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疑“进步”话语:三部英国小说简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殷企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19,共8页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 由狄更斯等人开创的质疑“进步”话语的传统在20世纪的英国一直持续着。约翰.韦恩、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和朱利安.巴恩斯都是这一传统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人物。他们分别创作的《山里的冬天》、《洼地》和《福楼拜的鹦鹉》也许只能被看作三个碎片,但是它们共同属于一部针对“进步”话语的推敲史,一部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推敲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 质疑 韦恩 斯威夫特 巴恩斯
下载PDF
《水之乡》与后现代历史讲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德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5-41,共7页
文章以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为个案,分析了后现代历史讲述的特征,认为《水之乡》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前沿、时至今日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和探究价值的后现代"居间性"问题。历史主体处于自然元素与人类活动之... 文章以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乡》为个案,分析了后现代历史讲述的特征,认为《水之乡》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前沿、时至今日依然有着现实意义和探究价值的后现代"居间性"问题。历史主体处于自然元素与人类活动之间,历史进程处在进步与倒退、过去与未来之间,历史讲述者处在参与和见证之间,而历史讲述则处在由各种不同叙事风格和修辞的文体之间。历史既是记忆又是遗忘,既是失去又是占有,既是客观的纪录又是主体的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水之乡》 后现代历史讲述 居间性
下载PDF
斯威夫特《水之乡》中女性伦理关怀研究
3
作者 徐红 胡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7-62,共6页
《水之乡》是斯威夫特以反思英国社会与人类命运为主题的“历史编纂元小说”,以独特的小说类型和叙述形式著称于世。同其它众多作品一样,小说中女性角色并不凸显,所占篇幅也不多,但却不存在对女性的模式化偏见。文章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 《水之乡》是斯威夫特以反思英国社会与人类命运为主题的“历史编纂元小说”,以独特的小说类型和叙述形式著称于世。同其它众多作品一样,小说中女性角色并不凸显,所占篇幅也不多,但却不存在对女性的模式化偏见。文章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男权社会伦理语境、女性伦理困境以及男女伦理选择对比等主题。研究发现,《水之乡》具有深厚的道德意义和教诲价值,同时饱含男性作家对女性生存困境独特而深切的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威夫特 《水之乡》 女性 伦理关怀
下载PDF
《世外桃源》中的“仿真”世界
4
作者 王艳萍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1-77,共7页
利用新媒体理论探讨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世外桃源》中的"仿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人为、独创与复制、真实与虚假的界限被完全抹掉了,指涉符号与它所有指涉的事物完全失去了联系,影像、符... 利用新媒体理论探讨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世外桃源》中的"仿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人为、独创与复制、真实与虚假的界限被完全抹掉了,指涉符号与它所有指涉的事物完全失去了联系,影像、符号和符码成了纯粹的"超真实",即没有原本的摹本。从照片与"仿真"、电视与"仿真"、现实世界中的"仿真"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者是如何反映传媒文化泛滥下的当代英国人的价值虚无感。对"仿真"世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当代英国社会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世外桃源》
下载PDF
论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水之乡》中的生态伦理书写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延博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6-91,共6页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水之乡》采用网状叙事结构,描绘了一幅有关芬斯沼泽的后现代历史图景。小说将文学虚构与现实相结合,记录了人类与芬斯沼泽由和谐共存走向激烈对抗的过程,批判了科技对人类和自然的异化。小...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小说《水之乡》采用网状叙事结构,描绘了一幅有关芬斯沼泽的后现代历史图景。小说将文学虚构与现实相结合,记录了人类与芬斯沼泽由和谐共存走向激烈对抗的过程,批判了科技对人类和自然的异化。小说书写了家族商业帝国和民族帝国的兴衰历程,揭露了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实践的共谋。小说展现了冷战时期人类对核污染和创伤记忆的恐惧,剖析了英国教育中的工具理性,探寻了人类的自我救赎之路。小说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思考当下人类面临的生态困境和可能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水之乡》 生态伦理 工具理性
下载PDF
《杯酒留痕》的死亡尊严与德勒兹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奕颖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8-72,共5页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尊严等方面论述分析《杯酒留痕》中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死亡感悟。挖掘出作品内涵:生命不应有权力的场域隔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杯酒留痕》 死亡尊严 生命哲学
下载PDF
《洼地》中的“二元对立”文学结构主义解读
7
作者 吴秋生 韦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61-66,共6页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洼地》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主题意义等方面的二元对立来展现作品的独特结构魅力,为解读《洼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揭示小说的...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洼地》中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对立。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主题意义等方面的二元对立来展现作品的独特结构魅力,为解读《洼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揭示小说的深刻蕴涵:二元对立的形式之下,世界的本质恰恰是多元化的。人们需要用多元化的眼光来客观看待和包容这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洼地》 二元对立 结构主义
下载PDF
《最后的遗言》—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
8
作者 焦妍 田祥斌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04-105,共2页
《最后的遗言》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六部小说,其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代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借助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原理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次心灵之旅。通过分析小说人... 《最后的遗言》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六部小说,其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代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借助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原理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次心灵之旅。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在旅程中逐步撕破“人格面具”,展示内心;走出“阴影”,净化灵魂;最后找到“自我”的过程,探索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后的遗言》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荣格 英国 小说
下载PDF
《水之乡》中的历史进步模型
9
作者 周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8-74,共7页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其代表作《水之乡》中提出了以"reclamation"为模型的进步观,在作品中,该词包含"复原""矫正""开垦""收复"等多重含义。《水之乡》中的历史进步模型包含&qu...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在其代表作《水之乡》中提出了以"reclamation"为模型的进步观,在作品中,该词包含"复原""矫正""开垦""收复"等多重含义。《水之乡》中的历史进步模型包含"个人历史的复原、矫正与实现""地区历史的开拓与发展""人类历史的后退与前进",这三个层次的历史分别展现了"reclamation"的多义内涵,揭示了作者对进步的反思、对快速进步中的人类的规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之乡》 格雷厄姆 斯威夫特 英国文学
下载PDF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明天》中的生命伦理书写
10
作者 王延博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2-46,60,共6页
在小说《明天》中,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生命的孕育和延续为观察主线,在战后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避孕药”“人工授精术”和“基因工程”等入手表达了对当代英国社会生命伦理的关切。首先,作品中口服避孕药的流行解构了传... 在小说《明天》中,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生命的孕育和延续为观察主线,在战后生物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从“避孕药”“人工授精术”和“基因工程”等入手表达了对当代英国社会生命伦理的关切。首先,作品中口服避孕药的流行解构了传统婚恋观,流露出“道德家庭”让位于个人主义伦理的隐忧,并通过对激进女权主义的驳斥,揭示了人类孕育生命的恒久愿望。在此基础上,小说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授精术满足人们生育需求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伦理困境,暗示了依靠亲情联结跨越血缘壁垒的救赎路径。最后,作家的思考不断纵深,检视了科学功利主义实践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现代人对自然好奇心的失落,警示了基因工程对人类存续的潜在威胁,强调了关注生命内在超越性与创造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明天》 生命伦理
下载PDF
移情缺失与重拾: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白日光》中的情感伦理书写
11
作者 王延博 《外国语言文学》 2023年第3期29-39,134,共12页
在小说《白日光》中,斯威夫特着眼于战后英国社会人际间的情感伦理,反思了维系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道德和文明秩序。透过居住于伦敦郊区的主人公收容来自异乡的难民却招致伦理混乱的悲剧,小说家披露了绝对自由意志支配下的爱欲对他者的侵... 在小说《白日光》中,斯威夫特着眼于战后英国社会人际间的情感伦理,反思了维系民族认同的现代性道德和文明秩序。透过居住于伦敦郊区的主人公收容来自异乡的难民却招致伦理混乱的悲剧,小说家披露了绝对自由意志支配下的爱欲对他者的侵凌和罗曼斯式爱情幻想中的自我中心主义动机,检视了制度化慈善行为中的移情缺失。“主人”与“难民”间的互动,触发了小说人物对国内律法公正和道德准则的思考,质询了偶像崇拜式爱情的合法性基础,人际间由“所说”转向“言说”的精神和解指向了情感关怀的救赎力量。重拾移情疗愈了创伤经验,坚定了彼此守候的人生态度,而空间的“尼采式重复”又流露出作家对构建民族情感共同体的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白日光》 移情 情感伦理
原文传递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唯愿你在此》中的空间释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冬 杨金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5,共8页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新作《唯愿你在此》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在叙事上,斯威夫特借助空间的位移操控叙事,使不同片断在空间结构层面实现熔接,进而打破线性文本的正常流动。除了推动叙事,小说中不同的空间又与人物的处... 当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新作《唯愿你在此》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在叙事上,斯威夫特借助空间的位移操控叙事,使不同片断在空间结构层面实现熔接,进而打破线性文本的正常流动。除了推动叙事,小说中不同的空间又与人物的处境和心理状态紧密结合,不仅仅作为物理环境,而且还是承载人物思想情感的表征。斯威夫特在建构空间时关注历史语境,并将地域和个人生活经历与宏观的全球性问题联系起来,旨在揭示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暴力的空间生产以及社会边缘群体居无定所的漂泊感与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唯愿你在此》 空间 全球化
原文传递
论《洼地》中的历史创伤书写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7,共7页
《洼地》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颇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作品。评论者大都认为小说对历史叙事和历史哲学的思考呼应了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学家的诸多观点。然而,《洼地》不仅展现了"史学元小说"的某些特点... 《洼地》是当代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颇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部作品。评论者大都认为小说对历史叙事和历史哲学的思考呼应了以海登.怀特为代表的新历史主义学家的诸多观点。然而,《洼地》不仅展现了"史学元小说"的某些特点,而且小说叙述者在作品中对历史创伤的反复回忆,小说叙事所呈现的多元化特点,以及作家对"人造历史"和"自然历史"、"历史"和"此处现在"等概念的区分,都展现了斯威夫特在遭遇历史书写困境之时,对如何还原历史之真,再现历史创伤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地》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历史 叙事 创伤
原文传递
从“审父”到“释父”——父子伦理视角下普伦蒂斯的心智成长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国良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4,共8页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羽毛球》是作家早年创作的饱含意蕴之作。由于小说主人公普伦蒂斯的叙述弥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其故事的阐释和解读也宛若空中拍打的羽毛球,来回闪现,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普伦蒂斯与父亲的关系是小说的关...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羽毛球》是作家早年创作的饱含意蕴之作。由于小说主人公普伦蒂斯的叙述弥漫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对其故事的阐释和解读也宛若空中拍打的羽毛球,来回闪现,令人眼花缭乱。可以说,普伦蒂斯与父亲的关系是小说的关键所在,从父子伦理入手,借用精神分析学"审父"和"弑父"等概念来剖析这部小说,就能发现普伦蒂斯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的转化过程恰恰反映了他的心智成长历程。在这一历程中,镜子般的父亲及精神之父奎恩无疑对普伦蒂斯的自我反省、自我道德修养境界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伦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羽毛球》 普伦蒂斯 伦理 精神分析法
原文传递
《糖果店主》中的交换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国良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2,共6页
相较于《洼地》和《遗言》这两部扛鼎之作,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首部作品《糖果店主》显然未受到批评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该小说蕴藏的丰富主题不断显现于他日后的作品中。本文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威利.查普曼的人物形象入手,着重探讨他所... 相较于《洼地》和《遗言》这两部扛鼎之作,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首部作品《糖果店主》显然未受到批评界应有的重视。其实,该小说蕴藏的丰富主题不断显现于他日后的作品中。本文从分析小说主人公威利.查普曼的人物形象入手,着重探讨他所体现的交换意识,进而阐释斯威夫特对人性与现代社会的深邃思考。如果说"模式"是查普曼行事的一大特性,那么"交换"则是他处世的另一主要特征。在他身上,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交换是模式的基础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糖果店主》 交换模式
原文传递
斯维夫特小说《糖果铺店主》的叙事心理与叙事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叙述者的叙事心理往往决定了他所采用的叙事策略。斯维夫特的小说《糖果铺店主》的叙述者威利在历史叙事的建构中为了规避其中的创伤事件,对创伤经验保持沉默、以"拜物式"的叙事置换真实的创伤经历、或者在历史的回忆中建构... 叙述者的叙事心理往往决定了他所采用的叙事策略。斯维夫特的小说《糖果铺店主》的叙述者威利在历史叙事的建构中为了规避其中的创伤事件,对创伤经验保持沉默、以"拜物式"的叙事置换真实的创伤经历、或者在历史的回忆中建构怀旧的叙事。由叙事心理决定的叙事策略构成了小说叙事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维夫特 创伤 不可靠叙述
原文传递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杯酒留痕》中的伦理关怀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延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9-146,共8页
《杯酒留痕》中的伦理关怀既非乌托邦式的幻想,又非阶级意识的暴力想象。通过刻画战后英国的劳工阶层群像,斯威夫特在展现家庭邻里关系的同时,回溯历史现实,聚焦文化流变中人物面临的挑战,表达了深刻的道德反思与人文情怀。作者采用非... 《杯酒留痕》中的伦理关怀既非乌托邦式的幻想,又非阶级意识的暴力想象。通过刻画战后英国的劳工阶层群像,斯威夫特在展现家庭邻里关系的同时,回溯历史现实,聚焦文化流变中人物面临的挑战,表达了深刻的道德反思与人文情怀。作者采用非介入和介入两种方式,在退出叙事中心的同时又以隐性的在场与传统文学叙事对话,在想象经验的移情中践行多声立体的伦理观察。小说对二战后英国青年亚文化历史印痕的回顾和抗争的"吉卜赛"隐喻反映出个体的主体性遭受压抑的精神危机,凸显追求自由意志与继承固有生活经验的伦理冲突。探讨死亡的伦理内涵、检视绝对自由意志下理性意志消解带来的疏离与创伤,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作者建立他性伦理意识的诉求。在小说叙事与内容双重层面作者彰显了尊重他者的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杯酒留痕》 伦理关怀
原文传递
宏大叙事的破灭——解读《洼地》 被引量:1
18
作者 伊迎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17-317,319,共2页
对历史的重新探索一直是格林厄姆·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研究中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其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历史的思考。本文指出作者在小说《洼地》中旨在通过对宏大历史的质疑来呼唤人们关注个体,其对宏大... 对历史的重新探索一直是格林厄姆·斯威夫特小说《洼地》研究中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其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历史的思考。本文指出作者在小说《洼地》中旨在通过对宏大历史的质疑来呼唤人们关注个体,其对宏大叙事的解构表达了作家最深切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威夫特 《洼地》 宏大叙事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农场、勋章与猎枪——斯威夫特《唯愿你在此》中的共同体超越
19
作者 王腊宝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6,共8页
英国小说家格雷汉姆·斯威夫特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唯愿你在此》以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疯牛病和新世纪初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为背景,探究历史事件对于英国现实生活的影响,小说刻画两个共同体:一个是以农场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共同体,另一个... 英国小说家格雷汉姆·斯威夫特的第九部长篇小说《唯愿你在此》以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疯牛病和新世纪初的入侵伊拉克战争为背景,探究历史事件对于英国现实生活的影响,小说刻画两个共同体:一个是以农场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共同体,另一个是以篷车度假乐园为核心的现代城市共同体,前者在一场动物疫情中走向覆灭,后者在当代人的独体焦虑之中煎熬前行。本文立足米勒、南希和德里达等关于“无为共同体”的论述,结合小说中贯穿全篇的农场、勋章及猎枪等三个核心意象符号,梳理小说中呈现的新旧两个共同体内部存在的问题,揭示当代英国人置身两种共同体之间的困境,探究小说家对于超越这一共同体困境所进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汉姆·斯威夫特 《唯愿你在此》 乡村共同体 无为共同体 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