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Based on TM-NDVI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进发 陈凯敏 徐剑波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By means of ground survey and "3S" technology,taking Maduo County in three river sources areas as example,the remote sensing model between biomass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in sampling point... By means of ground survey and "3S" technology,taking Maduo County in three river sources areas as example,the remote sensing model between biomass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in sampling points was established after calculating the NDVI distribution of TM image in Maduo County,and the grade distribution map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in Maduo County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grade division of grassland productivity in Qinghai Province,so as to monitor grassland productivity step by ste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assland coverage area in Maduo County in 2009 was about 2.22 million hm2,and NDVI was mainly from 0 to 0.5,accounting for 88.64% of total grassland area in Maduo Count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biomass and NDVI in sampling point,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above 0.7,and their model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expressed as follows,namely Biomass = 552.632 × NDVI1.137;grassland productivity in Maduo County was 750-3 000 kg/hm2 which occupied 72.1% of total grassland area;the highest grassland productivity in Maduo County was 4 500-6 500 kg/hm2,but it accounted for below 1% of total grasslan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grassland productivity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aduo County
下载PD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orthern Tibe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被引量:10
2
作者 GAO Qingzhu LI Yu'e +5 位作者 WAN Yunfan LIN Erda XIONG Wei JIANGCUN Wangzha WANG Baoshan LI Wenf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6年第2期165-173,共9页
This study selected vegetation cover a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calculated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 (GDI) and established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o... This study selected vegetation cover as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calculated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 (GDI) and established th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orthern Tibe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19377-2003),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such as NDVI data derived from NOAA/AVHRR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8 km of 1981-2000, from SPOT/VGT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km of 2001 and from MODIS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0.25 km of 2002-2004 respectively in this are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during 1981-2004 we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Northern Tibet is very serious, and the mean value of GDI in recent 20 years is 2.54 which belongs to the serious degradation grade. From 1981 to 2004, the GDI fluctuated distinctly with great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of degradation degree and GDI but the general tendency turned to severe-grade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grade changed from light degraded to serious degraded in Northern Tibet. The extremely serious degraded and serious degraded grassland occupied 1.7% and 8.0% of the study area, the moderate and light degraded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13.2% and 27.9% respectively, and un-degraded grassland occupied 49.2% of the total grassland area in 2004. The grassland degradation was serious, especially in the conjunctive area of Naqu, Biru and Jiali counties, the head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lying in the Galadandong snow mountain and glaciers, the area along the Qinghai-Tibet highway and railway, and areas around the Tanggula and Nianqingtanggula snow mountains and glaciers. So the snow mountains and glaciers as well as their adjacent areas in Northern Tibet we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reas along the vital communication line with frequent human activities experienced relatively serious grassland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degradati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下载PDF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PS 被引量:12
3
作者 LIU Yan-Sui HU Ye-Cui PENG Liu-Y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78-783,共6页
The principles of remotely estimat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from space lie in the synchronous collection of in situ samples with the satellite pass and statistically linking these cover dens... The principles of remotely estimat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from space lie in the synchronous collection of in situ samples with the satellite pass and statistically linking these cover densities to their image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 coordinates.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quantify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from satellite image data were presented with an example from Qinghai Lake, China demonstrating how quantification could be made more accurate through the integrat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An empirical model was applied to an entire satellite image to convert pixel values into ground cover density. Satellite data based on 68 field samples was used to produce a map of ten cover densities. After calibration a strong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r2 = 0.745) between pixel values on the satellite image and in situ measured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an 89% accuracy level. However, to minimize positional uncertainty of field samples, integrated use of hyperspatial satellite data and GPS could be utilized. This integration could reduce disparity in ground and space sampling intervals, and improve future quantification accuracy even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eadow soil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Qinghai Lake
下载PDF
Overview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search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被引量:1
4
作者 Liping Zheng Liangjun Zhao +3 位作者 Bo Xiao Liang Tan Fengling Zheng A Siya•Man Like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2年第4期614-630,共17页
In recent years,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blems in China under the interwoven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fac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In recent years, grassland degrad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blems in China under the interwoven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facto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monitor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indicator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ore commonly u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the future. Finally, a comprehensiv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are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Research findings: because of the variety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types and the emergence of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to classify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fferent grassland degradation can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research ideas. It is the trend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ssland Degradation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Remote sensing Evaluation Index
下载PDF
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集
5
作者 王军邦 张秀娟 叶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250-260,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量化陆地生态系统光合生产的关键指标,随着生态系统过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空间异质性较高的陆地生态系统长期时空动态变化及机制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基础。应用遥感-生态过程耦合模型GLOPEM-CEVSA以2000–2018年空间插值的气象数据和基于遥感反演的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FPAR)数据为输入,得到2000–2018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250米空间分辨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并通过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通过数据共享,以期为三江源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三江源 遥感数据 GLOPEM-CEVSA模型
下载PDF
机理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的草地生物量估算相关研究
6
作者 王彩玲 王一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4-2117,共14页
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对草地的监测和保护亦变得愈发重要。生物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草地生物量的估算对草地资源管理、生态修复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植被机... 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对草地的监测和保护亦变得愈发重要。生物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草地生物量的估算对草地资源管理、生态修复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植被机理模型的广泛应用,针对草地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也不断发展,主要分为遥感反演和植被机理模型估算两种方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遥感反演中的经验回归方法和辐射传输模型,还有基于植被机理的作物生长模型和草地生长模型。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在农业估产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同化技术,分析了在草地生物量同化估算过程中,遥感数据与机理模型存在的互补优势,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简化模型的同时,保证估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兼顾植被的机理性是未来草地生物量估算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生物量 遥感 植被机理模型 数据同化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和面向对象技术的荒漠草原植被分类 被引量:1
7
作者 佘洁 沈爱红 +7 位作者 石云 赵娜 张风红 何洪源 吴涛 李红霞 马益婷 朱晓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共14页
探究适合荒漠草原植被遥感分类方法,明确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物种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可以提高荒漠草原精细化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对于荒漠草原的保护管理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短花针茅、松... 探究适合荒漠草原植被遥感分类方法,明确荒漠草原地区植物物种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可以提高荒漠草原精细化生物多样性监测能力,对于荒漠草原的保护管理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短花针茅、松叶猪毛菜、刺旋花、斑子麻黄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方法,结合特征优选算法对影像特征进行优选,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特征进行荒漠草原植被精细化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特征优选能够有效提高分类精度,应予以充分利用,当选取的特征组合为贡献度大于1.00%时,分类精度最高;2)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挖掘的植被光谱、纹理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有效实现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典型植被精细化分类,其中RF分类精度最高,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7.77%,Kappa系数为0.79。研究结果可为荒漠草原植被分类研究提供参考,对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面向对象 特征优选 荒漠草原 植被分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姚雨微 任鸿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49-3059,共11页
及时准确评估草地产草量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殊,气候差异显著,地形复杂,仅依靠遥感信息准确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变化有较大限制。基于青藏高原草地AGB野外实测... 及时准确评估草地产草量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殊,气候差异显著,地形复杂,仅依靠遥感信息准确监测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变化有较大限制。基于青藏高原草地AGB野外实测数据与Landsat遥感影像,探索了植被指数表征草地AGB信息的有效性,评估了气象和地形信息对准确估算草地AGB的影响,综合利用气象、地形和遥感信息,在新一代地球科学数据和分析应用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上构建了梯度增强回归树草地AGB估算模型,绘制了青藏高原多年草地AGB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1)基于单因素遥感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仅能解释8%—40%的草地AGB变化情况,其中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Gree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GNDVI)对草地AGB解释能力较强(40%)。(2)基于遥感因子构建的梯度增强回归树模型测试集R~2为0.57。分别添加气象、地形信息,模型对草地AGB的估测准确性有所提升,测试R~2为0.62和0.63。(3)基于气象、地形和遥感因子的多因素估测模型能够提高草地AGB估测精度,经递归特征消除法优选后,基于13个特征变量的梯度增强回归树模型拟合效果最好(训练数据集R~2=0.79,RMSE=43.42 g/m^(2),P<0.01;测试数据集R~2=0.66,RMSE=53.64 g/m^(2),P<0.01),可以解释66%草地AGB变化情况。(4)2010年青藏高原平均AGB为94.58 g/m^(2),2015年93.63 g/m^(2),2020年100.78 g/m^(2)。青藏高原西北部草地AGB较低,东南部草地AGB较高,整体呈现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为准确估算青藏高原草地产草量和碳储量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地上生物量 梯度增强回归树 遥感
下载PDF
MODIS 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仁杰 陈璇黎 +8 位作者 陈金 张世荣 匡依利 于红妍 吉汉忠 赵晓军 宜树华 孟宝平 李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357-6372,共16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NDVI对高密度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存在饱和现象,使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NDVI对高密度植被生物量遥感估测存在饱和现象,使草地生物量遥感估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例,基于比值植被指数(RVI)探讨了NDVI的饱和性,并评估了NDVI饱和性对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1)虽然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NDVI构建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基于RVI构建的估测模型高,但模型对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生物量大于2314.627 kg/hm^(2))灵敏度较RVI估测模型低,即NDVI阈值大于0.73时,估测模型呈现饱和现象(低估了草地地上生物量);(2)结合RVI和NDVI的相关关系,对饱和部分NDVI遥感植被指数进行校正,校正后最优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为线性模型(y=5908.5x-2198.9,R=0.6190,RMSE=902.41 kg/hm^(2)),较调整前RMSE降低了11.72 kg/hm^(2);(3)就NDVI饱和性空间分布而言,从全年6月—9月初(全年第161—257天)饱和性呈现先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后自西北向东南消退的变化趋势,平均低估值介于158.45—293.92 kg/hm^(2)之间,最大低估值出现在8月初(全年第225天),超过600 kg/hm^(2);(4)此外,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年际动态变化趋势分析具有较大的影响,去除饱和性影响后草地地上生物量基本不变的区域减小了21.44%,而年际变化小于-10 kg/hm^(2)和大于30 kg/hm^(2)的区域分别增加了8.48%和16.19%。研究探讨了NDVI饱和性对草地地上生物量遥感估测的影响,以期为精确评估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寒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 NDVI饱和性阈值 遥感估测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低覆盖草地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云峰 任鸿瑞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8-598,共11页
有效估算低覆盖草地叶面积指数(LAI),对监测低覆盖草地生长状况、优化完善草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针对草地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高覆盖度草地,对低覆盖草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提... 有效估算低覆盖草地叶面积指数(LAI),对监测低覆盖草地生长状况、优化完善草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针对草地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高覆盖度草地,对低覆盖草地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提取所需特征变量,通过特征变量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及其在模型中的重要性进行特征优选,确定模型最佳变量个数,以此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寻适合在低覆盖区草地估算叶面积指数的方法。结果显示,基于相关性特征优选的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r-GBRT)在低覆盖草地估算叶面积指数的效果较好,测试集的R 2为0.686,均方根误差(RMSE)为0.101。结果表明,基于特征优选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在低覆盖条件下估算草地叶面积指数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指数 低覆盖草地 机器学习 特征优选 随机森林 梯度提升回归树 遥感
下载PDF
2000—2021年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叶博文 孙标 +4 位作者 史小红 赵胜男 邹佳慧 赵云靓 姚卫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1-283,共13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MODIS数据构建生态遥感指数(RSEI)评价研究区的生...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生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和MODIS数据构建生态遥感指数(RSEI)评价研究区的生境质量,并运用Moran指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遥感生态指数(RSEI)的空间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①2000—2021年研究区的生境质量经历了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中部的典型草原和东部的草甸草原生境质量较好,而西部的荒漠草原区生境质量较差。②5个年份的全局莫兰指数(global Moran’s I)均大于0.935,表明研究区内RSEI的空间分布呈高度正相关,主要呈现高高和低低聚类分布。③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绿度是影响RSEI的主要因素,模型因子与自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模型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的耦合。[结论]锡林郭勒盟东部的生境质量高值区应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西部的生境质量低值区要注重对荒漠草原的修复与治理,遏制沙漠向东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遥感生态指数RSEI 生态环境评价 时空变化 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下载PDF
云南草地资源地上生物量遥感分类建模方法研究
12
作者 阙龙云 沈金祥 +1 位作者 刘洋 李永进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目的】草地地上生物量(AGB)是衡量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精准评估草地AGB对于科学指导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功能维持与修复至关重要。云南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草地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 【目的】草地地上生物量(AGB)是衡量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精准评估草地AGB对于科学指导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功能维持与修复至关重要。云南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草地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云南省的AGB分类建模方法。【方法】基于草地资源调查收集的4种草地类型实测样地数据,构建了针对云南全域的NDVI-VFCAGB分类建模方法体系:首先,利用坡向、海拔、纬度因子对全域草地资源进行4种类型划分;其次,对4种草地类型影像像元的NDVI与样方VFC建立NDVI-VFC反演模型;接着,利用样方实测数据建立4种类型的VFC-AGB拟合模型;最后,对反演出的AGB叠加全域草地资源图斑进行空间统计,得到各统计单元的AGB数据。【结果】基于样本统计进行简单4类划分取得了约82%的分类精度,基于此进行的VFC与AGB遥感建模反演,经样本抽样检查偏差分别为17.21%和18.87%,取得了全省范围内草地资源AGB的数量与分布,其统计结果与纯样地调查平均值基本一致。【结论】卫星遥感NDVI反映了植物的覆盖度与长势,能够有效用于NDVI-VFC建模并取得较高的精度。VFC-AGB分类建模较之于单一建模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卫星遥感反演AGB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遥感 分类建模 NDVI VFC AGB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和机器学习的塔城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
13
作者 杨延晓 曹姗姗 +2 位作者 李全胜 张鲜花 孙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66-71,共6页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作为自变量,结合研究区样地实测生物量数据,分析并比较K近邻回归(KNN)、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随机森林回归(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5种机器学习模型... 以新疆塔城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植被指数、气象数据、地形数据作为自变量,结合研究区样地实测生物量数据,分析并比较K近邻回归(KNN)、多元线性回归(MLR)、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和随机森林回归(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5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而分析并比较采用投票回归器(Voting regressor)和堆叠(Stacking)方法构建的2种集成学习模型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性能最优,R^(2)达0.764,RMSE和MAE分别为23.29 g/m^(2)和16.8 g/m^(2),进而利用最优模型进行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反演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地上生物量 Landsat 8 遥感影像 机器学习 估测模型 新疆塔城地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草原生态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以伊金霍勒旗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试点为例
14
作者 塔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56-258,共3页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发展碳金融不仅是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还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碳金融的创新产品“...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进一步融入了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发展碳金融不仅是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还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碳金融的创新产品“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优势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通过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草原生态碳金融在牧区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进一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草原生态碳金融 草原碳汇 碳汇遥感指数保险
下载PDF
宁夏20年禁牧封育政策对草原植被恢复贡献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海静 黄文广 +5 位作者 王林 范云豹 赵欢 黄维 王顺霞 王鹏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揭示草原对宁夏国土增绿贡献和草原植被恢复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结合近20余年遥感数据和40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植被指数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22年,宁夏草... 为揭示草原对宁夏国土增绿贡献和草原植被恢复驱动因素,本研究首次结合近20余年遥感数据和40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估计方法、植被指数残差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宁夏草原禁牧封育成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0-2022年,宁夏草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23年累计增长幅度69.92%;草原植被恢复区域占草原总面积的76.88%,退化区域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27%;宁夏草原对国土增绿面积的贡献约59%,在各类生态系统中面积贡献比例最大;在禁牧封育政策实施后,宁夏草原植被恢复力强劲,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共同主导的草原植被恢复面积占64.34%,政策因素主导的面积占33.94%,气候因素主导的面积仅占1.72%。表明禁牧封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草原植被生长,基本上遏制了草原退化,较气候因素更显著促进了草原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牧封育 成效评估 长时间序列遥感 植被恢复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GEE的香格里拉草地分类及其生物量遥感估算
16
作者 徐祖平 舒朗朗 +3 位作者 吴文桂 王子芝 程鑫萌 廖声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0-2262,共13页
草地类型划分及其生物量估测对于草地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香格里拉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属同纬度高海拔草地的典型代表。为了提升高原复杂地形下草地资源信息的质量,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和Sentine... 草地类型划分及其生物量估测对于草地管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香格里拉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属同纬度高海拔草地的典型代表。为了提升高原复杂地形下草地资源信息的质量,以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和Sentinel-2遥感影像,结合光谱、植被指数、纹理和地形特征构建了33个原始特征,并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FE)和特征重要性得分进行特征优化,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回归树(CART)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4种算法对研究区草地进行提取与分类,最后基于地面样地数据对地上生物量(AGB)进行反演。结果表明:1)RFE算法将特征数压缩到了21个,且海拔特征对草地类型的划分具有最高的重要性。2)RF算法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OA)为91.41%,Kappa系数为88.18%。3)香格里拉草地可分为5种类型,草地总面积为3265.77 km^(2),面积最大的类型为亚高山草甸,其面积为2230.03 km^(2),占草地总面积的68.28%;其次为高寒草甸,约占草地总面积的18.42%。4)建立了地上生物量与差异植被指数(DVI)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R2为0.7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54.72 g·m^(-2)。5)香格里拉草地总AGB为152.15万t,亚高山草甸AGB为102.41万t,占总AGB的67.31%;其次高寒草甸为27.37万t,占总AGB的17.99%。本研究利用遥感技术与机器学习,成功实现了香格里拉地区草地类型的划分及其生物量的估算。这些成果不仅为高原草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类似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分类 地上生物量 机器学习 遥感估算 随机森林 谷歌地球引擎 滇西北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水文模型的典型草原流域蒸散发对比
17
作者 龚旭楠 张成福 +2 位作者 贺帅 苗林 冯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32,87,共6页
基于锡林河上游流域水文站的实测逐月径流量序列资料,以纳什效率系数(E_(ns))、决定系数(R^(2))作为评价指标验证APEX模型在水文模拟方面的适用性,分析SEBAL模型、MOD16A2数据的蒸散发结果并利用APEX模型中Penman-Monteith公式验证精度... 基于锡林河上游流域水文站的实测逐月径流量序列资料,以纳什效率系数(E_(ns))、决定系数(R^(2))作为评价指标验证APEX模型在水文模拟方面的适用性,分析SEBAL模型、MOD16A2数据的蒸散发结果并利用APEX模型中Penman-Monteith公式验证精度,对比APEX模型、SEBAL模型与MOD16A2数据同时期的月均蒸散发。结果表明,实测径流与APEX模型模拟径流的率定期E_(ns)=0.63、R^(2)=0.66,验证期E_(ns)=0.62、R^(2)=0.66;SEBAL模型与APEX模型中Penman-Monteith公式日蒸散发计算结果的E_(ns)=0.68、R^(2)=0.80,月蒸散发结果的E_(ns)=0.71、R^(2)=0.85,MOD16A2数据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每月蒸散发结果E_(ns)=0.58、R^(2)=0.78;同时期流域尺度上MOD16A2数据的月均蒸散发最大。研究结果可为草原流域的蒸散发估算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水文模型 草原流域
下载PDF
基于冷暖季放牧区划分的玉树州草畜平衡估算及变化分析
18
作者 夏兴生 马国秀 +3 位作者 车红岩 潘耀忠 黄永生 李宏达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7-1019,共13页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 玉树州作为三江源高寒生态屏障区以牧为主农牧业结合发展的核心地区,草畜平衡不仅关系生态屏障安全,也对实现科学的畜牧业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探究高寒生态屏障区天然草地的草畜平衡变化为目的,选择玉树州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9年MOD13A1 NDVI产品数据和MOD17A3H NPP产品数据、统计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在划分县域冷暖两季放牧区的基础上,以“木桶效应”确定了各县(市)天然草地的合理载畜量并对其草畜平衡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按照理论上的自然轮牧规律,参考固定面积比例和年内NDVI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的玉树州各县(市)冷季放牧区分布于较温暖的沟谷地区,暖季放牧区处于高寒区域,且冷季放牧区产草量大于暖季放牧区。2)年际间冷暖季放牧区干草产量均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均在3.00%以上且暖季放牧区年产草量增长率大于冷季放牧区。3)2014-2019年玉树州整体的草畜平衡状态由临界超载和超载波动转为平衡,但各县(市)草畜平衡状态存在差异,推测可能是因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生态工程支持的空间范围差异引起的。本研究对进一步修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方案,实施高寒生态屏障区生态和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轮牧 木桶效应 高寒草地 载畜量 生态屏障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基于地面/遥感监测的严重沙化温性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工程效益评价
19
作者 刘雪骄 高韶勃 郑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51-54,77,共5页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 在认真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在内蒙古温性草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工作,并通过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生态效益评估,客观反映内蒙古自治区温性草原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后取得的成果和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结果表明:温性草原严重沙化草地在生态修复措施实施3年后,2种修复措施(围栏+补播+管护、土地平整+补播+施肥+沙障)均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采取围栏、补播、管护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其生态效益更为明显;遥感监测模型精度波动较大,仍需探索提高监测精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原 草地退化 地面监测 遥感监测 生态修复 工程效益
下载PDF
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预警技术及示范应用
20
作者 何彬彬 陈瑞 +5 位作者 全兴文 姚劲松 殷长明 王子励 张启明 杨帅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705,共8页
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与应急响应的能力,达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和火情快速动态监测的目的,关键在于发展基于卫星遥感、地理空间信息、计算机、林火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火灾监测预警信息化、智能化理论与方法。基于可燃物遥感... 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与应急响应的能力,达到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和火情快速动态监测的目的,关键在于发展基于卫星遥感、地理空间信息、计算机、林火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火灾监测预警信息化、智能化理论与方法。基于可燃物遥感定量反演和时空大数据挖掘等方法,构建灾前-灾时-灾后的森林草原火灾遥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包括“可燃物-气象-地形”多源时空大数据协同的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技术、多源卫星数据协同的高精度火点快速检测技术和灾情精准评估技术。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实际业务需求,定制化研发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集成火灾监测预警关键理论与技术,实现灾前早期风险预警、灾时近实时监测、灾后灾情精准评估等功能。该系统可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提供便捷、高效的动态信息服务,其应用成效显著,具有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火灾 火险预报预警 火点检测 燃烧烈度 时空大数据 遥感反演 可燃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