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与捕集储存 被引量:47
1
作者 黄黎明 陈赓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4-358,共5页
随着“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以及其捕集与储存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从大型油气生产企业的角度,对涉及的有关问题作扼要评述。
关键词 京都议定书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新能源 CO2捕集 CO2储符
下载PDF
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控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春鞠 顾国维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3-15,共3页
通过气候变暖及生态系统变化的事例简述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其起源 ,并从生物技术、能源革新、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几个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涌现出的二氧化碳控制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污染控制 大气污染
下载PDF
耐受极高浓度CO_2藻类的研究及其在固碳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敏 刘国祥 胡征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29-535,共7页
综述了极高CO2浓度对耐受性藻类在生长、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以及藻类适应极高CO2浓度的机理,并结合藻类生物技术分析了耐受性藻类在生物固碳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藻类固定CO2以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 综述了极高CO2浓度对耐受性藻类在生长、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以及藻类适应极高CO2浓度的机理,并结合藻类生物技术分析了耐受性藻类在生物固碳领域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藻类固定CO2以缓解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极高CO2耐受藻类 固碳技术
下载PDF
岩溶系统对大气 CO_2 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立铮 卫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32-39,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方岩溶区近2000个水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六省(区)岩溶水CO2含量,CO2吸收模数,计算了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区和分布区岩溶系统吸收CO2的数量,对全国碳酸盐... 本文通过对中国南方岩溶区近2000个水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湖北六省(区)岩溶水CO2含量,CO2吸收模数,计算了南方碳酸盐岩出露区和分布区岩溶系统吸收CO2的数量,对全国碳酸盐岩出露区吸收的CO2作了估算,90.7万km2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所吸收的CO2为14.03×109kg/a,在碳循环平衡计算中,除了海洋吸收,大气增量以外,还有12%被“遗漏的汇”吸收,岩溶系统吸收的CO2在这12%中占15%,它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被“遗漏的汇”,它对大气CO2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系统 碳循环 CO2吸收模数 吸碳量 温室效应
下载PDF
“京都议定书”与“二氧化碳绿色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大全 《化学工业》 CAS 2007年第6期8-11,共4页
阐述"京都议定书"国际公约意义。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将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变为绿色高新精细化学品和功能新材料,是我国贯彻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 环境经济学 环境政策 环境系统工程 京都议定书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下载PDF
温室效应对中国岩溶发育的影响
6
作者 王青海 赵录 季恒玉 《四川环境》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5-48,共4页
全球温室效应正在缓慢地进行。本文首次探讨气候变暖对岩溶发育环境[温度(T),CO2分压(P)和大气降水]的影响。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岩溶 溶蚀速度 二氧化碳
下载PDF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及农业的影响
7
作者 郭岐峰 李殷洋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1990年第1期66-74,共9页
本文综述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回顾了温室气体与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在综合国内外一些近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估计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地面平均气温将可能在不断升降波动过程中趋于变暖。同时论述了二氧... 本文综述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回顾了温室气体与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在综合国内外一些近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估计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地面平均气温将可能在不断升降波动过程中趋于变暖。同时论述了二氧化碳增加及气候变暖对农业可能造成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 农业生产
下载PDF
岩溶发育对温室气体CO_2的调节能力研究
8
作者 王青海 田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8年第1期49-52,56,共5页
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及其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地质角度研究全球最大碳库——碳酸盐岩在其岩溶发育过程中对温室气体CO2的调节能力,从而为更全面、定量地考察温室气体CO2循环提供新思路及依据。
关键词 温室效应 碳酸盐 二氧化碳 岩溶发育 调节能力
下载PDF
CO_2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方友 朱明乔 刘建青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03年第3期30-33,共4页
与CO2排出有关的地球温暖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众多环境问题中最为重要、最为深刻的问题。针对目前有回收利用价值特别是来自合成氨装置副产CO2气的回收和利用的进展进行综述,认为CO2下游产品的开发等新用途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C02 综合利用 温室效应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合成氨装置 副产物 二氧化碳 大气污染 回收 甲醇 合成 乙醇
下载PDF
绿色技术溢出对中国CO_(2)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10
作者 张翼 《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6期11-15,共5页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_(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 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以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溢出对CO_(2)排放影响的结构变化,进而分组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创新投入对于绿色技术减排效应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绿色技术溢出只有超过门槛值才能形成显著的总量减排效应;当人均实际GDP超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溢出会显著促进碳排放的降低;绿色技术溢出在高收入高吸收地区发挥的减排效果最好,对于高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创新投入能够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对于低收入低吸收地区,绿色技术溢出配合以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减排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溢出 CO_(2)排放 门槛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增减叠加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1
作者 廖珍珍 茹少峰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32,共16页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建立了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通过采用2011—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 本文研究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建立了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通过采用2011—2018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的倒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维度显著,而在数字支持服务程度维度不显著。进一步研究了数字金融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形成机制,研究认为数字金融的网络外部性和边际产出具有递增性是导致这一关系的本质所在,即经济规模扩张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和绿色技术创新引起的二氧化碳减排之间的叠加效应具有先增后减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二氧化碳排放 经济增长 绿色技术创新 增减叠加效应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程丹亚 曾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2-1164,共13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并实证考察了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创新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区域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并实证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1)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处于高位小幅波动上涨态势,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格局,而绿色技术创新规模先缓后急逐年递增,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且“反K字型”空间格局初现雏形。(2)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传导效应,地理空间以及经济地理空间邻近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会促进本地城市的碳减排。(3)独立绿色技术创新在抑制工业领域碳排放方面成效显著,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城市工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大于本地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合作绿色技术创新因规模较小对工业碳减排效果不显著。深入探索长三角区域内部城市间在促进碳减排方面协同合作、联防联控机制并加强区域内部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是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低碳绿色发展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工业二氧化碳 空间效应 空间面板杜宾模型 长三角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