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和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吴文俊 张赤道 +3 位作者 李雪 卫靖靖 王新陆 朱明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0期1183-1189,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及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DisGeNET数...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及生物信息学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得麻黄附子细辛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相关性靶点;借助韦恩图获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交集靶点信息,导入Cytoscape建立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将STRING平台和Cytoscape结合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并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和Pymol等软件对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将其可视化。结果:得到有效成分51个,对应靶点240个,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疾病靶点映射后共获得94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1742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5条,主要影响有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化合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等通路;分子对接方法将前5种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对接,显示木犀草素、柚皮素和β-谷甾醇等化合物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皮生长因子和Akt1等核心靶点结合较好,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协同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网络药理 生物信息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5
2
作者 潘世伟 萧明第 +4 位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间。结果:36例先心病患者在术毕心脏复跳后即为Ⅲ度AVB;6例在平均术后4.8天(0.5~13.0天)出现Ⅲ度AVB。42例中14例(33.3%)在自主性窦性心律恢复当天即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28例(66.7%)需要平均8.8天(1~81天)的窦性心律与传导阻滞心律的交替过程。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时间为术后平均11.7天(0.5~81.0天)。3例术后死于与Ⅲ度AVB无关的并发症。结论: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AVB的产生原因主要为术中损伤传导系统造成局部出血、水肿所致。出现Ⅲ度AVB,应先安置临时起搏器,帮助自主心律的转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冯珊珊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8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一般护理、心力衰竭或(和)阿-斯综合征护理、阿-斯综合征预防护理、避免诱因的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心理护理、饮食...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一般护理、心力衰竭或(和)阿-斯综合征护理、阿-斯综合征预防护理、避免诱因的护理干预等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治疗护理等常规护理,比较2组对疾病及相关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和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及心力衰竭所需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出院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早期发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及心力衰竭,提高患者对本病及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
下载PDF
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内畸形矫治术中的安全护理
4
作者 孙兰英 刘秋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7-17,共1页
通过对我院3例心内畸形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成功的手术,我们体会到,要确保手术的成功,术中的安全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业务娴熟,对病情了解,主动协助麻醉师度过麻醉诱导期,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 通过对我院3例心内畸形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成功的手术,我们体会到,要确保手术的成功,术中的安全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业务娴熟,对病情了解,主动协助麻醉师度过麻醉诱导期,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护土应掌握心内膜、心外膜起搏器以及胸内除颤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心脏复苏期配合医生做好心脏复跳工作,准确无误地给予各种所需药品,保证各项操作准确及时,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心内畸形矫治术 外科护理
下载PDF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及BNP、cTnI等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朝江 魏高辉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研究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TPI)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AB)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TPI术式治疗的88例Ⅲ-DAB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 目的研究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TPI)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AB)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TPI术式治疗的88例Ⅲ-DAB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受检者的血浆BNP、血清cTnI,以及观察组TPI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分析观察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NP(112.24±17.33)pg/mL及cTnI水平(1.28±0.26)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3±9.82)pg/mL及(0.03±0.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PI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9.27±6.33)%及心脏指数(CI)(4.18±0.13)L/min·m^2,均明显高于TPI治疗前的(51.39±3.17)%及(3.15±0.11)L/min·m^2,左房内径(LAD)(31.19±3.06)mm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2.18±4.13)mm均明显低于TPI治疗前的(43.58±5.21)mm及(50.26±5.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TPI治疗后的BNP(41.83±9.87)pg/mL及cTnI水平(0.53±0.07)ng/mL均明显低于TPI治疗前的(112.24±17.33)pg/mL及(1.28±0.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均分别与LVEF及CI呈负相关(r=-5.394、-7.108、-6.024、-6.138),与LAD及LVEDD呈正相关(r=6.133、5.971、5.421、5.620);观察组患者均经TPI治疗后一次植入成功,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利用TPI术式治疗Ⅲ-DAB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且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 Tn I与LVEF及CI呈负相关,与LAD及LVEDD呈正相关,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 脑钠肽 心肌肌钙蛋白
下载PDF
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志高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内科住院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9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目的探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内科住院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9例作为研究组,采用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同期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及其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研究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后,研究组血浆BNP、血清cTnI水平均低于同组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LVEF、CI均明显高于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LAD、LVEDD均明显低于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患者电极一次性到位成功率高,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术通过显著降低BNP、cTnI水平,从而显著改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静脉漂浮电极导管 临时心脏起搏器术 度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倒置临床心电图分析
7
作者 赵宇 王高频 刘仁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91-93,共3页
本文通过对1例Ⅲ°AVB患者在宽QRS逸搏心律转变中出现T波倒置的心电图分析,进一步讨论记忆T波和缺血T波的鉴别。
关键词 °房室阻滞 室性逸搏心律 记忆性T波 缺血T波 心电图
下载PDF
心内直视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处理
8
作者 张成立 刘健 +5 位作者 贾奎 徐宏耀 冯书梅 王培玉 杜静 郑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2-363,共2页
1987~1998 年, 共收治541 例需心内直视术的患者, 1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为2.03% 。熟识心脏解剖和掌握手术技巧是预防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关键。一旦发生,应安放和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并合理应用药... 1987~1998 年, 共收治541 例需心内直视术的患者, 1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为2.03% 。熟识心脏解剖和掌握手术技巧是预防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关键。一旦发生,应安放和正确使用临时起搏器,并合理应用药物将心室率控制在60~90 m i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 处理
下载PDF
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汤长春 向力群 +3 位作者 胡美英 张翼 彭珍云 曾向辉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3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32例及RVS起搏组(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3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32例及RVS起搏组(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s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显著升高([286.8±5.2)pg/mlvs(212.1±6.6)pg/ml,P<0.05];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的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的起搏部位。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RVA起搏 RVS起搏 NT-PROBNP
下载PDF
68例儿童植入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娟 易岂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0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 h至18岁11个月,平均(66.96±58.14)个月,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搏方式、... 目的:探讨植入心脏起搏器儿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9月至2017年10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 h至18岁11个月,平均(66.96±58.14)个月,包括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起搏方式、植入后心脏大小、心功能改变等情况。结果:共收集68例患儿,初期植入临时起搏器61例,永久起搏器7例。临时起搏器组中心外膜起搏25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术中植入),心内膜起搏3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5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degree atrio ventricular block,Ⅲ°AVB)5例,心律失常3例(导管消融术后Ⅲ°AVB、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心肌病3例(伴Ⅲ°AVB、室上性心动过速);临时起搏器植入同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46例患儿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其中心外膜起搏20例(20/25,80%),心内膜起搏26例,包括暴发性心肌炎20例(20/25,80%),先天性心脏病术后2例(2/5,40%),心律失常3例(3/3,100%),心肌病1例(1/3,33.3%),8例最终植入永久起搏器,6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初期7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儿病因包括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先天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1例,暴发性心肌炎1例(外院已植入临时起搏器),Ⅲ°AVB伴阿-斯综合征(病因不明)4例;临时起搏过程中3例发生电极移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出现皮肤囊袋感染。临时起搏组植入前、后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及永久起搏组植入前、后LVD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时心脏起搏可以保证重要脏器血供,为药物治疗起效赢得时间,保证心功能恢复;在临时起搏器植入4周内仍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则需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起搏器 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治疗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的护理
11
作者 王静 徐月美 陈群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8-66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反复胸闷、乏力伴头晕2年余”于2020年12月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008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020年11月行三尖瓣置换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入院后... 1临床资料患者女,47岁。因“反复胸闷、乏力伴头晕2年余”于2020年12月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008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020年11月行三尖瓣置换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确定患者具有单腔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但采取传统方法植入起搏器,术后伤口愈合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护理
下载PDF
右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治疗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梅 周炳凤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评价右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治疗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因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共56例(其中植入DDD起搏器患者42例),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12个月后每年随访1次,特殊情况即时就诊... 目的:评价右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治疗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因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需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共56例(其中植入DDD起搏器患者42例),术后第1、3、6、12个月随访,12个月后每年随访1次,特殊情况即时就诊。术后第6个月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指标及起搏参数,对比术前、术后6个月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患者生活质量、6min步行距离、血清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测定值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LVEF及大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间隔起搏安全可行,能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且不影响双心室同步性,可替代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 右室间隔起搏 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左心室射血分数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玲 杨晓宇 +2 位作者 柯海燕 邵山 周瑞珏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541-2544,共4页
目的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电极起搏部位的关系。方法 6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心室起搏电极放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 目的评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电极起搏部位的关系。方法 6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心室起搏电极放置于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或右心室心尖部(RVA)。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植入术前和术后12个月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植入双腔起搏器后12个月,患者血浆NT-proBNP较术前下降[(318.1±276.1)pg/ml vs.(339.1±299.7)pg/ml](P<0.05)。LVEF<50%组RVOTS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下降[(398.5±247.4)pg/ml vs.(473.5±339.1)pg/ml](P<0.01),但RVA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升高[(453.6±365.7)pg/ml vs.(426.5±322.6)pg/ml](P<0.05)。LVEF>50%组的RVOTS或RVA起搏术后12个月NT-proBNP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血浆NT-proBNP水平与术前LVEF和心室电极起搏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房室传导阻滞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
原文传递
新生儿红斑狼疮八例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群 邵肖梅 +4 位作者 曹云 陈超 程国强 施忆赟 周利军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的认识。方法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2月诊断为NLE患儿的临床表现、狼疮相关血清学指标及头颅CT等辅助检查,并随访至正常或1.5岁。结果共8例患儿诊断为NLE,其中男3例,...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的认识。方法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2月诊断为NLE患儿的临床表现、狼疮相关血清学指标及头颅CT等辅助检查,并随访至正常或1.5岁。结果共8例患儿诊断为NLE,其中男3例,女5例,足月小样儿4例,临床表现为皮疹(8例)、肝脾肿大(5例)、血小板减少(4例)、神经系统异常(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例)等。仅3例患儿的母亲产前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均有抗核抗体(ANA)和/或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Ro/SSA)和/或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La/SSB)阳性,母亲均有ANA阳性。所有症状除Ⅲ度AVB外均消失,1例神经系统异常者1.5岁随访时也表现正常。结论需提高对NLE的认识才能避免漏诊,早期神经系统异常者不能轻易下有后遗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婴儿 新生 心脏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在体经皮微创注射TBX18构建生物起搏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单迎光 赵庆彦 +11 位作者 黄鹤 杨媚 权大君 邹强 代子玄 赵红宜 张淑娟 熊东升 刘育 王晞 唐艳红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注射转录因子T-box 18(TBX18)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犬心率的影响。方法取两只比格犬,均植入起搏器(右室VVI起搏,45次/分)并经股静脉途径消融房室结构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经导管(NOGA MyoStar)分别注射腺病毒-绿...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注射转录因子T-box 18(TBX18)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犬心率的影响。方法取两只比格犬,均植入起搏器(右室VVI起搏,45次/分)并经股静脉途径消融房室结构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经导管(NOGA MyoStar)分别注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TBX18(Ad-GFP-TBX18,TBX18犬)或Ad-GFP(GFP犬)至右室流出道靠近间隔处,观察14天后犬的心率变化及逸搏节律起源部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注射部位心肌细胞荧光表达强度。结果房室结消融后两只犬均为起搏心律,频率45次/分,14天后TBX18犬心率64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位于注射部位,GFP犬心率48次/分,逸搏节律起源点远离注射部位。荧光检测显示注射部位心肌组织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经皮微创注射TBX18可构建生物起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TBX18 度房室传导阻滞 微创
原文传递
术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心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广杰 郑卫峰 张守彦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7期695-697,共3页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植入双腔全自动心脏永久起搏器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患者100例,术前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对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植入双腔全自动心脏永久起搏器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患者100例,术前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按Hcy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Hcy≥10μmol/L)和对照组40例(Hcy〈10μmol/L)。观察2组术后7d及术后1a时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起搏器心律心电图QRS波群时限(pacemaker rhythm electrocardiogram QRS duration,PQRSD)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记录术后1a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即刻PQRSD[(131.52±6.24)ms]、血浆BNP[(107.15±25.10)ng/L]及术后7dLVEF[(49.60±7.30)%]与对照组[(133.40±7.66)ms、(73.88±12.09)ng/L、(51.80±7.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PQRSD[(139.15±7.30)ms]、血浆BNP[(343.95±40.42)ng/L]高于对照组[(134.63±6.70)ms、(202.85±52.03)ng/L],LVEF[(46.60±7.70)%]低于对照组[(49.60±7.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心功能不全发生率(28%)高于对照组(13%)(P〈0.05);术前高Hcy水平是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80,95%CI:1.977~17.087,P=0.001)。结论 术前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心脏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该指标可作为右心室起搏术后心脏结构与心功能变化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同型半胱氨酸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左心室收缩功能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