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derstanding sheep baa-haviour: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sture and animal grazing patterns
1
作者 Danica Parnell Igor Kardailsky +2 位作者 Jacob Parnell Warwick Brabazon Badgery Lachlan Ingram 《Grassland Research》 2022年第3期143-156,共14页
Background:Grassland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feed for grazing livestock,and as such,knowledge on how to best manage livestock and grasslands,through the use of spatiotemporal modelling,will assist in the long-term ... Background:Grasslands are the primary source of feed for grazing livestock,and as such,knowledge on how to best manage livestock and grasslands,through the use of spatiotemporal modelling,will assist in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of a valuable ecosystem resource.Methods: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over 14 months between March and April 2017 in Orange,NSW,Australia.The study evaluated sheep behaviour in relation to the presence of pasture species,environment and paddock structures,using random forest modelling,to predict sheep location under continuous high(HSR,13 DSE ha−1)and low(LSR,7DSE ha−1)stocking rates.Results:In the LSR,significant drivers included water,shade and fence lines(p<0.01).In the HSR,only fence lines and available biomas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p<0.01).The presence of green legumes in both stocking rates often increased residency by sheep.Animals spent more time together in the LSR,suggesting that social behaviour played a larger role than pasture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driving grazing behaviours.Conclusions:Understanding how pasture type can influence grazing behaviours and also how animal behaviour affects pasture performance and utilisation is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long-term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a paddock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ur GPS grazing interactions livestock grazing pasture production sheep wethers
原文传递
Deep learning based classification of sheep behaviour from accelerometer data with imbalance 被引量:2
2
作者 Kirk E.Turner Andrew Thompson +2 位作者 Ian Harris Mark Ferguson Ferdous Sohe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CSCD 2023年第3期377-390,共14页
Classification of sheep behaviour from a sequence of tri-axial accelerometer data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sheep management.Sheep behaviour is inherently imbalanced(e.g.,more ruminating than walking)resulting in u... Classification of sheep behaviour from a sequence of tri-axial accelerometer data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sheep management.Sheep behaviour is inherently imbalanced(e.g.,more ruminating than walking)resulting in underperforming classification for the minority activities which hold importance.Existing works have not addressed class imbalance and use 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e.g.,Random Forest(RF).We investigated Deep Learning(DL)models,namely,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and Bidirectional LSTM(BLSTM),appropriate for sequential data,from imbalanced data.Two data sets were collected in normal grazing conditions using jaw-mounted and earmounted sensors.Novel to this study,alongside typical single classes,e.g.,walking,depending on the behaviours,data samples were labelled with compound classes,e.g.,walking_-grazing.The number of steps a sheep performed in the observed 10 s time window was also record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models.We designed several 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studies with imbalance being addressed using synthetic data.DL models achieved superior performance to traditional ML models,especially with augmented data(e.g.,4-Class+Steps:LSTM 88.0%,RF 82.5%).DL methods showed superior generalisability on unseen sheep(i.e.,F1-score:BLSTM 0.84,LSTM 0.83,RF 0.65).LSTM,BLSTM and RF achieved sub-millisecond average inference time,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DL models for sheep behaviour classification in graz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e DL techniques can generalise across different sheep.The study presents a strong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models for real-time animal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ep behaviour classification Data synthesis Class imbalance grazing sheep
原文传递
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采食方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滕星 王德利 +2 位作者 程志茹 房健 王亚秋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67-72,共6页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对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 本研究将绵羊对禾本科植物的采食方式主要分为摘叶、拔芯和去顶3种类型。研究发现采食方式受植物种类、季节和放牧压的影响。对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摘叶为主,对芦苇(Phragmitescommunis)的采食方式以去顶和拔芯为主。具体表现为,羊草的去顶率,8月以前随放牧强度减小、季节推移而降低,8月后则相反;摘叶率随放牧压增加和时间推移大致是先增加后减少;拔芯率随放牧压的增加而增大,6月最高,9月最低;总体上,未被采食的羊草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大,在生长季后期相应增加。芦苇去顶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增加;拔芯率在6月随放牧压减小而降低,其它月份里主要随放牧压减小而升高,从整个生长季看,芦苇拔芯率在6月初最大;芦苇摘叶率的变化受前2种采食方式制约;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随放牧压降低而增加,但在7月后中牧要比轻牧和重牧低,在放牧干扰下,生长季里未被采食的芦苇比例在8月达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芦苇 放牧强度 采食方式 绵羊
下载PDF
放牧绵羊行为生态学研究 Ⅳ放牧绵羊白天主要牧食行为参数间的关系和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诗平 李永宏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8-14,共7页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放牧率条件下,采食时间、进食速率和采食量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放牧时期的推移而减少,每口采食量有所增大;采食口数、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均与每口采食量呈负相关;每步采食口数与采食速度呈高度... 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放牧率条件下,采食时间、进食速率和采食量相对稳定;采食口数和采食速度随放牧时期的推移而减少,每口采食量有所增大;采食口数、采食速度和每步采食口数均与每口采食量呈负相关;每步采食口数与采食速度呈高度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6.1181+4.5521x(r2=0.81**);各放牧时期基本上都有3个进食率峰值,且上午进食量只占全天采食量的1/3~1/2,所占比例随放牧时期推移而增大;不同放牧率的研究结果也有类似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 绵羊 牧食行为参数 生态学
下载PDF
放牧绵羊行为生态学研究Ⅲ不同放牧时期对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汪诗平 李永宏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7-13,共7页
在较低放牧率(1.33羊/hm2·138d)和限牧时间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有:(1)当放牧时间缩短时,绵羊通过缩短反刍行为的时间而保持采食时间的相对稳定,并通过调整各采食参数(采食速度、采食口... 在较低放牧率(1.33羊/hm2·138d)和限牧时间条件下,不同放牧时期对绵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有:(1)当放牧时间缩短时,绵羊通过缩短反刍行为的时间而保持采食时间的相对稳定,并通过调整各采食参数(采食速度、采食口数等)以保持进食速率和日采食量的相对稳定,对饮水行为影响不大;(2)9月份反刍周期数和总反刍食团数最少,反刍时间最短;6月份每个食团咀嚼次数最少,咀嚼时间最短;(3)7月份排尿次数最多,每次排尿时间最长;9月份居中;6月份最少。排粪行为差异不显著;(4)绵羊的保养行为相对稳定,但站立与卧息行为时间呈反比。6月份游走次数最多,但每次游走时间最短;7月份正好与6月份相反;9月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时期 绵羊 牧食行为
下载PDF
绵羊牧食行为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晓庆 张英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94-2001,共8页
旨在分析绵羊牧食行为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过程。本研究选择3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舍饲组(0H,对照),放牧2h组(2H)、放牧4h组(4H)、放牧8h组(8H)、放牧12h组(12H)。再从每组挑选2只,由2个观察者采... 旨在分析绵羊牧食行为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过程。本研究选择30只乌珠穆沁去势公羔,按照同质原则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舍饲组(0H,对照),放牧2h组(2H)、放牧4h组(4H)、放牧8h组(8H)、放牧12h组(12H)。再从每组挑选2只,由2个观察者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各组羔羊的日常行为活动,分别在7、8、9月每月前10d(观察期)各观察1次,每次每只连续观察2d,每天观察15h,从早06:00开始至晚21:00结束。结果表明:(1)限时放牧加补饲显著影响羔羊的行为模式。随放牧时间的减少,羔羊采食时间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01),而休息时间、行走时间和行走距离显著减少(P<0.001),其中,2H、4H组在允许放牧时间内没有休息时间。(2)限时放牧处理显著影响羔羊的咀嚼频率(P=0.003)。舍饲组最低,2H组次之,4H、8H、12H组最高;2H、4H组的采食频率(+3.6、+1.8口·min-1)有高于12H组的趋势(51口·min-1;P=0.067)。(3)放牧季节显著影响羔羊的行为活动。7月份各处理组的采食时间显著(P<0.001)多于8、9月份;7~9月份8H、12H组的行走距离显著减少(P<0.001),而2H、4H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放牧季节的变迁,各处理组的采食频率递减(P<0.001)而咀嚼频率递增(P<0.001)。本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限时放牧加补饲制度的响应是通过提高放牧效率来实现,也即提高采食效率和反刍效率,减少休息时间和游走时间,以补偿放牧时间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时放牧 绵羊 行为活动 采食 反刍
下载PDF
沙地放牧系统反刍家畜选择性采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钢 许志信 李德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对蒙古牛和蒙古羊24小时放牧周期内的选择性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和蒙古羊均表现出一定强度的选择性采食行为,但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构成具有明显不同.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 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对蒙古牛和蒙古羊24小时放牧周期内的选择性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古牛和蒙古羊均表现出一定强度的选择性采食行为,但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构成具有明显不同.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64和0.67,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蒙古牛春季的生态位宽度显著低于夏季,而与秋季和冬季类似;蒙古羊则以春季的生态位宽度最大,秋季最小.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牛 蒙古羊 采食行为 选择性采食
下载PDF
考湖杂种绵羊舍饲和放牧行为的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康梦松 马卫东 高红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488-493,共6页
在亚热带洞庭湖区高温高湿条件下观察了10只考湖杂种绵羊的舍饲和放牧行为,结果表明:(1)采食、反刍、站立和卧息时间分别占24.47%;28.54%:31.52%和15.50%。(2)在24h之内,采食频率和采食量出现2个高峰。(3)舍饲平均日采鲜草8.76kg,... 在亚热带洞庭湖区高温高湿条件下观察了10只考湖杂种绵羊的舍饲和放牧行为,结果表明:(1)采食、反刍、站立和卧息时间分别占24.47%;28.54%:31.52%和15.50%。(2)在24h之内,采食频率和采食量出现2个高峰。(3)舍饲平均日采鲜草8.76kg,折风干物质1.14kg,占羊只平均体重3.82%。(4)在放牧条件下用口罩法和计数法所测出的鲜草日采食量接近,前者为4.92kg,后者为4.94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生态 舍饲 放牧
下载PDF
低量施肥对高燕麦草草地植被及绵羊择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明玖 HutchinsonGK 《草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4-30,共7页
于1995年8~11月在新西兰TaraHils山地草地试验站进行草地施肥和放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小区的施肥区域,绵羊的分布比例都显著多于非施肥区域(P<0.005)。通过复相关分析,发现这种分布由于施肥量、建群植... 于1995年8~11月在新西兰TaraHils山地草地试验站进行草地施肥和放牧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小区的施肥区域,绵羊的分布比例都显著多于非施肥区域(P<0.005)。通过复相关分析,发现这种分布由于施肥量、建群植物、观测日期和观测时间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而这又与施肥促进豆科牧草的生长(主要是兔足三叶草Trifoliumarvense)、提高高燕麦草的适口性、提高草群的含水量等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燕麦草 百脉根 低量施肥 绵羊择食行为 草地
下载PDF
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程控遥测记录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书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8-59,共2页
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程控遥测记录装置,采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对放牧绵羊牧食行为的六项主要指标:采食时间、采食咀嚼次数、采食顿数、反刍时间、反刍食团数和反刍周期数进行程控遥测和记录。具有采集指标多、数据误差小。
关键词 绵羊 牧食行为 采食 单片机
下载PDF
冷季放牧补饲对甘肃高山细毛后备母羊瘤胃代谢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靳继鹏 郭武君 +4 位作者 张筱艳 张昌吉 张勇 王春辉 张利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3-102,共10页
旨在筛选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甘肃高山细毛羊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试验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12月龄)48只,随机分为试验a(1号料)、b(2号料)、c(3号料)组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90... 旨在筛选出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科学合理的补饲料,改变牧区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甘肃高山细毛羊2.5岁才能配种的饲养方式。试验选择甘肃高山细毛羊(12月龄)48只,随机分为试验a(1号料)、b(2号料)、c(3号料)组和对照组(不补饲),进行90d放牧补饲试验。结果表明,1)瘤胃pH试验a组和b组差异极显著(P<0.01)、c组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蛋白氮、总氮浓度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VFA)试验a组和b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乙酸和丙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摩尔比a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乙/丙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瘤胃纤维降解菌和原虫数目试验组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补饲均能正向影响甘肃高山细毛羊后备母羊瘤胃代谢参数及瘤胃微生物数量,以1号料补饲效果最优,2号料也能起到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放牧补饲 甘肃高山细毛羊 瘤胃代谢参数 瘤胃微生物
下载PDF
苏尼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矿物质浓度及天然牧草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齐敬宇 李胤豪 +5 位作者 刘树林 郝颖 郭晓宇 李军 赵艳丽 闫素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8,共6页
试验研究天然牧草的营养成分、苏尼特繁殖母羊血清生化指标与矿物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于2018年7月(M7)、9月(M9)、10月(M10)、11月(M11)、2019年1月(M1)、3月(M3)、4月(M4)、5月(M5)采集牧草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选择140只苏尼... 试验研究天然牧草的营养成分、苏尼特繁殖母羊血清生化指标与矿物质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试验于2018年7月(M7)、9月(M9)、10月(M10)、11月(M11)、2019年1月(M1)、3月(M3)、4月(M4)、5月(M5)采集牧草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选择140只苏尼特母羊采用天然放牧-放牧补饲-休牧舍饲的饲养方案饲养。结果显示,苏尼特草原天然牧草营养成分中粗蛋白(CP)含量在春、夏季最高,随着牧草生长呈递减趋势,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洗洗涤纤维(NDF)呈相反变化趋势。磷(P)、镁(Mg)、铜(Cu)、锌(Zn)、钴(Co)、硒(Se)与钼(Mo)含量呈现季节性缺乏,而铁(Fe)、钾(K)和铬(Cr)含量过量。蒿属类牧草CP、粗脂肪(EE)及多数矿物元素含量高于其他3种牧草。经过放牧补饲与休牧舍饲后,苏尼特繁殖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Mo与Co元素存在缺乏问题,但Fe和K存在过量问题。在青草期,母羊的Mg、Cu、锰(Mn)、Zn、Co、Se与Mo均存在缺乏问题,Ca处于临界缺乏,需要加强这些矿物元素的补饲。研究表明,现有放牧补饲和休牧舍饲方案基本是适宜的,但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牧草 苏尼特羊 血清生化指标 矿物质含量
下载PDF
红豆草茬地放牧对湖羊和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瘤胃内环境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璞 曹旭亮 +2 位作者 王虎成 冯强 沈禹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0-1742,共13页
本试验以空怀期湖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红豆草茬地放牧条件下其生长性能、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区系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不同品种放牧绵羊对红豆草茬地的响应情况积累数据,进而为陇中地区草地生产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 本试验以空怀期湖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红豆草茬地放牧条件下其生长性能、瘤胃内环境参数及瘤胃微生物区系之间的差异,以期为不同品种放牧绵羊对红豆草茬地的响应情况积累数据,进而为陇中地区草地生产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年龄一致、体况良好的空怀期湖羊[平均体重(31.95±1.60)kg]和小尾寒羊[平均体重(27.38±2.84)kg]各24只为试验动物,于红豆草二茬草地进行为期45 d的混群放牧试验,试验期间测定动物体重并采集瘤胃液用于瘤胃内环境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湖羊组始重和末重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5),但平均日增重和体重增长率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组(P<0.05)。2)小尾寒羊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3)小尾寒羊组瘤胃微生物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湖羊组(P<0.05)。4)在门水平上,湖羊组的优势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58.81%)、拟杆菌门(17.21%)和厚壁菌门(16.09%),而小尾寒羊组的优势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36.52%)、拟杆菌门(36.00%)和变形菌门(5.97%)。小尾寒羊组瘤胃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湖羊组(P<0.05),但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湖羊组(P<0.05)。5)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湖羊组在疾病和抗生素合成通路的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5)。由此可见,在红豆草茬地放牧条件下,湖羊和小尾寒羊对该饲养管理方式的响应情况不同,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湖羊,且湖羊和小尾寒羊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放牧绵羊 瘤胃内环境参数 微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