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染工艺下铜鼓纹样方巾盲盒设计
1
作者 李嘉彪 刘爽 《湖南包装》 2024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针对当今盲盒设计形式乏味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扎染工艺,将广西铜鼓纹样融合在盲盒设计中,先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铜鼓纹样在方巾盲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铜鼓纹样提取、解构及重组的方式对铜鼓纹样方巾进... 针对当今盲盒设计形式乏味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扎染工艺,将广西铜鼓纹样融合在盲盒设计中,先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铜鼓纹样在方巾盲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铜鼓纹样提取、解构及重组的方式对铜鼓纹样方巾进行多样化图案设计,最终采用扎染工艺进行铜鼓方巾的盲盒设计,以增强盲盒设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为盲盒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方巾 铜鼓纹样 盲盒
下载PDF
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中残留物的初步分析
2
作者 丁莉 杨琴 +2 位作者 吴娜 曹俊 杨及耘 《文物季刊》 202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了解山西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M4︰8中残留物的成分及铜盒可能的使用功能,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四甲基氢氧化铵-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铜盒中残留物进... 为了解山西垣曲北白鹅两周墓地出土铜盒M4︰8中残留物的成分及铜盒可能的使用功能,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四甲基氢氧化铵-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等技术对铜盒中残留物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残留物的主要无机成分为朱砂及重金石,有机成分为含有脂肪酸和多酚类物质的植物残留。根据铜盒的出土情况,对残留物和铜盒的功能进行了分类讨论。若朱砂和植物残留物均原存放于铜盒中,则笔者提出了残留物为药品的可能。若朱砂和植物残留物来源于埋藏环境,则与铜盒的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白鹅墓地 铜盒 残留物
下载PDF
一件战国薄壁青铜盒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蓓 吴仁超 +2 位作者 李冰洁 江旭东 胡涛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S02期99-103,共5页
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一件战国青铜盒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青铜盒是一件Cu-Sn-Pb三元合金的薄壁青铜文物,器物表面未见有害锈。在科学... 文章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光学显微镜(OM)、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一件战国青铜盒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青铜盒是一件Cu-Sn-Pb三元合金的薄壁青铜文物,器物表面未见有害锈。在科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案:清洗、除锈、补配、焊接、封护、作色,使得青铜盒恢复了原貌,使其展示效果和科学研究价值得到了相应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薄壁青铜盒 科学分析 保护修复
下载PDF
东周亚腰形铜盒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艳明 权敏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54,共6页
亚腰形铜盒是东周时期比较少见的青铜器,形制独特,器形微小。目前发现的亚腰形铜盒,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吴越文化分布区,应属吴越文化系统青铜器。根据出土位置、器物组合及器内所盛放之物,可以推测亚腰形铜... 亚腰形铜盒是东周时期比较少见的青铜器,形制独特,器形微小。目前发现的亚腰形铜盒,年代集中在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主要出土于南方吴越文化分布区,应属吴越文化系统青铜器。根据出土位置、器物组合及器内所盛放之物,可以推测亚腰形铜盒是放置花椒等香料的香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亚腰形铜盒 吴越文化 香盒
下载PDF
韩城出土一件镂空、粉碎性青铜盒修复的实例
5
作者 钱青 宋俊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镂空 青铜盒 韩城 粉碎性文物修复
下载PDF
古滇国青铜贮贝器造型艺术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利 《创意设计源》 2017年第6期16-23,共8页
以类型学的方法将云南古滇国的青铜贮贝器分为提桶形贮贝器、束腰筒状贮贝器、铜鼓(形)贮贝器三大类,并依据现有出土文物做造型艺术上的分析,试图总结不同时期贮贝器的特点,以期为读者提供较好的辨识方法。
关键词 古滇国 贮贝器 造型艺术
下载PDF
周代青铜活页方盒的技术来源与生产模式研究
7
作者 吴悠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铜盒盒盖的开启方式不同,表明了活页方盒有不同的技术来源。活页铜方盒所使用的活页技术应来自南方地区。活页技术在经过西周早期南方与北方的铸铜技术交流后,传入周王室铸铜作坊中。经西周中期在青铜活页炉鼎上的应用,在两周之际大量... 铜盒盒盖的开启方式不同,表明了活页方盒有不同的技术来源。活页铜方盒所使用的活页技术应来自南方地区。活页技术在经过西周早期南方与北方的铸铜技术交流后,传入周王室铸铜作坊中。经西周中期在青铜活页炉鼎上的应用,在两周之际大量使用于活页铜方盒上。活页铜方盒可能是一种按作器者的需求订制生产的商品,而非批量生产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青铜盒 活页技术 技术交流 订制生产
原文传递
船用锡青铜四联阀箱的砂型铸造工艺
8
作者 魏良庆 杨为勤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锡青铜四联阀箱结构复杂,且要承受4.5 MPa的水压试验,因锡青铜组织疏松,渗漏是主要缺陷,砂型铸造时工艺难度较高。介绍了锡青铜ZCuSn10Zn2的铸造特性,分析了四联阀箱的结构及可能产生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铸造工艺特点。通过采取适当的措... 锡青铜四联阀箱结构复杂,且要承受4.5 MPa的水压试验,因锡青铜组织疏松,渗漏是主要缺陷,砂型铸造时工艺难度较高。介绍了锡青铜ZCuSn10Zn2的铸造特性,分析了四联阀箱的结构及可能产生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铸造工艺特点。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地将四联阀箱的渗漏情况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满足了批量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四联阀箱 砂型铸造 渗漏
原文传递
常德楚墓出土战国文字摭疑
9
作者 谭远辉 《湖南考古辑刊》 2009年第1期201-204,共4页
近年来常德的几座楚墓中出土了少量竹简和部分带题刻铭文的文物,其中包括1件秦国刻铭漆盒和1件铜玺。作者对这2件文物上面的文字进行了仔细辨识和考证,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常德 楚墓 漆盒 铜玺
原文传递
徐州西汉楚王墓出土铜封泥匣及其功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波 《博物院》 2021年第5期80-84,共5页
徐州狮子山汉墓与北洞山汉墓是西汉早期两代楚王陵墓,两墓均出土一种被称为"方形饰"的铜器。经考证,这种器形为封泥匣。与常见木质封泥匣不同,铜封泥匣出土数量少、质量高,应为皇室与众臣往来专用。楚王陵墓发现有铜封泥匣,... 徐州狮子山汉墓与北洞山汉墓是西汉早期两代楚王陵墓,两墓均出土一种被称为"方形饰"的铜器。经考证,这种器形为封泥匣。与常见木质封泥匣不同,铜封泥匣出土数量少、质量高,应为皇室与众臣往来专用。楚王陵墓发现有铜封泥匣,很可能与朝廷的赙赠内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 北洞山 印章 封泥 铜封泥匣
原文传递
河南舞阳第二污水处理厂西汉墓清理简报
11
作者 赵宏 牛曾近 +4 位作者 王团结(整理/修复/绘图/照相) 牛曾近(整理/修复/绘图/照相) 赵斌(整理/修复/绘图/照相) 贾长有(整理/修复/绘图/照相) 时丽娟(整理/修复/绘图/照相)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共6页
2018年7—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拟建的舞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工地进行发掘,清理了大量东周至汉代遗迹和墓葬。其中一座西汉晚期墓葬(M11),形制较为特殊,墓室为上下叠压双层结构。上层为双棺,下层分布有6个大小形状... 2018年7—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考古队对拟建的舞阳县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工地进行发掘,清理了大量东周至汉代遗迹和墓葬。其中一座西汉晚期墓葬(M11),形制较为特殊,墓室为上下叠压双层结构。上层为双棺,下层分布有6个大小形状一致的木隔箱,内放置不同的随葬品。此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东周至汉代的墓葬演变以及本地区的丧葬习俗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阳 西汉墓 隔箱 铜镜
原文传递
江淮地区出土的青铜盒形器及其来源
12
作者 马今洪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江淮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类造型比较特别的盒形器。根据其出土地域、同出器物时代以及文献记载分析,这类青铜器属于群舒青铜文化遗存。通过比较分析,其造型来源应为竹编器,为非仿陶青铜器。群舒青铜器中的牺首鼎亦为非仿陶青铜器,... 江淮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一类造型比较特别的盒形器。根据其出土地域、同出器物时代以及文献记载分析,这类青铜器属于群舒青铜文化遗存。通过比较分析,其造型来源应为竹编器,为非仿陶青铜器。群舒青铜器中的牺首鼎亦为非仿陶青铜器,而流甗属于仿陶青铜器。这三类青铜器有着不同的来源,但都是群舒青铜器中最重要的礼器,应当是群舒为建立自己的礼仪制度而创造的,反映了群舒确实具有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礼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舒 青铜盒形器 竹编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