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止于至善”解 被引量:7
1
作者 龚鹏程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0,59,共11页
《大学》者,大人之学。儒家认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需要"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过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止、定、静、安、虑、得"六个修证的... 《大学》者,大人之学。儒家认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需要"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修身过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目标。"止、定、静、安、虑、得"六个修证的层次与佛道思想多有交集,但也有不同,需要辨析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大学》 修身 佛家 道家
下载PDF
虞集──弘才博识的元代大儒 被引量:2
2
作者 喻学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虞集是元代大儒。本文从其政治才能、主持科举考试、识人和荐人、熟知典章礼仪、通古知今、融会贯通朱陆理学、精通释道、深谙教育、擅长教书育人、收集文献和撰修史籍等方面 ,论述了虞集的弘才博识及其成因。
关键词 虞集 元代 弘才博识 大儒
下载PDF
从优选论看音译的制约条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梅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音译是将外来语调整优化为符合本族语习惯的完善的语音组合和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一系列音译制约条件。优选论这个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调解各方面因素的问题解决模式,以制约条件排序作为筛选机制,规范着源语的音译,对... 音译是将外来语调整优化为符合本族语习惯的完善的语音组合和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了一系列音译制约条件。优选论这个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调解各方面因素的问题解决模式,以制约条件排序作为筛选机制,规范着源语的音译,对所有可能的候选项筛选,获得优选语言形式,促使音译词这一异质文化因子适合目的语规范及文化习惯,从而更好地进入目的语语言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译 优选论 制约条件 音位音拟制约 音系结构制约 民族文化心理制约
下载PDF
道家实践形而上学的深化——向秀《庄子注》探微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晓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11,共11页
向秀的《庄子注》与他以前众多注者的解释大不相同,尤其是对《逍遥游》的注解被人视为“逍遥新义”,但其实向注更切合庄子的本意,应看作“逍遥真义”,即取消“大”与“小”的绝对划分,不是脱离世俗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是就在渺小的... 向秀的《庄子注》与他以前众多注者的解释大不相同,尤其是对《逍遥游》的注解被人视为“逍遥新义”,但其实向注更切合庄子的本意,应看作“逍遥真义”,即取消“大”与“小”的绝对划分,不是脱离世俗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是就在渺小的世俗生活中也可以逍遥和“成圣”。为做到这一点,向秀对老庄的实践模型作了深化和改进,不仅明确用“无为论”解释了“贵无论”,更是将“无为论”中隐含的“无心论”置于核心地位,解决了“无为”和“有为”的矛盾,避免了“为无为”的悖论。以这种彻底的贵无论立场,向秀既不同意嵇康那种刻意养生的生活态度,当然更不会服从儒家名教的束缚,但却无意中放弃了对名教的批判性,为郭象和裴頠向儒家妥协铺平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大小之辩 无心论 难养生论 名教
下载PDF
从憨山和王阳明的《大学》解看晚明儒佛交融的内在深度
5
作者 夏清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14,共5页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 :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 ,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 ,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 王阳明借用佛教心性理论阐释《大学》,憨山也从佛教角度分疏《大学》,两人解读《大学》的思维理路大致相同 :畅明本体的内在精神超越。王阳明是儒家向禅的靠近 ,虽充满禅意却不失儒家情怀。憨山是佛家向儒家的靠近 ,虽隐含救世情怀但终归于佛家。儒佛两家相互交融却不失各自的主体性 ,这成为晚明儒佛合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解 王阳明 憨山 明朝晚期 儒家 佛家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荀子形象:“大儒”论述的三种类型及其思想史意义
6
作者 伍振勋 《邯郸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90,共10页
析论秦汉时期三篇评述荀子其人、其书的文献,一是《荀子.尧问》终章所载荀子门人对"孙卿不及孔子"之说的反驳,一是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荀子传,一是刘向所撰《孙卿书录》一文,探究其中荀子的大儒形象以及三位作者的... 析论秦汉时期三篇评述荀子其人、其书的文献,一是《荀子.尧问》终章所载荀子门人对"孙卿不及孔子"之说的反驳,一是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的荀子传,一是刘向所撰《孙卿书录》一文,探究其中荀子的大儒形象以及三位作者的论述旨趣。这三篇文献有着不同的论述语境,一是儒者自我认同的语境,一是反映儒、道之争的语境,一是攸关经籍、传记分野的语境。由于不同的论述语境,荀子的大儒形象也折射出不同的论述意义,一是具有完善道德行动能力的行动典范,一是足以对治诸子、为王者师的家言典范,一是通经致用、阐述王道的官学典范。总体而言,这三篇文献代表着大儒论述的三种类型,同时也展示了论述者不同的时代意识与道统系谱,因而也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形象 大儒论述 荀子 司马迁 刘向
下载PDF
重建“儒者之学”——朱子《大学》补传成说及对各家格物论的批评
7
作者 张新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1,共5页
在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观念逻辑的双重作用下,宋代儒学在既有思想基础上进行重整。这一过程虽始于宋初,但从实质上说至朱熹才得以完成。朱子对于前人和时贤在新儒学建构中的贡献予以一定肯定的同时,也给予了深刻的理论批评。这一点在朱... 在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观念逻辑的双重作用下,宋代儒学在既有思想基础上进行重整。这一过程虽始于宋初,但从实质上说至朱熹才得以完成。朱子对于前人和时贤在新儒学建构中的贡献予以一定肯定的同时,也给予了深刻的理论批评。这一点在朱子补传《大学》中得以集中展现。考察文献可见,朱子于此文本曾反复斟酌,以求既接续儒学精神源头,又能在更宏阔而精微的层次上重塑新儒学,最终建构出明体达用的新儒学体系。至此,儒学发展具有了新的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传 体用 格物 儒者之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