构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正义观的基本雏形,但遮蔽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意识形态本质,根本上忽略了正义的物质基础,从而使这种正义观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悖论。唯有扬弃生产方式的私有制属性,克服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内在背离,才能超越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意识形态幻象。马克思正义观彰显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统一,它内含于马克思的正义理念中,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社会客观规律发展之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以“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理论夙愿。正是这种剖析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对于深入理解现阶段的公平正义问题和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正义观 马克思正义观 唯物史观 批判逻辑 建构逻辑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意蕴探析——基于《哥达纲领批判》解读
6
作者 马文雅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拉萨尔主义观点的迷惑性和错误性,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阐释了作为个体存在方式的劳动不具有超自然性,它只有和自然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同时马克思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的生... 《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拉萨尔主义观点的迷惑性和错误性,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阐释了作为个体存在方式的劳动不具有超自然性,它只有和自然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同时马克思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的生产关系领域,揭示出拉萨尔主义“公平的分配”观点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将会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最后,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和精神层面分析劳动解放如何实现,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和保障信仰自由等措施,克服劳动异化,不断解放和塑造主体的个性和能力,让个体在自由自觉活动中实现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劳动 解放 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正义观特质及其启示
7
作者 赵子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正义问题更是成为热门话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论争。马克思虽未对正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正义理论进行批判的方式,向我...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正义问题更是成为热门话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论争。马克思虽未对正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正义理论进行批判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本人的正义观。马克思对拉萨尔关于正义的基础、不正义产生的原因、怎样才是正义的以及如何实现正义等观点都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正义观基于对生产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最终指向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正义观,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其超越了分配正义,不是要求改良社会而是要对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是具有历史性的。马克思正义观启示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正义:不应认为正义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但也不应因此否定正义,当今社会实现正义仍是必要的,通过按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正义
下载PDF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合理建构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解读
8
作者 林帅 余晓宏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尖锐地驳斥了拉萨尔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分配思想,认为拉萨尔提出的主张和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并进一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构建了新的分配正义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在共产主义实行按...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尖锐地驳斥了拉萨尔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分配思想,认为拉萨尔提出的主张和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并进一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构建了新的分配正义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在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于构建新的分配正义原则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实践逻辑与超越向度:从《哥达纲领批判》中分配正义理论到彰显共同富裕的基本分配制度
9
作者 杨新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从《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铁的工资规律”的反对到我国分配制度中劳动的合正义性前提,从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的相对正义性到我国创新的按贡献分配,从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审视分配正义到我国基本分配制度兼容并蓄各派分配理论合理因素,从马克思否定“把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到我国实现了新时代的分配公平,从马克思勾画的科学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蓝图到我国国家治理中的共建共治共享,我国基本分配制度在多维度上继承和超越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分配正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即具有共同富裕属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并指导我国的分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基本分配制度
下载PDF
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以《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为中心
10
作者 张喜英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13,共7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使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是对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的认识,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探索,是经过积极主动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至共产主义的实践范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坚持与创新,对于明确中国社会发展前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 《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的理论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所进行的批判基于对劳动与财富积累之关系的再讨论,彰显了以“价值”来讨论“劳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境遇,破除了该价值论在拉萨尔主义者那里固有的普通原则,从而凸显了拉萨尔...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所进行的批判基于对劳动与财富积累之关系的再讨论,彰显了以“价值”来讨论“劳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境遇,破除了该价值论在拉萨尔主义者那里固有的普通原则,从而凸显了拉萨尔主义在如工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其中“分配正义”原则由于未能触及生产资料所有权之根基,因此其“正义”之本质规定也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要求的“正义”,马克思的这一指认对于揭示当下英美政治哲学之本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劳动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下载PDF
马克思是如何论证共享发展的——读《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学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5-73,共9页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享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科学的论证,蕴含着深邃的共享发展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社会主客观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制度基础,联合劳动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是全体社会成...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享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科学的论证,蕴含着深邃的共享发展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社会主客观生产要素的分配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制度基础,联合劳动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的社会扣除和按劳分配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实现机制,共同富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的必然结果。《哥达纲领批判》的共享发展思想对理解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分配观及其当代启示——重读《哥达纲领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丹 张怀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3-688,共6页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分配观 《哥达纲领批判》 公平分配 两个阶段 收入差距
下载PDF
“平等”问题的历史规定及其超越——重读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中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3-50,共8页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的异化被历史地扬弃、财富的尺度发生历史性的改变之际,使"平等"和"不平等"及其关系成为问题的问题域本身便被历史地超越和辩证地扬弃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平等"问题所采取的运思方式是"历史地思",马克思总是寻求问题本身赖以成立的人的存在论根源、在历史的超越中把握未来的可能性、致力于解构和颠覆使问题赖以成立的条件本身。在"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中,逻辑的完备性只能被归结为历史的辩证法或实践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平等 "历史地思" 资产阶级权利 共产主义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的传播与研究现状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裴晓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哥达纲领批判》所阐述的关于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所有制与分配原则等基本思想,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哥达纲领批判》所阐述的关于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划分,社会主义阶段的所有制与分配原则等基本思想,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梳理《哥达纲领批判》的传播与研究现状以及传达给我们的全新理念,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所有制与分配制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传播 现状 理念
下载PDF
论《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公平思想及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爱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6,共5页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阐述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的重要代表作。马克思在该文中批判了拉萨尔荒谬的"公平分配"观,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怎样认识公平以及如何实现公平的问题,为国际无产阶级正确开展争取公平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公平思想启示我们:搞社会主义决不能"主要是围绕着分配兜圈子",要谨防使社会主义陷入绝对公平的误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制度,致力于克服各种不公平现象,着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论尼尔森对《哥达纲领批判》的政治哲学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强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4期25-29,共5页
凯.尼尔森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较为本真的解读,认为马克思葆有一种正义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被理论渗透的经验论述和道德评价。马克思的正义观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现... 凯.尼尔森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较为本真的解读,认为马克思葆有一种正义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被理论渗透的经验论述和道德评价。马克思的正义观要求我们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判断社会现象的正义性。共产主义两个阶段有着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正义原则,无产阶级的正义诉求绝不是追求所谓的"消除一切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而是消灭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正义 平等 哥达纲领 政治哲学
下载PDF
论财富的源泉及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的现实性——重读《哥达纲领批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9-22,共4页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 ,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 。
关键词 财富源泉 按劳分配理论 中国 《哥达纲领批判》 现实性 马克思 生产资料 公有制产权形式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中国化诉求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桂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8,127,共5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精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两种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规律决定了各种异化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批判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由先富到共富的跃迁...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的庸俗社会主义观,精辟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观。两种社会制度和阶级斗争的规律决定了各种异化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会自动退出舞台,批判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在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由先富到共富的跃迁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原则不动摇,又不搞单一按劳分配或不讲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多元分配;既要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雇佣劳动制度,又要允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适度发展;既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当家作主,又要批判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科学社会主义观 异化的分配改革观 雇佣劳动 民主社会主义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斯芬克斯之谜”——试析生产劳动二重性与“资产阶级权利”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朝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哥达纲领批判》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被认为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传统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用商品生产的尺度衡量按劳分配的结果。其实,破谜的关键在于生产劳动二重性。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 《哥达纲领批判》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被认为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传统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用商品生产的尺度衡量按劳分配的结果。其实,破谜的关键在于生产劳动二重性。生产劳动既是劳动者作为主体的自觉创造过程,又是劳动者作为客体的体力耗费过程,这种二重性是造成资产阶级权利的根源。随着生产劳动转化为自由劳动,体力耗费不再成为生产财富的基础,劳动时间不再成为财富的尺度;逃避劳动和转嫁劳动不再是一部分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权利也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按劳分配 资产阶级权利 生产劳动二重性 自由劳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