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以宿迁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彦 纪峰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期45-48,132,共5页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法,详细梳理了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总体而言,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专项保护资金缺乏、数字化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苏北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承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3
作者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82-103,共22页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声景偏好 声景质量 声景质量测评模型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
4
作者 任唤麟 秦素贞 解华顶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项规划等问题,从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对其进路进行研究,提出应构建复合旅游体验廊道、推出一批独特体验产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塑造特色品牌体系,增强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线上互联平台,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等,全面发力,共同推进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安徽段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进路
下载PDF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桑万琛 刘曼云 石拓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大运河沿线文化实证消失、文化特色泯灭的现象明显,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文化断裂的情况,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文化基因理论和基因的转录、翻译、变异等特质,解析大运河文化基因...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下,大运河沿线文化实证消失、文化特色泯灭的现象明显,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文化断裂的情况,推动大运河文化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文化基因理论和基因的转录、翻译、变异等特质,解析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提取、传承与创新框架,以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为例,探索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规划路径,以期为指导大运河沿线的规划建设、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大运河文化及留住地方记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线性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利用 大运河嘉兴段文化长廊
下载PDF
演化视角下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路径与机制——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城市为例
6
作者 金阳 张蕴涵 侯兵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70,共18页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和创新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则是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13座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23年的政策文本为主要数据源,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修正后...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和创新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则是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13座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23年的政策文本为主要数据源,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修正后的“起点-动力”假说,系统探究了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演化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利用路径体系由基于“文旅融合特点-遗产特点-地方特点”3个维度构成,与学术研究中的“旅游化-遗产化-全球地方化”形成逻辑共鸣;2)旅游利用路径的演进逻辑存在明显异质性,且在演化方向上出现了路径分异,表现为高赋存城市进入了路径创造,低赋存城市更易陷入路径依赖,但其中的绍兴和湖州实现了路径创造;3)演化机制上,遗产赋存构成了旅游利用的“起点”因素,城河空间关系、文旅融合发展能力、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是“动力”因素,申遗成功是外部冲击。“起点”对路径分异具有核心作用,并通过与“动力”的互补效应使得高赋存城市更有可能进入路径创造。“动力”具有能动性,不同“动力”间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强化了高赋存城市的路径延续,并解释了低赋存城市实现路径创造的原因。申遗成功事件则通过调节作用促进了旅游利用的路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 旅游利用 路径演化 “起点-动力”假说 中国大运河江浙段
下载PDF
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芬芬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8,共10页
针对江苏运河城市在文化一体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基于城市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了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通过QAP回归分析精准识别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 针对江苏运河城市在文化一体化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基于城市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构建了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通过QAP回归分析精准识别了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空间关联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关联网络整体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即“经纪人”板块、“净受益”板块和两个“净溢出”板块;各驱动因素的作用力并不稳定,驱动方向在不同节点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文化发展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江苏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价值认知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8
作者 陈安琪 侯兵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5,共5页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的重要文化战略之一。大运河沿线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基础,对于大运河遗产保护以及红色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大运河...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的重要文化战略之一。大运河沿线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基础,对于大运河遗产保护以及红色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也是红色旅游价值的集中体现区域。文章以大运河江苏段为例,从大运河红色旅游价值认知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大运河江苏段红色旅游价值认知存在的问题:大运河遗产价值认知度不高、红色文化旅游利用形式单一、红色旅游价值影响较低,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江苏段 红色旅游 价值认知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文化空间视角下大运河江淮段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研究
9
作者 朱萍 韩洁 陈虎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5期69-73,共5页
现阶段,对于大运河“江淮段区域”(江苏省内)的研究基本散见于历史文化地理、城乡规划发展、江河海流域变迁等领域而以完整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的的成果不多见,梳理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分析其历史文化资源特色、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 现阶段,对于大运河“江淮段区域”(江苏省内)的研究基本散见于历史文化地理、城乡规划发展、江河海流域变迁等领域而以完整的区域为研究对象的的成果不多见,梳理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分析其历史文化资源特色、评估其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可以推动区域内文物资源的整合规划、保护与利用还能划定更高价值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大运河江淮段 区域历史文化资源
下载PDF
论大运河对江苏民俗文化的影响
10
作者 刘彦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2期89-92,共4页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是流动的资源。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创新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其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形成与运河息息相关。该文探讨大...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流动的历史,是流动的资源。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创新的精神,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江苏作为大运河的起源地,其地域文化、民情风俗的形成与运河息息相关。该文探讨大运河江苏段的历史变迁对沿岸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民间曲艺、民居建筑、信仰习俗等民俗文化形态,地方名物、节日习俗、口彩禁忌、民间传说等方言文化,西方传教士等对大运河沿岸民情的记载,总结出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具有南北交融、包容统一和开放创新三大特征,以期推动大运河江苏段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江苏段 民俗 方言 历史 文化
下载PDF
新文创下历史文化名人IP助推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路径研究
11
作者 陈国锋 王小平 朱洪娣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0期80-83,共4页
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的文化区域中,苏东坡IP无疑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研究历史文化名人苏东坡IP对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要性,提取其文化符号,开发IP文创产品,塑造IP品牌,以期为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 新文创 历史文化名人 常州大运河文化带 苏东坡IP
下载PDF
空间叙事理论下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保护策略——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为例
12
作者 许雯 刘韩昕 +1 位作者 刘宁 赵屹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 根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以12处试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叙事理论的在地性应用为目标导向,在构建城市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对遗产价值进行分级评估的基础上,从时空维度对遗产进行主题挖掘、主体适配和场景串联,进而从叙事场景体系的整体架构及总体风貌控制两个层级探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同类型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叙事 分级评估 保护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
下载PDF
江苏大运河徐州至宿迁段饮食文化研究
13
作者 邵万宽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江苏大运河段北部的徐州至宿迁地区是楚汉文化之地,这里既有古代繁华的运河码头,也有从四面八方来此定居的商客。人们居住在大运河两岸,靠水吃水。在这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立足本土,创造形成了本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多用水... 江苏大运河段北部的徐州至宿迁地区是楚汉文化之地,这里既有古代繁华的运河码头,也有从四面八方来此定居的商客。人们居住在大运河两岸,靠水吃水。在这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立足本土,创造形成了本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多用水产河鲜,面食制作多变,乡土气息浓厚,在菜品风味上受淮扬、鲁南菜肴的影响,口味上咸鲜适口,形成了徐宿地区注重实惠、浓淡兼备的饮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江苏段 徐宿地区 饮食文化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焦敏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 选取大运河文化带上的684项古代名碑名刻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规模度指数、基尼系数、拟合度分析等探究大运河文化带古代名碑名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古代名碑名刻整体为集聚分布,总体北多南少。在空间上呈“■”形,并形成三个集聚带;(2)除碑碣、墓志外,不同类型名碑名刻空间集聚差异显著,形态不一。自战国以后,各历史时期的碑刻空间分布形态基本紧扣“■”形作自由变换;(3)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碑刻的传播及演变,历史文化因素则形塑碑刻的文化内涵,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碑刻的产生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名碑名刻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厉建梅 赵苗祎 李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传统村落与非遗是大运河重要的文化资源,判别二者的空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生动展示、活态传承千年运河文化底蕴的重要条件。以大运河文化带沿线36个地级市及以上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利用核密度、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遗虽均呈现集聚的分布态势,但集聚分布的空间重叠度在北方较低。2)传统村落与非遗存在明显的重心偏离,且重心偏离程度较大,地区之间差异显著。3)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以低错位类型为主,中高错位类型为辅,呈橄榄型分布模式。4)传统村落与非遗的空间错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是主要影响因素,因子间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大于单独作用时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 空间错位
下载PDF
基于“陶瓷文化”的大运河(淮北段)文化保护及其发展策略探析
16
作者 章平 马丽嘉 《陶瓷研究》 2024年第4期90-92,共3页
大运河(淮北段)文化源远流长,是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与保护淮北地区运河文化需要各方充分意识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价值,并联合制定长远规划。目前,大运河(淮北段)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大众文化自信缺失、资源利用开发... 大运河(淮北段)文化源远流长,是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承与保护淮北地区运河文化需要各方充分意识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价值,并联合制定长远规划。目前,大运河(淮北段)在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大众文化自信缺失、资源利用开发度低、“非遗”技艺人才缺乏、从业者的素质薄弱等问题。文章以“陶瓷文化”为出发点,提出开发陶瓷文创、强化校企间合作、打造文化品牌等文化保护及发展策略,以期吸引更多人关注大运河(淮北段)文化,加入淮北地区运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淮北段)文化 陶瓷文化 文化发展策略
下载PDF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
17
作者 宗丹丹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8期118-120,共3页
大运河文化带研学游环境设计有助于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设计兼具教育性和体验性的研学环境,使受众在探索中理解大运河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深远影响,从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大运河文化带 研学环境
下载PDF
高等师范音乐教学中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的融入与传承
18
作者 王霞 李霞 王鹏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高校在培养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传承人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传承运河文化提供专题科研平台,其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这一音乐文化。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主要是将这一音乐文化与相关课程... 高校在培养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传承人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为传承运河文化提供专题科研平台,其创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了这一音乐文化。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主要是将这一音乐文化与相关课程的有机结合。在高师音乐教学中传承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要确保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承目标一致;启发引导式的教学理念与开放创新的传承理念相结合;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活态的传承模式相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音乐教学 河北段大运河音乐文化 文化融入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7-65,共9页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 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价值,也具有美学与美育价值。可以从生态美学的实践根基、本体论、存在论3个理论维度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所有人都生存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生态美学,塑造生态环境之美,是重要的社会美育途径。大运河文化带发挥社会美育价值的三大途径是:通过构筑生态景观进行生态美育;通过发展文旅融合进行人文美育;通过创作公共艺术进行艺术美育。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生态美学与社会美育价值的策略有:“文化为魂”凸显“运河之美”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营造“诗意生存”生态,推动“诗意运河”建设;优化文化艺术供给,促进社会美育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生态美学 社会美育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建设规划
下载PDF
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新时代价值及其应用探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冉小先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大运河无锡段遗产的新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人文、经济、生态等方面,其价值应用在于:承载人们美好生活期待、培育长江三角洲共同体意识、沟通中国和世界经济与文化等功能上,实现大运河无锡段新时代价值需要遵循保护和利用结合等原则。
关键词 大运河无锡段 文化遗产 价值探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