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lfare effects of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on different aged land-lost farmers:exemplified in Wuhan city 被引量:3
1
作者 Kaili Peng Xuemei Bai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年第1期45-52,共8页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rapid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growth.The welfare of farmers who lost their farmland attracted a widespread concern within the society and ...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rapid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growth.The welfare of farmers who lost their farmland attracted a widespread concern within the society and academia.However,further research about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armer groups is still need to be conducted.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land-lost farmers into three age groups:younger than 45,45-65,and more than 65.It proposes a welfare index system including eight functional areas based on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affected farmers,taking four districts of Wuhan City as case study area.Fuzzy mathematics method is used to derive the aggregated welfare effect index.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overall welfare levels of land-lost farmers of all age groups declined,but with a varying degree,with the level of welfare in those farmers who are 45-65 years old,younger than 45 years old,and older than 65 years old decreased by 18.7%,16.6%,and 12.7%,respectively.The direction and degree of effects on the functional activity index vari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Economic conditions,living environment,health,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all age groups decrease while social security and housing conditions increase.On the other hand,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social communication,and leisure have different changing directions in different age stages.These results call for differentiated and tailor-made compensation policies for land-lost farmers,towards improving the welfare levels of all farmers and reduce the disparity among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different age land-loss farmers welfare effect Wuhan City
下载PDF
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界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根年 欧海若 +2 位作者 吴次芳 陈金龙 盛乐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9-74,共6页
城镇土地质量差异不仅存在于城镇内部。而且在城镇之间也有明显反映.本文以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浙江省城镇土地分等地域分异规律。将浙江省城镇土地划分为五个等级、为政府制定有关地价宏观调控政策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城镇 土地分等 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使用制度 浙江
下载PDF
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研究——以湖南省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国华 郑云有 朱翔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8-242,共5页
针对我国城市间土地分等研究落后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在此基础上 ,以湖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样本 ,选用八类因素共 2 6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 ,湖南省 12个地级市可划分为五等。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分等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湖南
下载PDF
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董黎明 李向明 +2 位作者 冯长春 胡存智 廖永林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存在于城市内部,而且在城市之间也有反映。本文以级差地租理沦和区位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因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把全国的城市分为七个等级,为国家制定土地有偿使用的宏... 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不仅存在于城市内部,而且在城市之间也有反映。本文以级差地租理沦和区位论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城市土地收益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因子,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把全国的城市分为七个等级,为国家制定土地有偿使用的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有偿使用 级差地租
下载PDF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位差异 影响因素 地级市
下载PDF
基于MapGIS地价系统的城镇土地定级研究——以德州市城区商服用地定级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安艺明 赵文武 +2 位作者 姜广辉 霍荟阁 靳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3期51-58,共8页
为了全面掌握德州市城镇土地质量和利用状况,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德州市城区作为定级区域,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和因子权重,应用MapGIS6.7进行单因子层量化,确定各因子层的衰减方式、要素级别、各级别的功能... 为了全面掌握德州市城镇土地质量和利用状况,为政府土地利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以德州市城区作为定级区域,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和因子权重,应用MapGIS6.7进行单因子层量化,确定各因子层的衰减方式、要素级别、各级别的功能分和服务半径;在此基础上,基于MapGIS地价系统,输入专家信息、因素因子体系和权重以及因素因子信息,设定单元格大小和障碍物通行点、通行线,进行因素因子分值计算;根据生成的单元总分值频率直方图并经过检验和修正,确定最终土地级别界线。结果表明:德州市城区一、二、三、四、五级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2%、11.08%、15.70%、31.93%和38.47%,土地级别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逐级降低的趋势,京沪铁路、岔河、京福高速公路和减河成为各级别划分的主要界线。与上一轮商服用地定级结果相比:一级和二级商服用地的面积明显增加,土地质量有较大提高;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对经济开发区投入加强,进行了商业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GIS地价系统 城镇土地定级 多因素综合评定法 德州市城区
下载PDF
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梁留科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98,共9页
以GIS为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对城区土地定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及唐河县土地具体的分等定级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唐河县 土地定级 土地 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
下载PDF
重庆市城镇土地分等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晓凤 周宝同 +1 位作者 刘颖 邵俊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5年第5期559-562,F0004,共5页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构建土地分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城市内部土地质量评价,采用聚类法对综合得分进行等别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重庆市38个区县城... 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构建土地分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城市内部土地质量评价,采用聚类法对综合得分进行等别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土地可划分为六等。2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差异明显,评价分值由高到低衰减速度不同。3重庆市城镇土地质量等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高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都市功能核心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低等别土地主要分布在"两翼"地区。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集聚规模和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镇土地分等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土地质量 评价 分等 层次分析法 重庆市
下载PDF
房地产市场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庄瑞 藏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122,共7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建设水平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房地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程度对于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与城镇化建设的同步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理论模型和经验分析,从系统分析入手,通过综合指标建立"房地产市场—城镇化建设水平"系统(系统Ⅰ:房地产市场;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指标权值的求取,进而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等级城市两个系统的运行成效、耦合阶段和协调趋势,以期强化政策制定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研究表明:1房地产销售价格、预期与信贷和人口流动是房地产市场作用于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2系统Ⅰ—房地产市场,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三线城市>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系统Ⅱ—城镇化建设水平,序参量的空间规律表现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3我国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和城镇化建设水平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较大,耦合程度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一线城市;从协调度来看,整体表现为中度协调,但应注意北京市已表现为低度协调状态。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要限制一线城市"以速度为纲"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二是依靠房价、信贷和户籍等政策约束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控制一线城市的体量;三是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落户,注重提升三线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城镇化建设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不同等级城市
下载PDF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根据武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是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流出类型,且在质量等级上多为优质耕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差异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城区的... 根据武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是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流出类型,且在质量等级上多为优质耕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差异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城区的新区及城郊区;其区域指向性变化亦明显,主城区扩展的建设用地主要以城市、建制镇、村庄等居民点用地为主,城郊区以交通用地及工矿用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城市流转 基本态势 区域差异 武汉市
下载PDF
安徽省滁州市耕地数量变化对工业化、城市化响应的差异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5,20,共5页
以1975—2005年安徽省滁州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呈非平稳变动,工业化对... 以1975—2005年安徽省滁州市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区域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呈非平稳变动,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且影响时间更为持久。说明滁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在当前滁州市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平衡发展的情况下,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综合质量,对于保护耕地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工业化 城市化 差异 滁州市
下载PDF
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与等别地价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新忠 蔡佐茜 +1 位作者 周国华 李慎鹏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42-47,共6页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土地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了由8类因素共2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质量分等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地价验证等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和等别地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土地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了由8类因素共23个指标构成的城市土地质量分等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及地价验证等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分等和等别地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指标体系评价的城市土地质量综合得分与城市地价水平基本吻合,客观地反映了城市间土地质量分异规律;经聚类分析和地价验证,湖南省13个城市划分为5个土地等,各等别城市地价水平差异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城市地价宏观管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土地分等 等别地价 湖南省
下载PDF
铜川市城镇土地定级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开宇 张艳芳 任志远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土地定级是城市地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城市土地区位和土地使用效益的聚集程度及分布规律为依据,是对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和土地价格的评定.本研究以GIS为研究基础,利用“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
关键词 铜川市 土地定级 信息系统 城镇 地产评估
下载PDF
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路线探讨——以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陈韦 熊向宁 +1 位作者 王芳 黄广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5,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 研究目的:基于国家行业规程对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及土地定级技术路线进行再认识,并提出一种兼顾城市规划影响的城镇土地定级技术途径。研究方法: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建立地价潜力模型,揭示城市规划对土地质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模型测算结果提炼成城市规划因素因子,纳入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后参与多因素综合评价确定土地级别。研究结果:城市规划通过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综合部署各项城市建设对土地价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兼顾城市规划因素的土地定级技术路线不仅能克服传统土地定级的局限,而且对现有国家规程的技术框架进行了扩展。研究结论:武汉市商业用地定级的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定级 多因素综合评价 城市规划因素 武汉市
下载PDF
“十八大”前后城市用地供应差异研究
15
作者 郭尚玉 齐艳红 +2 位作者 李宁 许月 赵映慧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年第3期52-55,共4页
从《中国国土资源年鉴》获得2009-2016年中国城市用地供应总量,划拨和出让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和集中度模型,分析“十八”大前后城市用地供应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城市用地供应差异缩小,以2012年为界... 从《中国国土资源年鉴》获得2009-2016年中国城市用地供应总量,划拨和出让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和集中度模型,分析“十八”大前后城市用地供应差异。结果表明:(1)总体上我国城市用地供应差异缩小,以2012年为界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2)出让用地、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也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且都在2012年后差异变化比较平稳。(3)总体上我国城市用地供应集中度低,属于竞争供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土地供应 差异指数 中国城市
下载PDF
湖北省县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分析
16
作者 朱正杰 杨婉 郑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286-289,共4页
以湖北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96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聚类法对评价结果分级。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差距较小,集... 以湖北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湖北省96个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聚类法对评价结果分级。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市、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差距较小,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为均衡;湖北省县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形成中部高、东西部两侧略低的格局,主要原因是受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评价指标 空间差异 县级市
下载PDF
山东省县级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及时空差异研究
17
作者 陈柏成 王筱明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156,共7页
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对于制定科学的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城市土地合理高效扩张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 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对于制定科学的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城市土地合理高效扩张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5—2017年山东省县级城市土地扩张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扩张效率低值区和中值区城市数量不断增加,高值区城市数量不断减少,中高值区城市数量相对稳定,不同时段不同扩张效率级别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从空间上看扩张效率显著升高型和低效扩张稳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东和鲁北地区;高效扩张稳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南地区;扩张效率显著降低型城市呈集团式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莒县、平度市、鄄城县及泰安市辖区及周边区域。针对不同土地扩张效率类型城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土地扩张效率 时空差异 山东省 县级城市
下载PDF
宿州市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分析
18
作者 方刚 邓大保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宿州市为研究对象,Landsat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宿州市地表温度,对反演结果进行密度分割,系统分析近20年来宿州市地表温度变化及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 以宿州市为研究对象,Landsat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宿州市地表温度,对反演结果进行密度分割,系统分析近20年来宿州市地表温度变化及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地表温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较2001年分别上升了12.12℃、4.98℃和7.3℃,且温差逐渐增大;城市热岛和绿岛面积变化较大,强热岛区和热岛区面积2020年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6.55%和3.71%,强绿岛区和绿岛区面积比分别减少了1.06%和10.67%;强热岛区和热岛区主要分布在市区和县城中心,绿岛区和正常区主要分布在郊区和热岛区边缘地带,强绿岛区主要分布在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辐射传输方程法 地表温度反演 时空变化 宿州市
下载PDF
人口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及分异
19
作者 周臻 陈浩 王磊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5,共15页
【目的】收缩型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人口收缩-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现象,解析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是深入理解其机理的基础。【方法】使用中国土地市场网交易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遴选对照城市,解析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相对于增长型... 【目的】收缩型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人口收缩-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现象,解析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是深入理解其机理的基础。【方法】使用中国土地市场网交易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遴选对照城市,解析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相对于增长型中小城市样本的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组间差异);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差异特征(组内差异);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和组内供地差异形成的关键主导因素。【结果】①相比对照城市,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特征为规模降低,价格增长明显放缓,以划拨等非市场化方式供地的比重、交通和公共设施等非经营性和非产业供地比重有较快扩大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还表现为供地规模较大但价格普遍较低的区域性特征。②依据建设用地供应特征,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可降维并归纳为“低水平供给型”“供给退化型”“弱增长供给型”3种类型。其中,“低水平供给型”城市多为传统农业型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供给退化型”城市多为重工业衰退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呈衰退态势;“弱增长供给型”城市多为增长区域内的人口外流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稳定发展但存在衰退风险。③组间供地差异主要与人口和产业发展等需求因素相关,组内供地差异则主要与政府供给因素和工业发展水平相关。【结论】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显示出群体性特征和内部差异。尽管收缩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可以被地方政府短期改变,但往往会在长时期的波动中回归到人口和产业等发展条件决定的真实水平,因此人-地增长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所纠正。据此,对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等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建设用地供应 区域差异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更新 倾向得分匹配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