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功能区视角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辉 张竹 习凯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2)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3)主销区内部差异波动与产业升级指标相关,主产区内部差异波动主要受产出高效和产业升级指标影响,平衡区内部差异波动源于产业升级指标中的追赶效应。(4)区域间差异主要源自产业升级指标,成果共享指标也起到部分影响作用,三大区域各具发展短板。因此,为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水平最低的平衡区为发力点,以产业升级指标为抓手,以各区域发展短板为突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业高质量 区域差异 改进后的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绿色金融视角
2
作者 范振楠 覃朝晖 余思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6-910,共15页
随着极端气温事件增多,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测算粮食生产韧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论证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发挥的调... 随着极端气温事件增多,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测算粮食生产韧性,采用面板Tobit模型论证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极端气温显著降低了粮食生产韧性水平,且极端高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负向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在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在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极端气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并且极端高温的不利影响大于极端低温;从粮食生产韧性的3个维度来看,极端高温显著降低了抵抗力和适应力,极端低温显著降低了适应力。绿色金融调节效应也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其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适应力维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在主销区调节作用不显著,且在变革力维度仅缓解了极端低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不利影响。据此,为了应对极端气温的不利影响,未来可通过持续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加强粮食生产领域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差异化粮食生产韧性提升方案,来促进粮食生产韧性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粮食生产韧性 绿色金融 粮食生产功能区 异质性
下载PDF
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海平 王佳铖 +1 位作者 胡学英 李卓雅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销区不升反降;三大粮食功能区之间粮食安全水平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域不平衡加剧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压力;主产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能力不匹配;主销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自给率过低;平衡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基于此,未来应充分重视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分工:主产区应推动节水工程建设;平衡区应加大生产资金投入;主销区应持续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粮食安全 时空差异 泰尔指数 障碍因子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光强 陈香香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1-681,共11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构建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三生”... 基于粮食主产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行动,构建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检验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对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具有耦合协调效应,耦合协调行为是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粮食主产区“三生”功能的高耦合度匹配着高耦合协调度,高耦合协调度契合着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3)当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整体处于“初级协调”的演化阶段,呈现初期阶段的递增态势特征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建议通过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赋能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动力,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增强“三生”功能的耦合推力,遵循“三生”功能的异质性特征推动主产区粮食生态经济系统的合作竞争,瞄准新平衡点助推“三生”功能高阶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三生”功能 耦合协调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北宣龙地区铁质包壳粒及其形成的微生物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敏 叶连俊 +1 位作者 陈志明 陈其英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9,共6页
通过对宣龙地区“鲕状矿石”的详细镜下切片观察,与叠层石结构、形态和成分的对比,以及稳定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提出“鲕状矿石”实际上均为微生物成因的铁质包壳粒,并按其形态分为核形石,微生物鲕石、微生物豆石三... 通过对宣龙地区“鲕状矿石”的详细镜下切片观察,与叠层石结构、形态和成分的对比,以及稳定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提出“鲕状矿石”实际上均为微生物成因的铁质包壳粒,并按其形态分为核形石,微生物鲕石、微生物豆石三种类型。对铁质包壳粒的微生物矿化作用也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质包壳粒 微生物作用 宣龙地区 铁矿床 地层
下载PDF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海平 艾主河 何志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共12页
基于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等三大粮食功能区,从粮食产销、要素配置、生产效率等三个维度运用DEA模型、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等多种方法进行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时空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功能... 基于31个省份面板数据对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等三大粮食功能区,从粮食产销、要素配置、生产效率等三个维度运用DEA模型、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等多种方法进行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时空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三大功能区尽管粮食耕地面积保持稳定,但产销效率分化越来越明显;粮食主产区溢出率逐渐加深,粮食主销区流入率则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销平衡区生产效率低于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受纯技术效率影响,三大功能区基于DEA的投入-产出粮食生产效率偏低。各省份生产效率不均衡,但各功能区基于DEA值的泰尔指数均低于0.021,空间基尼系数低于0.114,功能区内部各省份效率差异较小。未来应继续完善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大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粮食生产效率 粮食主产区 DEA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比较——基于粮食功能区视角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芳 刘亚甫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基于不同的粮食功能区,分别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9年3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粮食功能区之间... 基于不同的粮食功能区,分别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9年3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粮食功能区之间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异明显,由低到高依次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主产区规模效率优势明显,主销区技术进步优势较强,而产销平衡区各分解因素的波动幅度最大。最后,从宏观统筹和优化各粮食功能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推进各粮食功能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2012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海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0,共8页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竞争格局和粮食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局,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为此,必须正视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和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问题,重塑和确立传统稻谷主产区的潜在产能优势,增强口粮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确保持续的口粮安全,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粮食格局,巩固和增强新兴产粮大区地位,对高效作物建立“粮食特区”,以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增粮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年~2012年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海平 宋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4,共6页
笔者基于偏离-份额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年~2012年间农业产值结构、区位、增长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值实现能力相对较弱,其农业产值地位与粮食产量地位严重不符;种植业在我国粮食主产... 笔者基于偏离-份额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年~2012年间农业产值结构、区位、增长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值实现能力相对较弱,其农业产值地位与粮食产量地位严重不符;种植业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地位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值增长潜能和实际增长存在偏差;各粮食主产区之间农业产值的结构效益、增长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为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必须重视粮食产量及价值的提升;鼓励和扶持第二大农业产业类型,逐步形成稳定的多元化大农业格局;在高效产粮区建立"农业特区",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粮增产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下载PDF
许昌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曲晨晓 孟庆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55,共5页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专题图叠加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划分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和20个功能亚区。...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体系,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归纳对比法,专题图叠加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划分出5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和20个功能亚区。研究结论: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级体系框架下,对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可实现对区域土地利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许昌市
下载PDF
基于环境因素约束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2-1530,共9页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 在农户土地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如果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测度只考虑"好"产出,而忽略"非意欲"的环境产出,可能造成测度结果不准确。因此,将"非意欲"产出引入农户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利用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测度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并探讨其效率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结论如下:1调查区域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仅为0.612,效率值总体不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同规模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大,二者呈现"U型"变化趋势。2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种植结构调整虽然能够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但不利于环境因素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对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面影响,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化经营和土地细碎化消减了正面影响。土地产权的稳定性能够提升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但无论是集体土地产权还是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户间非正式的土地流转产权关系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环境约束下的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土地利用效率 环境因素约束 方向性距离函数 粮食生产核心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在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壮 沈波 《中国水利》 2007年第20期37-38,共2页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到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因此,在振兴东北区域经济的前提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到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因此,在振兴东北区域经济的前提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应强化对东北黑土区粮食生产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与作用 粮食生产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及其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宝涛 陆鹏 +1 位作者 刘帅 李子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2-99,共8页
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R/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揭示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8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特征、预测演化趋势并进行协调度分区与优化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多功能表现... 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R/S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揭示中国粮食主产区2000—2018年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特征、预测演化趋势并进行协调度分区与优化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多功能表现为持续下降——波动上升——下降的变化态势且波动幅度较大,其变异系数波动频繁,需要持续完善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研究区各省份综合指数均值呈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其中,东北地区最高,华北地区居中,西南地区、华中地区的三个省份最低;各省份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呈显著Hurst现象,说明耕地多功能发展演化上以延续过去变化趋势为主,其中,黑龙江、辽宁可能性最大,湖北可能性最小;各省份耕地多功能协调度发展形势较不理想,协调度指数偏低,且年际间波动较大。研究结果与粮食主产区发展战略定位相符,为指导耕地多功能利用、优化调整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粮食主产区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灰聚类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翠萍 郭翔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48,共3页
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划分为4个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层次,基于灰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等3个粮食主产区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区,吉林等6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湖南省等3个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般,四川省农业... 把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划分为4个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层次,基于灰白化权函数进行聚类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等3个粮食主产区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区,吉林等6个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湖南省等3个粮食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一般,四川省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机械化水平 白化权函数 灰聚类
下载PDF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农户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卫星 姜和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为鼓励农户从事粮食生产,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非粮化"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缺乏法律支撑的浙江粮食生产"硬约束"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福利非均衡,农户缺... 为鼓励农户从事粮食生产,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非粮化"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缺乏法律支撑的浙江粮食生产"硬约束"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福利非均衡,农户缺乏粮食生产激励。提出了激励相容的浙江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福利均衡 农户补偿 农业现代化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
下载PDF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与效率损失测度——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与省际数据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姚增福 郑少锋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第6期24-28,共5页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样本数据,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论如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675,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32...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样本数据,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论如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675,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32.5%,要素生产弹性小,灌溉率、受灾率、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时间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反向影响,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地区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正向影响,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技术效率损失
下载PDF
基于灾情的中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周期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志会 李晓雪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利用1971-2016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各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计算得到各省区干旱受灾率时间序列,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得到各省区干旱受灾率时间序列IMF分量,据此分析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周期,为旱灾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1971-2016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各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计算得到各省区干旱受灾率时间序列,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得到各省区干旱受灾率时间序列IMF分量,据此分析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周期,为旱灾防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湖南省分解得到5个IMF分量,安徽、河南、江苏和黑龙江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得到4个IMF分量,其他各省分别得到3个IMF分量,与原数据序列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MF分量均为有效分量。粮食主产区干旱受灾率时间序列表现为多尺度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具有准2~3年周期、准4~6年周期、准10~13年周期以及准16~25年的变化周期,其中,IMF1分量的方差贡献率最大,粮食主产区旱灾主要表现为准2~3年周期的波动特征。趋势项结果表明,1971-2016年粮食主产区干旱受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经验模态分解(EMD) 旱灾 本征模态函数(IMF)
下载PDF
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航 《农业展望》 2014年第1期23-27,32,共6页
以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反映城镇化对农户储粮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粮食生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及农业劳动力3个一级指标、耕地面积等16个二级指标,并以2004年和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以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反映城镇化对农户储粮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粮食生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及农业劳动力3个一级指标、耕地面积等16个二级指标,并以2004年和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三大区域农户储粮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因素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有明显影响,而粮食消费及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户储粮的影响明显,粮食主销区受上述影响较其他两区弱。同时,2004年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的综合影响最明显,到2011年粮食产销平衡区受到的综合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户储粮的趋势及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三大功能区 农户储粮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关于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定位论证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靖宇 宋洋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3期65-72,共8页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界定,跟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认定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现实价值,具有从整...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主体功能区的类型界定,跟从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以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为主要开发对象的东北综合经济区,应当从整体上认定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现实价值,具有从整体上认定东北地区为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资本依托、制约因素、发展目标,特别是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的推进措施,加快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建成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 老工业基地 粮食主产区 战略定位论证
下载PDF
中央苏区后期粮食调剂局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圆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84-86,共3页
中央苏区粮食调剂局通过贱买平卖、贱买贵卖等方式起到了稳定物价、调节米价的作用,但也因为中央苏区粮食总量不足、粮食供需紧张而只能进行末端调剂,经济作用有限;随着反"围剿"斗争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为了优先保证军队和政府... 中央苏区粮食调剂局通过贱买平卖、贱买贵卖等方式起到了稳定物价、调节米价的作用,但也因为中央苏区粮食总量不足、粮食供需紧张而只能进行末端调剂,经济作用有限;随着反"围剿"斗争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为了优先保证军队和政府的粮食供给,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很多办法,粮食调剂局借助粮食合作社等群众性互助组织,通过借谷运动等尽一切努力收集和集中粮食,对政权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粮食调剂局虽然因苏维埃政权的瓦解而随之走到了尽头,但借助强有力的政权控制粮食的类似粮食调剂局的机构却在此后再次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粮食调剂局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