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王之治:商鞅的法治论及其内在逻辑
1
作者 王林敏 《管子学刊》 2024年第3期77-88,共12页
《商君书》提出了理想政治统治的法家模式,其中包含一套相对完整的古典法治论:以圣王为起点,导向君主集权制的圣王法治。在“君-官-民”三方法治结构中,法既治民又治官,也抑制君主私人意志。商鞅法治论以最低限度的道德为底线,反对礼治... 《商君书》提出了理想政治统治的法家模式,其中包含一套相对完整的古典法治论:以圣王为起点,导向君主集权制的圣王法治。在“君-官-民”三方法治结构中,法既治民又治官,也抑制君主私人意志。商鞅法治论以最低限度的道德为底线,反对礼治、德治,但并不反对德性之治。商鞅贵势审数,以重刑主义、连坐思维、奖励告奸等措施严密法制,以信赏必罚树立公信,试图以强势的可操控性实现无为之治。商鞅法治论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君主无为的制度化,也就无法从制度上保证法治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商君书》 法治论 圣王之治
下载PDF
论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王宏强 《管子学刊》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官僚系统的常规支配,二是对重臣的重点支配。前者确定官僚选任、考核、奖惩和监察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官僚政治的制度基础和运行规则;后者则意在防止重臣壅蔽,疏通有关国家治乱和地方民情等信息的... 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官僚系统的常规支配,二是对重臣的重点支配。前者确定官僚选任、考核、奖惩和监察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官僚政治的制度基础和运行规则;后者则意在防止重臣壅蔽,疏通有关国家治乱和地方民情等信息的流通渠道。常规支配重在“规范”,强调法令制度的“稳定性”,侧重于“治事”;重点支配则重在“防范”,强调权力运作的“灵活性”,侧重于“治人”。在常规支配和重点支配之间,作为理想执政者的明主随时转换角色,既通过治理官僚以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又维护绝对的政治秩序。“明主→治官治民→至安之世”是内含于韩非子官僚治理学说的重要逻辑,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得君行道”的思维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韩非子 官僚治理 明主 至安之世
下载PDF
近代边疆地区的城市变迁与国家建设——以西双版纳景洪为例
3
作者 高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78-89,共12页
外在形制不突出的景洪作为西双版纳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当地贵族与平民二分的社会结构、居住格局和婚姻形式,以及土地公有,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相互契合。民国时期西双版纳土流并置的政治格局催生了景洪新旧两城并存的城市... 外在形制不突出的景洪作为西双版纳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当地贵族与平民二分的社会结构、居住格局和婚姻形式,以及土地公有,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相互契合。民国时期西双版纳土流并置的政治格局催生了景洪新旧两城并存的城市建设样态。政治体系改革的不彻底直接影响了国家建设的效果,进而导致景洪新旧两城转型与建设双输的格局。清末至民国景洪城形制与转型的历程,不仅为历史上边疆民族地区的城市研究提供了思路,也为理解政治体系转型背景下国家建设与城市发展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流并置 国家建设
下载PDF
北宋君臣共治思想与实践
4
作者 王渤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共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古已有之,唐宋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门阀士族在长时间的动乱之下急速衰弱,北宋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选择与士大夫们合作。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再次被唤醒,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 共治天下的政治观念古已有之,唐宋之际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门阀士族在长时间的动乱之下急速衰弱,北宋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选择与士大夫们合作。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再次被唤醒,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中国传统的政治格局,随着士大夫在政坛上的强势崛起,他们敢于直言不讳,与皇帝辩论是非,所信仰的儒家理想得以付诸实践。这种开明的儒家思想实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不仅代表着北宋士大夫的真实本色,也对后世国家认同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大夫 君臣共治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分权与制衡:北宋时期国家治理的主线
5
作者 张富利 程书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 北宋时期发展出一套与近代责任政府“神似”的独特治理体系,通过非成文法(祖宗法)确立下来的“习惯法”上升成了朝廷纲常——君权象征化,国家治理一旦有过失,则必问责,责任即由宰相们承担。北宋开国便确立了一系列政治原则:(1)“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实则为北宋不可变的政治惯例,“虚君实相”的治理结构使得皇权表现出高度的谦抑性;(2)责任政府让皇帝“统而不治”,治权与政权高度分离,宰相拥有较高的行政权;(3)台谏在北宋的地位极高,对行政权形成了史无前例的限制,形成了皇帝——宰相——台谏的并立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虚君实相 责任政府 分权 弹劾 封驳
下载PDF
Anti -monopoly Thoughts by Qiu Jun in the Ming Dynasty
6
作者 Huang Y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9-288,共10页
Qiu Jun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figures to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 anti-monopoly thoughts in the 15th century.Qiu's thoughts include three aspects:1.conceptually,he was not for the Mo... Qiu Jun in the Ming Dynasty w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figures to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 anti-monopoly thoughts in the 15th century.Qiu's thoughts include three aspects:1.conceptually,he was not for the Monarch's expropriation of the country;2.mechanically,he opposed the government's encroachment of merchants'interest;and 3.theoretically,he was against merchant's embezzlement of the interest of the market.His criticism largely focuses on the Monarch and th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rectify the unhealthy tendency of the unjustified interference and monopoly over the industry and business by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Qiu called for the return of the market to the society and the government's role of public welfare.Qiu's thoughts in anti-monopoly are the specific illustration of classic Confucianism and a great achievement in Man's war a—gainst anti-monopo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六月 反垄断 帝王 政府
下载PDF
东汉思想家王符君道观探析——以《潜夫论·明暗篇》为考察中心
7
作者 熊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3,127,共6页
王符《潜夫论·明暗篇》通过论述君主的“兼听”“偏信”及其对应的“圣明”“愚暗”,旨在说明君主为君治国之道应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因偏听偏信、专宠一人而拒绝其他臣属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君是传统中国社会治... 王符《潜夫论·明暗篇》通过论述君主的“兼听”“偏信”及其对应的“圣明”“愚暗”,旨在说明君主为君治国之道应当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不要因偏听偏信、专宠一人而拒绝其他臣属和广大下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国君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其对臣下和贤材所采取的行为及态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此外,权贵和骄宠之臣与下层寒门人士存在利益冲突,君主需要克服这种困难,防止嫉妒和迫害,才能保障人才、信息渠道畅通,为国家治理吸收有益意见,选拔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符 《潜夫论·明暗篇》 庶民 国君 明暗 国家治理
下载PDF
王治与天命:孟子“君轻”说阐微
8
作者 徐子珺 蔡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4-31,共8页
孟子“君轻”说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最强音。为了缓和统治者的紧张,历代对“君轻”说主要有治道和经权两种解释,但这并非是此说全貌。就如“社稷”关涉政权和祭祀,“君轻”说应从王治和天命两个维度理解。从王治角度看,“君轻”说的主体是... 孟子“君轻”说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最强音。为了缓和统治者的紧张,历代对“君轻”说主要有治道和经权两种解释,但这并非是此说全貌。就如“社稷”关涉政权和祭祀,“君轻”说应从王治和天命两个维度理解。从王治角度看,“君轻”说的主体是天子和诸侯,出于君主美德培育和现实治理的需求,“君轻”治道要求君主治政内容上先民后君,治政方法上率先垂范,并以民为治政之目的。从天命角度看,君主受命于天,行理民之责,受民监督。“君轻”说是儒家的微言大义,提示君主顺天修德可为天子,无道伤民则堕为独夫,势位变置轻而易举。王治之重民轻己根源于对天命的顺应,因而“君轻”说的本质是“天以民为本”。晚清以来,学者将“君轻”说理解成民主,这是对治权主体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君为轻” 王治 天命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思想史的视角及现代审视 被引量:5
9
作者 关健英 王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君德 以德治君
下载PDF
帝制中国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米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9,共4页
尽管帝制时代的主流文化传统向来否定女性参与政治的正当性,但女主政治却一直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家事"—"国事"在政治概念上的模糊性、女主作为"天下小君"的地位设定、皇位继承制度的内在缺陷、意识... 尽管帝制时代的主流文化传统向来否定女性参与政治的正当性,但女主政治却一直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家事"—"国事"在政治概念上的模糊性、女主作为"天下小君"的地位设定、皇位继承制度的内在缺陷、意识形态对于"孝道"的推崇、"官僚君主制"的特殊政治体制,均是从不同层面上赋予了女主政治合法性的资源。但从本质上而言,女主政治并无终极意义上的合法性,而是具备了"过渡性""、不稳定性"和"个人性"的多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制中国 女主政治 合法性
下载PDF
何休《公羊解诂》的君主论思想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任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共9页
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借《春秋》史事,以公羊家的视域,阐发了其有关君主及君主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其君主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核心,要求君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孝、廉、信表率天下;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提倡重... 何休在《公羊解诂》中,借《春秋》史事,以公羊家的视域,阐发了其有关君主及君主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其君主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核心,要求君主注重自身道德修养,以孝、廉、信表率天下;主张"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提倡重民用贤的德政;在君臣关系上强调"以道事君",甚至提出君臣之间存在"朋友之道";在君位传承上则坚持以嫡长继承制为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秩序 君德 为政 君臣关系 君位传承
下载PDF
金世宗的君臣共治思想与历史文化认同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凤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3,共6页
君臣共治是金世宗为政理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君主不独断专行,臣下尽辅佐之责,戮力赞治。金世宗君臣共治思想的根源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政治和历史文化的认同。他践行其君臣共治思想也主要是求谏和求贤,应肯定的是,金世宗比... 君臣共治是金世宗为政理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内涵是:君主不独断专行,臣下尽辅佐之责,戮力赞治。金世宗君臣共治思想的根源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政治和历史文化的认同。他践行其君臣共治思想也主要是求谏和求贤,应肯定的是,金世宗比肩汉唐的政治追求推动了金朝政治文明和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世宗 君臣共治 历史文化认同
下载PDF
“山川”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建构 被引量:6
13
作者 盛险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110,共10页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qu... "山川"对于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产生类型及其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征价值。大禹治水体现了对"山川"关系的理性认识,推动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的形成;西周分封制度中"山川"所体现的"形便"交通秩序,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意蕴,分封制瓦解,"山川"则演化为诸侯国崛起标志的"形势";秦以后的帝国时代"山川"作为区划的原则之一,其实构出的行政区划,因与中央集权冲突,不断地被解构,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面貌。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及其发展中,对"山川"地理标志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以"家天下"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农耕社会国家发展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山川 人文地理标志 农耕社会 家天下 分封制 行政区划
下载PDF
“主权在君”抑或“主权在民”——霍布斯与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丹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54-57,共4页
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认为它在该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解释国家、政府起源的基本思想。其中,霍布斯"主权在君"与卢梭"主权在民"的契约政府理念形成鲜明对照。该文首先将二者契约... 论述了社会契约理论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认为它在该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解释国家、政府起源的基本思想。其中,霍布斯"主权在君"与卢梭"主权在民"的契约政府理念形成鲜明对照。该文首先将二者契约政府理论的主要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然后着力比较分析其重大分歧,及其在国家、政府权力的确立、巩固和完善等方面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卢梭 契约政府 主权在君 主权在民
下载PDF
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名称改变所显示的王权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吉家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从传说时代到秦统一六国,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经过多次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暗示着王权的改变。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名称由帝到王,标志着从军事民主的禅让制过渡到一统天下的家天下,但一统较为松散。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周天子依然存... 从传说时代到秦统一六国,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经过多次变化,每一次的变化都暗示着王权的改变。从传说时代到夏、商、西周,名称由帝到王,标志着从军事民主的禅让制过渡到一统天下的家天下,但一统较为松散。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周天子依然存在,周天子的权力不断衰落,甚至诸侯国国君的权力也在被削弱,家臣和卿大夫的权力在上升,一些诸侯开始称王,一些卿大夫夺取诸侯的权力也开始称王,共分权力,说明周天子不能再一统天下了。从战国到秦统一六国,由王改为皇帝,标志着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成。从此以后到清朝灭亡,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权力也集中在皇帝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最高统治者名称 王权 皇帝
下载PDF
中华法律文化精神中的六个重要传统 被引量:4
16
作者 武树臣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21期50-57,共8页
法律文化是地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和经验组成的体系。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当从古代法律传统中汲取营养。中华法律文化成果中有六个传统和精神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国家政体上的共和传统,二是国家管理上的贤哲传统,三是"法... 法律文化是地域性、民族性的知识和经验组成的体系。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应当从古代法律传统中汲取营养。中华法律文化成果中有六个传统和精神值得总结和借鉴:一是国家政体上的共和传统,二是国家管理上的贤哲传统,三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吏治传统,四是司法上忠于法律的"劲士"传统,五是注重法律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的法学传统,六是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律文化 共和 法治 德治 吏治 混合法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的君主义务观及其对责任政府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明 王金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非常重视和强调君主对民众、对天下所负的义务。传统法律文化认为,君主是为"民"服务的,这是设立君主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君主的最根本的义务。君主只有遵循天意和民意,尽自己的义务,民众才能服从君主管理,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非常重视和强调君主对民众、对天下所负的义务。传统法律文化认为,君主是为"民"服务的,这是设立君主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君主的最根本的义务。君主只有遵循天意和民意,尽自己的义务,民众才能服从君主管理,如果君主不尽义务,民众就可以重新选择君主、反抗暴政。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来,君主对天下、对民众承担着系统的经济义务、政治义务和文化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君主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先天缺陷。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传统法律文化对君主义务设计的有益成分,摒弃其先天缺陷,为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我们必须强调义务在政府及公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居于核心的、根本的地位,树立义务本位的行政发展观,建立中国特色责任政府的义务履行体系,完善义务履行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政府责任的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君主 义务体系 责任政府 法制化
下载PDF
论明清之际启蒙学者对“家天下”的批判——中国政治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义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14,47,共8页
在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的现实决定了“家天下”为君、臣、民共同认可的观念。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历史上对它的指责代有其人 ,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明清之际启蒙学者。其中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主张最具代表性 ,他们... 在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的现实决定了“家天下”为君、臣、民共同认可的观念。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历史上对它的指责代有其人 ,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明清之际启蒙学者。其中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的主张最具代表性 ,他们的批判达到了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天下 公天下 君臣关系 明清之际启蒙学者
下载PDF
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现代科学管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葛荣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0-94,共5页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 本文阐述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社会内涵,并在两个方面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在企业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第一,在行为上要求管理者"逆其自然"者有所不为,而"顺其自然"者则有所作为;第二,在竞争上要求管理者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大者不治小” “君无为而臣有为” “道法自然” “不争之德” “无为而治”
下载PDF
论秦始皇的奢侈性消费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光全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7-90,共4页
秦始皇统治时期,奢侈性消费急骤膨胀。家国一体的家天下,是秦始皇奢侈性消费持续并扩大的根本原因。其时社会生产已停滞萎缩,始皇帝的奢侈性消费却不断膨胀,加之抑制其奢侈性消费的环境条件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关键词 秦始皇 奢侈性消费 家天下 社会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