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es of the Laocheng Granitoids and Crustal Growth in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Domain,Central China:Zircon U-Pb and Lu-Hf Isotopic Constraints 被引量:16
1
作者 YANG Pengtao LIU Shuwen +6 位作者 LI Qiugen ZHANG Fan WANG Zongqi WANG Dongsheng WANG Ruiting YAN Quanren YAN Zh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54-869,共16页
The Laocheng granitoid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domai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and consists chiefly of quartz diorite,granodiorite and monzogranite.A LA-ICP-MS zir... The Laocheng granitoid plut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domain of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and consists chiefly of quartz diorite,granodiorite and monzogranite.A LA-ICP-MS zircon U-Pb isotopic dating,in conjunction with cathodoluminescence images,reveals that the quartz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were emplaced from 220 Ma to 216 Ma,while the monzogranite was emplaced at~210 Ma.In-situ zircon Hf isotop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ε_(Hf)(t) values of the quartz diorite and granodiorite range from-8.1 to +1.3,and single-stage Hf model ages from 809 Ma to 1171 Ma,while theε_(Hf)(t)values of the monzogranite are-14.5 to +16.7 and single-stage Hf model ages from 189 Ma to 1424 Ma.These Hf isotopic features reveal that the quartz diorite, granodiorite and monzogranite were formed from the mixing of the magm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depleted mantle and the lower continent crustal materials,and there were two stages of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800 Ma)and Indosinian(~210 Ma)eras, respectively,in the south Qinling tectonic domain of the Qinling orogrnic belt,Central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cheng granitoid pluton LA-MC-ICP-MS zircon U-Pb dating zircon Hf isotopes petrogenesis south Qinling tectonic domain
下载PDF
Abundances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granitoids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ag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Changyi Shi Mingcai Yan Qinghua Ch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2期261-275,共15页
Actual granitoid analytical data of 767 composited samples are presented here. The data source is 6080 samples collected mainly from 750 large- to middle-sized granitoid bodies across China. Data from the composited s... Actual granitoid analytical data of 767 composited samples are presented here. The data source is 6080 samples collected mainly from 750 large- to middle-sized granitoid bodies across China. Data from the composited samples, which includes that of 70 elements,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age - Archeozoic (Ar), Proterozoic (Pt), Eopaleozoic (PZl), Neopaleozoic (Pz2), Mesozoic (Mz), and Cenozoic (Cz) - and three major compositional varieties, e.g. alkali-feldspar granite, syenogranite and adamellite. Petrochemical parameters, trace-element content and rare-earth element (REE) distribu- tions of the different rock types and geological ages are characterized, and change tendencies through Archean to Cenozoic time are recorde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tical data presented here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published. This significant data set can be used as fundamental information in studies of basic China geology, magma petrogenesis, ore exploration and geochem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oid plutons Element abundanceIgneous petrology Geological ages China
下载PDF
Magnetic Fabric of Cuizhao Pluton and ItsEmplacement Significance
3
作者 Zhou Weixin(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Seismo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29)Wan Tianfeng(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The new micro-structural and magnetic fabric data on Cuizhao plutou and their emplacement implications are demonstrated in this peper. The magnetic foliations develop better and the degre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 The new micro-structural and magnetic fabric data on Cuizhao plutou and their emplacement implications are demonstrated in this peper. The magnetic foliations develop better and the degre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lsotropy is larger in the margin of the pluton than that in the center,which reveals mainly horizontal compression or magma during emplacement- The mapnetic lineations are not very well developed. The magnetic fabrics in the Cuizhao pluton reveal horizontal compression like the bollooning model during emplacement near the Earth surrace. This feature was fixed in later tecton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oid pluton magnetic fabric FOLIATION LINEATION emplacement mechanism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9
4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0-798,共9页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体均侵入了该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侵入接触关系明确,红柱石角岩发育。测得前进场岩体和达青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80.8±3.6)Ma和(281.5±0.5)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乌兰陶勒盖正长花岗岩岩体获得了259Ma、羊角林高勒二长花岗岩为246~216Ma的U-Pb同位素年龄,说明在晚二叠世—三叠世又有一次侵入高峰。石炭—二叠纪裂谷发育时期,部分跨入三叠纪,先后有3次侵入高峰,即晚石炭世的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三叠纪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晚古生代裂谷区 内蒙古东南部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成矿体系初探 被引量:21
5
作者 吴建阳 李光明 +3 位作者 周清 董随亮 夏祥标 李应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4-1683,共10页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在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主要发育高温的锡、稀有金属矿床,岩体向外逐渐发育中温脉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远离岩体则主要出现中低温的金、锑矿床,这与1∶20万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元素异常分带性较为吻合。通过系统研究各类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表明该地区成矿作用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具有密切关系,晚期的近东西向伸展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成矿体系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小秦岭华山复式岩基大夫峪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兴康 叶会寿 +2 位作者 李正远 曹晶 王小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5-260,共26页
大夫峪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是小秦岭地区华山复式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42.6±1.4)Ma和(140.1±1.2)Ma。岩体的w(Si... 大夫峪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小秦岭地区,是小秦岭地区华山复式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42.6±1.4)Ma和(140.1±1.2)Ma。岩体的w(Si O2)=69.12%~73.58%,w(Na2O)=3.95%~4.40%,大于3.2%,K2O/Na2O=0.92~1.22,A/CNK=1.03~1.04,小于1.1,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的ΣREE含量较高,LREE富集,LREE、HREE分馏明显,有较弱的负Eu异常。此外,岩石富集K、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Nb、Ta、Hf、Ti、P等高场强元素。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主要为-24^-18,TDM2主要为2.3~2.7 Ga;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主要为-26^-16,其TDM2主要为2.3~2.9 Ga。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岩体主要由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源区物质可能为新太古宙太华群,并在成岩过程中有幔源或新生地壳组分的参与。根据区域地质和动力地质背景的演化历史,笔者认为,大夫峪岩体的形成时代,与东秦岭地区的其他岩体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均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与华北克拉通东部以及华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时间基本一致,说明整个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即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板块,从而使整个中国东部发生了构造体制的大转变。大夫峪岩体就是在这种构造体制转换过程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大夫峪岩体 华山复式岩基 小秦岭
下载PDF
东蒙地区燕山期花岗岩Nd、Sr、Pb同位素及其岩石成因 被引量:24
7
作者 肖成东 张忠良 赵利青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63,共7页
由于缺乏系统的同位素分析研究工作,过去对东蒙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探讨,主要集中在大量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因此,其成因观点和岩浆起源的认识也各持己见。主要有3种认识:1)本区中生代壳源和幔源共生的“双模式”观点,认为... 由于缺乏系统的同位素分析研究工作,过去对东蒙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成因探讨,主要集中在大量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分析研究,因此,其成因观点和岩浆起源的认识也各持己见。主要有3种认识:1)本区中生代壳源和幔源共生的“双模式”观点,认为锡多金属成矿与这种“双模式”的岩浆岩有成因联系;2)中生代花岗岩属于引张环境下,地幔上隆所引发的亚碱性-碱性非造山岩浆作用的产物;3)中生代岩浆岩是中生代大陆内部伸展造山环境下底侵作用形成的一套壳幔混熔岩浆的产物。总之,研究者多认为燕山期岩浆岩具有壳幔混合起源的特征。笔者对燕山期花岗质岩石的钕、锶、铅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其εNd(t)全为正值,变化范围为+0.75~+8.12,平均值为+3.07,说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与亏损地幔有成因联系。其初始锶比值比较集中,变化于0.7028~0.7096,平均为0.7063,介于现代大洋玄武岩(0.702~0.706)和大陆地壳(0.706~0.718)之间,更接近大洋玄武岩。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的初始铅同位素的3个比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都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8.3742,15.5500,38.1810。由钾长石的铅同位素比值计算出来的μ值介于9.51~8.91之间,低于μ=9.74的陆壳演化线。结合邻区兴蒙—北疆一带的岩浆岩同位素研究成果,笔者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同位素 亏损地幔 东蒙地区 岩浆岩
下载PDF
试论花岗质深成岩体的复合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问题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涛 王晓霞 李伍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大陆地壳中巨量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已提出十余种机制,但都因难以解决定位空间而引起争议。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岩体定位及获取空间是多种机制共存的复合定位机制,这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提出... 大陆地壳中巨量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及定位空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已提出十余种机制,但都因难以解决定位空间而引起争议。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岩体定位及获取空间是多种机制共存的复合定位机制,这是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笔者提出的复合定位机制可概括为主动膨胀、构造扩展、岩浆侵吞作用3个基本端元机制构成的复合,可用三角图解表述,并以具体研究实例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复合定位机制 定位空间 花岗质深成岩
下载PDF
花岗岩体生长方式及构造运动学、动力学意义——以东秦岭造山带核部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涛 张国伟 +1 位作者 王晓霞 李伍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岩体的生长方式可概括为中心式、偏心式、侧向式、不规则式、中心多点式。它们可提供反演区域构造动力学特点的信息。非极性生长可能暗示,在岩浆生成与上升定位的有限的时、空间范围内,上下圈层之间相对运动不大;有规律的极性生长很... 岩体的生长方式可概括为中心式、偏心式、侧向式、不规则式、中心多点式。它们可提供反演区域构造动力学特点的信息。非极性生长可能暗示,在岩浆生成与上升定位的有限的时、空间范围内,上下圈层之间相对运动不大;有规律的极性生长很可能揭示了上下圈层之间有相对运移。秦岭造山带核部某些晋宁期H 型花岗岩体具南北向极性生长特点,反映了构造块体垂直造山带方向的运动特点;加里东—海西期很多H 型花岗岩体生长呈侵位中心东移的极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极性生长 构造块体运移 构造运动学
下载PDF
西昆仑甜水海地体早寒武世花岗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10
作者 朱杰 李秋根 +3 位作者 王宗起 汤好书 陈旭 肖兵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18,共18页
瓦仍孜拉甫岩体和阿依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的甜水海地体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阿依里西岩体的花岗质斑岩的侵位年龄为(530±6)Ma,瓦仍孜拉甫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年龄为(515±2)Ma,都形成于早寒... 瓦仍孜拉甫岩体和阿依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的甜水海地体中。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阿依里西岩体的花岗质斑岩的侵位年龄为(530±6)Ma,瓦仍孜拉甫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侵位年龄为(515±2)Ma,都形成于早寒武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依里西岩体中花岗质斑岩的SiO_2含量为67.7%~69.4%,具有较高的Mg#值(44~46),A/CNK值为0.81~0.93;K_2O含量为2.15%~3.02%,呈钙碱性至高钾钙碱性特征;其εHf(t)值为-3.3^-0.8;以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富集Cs、Rb、K、Th、Zr、Hf、Y等元素,而亏损Ba、Nb、Ta、Sr、P和Ti等元素为特点,是由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发生混合作用而成。瓦仍孜拉甫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的SiO_2含量高其变化范围为75.0%~76.3%,Mg#值比较低,为18~26;A/CNK值为1.01~1.30,K_2O含量为4.31~4.98,表现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特征,其εHf(t)值为+2.5^+4.3;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源于高钾钙碱性的安山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的部分熔融。根据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西昆仑不同地质单元中早古生代花岗岩体的分布特征、地质年代学和岩石成因特征,研究认为这2个花岗质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甜水海地体 早寒武世 花岗质岩体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秦岭西坝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帆 刘树文 +4 位作者 李秋根 王宗起 韩以贵 杨恺 吴峰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3-840,共8页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给... 西坝花岗岩位于南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原位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西坝岩体侵位于印支期,由二长花岗岩样品(XB01-2)得到了219±1 Ma的年龄,花岗闪长岩样品(XB06-1)给出的年龄是218±1 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约218 Ma代表了西坝花岗岩体的成岩时代。西坝岩体的年龄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及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它可能是秦岭主造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岩体 花岗岩 LA-ICP-MS 锆石U-PB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南秦岭西坝花岗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成岩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汪欢 王建平 +9 位作者 刘家军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贺志春 高创 赵新江 齐峰 张国刚 王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 西坝花岗质岩体位于南秦岭构造-岩浆带中部,为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带五龙岩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双王金矿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该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岩体中发育较多的镁铁质包体。通过对岩体及镁铁质包体的系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发现,本区花岗质岩体属于I型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并且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岩体及镁铁质包体显示有多种壳-幔岩浆混合的岩相学证据:如包体的冷凝边、斜长石环带成分显示核部和边缘偏基性,而幔部偏酸性,包体中见大量的长针状磷灰石及角闪石,包体中有两种产状的角闪石等。根据矿物温度压力计计算,西坝岩体的结晶温度为646.72~703.84℃,压力为1.67×108~3.66×108Pa,平均为3.12×108Pa。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氧逸度(lgfO2为-16.16×105^-17.06×105Pa)、中等水逸度(fH2O为46.82×105~136.85×105Pa)和氢逸度(fH2为0.32×105~0.91×105Pa)环境。岩体的这种高氧逸度条件有利于金进入熔体相或流体相,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坝花岗质岩体 镁铁质包体 矿物学 岩浆混合 物理化学条件 南秦岭
下载PDF
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坤光 刘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46-550,共5页
近年来对造山带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的研究表明 ,花岗岩不但可以侵位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 ,也可以侵位在区域挤压 (缩短 )的构造背景。花岗岩侵位受断裂的控制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明显 ,而是受多种侵位机制的共同作用 ,而构造样式... 近年来对造山带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的研究表明 ,花岗岩不但可以侵位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 ,也可以侵位在区域挤压 (缩短 )的构造背景。花岗岩侵位受断裂的控制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明显 ,而是受多种侵位机制的共同作用 ,而构造样式和变形组构则是侵位机制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此外 ,对大别山中生代花岗岩构造、侵位机制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构造样式 侵位机制 造山带
下载PDF
大别山北部桃花岭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德志 唐相伟 +4 位作者 史兴俊 包峻帆 刘奎松 范金伟 郭跃闪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2,共6页
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资料和系统研究,大别山北部桃花岭岩体的时代和成因背景尚不清楚。MC-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桃花岭正长花岗斑岩侵位于154±1 Ma,花岗闪长岩侵位于142±1 Ma,表明桃花岭岩体是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 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资料和系统研究,大别山北部桃花岭岩体的时代和成因背景尚不清楚。MC-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桃花岭正长花岗斑岩侵位于154±1 Ma,花岗闪长岩侵位于142±1 Ma,表明桃花岭岩体是形成于侏罗纪末-早白垩世的复式岩体。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桃花岭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都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同时具有高Sr低Y和弱的Eu负异常(0.7~0.8),类似低镁埃达克质岩石,代表了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花岗岩类 桃花岭岩体 锆石年代学 埃达克质岩
下载PDF
滇西始新世巍山岩体的岩石学成因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儒雅 廖世勇 +1 位作者 刘铮 叶春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巍山岩体位于云南西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附近,其主体岩性为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始新世,年龄为(38.5±0.6)Ma。巍山岩体为过铝质岩石,其铝饱和指数ASI(=Al2O3/(Ca O+Na2O+K2O),... 巍山岩体位于云南西部哀牢山—红河断裂带附近,其主体岩性为二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侵位于始新世,年龄为(38.5±0.6)Ma。巍山岩体为过铝质岩石,其铝饱和指数ASI(=Al2O3/(Ca O+Na2O+K2O),分子数)为1.09-1.44。所有样品具有高的K2O含量(4.50%-4.98%)和K2O/Na2O比值(1.10-1.41)。这些花岗闪长岩类呈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属性,例如高的Al2O3、Sr和低的重稀土(HREE)以及Y含量、Eu负异常缺失等。它们比云南西部同期的浅色过铝质侵入岩有着低的ISr和高的εNd(t)组成,暗示基性岩浆对该岩体的形成做出了贡献。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该岩体最可能形成于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诱发增厚地壳中沉积岩或者变质沉积岩发生了部分熔融。巍山岩体侵位年龄早于哀牢山—红河断裂带走滑过程(32-22 Ma),因此其形成可能与该断裂带的走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增厚的地壳 始新世 埃达克质岩石 巍山岩体
下载PDF
北秦岭灰池子复式岩体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伍平 王涛 《矿物岩石》 CAS CSCD 1995年第3期8-15,共8页
灰池子复式岩体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规模最大的花岗岩体,其成因争论较大。本文在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的讨论,认为该岩体属于岩浆成因,其源岩与秦岭群无关,而是来自于地壳中的幔壳混合物... 灰池子复式岩体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规模最大的花岗岩体,其成因争论较大。本文在1:5万区调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等方面的讨论,认为该岩体属于岩浆成因,其源岩与秦岭群无关,而是来自于地壳中的幔壳混合物,属于H型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 复式岩体 H型花岗岩 花岗岩 地质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维民 陶楠 +11 位作者 庞雪娇 付俊彧 汪岩 那福超 刘英才 秦涛 张超 唐振 孙巍 李林川 杨佳林 杜继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2-942,共11页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敖兰三队侵入体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敖兰三队侵入体巨晶正长花岗岩具有低Sr、高Yb型花岗岩特征,其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1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早期侵位形成的。岩石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较低的Sr、Ba含量,较高的Yb、Zr和Y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Sr、Ba和Ti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的Rb/Sr和Rb/Nb,显示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巨晶正长花岗岩为低压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Y+Nb)-Rb、(Yb+Ta)-Rb、Nb-Y-Ce三角图解,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巨晶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在中—晚三叠世,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构造体制经历了重要的转变,由挤压体制转变为造山后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右翼中旗 敖兰三队侵入体 晚三叠世 低Sr高Yb型花岗岩
下载PDF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区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玉峰 王建平 +4 位作者 汪欢 孙虎 江向东 王斌 姜胜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6,共11页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带西部,矿区内有大面积花岗质岩体和岩脉出露,其岩性主要包括石英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通过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区域上同类型岩... 内蒙古浩尧尔忽洞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元古代白云鄂博台缘凹陷带西部,矿区内有大面积花岗质岩体和岩脉出露,其岩性主要包括石英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通过岩相学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区域上同类型岩体的侵入时代,认为浩尧尔忽洞岩体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环境。其中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该环境下由于板片持续俯冲,引起俯冲板片及地幔楔发生熔融,其上侵带来的热量致使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而形成该类型岩石的母岩浆;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碰撞后隆起环境,是加厚下地壳熔融的产物;碱长花岗岩属于晚造山期A型花岗岩系列,该阶段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物质熔融,部分与其发生混染。结合浩尧尔忽洞金矿的成矿年龄、成矿流体特征及赋矿岩石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体的侵位提供了矿床形成必不可少的热量及部分成矿流体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大地构造环境 浩尧尔忽洞金矿 内蒙古
下载PDF
基于ASTER SWIR-TIR多光谱数据的西准噶尔花岗岩类岩性信息提取与识别——以克拉玛依岩体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硕 付碧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6-2948,共13页
花岗岩类的遥感岩性提取与识别研究一直是遥感岩石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位于中国新疆北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有许多花岗岩体产出,其岩性信息对于西准噶尔的地质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岩石样品及光谱库中相关矿物... 花岗岩类的遥感岩性提取与识别研究一直是遥感岩石学领域的热点之一。位于中国新疆北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有许多花岗岩体产出,其岩性信息对于西准噶尔的地质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花岗岩体岩石样品及光谱库中相关矿物的可见光-近红外及短波红外(VNIR-SWIR)与热红外(TIR)的光谱测试与特性分析,采用ASTER SWIR-TIR比值13/12(R),4/6(G),(12×12)/(11×13)(B)假彩色合成技术识别与提取出研究区碱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四种花岗岩类,证明ASTERSWIR-TIR多光谱数据,尤其是TIR数据,对花岗岩类岩性识别的能力。此外,根据遥感影像中岩性、构造特征的解译与区域内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斑岩岩体比较,推断出位于克拉玛依Ⅱ号岩体以及Ⅰ号与Ⅲ号岩体交汇部位东侧的部分区域仍可能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SWIR-TIR数据 光谱特性 岩性识别 花岗岩类 克拉玛依岩体
下载PDF
安徽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及成矿潜力——来自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龙翔 张达玉 +5 位作者 汪方跃 姜重任 陈雪锋 张飞 席晓晨 周涛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8-1300,共23页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笔者等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演化过程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笔者等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从早到晚(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晚期(第三、第四阶段)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岩浆岩的锆石εHf(t)值呈显著增高趋势,岩浆形成温度升高(705.3℃→715.9℃→827.1℃→805.5℃),氧逸度降低(93.8→149.1→70.1→69.9)。进一步分析认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源于同一具有壳幔混源的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岩浆房中幔源组分比例逐渐增高,幔源物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晚期岩浆形成温度,一定程度改变了源区组成。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花岗岩均经历了榍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第三、第四阶段)花岗岩相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中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较好的W—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锆石HF同位素 锆石微量元素 岩浆源区 成矿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