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arlicin 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lood Lipid and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
1
作者 李格 史载祥 +7 位作者 贾海忠 鞠建伟 王新奉 夏仲奎 李海聪 黄力 陈朋民 原国强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199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arlicin 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and explore how the Garlicin's effects vary among syndromes as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ethods: Fifty-...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Garlicin 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and explore how the Garlicin's effects vary among syndromes as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Methods: Fifty-five patients with UA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Garlicin group (34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21 patients). Each patient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s having Cold Syndrome type, Heat Syndrome type, severe blood stasis (SBS) type, and mild blood stasis (MBS) type of UAP. Garlicin 60 mg or nitroglycerin 5 mg was given to the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by intravenous drip for 10days as one therapeutic course.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symptomatic changes and electrocardiogram. The effective rates as well as indexes such as blood lipid, lipoprotein, apolipoprotein, and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 (GMP-140)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and types. Results: Garlicin and nitroglycerin group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effective rate, while that of Garlicin group was higher for the Cold Syndrome type than that of Heat Syndrome type (P < 0. 01 ). Th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and apolipoprotein A- I level rose markedly in the former type (P < 0. 05), while an opposite trend was seen in the Heat Syndrome type. Garlicin was more effective in the SBS type than that in the MBS type, and it markedly decreased GMP-140 in the MBS type. Conclusions: Garlicin is effective in UAP, especially the Cold Syndrome and SBS types. Its mechanism may involve improving blood lipid levels and inhibiting platelet ac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rlic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blood lipid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
原文传递
动态监测血清TIM-4、GMP-140、CRP水平在重症肺炎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晨帆 徐勤福 张兰英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04-2607,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protein-4,TIM-4)、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重症肺炎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 protein-4,TIM-4)、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在重症肺炎患者疗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79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及79例普通肺炎患者为对照组,评估患者疾病转归;对比两组及不同转归患者血清TIM-4、GMP-140、CRP水平;偏回归分析其与疾病转归的关联性及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及转归不良患者治疗1 d、3 d、5 d后血清TIM-4、GMP-140、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转归良好患者,并发现随临床治疗介入,血清TIM-4、GMP-140、CRP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1 d、5 d时血清TIM-4、GMP-140、CRP水平检测对预测转归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及危险度。结论:动态监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浆中TIM-4、GMP-140、CRP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病情监测及病情转归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 颗粒膜蛋白140 C反应蛋白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3
作者 田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Toll样受体4(TLR4)、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能量平衡相关蛋白(Adropin)、Toll样受体4(TLR4)、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1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对照组,TLR4、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轻中度病变患者,TLR4、GMP-140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患者血清Adropin水平比较:三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患者TLR4、GMP-140水平比较:三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dro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均呈负相关(r<0,P<0.05);血清TLR4、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血管数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Adropin、TLR4、GMP-14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能量平衡相关蛋白 TOLL样受体4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病变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Original article Activated changes of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被引量:4
4
作者 ZHUGE Yi ZHOU Jian-ying +4 位作者 YANG Guang-die ZU De-ling XU Xiao-liang TIAN Ming-qing LU Guo-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 Backgrou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Platelet activ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ic progress in lung cancer.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activated platelets on lung cancer generation and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se function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qes of platelets and the severity of pathoeenetic condition in these Datients with NSCLC.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NSCLC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Fifty-four healthy people were enrolled as controls. The change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transmiss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plasm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GMP-140) was made.Results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remarkable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of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including swelling, increase of α-granules, vesicles, and glycogenosom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many more surface processes and wrinkles on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referenc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of healthy controls were (18.2±2.7) μg/L. The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47.8±12.3) μg/L, which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s. There was a medium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mount of α-granules (r=0.514, P 〈0.01) and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levels of GMP-140 and area of platelet (r=0.84, P 〈0.01)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 Kaplan-Meier survival curve analysis showed significant shift to the left in patients with NSCLC whose a-granules per platelet were 19 or more compared to those 18 or less (Log rank statistic, X^2= 17.38, P〈0.01).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activated changes of ultra microstructure and increased activity of blood platelets in patients with NSCLC. These activated platele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tion and growth of lung cancer. These changes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tic index of severity, progression, and prognosis of NS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ultra microstructure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 14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SELECTIN α-granule
原文传递
大蒜素对不同中医证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作用及与血脂和GMP-140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格 史载祥 +7 位作者 贾海忠 鞠建伟 王新奉 夏仲奎 李海聪 黄力 陈朋民 原国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 :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将 5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4例)和对照组(2 1例) ,每组依中医辨证再分为偏寒和偏热型及重度瘀血和轻度瘀血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 目的 :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将 5 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 4例)和对照组(2 1例) ,每组依中医辨证再分为偏寒和偏热型及重度瘀血和轻度瘀血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静脉滴注大蒜素 60mg和硝酸甘油5mg,疗程 1 0天。根据疗程前后症状和心电图变化评定疗效 ,并测定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1 40 )。结果 :大蒜素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大蒜素对偏寒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偏热型 (P <0 0 1 ) ,并显著升高偏寒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比值和载脂蛋白A1 水平(P <0 0 5 ) ,偏热型出现相反趋势 ;大蒜素可使轻度瘀血型的GMP 1 40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大蒜素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对寒瘀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疗效更佳。其机理与改善血脂和促进血小板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大蒜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辨证 血脂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GMP140和内皮功能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桂秋 毛颖 +3 位作者 陈玉岚 武贵臻 邹建平 何秉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489-1491,1495,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每组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查体者2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及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CRP、GMP140、肱动脉舒张功能(FDM)。结果:治疗1、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TC、LDL-C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前CRP、GMP140高于对照组,FD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组治疗后CRP、GMP140降低,FDM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GMP140较治疗2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血小板聚积,改善患者血脂状况和内皮功能,且瑞舒伐他汀降低血小板聚积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型心绞痛 C反应蛋白 颗粒膜蛋白-140 内皮功能
下载PDF
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测定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瘀证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晓明 施赛珠 +1 位作者 牛惠志 石志芸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4-346,共3页
本研究测定53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并观察PGD患者中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的关系。结果显示:PGD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 本研究测定53例血瘀证和非血瘀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浓度,并观察PGD患者中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的关系。结果显示:PGD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其中血瘀证组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血瘀证患者中气虚组高于非气虚组(P<0.05),说明GMP-140是反映PGD血瘀证的客观指标,气虚能加重血小板活化,加重血瘀倾向,符合中医“气虚血瘀”理论。高血脂、高血压与GMP-140异常增高密切相关,是造成PGD高凝状态、血瘀倾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膜蛋白140 肾小球疾病 血瘀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vWF、GMP-140、CRP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轶男 史瑞英 +1 位作者 袁洪 张梦玺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 (EH)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因子改变。方法 :选择 31例 、 期 EH患者和 2 8例老年正常对照者 ,测定其血浆 v WF因子、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和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EH组患者血浆 v WF、GMP- 14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EH组血浆 v WF含量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 、 期老年 EH患者有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活化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收缩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病 Von WILLEBRAND因子 VWF Α颗粒膜蛋白-140 GMP C反应蛋白 CRP
下载PDF
心肺复苏病人血浆颗粒膜蛋白-140的改变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国根 陈雯 +3 位作者 周俊 陈小青 陈颖 汪志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 (CPR)病人血浆颗粒膜蛋白 - 1 4 0 (GMP - 1 4 0 )及相关指标的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基础生命支持 (BLS)后病人 1 4例 ,分别于BLS后 1h、第 1天、第 2天、第 3天抽肘静脉血 3mL ,检测血浆中循环内皮细...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 (CPR)病人血浆颗粒膜蛋白 - 1 4 0 (GMP - 1 4 0 )及相关指标的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基础生命支持 (BLS)后病人 1 4例 ,分别于BLS后 1h、第 1天、第 2天、第 3天抽肘静脉血 3mL ,检测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 (CEC)、GMP - 1 4 0、内皮素 - 1 (ET - 1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含量 ,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 BLS后 1h血中CEC、GMP - 1 4 0、ET - 1和ACE均显著升高并持续 3d ,血浆GMP - 1 4 0早期升高幅度较大 ,BLS后 1h(49 64± 8 2 3) μg/L ,较对照组(1 6 32± 4 51 ) μg/L(高 >3倍 ) ,第 1天达高峰 (56 1 9± 9 97) μg/L ,并与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有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 血浆GMP- 1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颗粒膜蛋白-140 血管内皮细胞 再灌注损伤 CPR
下载PDF
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CY、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殷建明 罗陆一 +1 位作者 张大创 李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 目的观察通心贴对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膻中、心俞二穴交替贴敷通心贴,每穴贴敷12h/次,1次/d,治疗3周;对照组39例,采用麝香保心丸口服,每次2粒(22.5mg/粒),3次/d,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M-CSF、HCY、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贴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HCY水平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通心贴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hs-CRP、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殷建明 罗陆一 +2 位作者 杨志刚 张卫斌 温春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观察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温肾通络汤每次120mL,每日2次,治疗2周。对照组62例,口服麝香保心... 目的观察温肾通络汤对冠心病(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冠状动脉炎症、血小板活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28例CHD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口服温肾通络汤每次120mL,每日2次,治疗2周。对照组62例,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3次/日,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M-CSF、hs-CRP、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通络汤具有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心肾阳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温肾通络汤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卫 全胜麒 +1 位作者 欧阳红梅 宋敦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4-194,196,共2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 6 2 p测定 38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患者 ,5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和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 140 ) ,并随机选择 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 - 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 - 140含量增高 ,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140 检测
下载PDF
健脾降糖饮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TNFα和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丰雷 程益春 +1 位作者 夏丽英 尹格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23-24,38,共3页
目的 :为探讨中药健脾降糖饮防治糖尿病 (DM )慢性并发症的机理。方法 :用舌下静脉注射四氧嘧啶 (Alloxam)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 ,观察健脾降糖饮对DM大鼠空腹血糖、血液流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MP14 0 ... 目的 :为探讨中药健脾降糖饮防治糖尿病 (DM )慢性并发症的机理。方法 :用舌下静脉注射四氧嘧啶 (Alloxam)的方法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 ,观察健脾降糖饮对DM大鼠空腹血糖、血液流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MP14 0 )的影响。结果显示健脾降糖饮可显著增加体系 ,降低血糖、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血小板膜糖蛋白 (GMP 14 0 ) (P均 <0 0 1)。健脾降糖饮对TNFα和GMP 14 0的干预可能是该方防止DM慢性并发症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降糖饮 四氧嘧啶 糖尿病 大鼠 TNFΑ GMP-140
下载PDF
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GMP-140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磊 汪涛 +1 位作者 张云云 甄晓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3期391-392,411,共3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的影响,初探涤痰汤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浆血小板膜蛋白颗粒(GMP-140)的影响,初探涤痰汤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涤痰汤加减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浆GMP-140水平。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MP-140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涤痰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降低GMP-140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血小板聚集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痰证 涤痰汤 GMP-140
下载PDF
血浆GMP-140变化与高原肺水肿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建华 张西洲 +2 位作者 谢印芝 何富文 张素萍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94-19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 (HAPE)患者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0 )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在海拔 3 70 0m处收治的 8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临床治愈后进行血浆GMP - 140检测。结果 :HAPE患者治疗前血浆GMP - 140浓度...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 (HAPE)患者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0 )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对在海拔 3 70 0m处收治的 8例HAPE患者治疗前及临床治愈后进行血浆GMP - 140检测。结果 :HAPE患者治疗前血浆GMP - 140浓度明显高于治愈后 (P <0 .0 1)。结论 :GMP - 140与HAPE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 -血小板 -粒细胞的激活环路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肺水肿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瑞雪 魏剑芬 +2 位作者 蔡庆燕 程燕 陈冬 《新医学》 2011年第10期645-6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另设50名健康对照者...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另设50名健康对照者。检测各组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血浆GMP-1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均<0.01);血清Hcy水平与血浆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均升高,两者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下载PDF
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秀岩 肖厚勤 朱忠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生化法对32例DN患者进行了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生化法对32例DN患者进行了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DN患者血清Cys-C和尿液Alb及血小板GMP-14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血清Cys-C水平与尿mAlb、血小板GMP-14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42、0.6038,P<0.01)。结论:检测DN患者血清Cys-C、尿mAlb和血小板GMP-140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血小板GMP-140
下载PDF
心绞痛患者PAF、GMP140和TXB_2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文 于欣 +1 位作者 杨震 刘学英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烷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活性状态。方法检测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栓烷B2(TXB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心绞痛患者血清PAF、GMP140及TXB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越高,升高越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性升高,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活性升高更为显著,血小板活性状态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分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 血栓烷B2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GMP-140的变化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紫雪 江丽屏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的变化。方法 应用特异的SZ - 5 1单克隆抗体检测 3 2例N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 - 14 0浓度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NS患者血浆GMP - 14 0明显升高 ,以并...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 (NS)患者血浆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的变化。方法 应用特异的SZ - 5 1单克隆抗体检测 3 2例NS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 - 14 0浓度的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NS患者血浆GMP - 14 0明显升高 ,以并发血栓者最明显 ,经治疗可恢复正常。结论 血浆GMP - 14 0可作为监测NS并发血栓的指标 ,并对估计疗效、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Α颗粒膜蛋白 血浆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高血压病、脑卒中患者血浆GMP-140及vWF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岑 王小朝 汤立军 《新医学》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高血压病和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在高血压病和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的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中GMP-140及vWF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脑出血患者,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GMP-140及vWF的含量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患者的血浆GMP-140的含量高于高血压病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脑卒中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这两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对这些患者应针对以上改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卒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