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苦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静 范黎明 +2 位作者 肖春 叶敏 查友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532-17533,共2页
苦葛为豆科葛属缠绕草本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该文对中药苦葛在医用和农用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苦葛具有多种医用活性,而且对农业害虫植物病原菌和软体动物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虽然从中分离到了一些化合物,但这... 苦葛为豆科葛属缠绕草本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该文对中药苦葛在医用和农用方面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苦葛具有多种医用活性,而且对农业害虫植物病原菌和软体动物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虽然从中分离到了一些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的具体生物活性尚不清楚,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医药研究开发专家和农药研究开发专家应联合起来,对苦葛进行深入研究,对苦葛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苦葛的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葛(Pueraria peduncularis(grah.ex Btnth)) 中草药 医用 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苦马豆素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郝宝成 武凡琳 +6 位作者 邢小勇 项海涛 温峰琴 王学红 权晓弟 胡永浩 梁剑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81,共12页
【目的】疯草是中国西部影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毒草之一。主要有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等,在冬季牧草严重缺乏的时节,牛羊等牲畜被迫采食后可引起中毒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每年给我国草地生态和畜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 【目的】疯草是中国西部影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毒草之一。主要有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等,在冬季牧草严重缺乏的时节,牛羊等牲畜被迫采食后可引起中毒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每年给我国草地生态和畜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是危害最严重的毒草。目前,我国西部天然草地动物因疯草中毒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持续剧增。苦马豆素被认为是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由于疯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如何改善草地生态,合理开发利用疯草成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近几十年来,随着对疯草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们发现苦马豆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还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抗HIV及扩散抑制剂、抗病毒和细胞保护剂等药物使用。目前,国内在对苦马豆素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方面研究较热,但是,对苦马豆素在抗病毒活性、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为了探讨茎直黄芪中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为抗BVDV的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CPE观察法和MTT比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SW对牛肾原代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的毒性作用,确定药物的安全浓度和TD50,并分别采用先加药后感染病毒、先感染病毒后加药、药毒作用2 h后加入、感染病毒同时给药后再加药四种作用方式,检测不同浓度SW对BVDV入侵的阻断作用、复制的抑制作用、直接杀伤作用和综合作用,并计算不同作用方式下的治疗指数。【结果】结果显示:SW浓度小于0.256μg·mL-1范围内对MBDK细胞无毒性作用,在大于0.512μg·mL-1浓度下MBDK细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变,TD50为2.512μg·mL-1,按Reed-Muench氏法计算BVDV TCID50为10-4.7/0.1mL;在体外随苦马豆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BVDV作用具有很好的量效关系,且与作用方式有关,比较四种作用方式下的治疗指数1.05、2.47、2.08和3.21,说明SW对BVDV的综合作用(65.29%,P<0.01)和复制(65.05%,P<0.01)的抑制作用较好,亦有一定的直接杀伤作用,但对其入侵的阻断作用不佳。【结论】SW在体外有良好抗BVDV活性作用,并推测苦马豆素(SW)抗病毒的主要效应可能是SW能进入细胞内抑制BVDV的复制增殖以及直接灭活游离BVDV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直黄芪 苦马豆素(SW)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抗病毒 SWAINSONINE (SW)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下载PDF
葛根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晓瑢 王明奎 +2 位作者 彭树林 刘发强 丁立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从豆科葛属植物云南葛藤 Pueraria peduncularis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方法 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进行鉴定。结果 它们的化学结构为 :3- O- [β- D-吡喃葡萄糖 (1→ 3)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 3β,15 α,2 3-三... 目的 从豆科葛属植物云南葛藤 Pueraria peduncularis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方法 通过波谱和化学方法分别进行鉴定。结果 它们的化学结构为 :3- O- [β- D-吡喃葡萄糖 (1→ 3) - β- 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 ]- 3β,15 α,2 3-三羟基齐墩果 - 12 -烯 - 16 -酮 ( ) ,大豆素 ( ) ,染料木素 ( ) ,大豆苷 ( ) ,染料木苷 ( ) ,3β,15 α-二羟基齐墩果 - 12 -烯 - 16 -酮 ( ) ,羽扇醇 ( ) ,桦木酸 ( ) ,α-菠甾醇葡萄糖苷 ( )和α-菠甾醇 ( )。结论 化合物 对黑曲霉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葛藤 化学成分 黑曲霉 中药
下载PDF
响铃草药材中总黄酮和3种黄酮苷元的测定方法及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倩 杨宪 +2 位作者 刘应杰 王伯初 张雪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3-98,共6页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量。生长旺季为3~8月份,4种成分含量均较低;而在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休眠期),4种成分含量逐渐增高,2月份含量达最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大4种成分的含量升高,1~6年生的植株内3种黄酮苷元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较快增长;6~9年生期间,3种黄酮苷元含量近似直线上升;9年以后增加缓慢;总黄酮含量与年限的增长呈曲线增加,1年生最低,为13.42mg/g;10年生最高,为25.10mg/g,平均每年增加总黄酮1.168mg/g。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响铃草中,总黄酮、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4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生源地为四川邻水长安乡,云南昆明和云南宾江总黄酮和槲皮素差异不大,但都低于四川邻水长安乡,只是云南宾江的染料木素和山柰素含量略高于云南昆明;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为贵州雷山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染料木素 山柰素 响铃草 总黄酮
下载PDF
响铃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旭 龙飞 +4 位作者 邓赟 彭腾 李莹 董小萍 胡晓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 目的研究响铃草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出的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95%乙醇提取物用不同的溶剂萃取,萃取物上硅胶柱,反复进行柱色谱分离,用光谱方法对分离所得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出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催吐萝芙木叶醇(3-氧化-6-羟基紫罗兰醇,Ⅰ)、染料木素(Ⅱ)、对羟基苯甲酸(Ⅲ)、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Ⅴ)、二十八烷醇(Ⅵ)、β-谷甾醇(Ⅶ)、β-胡萝卜苷(Ⅷ)、豆甾醇(Ⅸ)、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结论该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铃草 假地蓝 染料木素
下载PDF
苦葛根中的新三萜成分 被引量:6
6
作者 曾明 易杨华 +3 位作者 郑水庆 陶朝阳 张汉明 苏中武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研究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 (Grah .exBenth .)Benth .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得到 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 ,用IR ,MS ,1HNMR ,13 CNMR(DEPT) ,HMQC ,HMBC ,NOESY和NOE差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 目的 研究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 (Grah .exBenth .)Benth .根的化学成分。 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得到 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 ,用IR ,MS ,1HNMR ,13 CNMR(DEPT) ,HMQC ,HMBC ,NOESY和NOE差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 1为 3 O [β D 吡喃葡糖基 (1→ 3) O β D 吡喃葡糖醛酸基 ] 15α 羟基齐墩果 12烯 16 酮 ,化合物 2为 3β,15α 二羟基齐墩果 12烯 16 酮 ,化合物 3为 3β ,16 β 二羟基齐墩果 12烯 15 酮。 结论  1和 3为新化合物 ,1被命名为苦葛皂苷A ,3被命名为苦葛二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葛 三萜 苦葛皂苷A 苦葛二醇 中药
下载PDF
假地蓝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林珍 杨小生 +1 位作者 朱海燕 石京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研究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纯化,UV、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假地蓝全草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 目的研究假地蓝Crotalaria ferrugin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成分分离纯化,UV、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假地蓝全草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高山金链花素(Ⅱ)、染料木素(Ⅲ)、正四十二烷酸(Ⅳ)、正三十二烷酸(Ⅴ)、正三十一烷醇(Ⅵ)、(2S,3S,4R,12E,2′R)-2-(2′-羟基-二十二碳酰胺基)二十碳-1,3,4-三羟基-12-烯(Ⅶ)、胡萝卜苷(Ⅷ)、白桦脂酸(Ⅸ)、3′,5-dihydroxy-4′-methoxy-2″,2″-dimethylpyrano-(5″,6″,6,7)-isoflavone(Ⅹ)、12-oleanene-3β,22β,24-triol(soyasapogenol B,Ⅺ)、laburnetin[4′,5,7-trihydroxy-6-(2-hydroxy-3-methyl-3-buteny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地蓝 异黄酮 神经酰胺 soyasapogenol B
下载PDF
民族药响铃草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英 王慧娟 +2 位作者 段震 李燕 黄赤夫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响铃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响铃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黄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 目的探讨响铃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响铃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黄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响铃草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铃草 抑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圈
下载PDF
响铃草黄酮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贞建 周英 +2 位作者 卢国峰 王寒 王慧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为探讨响铃草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乙醇索氏抽提、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获得响铃草黄酮提取物,通过打孔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其对4种人体常见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响铃草黄酮提取物对供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 为探讨响铃草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乙醇索氏抽提、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获得响铃草黄酮提取物,通过打孔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检测其对4种人体常见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响铃草黄酮提取物对供试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响铃草黄酮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为38.51%,该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分别为36 mm、11 mm、9 mm和0 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藤黄微球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 mg/mL、25 mg/mL,50 mg/mL。用乙醇索氏抽提、大孔树脂纯化的方法提纯响铃草总黄酮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铃草 黄酮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滇产苦葛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刚 麻兵继 刘吉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496,共2页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 目的研究滇产苦葛Puerariapeduncu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分离鉴定苦葛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苦葛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5α-豆甾-7,22-二烯-3β-醇(Ⅰ)、二十六烷酸-α-甘油酯(Ⅱ)、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Ⅲ)、齐墩果酸(Ⅴ)和齐墩果酸-3β-O-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葛 三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苦葛蔓中的新三萜成分 被引量:9
11
作者 丁立生 窦永泽 +2 位作者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对苦葛蔓(PuerariapeduncularisGrah.)酸水解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得到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用MS,1HNMR,13CNMR(DEPT),HMQ... 目的:对苦葛蔓(PuerariapeduncularisGrah.)酸水解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得到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用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和NOESY谱鉴定化合物。结果:经光谱鉴定化合物1为3β,15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2为3β,15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3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soyasapogenolB)。结论: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葛蔓 三萜 化学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云南葛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娜 杨若林 +1 位作者 闵知大 吴厚铭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6-170,共5页
云南葛( 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 为豆科葛属植物,有关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甙类化合物,通过1 HNMR 谱,13CNMR 谱及二维谱,应用“从头开始”( ab initio) 的方法鉴定它的结构为:3... 云南葛( 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 .) 为豆科葛属植物,有关它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从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甙类化合物,通过1 HNMR 谱,13CNMR 谱及二维谱,应用“从头开始”( ab initio) 的方法鉴定它的结构为:3OβD吡喃葡萄糖(1 →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3 ,15 ,23三羟基12齐墩果烯16酮(3OβDglucopyranosyl(1 →3)βDglucuronopyranosyl3 ,15 ,23trihydroxy12oleanen16one) ,命名为云南葛皂甙A(pedunsaponin 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葛 三萜皂甙 云南葛皂甙A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响铃草总黄酮清除自由基及抑制亚硝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敏 邵艳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671,共5页
优选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清除自由基及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能力。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响铃草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以及对亚硝胺合成... 优选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清除自由基及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能力。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乙醇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响铃草总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以及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3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黄酮得率为1.72%;响铃草总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能够有效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铃草 总黄酮 提取工艺 清除自由基 亚硝化
下载PDF
白族药响铃草的性状与显微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月娥 周浓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85-986,共2页
对云南白族药响铃草Crotalaria ferrugineaG rah.的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进行鉴定,为该药的开发利用、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白族药 响铃草 生药鉴定
下载PDF
民族药响铃草的生药鉴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月娥 周浓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为开发利用民族药响铃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结果:响铃草为豆科植物假地蓝CrotalariaferrugineaGrah的全草,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定特征。结论:实验结果为该药的开发利用、鉴别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民族药 响铃草 假地蓝 生药鉴定
下载PDF
计算机绘图机图纸输出排放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泽蓉 周汝忠 王忠 《机械》 2002年第2期63-64,共2页
通过国标图纸和绘图机输出图纸规律的分析 ,研制了一套图纸输出排放软件 ,从而节约了纸张 ,同时对图纸的管理、保存及复制也带来了方便。
关键词 计算机绘图 绘图机 工程图纸 图纸输出排放系统
下载PDF
十月“英国建筑周”BIM再当主角
17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年第4期44-,共1页
据报道,英国建筑研究院(BRE)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在英国建筑周(UK Construction Week)的建筑展(Build Show)上举办为期3天(10月6-8日)的BIM研讨会。据悉将在研讨会上做报告的专家有BIM住房协会主席Andrew Carpenter、英国Co Builder董事长N... 据报道,英国建筑研究院(BRE)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在英国建筑周(UK Construction Week)的建筑展(Build Show)上举办为期3天(10月6-8日)的BIM研讨会。据悉将在研讨会上做报告的专家有BIM住房协会主席Andrew Carpenter、英国Co Builder董事长Nick Tune、综合环境解决方案(IES)公司软件供应部门负责人Dr Sarah Graham和英国Solibri常务董事David Jellings等。英国建筑研究院集团业务发展总监Miles Watkins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建筑 BIM 供应部门 集团业务 公司软件 MILES CARPENTER Sarah grah
下载PDF
C.Thom assen猜想的证明
18
作者 殷志祥 赵前进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3-65,共3页
证明了若 G是 3连通无爪图 ,且 G的每个同构于 A的导出子图都满足 ( a1,a2 ) ,则 G是泛连通图 (除了 u,v∈ V( G) ,d( u,v) =1时 ,G中可能不存在 ( u,v)—k路外 )。由此立得C.Thomassen猜想 :每个 4连通线图均是
关键词 C.Thomassen猜想 导出子图 无爪图 泛连通图 无向简单图
下载PDF
假地蓝组培快繁体系的初步建立
19
作者 李金凤 杜梦杨 +3 位作者 张建 杨香娟 赵继鑫 李俊强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以假地蓝种子为材料培养出无菌苗,以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析,通过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筛选出各个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结果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30 d后诱导率可... 以假地蓝种子为材料培养出无菌苗,以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分析,通过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筛选出各个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结果发现: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2,4-D 1.0 mg/L,30 d后诱导率可达100%,褐化率为20%,翠绿色愈伤,长势好;愈伤组织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5 mg/L+2,4-D 0.8 mg/L,愈伤组织呈翠绿色,长势好,30 d后基本无褐化;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1 mg/L+TDZ 0.05 mg/L,60 d后诱导率达100%,平均丛生芽数5±0.54个,平均株高5.5 cm,褐化现象是假地蓝愈伤组织分化的必要前提;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 1.5 mg/L+NAA 1.5 mg/L,60 d后生根率达98.89%,平均主根数5条,平均根长4 cm,须根多.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假地蓝愈伤组织的褐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5 d后愈伤基本无褐化,但会抑制愈伤膨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地蓝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植物激素
下载PDF
纤维素酶法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天乐 王庆 丁锐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8-32,共5页
目的优选纤维素酶法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先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酶质量浓度、pH、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响铃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酶质量浓度、pH、提取温度... 目的优选纤维素酶法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先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酶质量浓度、pH、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响铃草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酶质量浓度、pH、提取温度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确定纤维素酶法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响铃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50%,酶质量浓度2.0 mg/m L,pH 4.0,提取温度55℃,液料比30∶1(m L/g),提取时间1 2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响铃草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18%,比水煎法和乙醇回流法分别提高了87.9%和33.7%。结论此法可用于响铃草总黄酮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铃草 总黄酮 纤维素酶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