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the Aroma Profile of Green Tea Leaves Using Organic Synthesis and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Techniques 被引量:1
1
作者 Toshio Hasegawa Takashi Fujita +4 位作者 Yasutsugu Tsukumo Takashi Fujihara Daisuke Jing Atsushi Takahashi Kenta Nakajim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1期10-20,共11页
Although many aroma 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green tea leaves, the aroma compounds contributing to green tea's characteristic odor have not yet been reported. The authors recently reported that aroma compon... Although many aroma 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green tea leaves, the aroma compounds contributing to green tea's characteristic odor have not yet been reported. The authors recently reported that aroma components with a matcha-like odor are present in both green tea and black tea prepared from the Sayamakaori tea cuttivar. This matcha-like odor is similar to the odor of commercial available matcha (high-quality powdered green tea), and is a specific odor feature of green tea leaves. At present, the green-tea odor is thought to arise from the combin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onstituents. Recent reports indicate that a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olfactory receptors and odorants is important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odor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se finding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aroma profile of green tea,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 constituents that give matcha-like odo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organic synthe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plus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the authors identified aroma components with matcha-like odors in five other tea cultivars. This investigation also revealed that several compounds with a formyl group were important constituents of the aroma of green tea leaves, although the odor of each constituent was not individually similar to the tea's overall aroma. The author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a group of key components that have the matcha-like od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 profile green tea leaves matcha-like odor formyl group ALDEHYDE complex odor.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不同茶区茉莉花茶香气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璐 尹礼国 +4 位作者 陆安霞 王秋卫 陈丽 赵先明 黄彤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 为探究不同产区茉莉花茶香气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ose)技术对西南、华南、江南三大茶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研究。结果表明,8个样品共鉴定出香气成分58种,其中西南、江南、华南茶区分别为45种、51种、47种。江南茶区香气化合物总量最高。共有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吲哚等。其中水杨酸甲酯在江南茶区含量最高(22.32μg/g),分别较华南、西南茶区高33.96%、68.01%;邻氨基苯甲酸甲酯(67.39μg/g)和吲哚(43.84μg/g)含量在华南茶区最高。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asmine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分析表明西南茶区样品等级最高。香气聚类分析将共有香气成分分为3类,分别呈花香、茉莉花香和草木香。通过电子鼻技术可知样品香气物质变化与硫化物、碳氢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有关,并能有效区别样品香气。综上,三大茶区样品香气种类差异不明显,但各香气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江南和华南茶区的样品特征性香气成分含量较高,西南茶区样品综合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气 茉莉花茶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电子鼻 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 index)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O分析滇绿茶特征香气物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雪 王静 +2 位作者 胡月朦 韦朝领 翟小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HS-SPME/GC-MS/O)技术,对滇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相对定量以及感官分析。将26个茶样根据产地分为四组,通过绿茶传统感官审评和香气定量描述性分析(QDA)筛选出3个品质突出的滇绿茶样品。HS-SPME/GC-MS/O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样品中共鉴定出83种挥发性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4%,主要为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对应的主要香气物质有22种。综合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得出,香气强度最高的化合物有2,3-辛二酮(奶香)、月桂烯(柑橘香/花香)、(E,E)-2,4-庚二烯醛(花香)、苯甲醛(杏仁味)、芳樟醇(柑橘香/花香)、二氢芳樟醇(柠檬味/甜香)、香叶醇(玫瑰香/柑橘味)、柠檬烯(柑橘味)、香叶基丙酮(青草味)、二甲基硫醚(玉米香)、3-甲基丁醛(麦芽香)、6-甲基-5-庚烯-2-酮(爆米花香/烘烤香)、别罗勒烯(罗勒草香)、己醇(青草味/杏仁味)、水杨酸甲酯(清凉/薄荷味)、β-大马士酮(煮苹果味)、茉莉酮(花香)和β-紫罗兰酮(花香),上述化合物为滇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该研究为滇绿茶香气品质提升和工艺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绿茶 特征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gc-MS/O)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Cover Cultivations in Later Summer on Aroma Constituents of Autumn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被引量:3
4
作者 Min Liu Fucan Xie +2 位作者 Renrong Cao Xiaohua Qi Xuehao Che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Tea plants grown under sunshade net and greenhouse are new methods for coping with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in later summer in middle and south China. Arom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lavors and qualities of tea. I... Tea plants grown under sunshade net and greenhouse are new methods for coping with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in later summer in middle and south China. Arom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lavors and qualities of tea. In this research the cultivar “Longjing-changye” (LJCY) was grown under sunshade net, greenhouse and open field as treatment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aromatic substances by using Head Space 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 plants grown under sunshade net and greenhouse had higher content of aroma substances in autumn tea. Those growing conditions are good for improving the contents of the ester and geraniol with floral and fruity fragrance in autumn tea. Moreover, overshadowing in summer is helpful to improve fragrance of fresh tea leaves quality in autumn tea, particularly the 50% sunshade 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ION Conditions HS-SPME gc-MS aroma tea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对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志强 陈罗君 +5 位作者 饶雨 徐璐 饶军 雷志勇 张丽 高银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281,共9页
为探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组成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修水县双井银毫、双井绿茶特级、双井绿茶一... 为探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物质组成特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修水县双井银毫、双井绿茶特级、双井绿茶一级和双井绿茶二级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的香气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四个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共鉴定出70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烯烃类、烷烃类、酯类等化合物。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组成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等级的双井绿茶。不同等级双井绿茶香气差异主要由反式-β-金合欢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茉莉酮、苯乙醇等14种关键化合物差异引起。在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关键香气物质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随着芽叶开展,α-椰油烯、石竹烯及己酸乙酯含量降低,而顺式-3-己烯醇、香叶醇及水杨酸甲酯含量呈增加趋势,芳樟醇、茉莉酮、反式-橙花叔醇含量从低到高,随后含量又迅速下降。本文研究了不同等级双井绿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特征及关键香气物质的分布规律,为今后双井绿茶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井绿茶 不同等级 香气物质 顶空固态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江苏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6
作者 胡双明 艾仄宜 +2 位作者 穆兵 代祥 杨亦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71,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江苏主要产区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与不同产区的关键差异香气组分。[方法]利用电子鼻(E-nose)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江苏主要产区的代表性红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萜烯类、芳香环类物质是江苏红茶香气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宜兴产区红茶的醇类、酮类、醛类、硫化物、萜烯类含量显著高于句容和金坛产区。HS-SPME-GC-MS分析表明醇类物质是所有江苏红茶中比例最高的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物总量的62.06%~75.66%;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大于1.00为标准,共筛选出12种关键呈香物质,其中芳樟醇、香叶醇、柠檬醛、反式-β-紫罗兰酮、癸醛、二甲基硫醚是江苏红茶中最关键的呈香物质(ROAV>10.00)。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不同产区的红茶香气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变量权重(VIP)值大于1.00为标准筛选出7种差异成分,其中果香型的2-甲基丁醛、苯乙醛与木质香型的反式氧化芳樟醇(呋喃类)是区分金坛产区与宜兴、句容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花香型的顺式茉莉酮是区分句容产区与金坛、宜兴产区的关键香气成分,这些物质是造成产区间香气差异的关键因素。推测香叶醇与芳樟醇约为1∶1的含量比是江苏红茶区别于其他名优红茶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本研究通过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明确了江苏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探明了不同产区的江苏红茶的差异香气组分,该结果为丰富我国红茶香气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gc-MS 电子鼻(E-nose) 江苏红茶 香气特征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下载PDF
藤茶传统炒青工艺条件优化及其香气成分HS-SPME-GC-MS分析
7
作者 邓文连 邓建 +4 位作者 翦林 郑颖琪 李运通 姚茂君 余佶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1期109-114,共6页
为优化藤茶传统炒青工艺条件,提高藤茶感官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对藤茶传统炒青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HS-SPME-GC-MS法分析藤茶样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炒青优化工艺条件为炒青... 为优化藤茶传统炒青工艺条件,提高藤茶感官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对藤茶传统炒青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HS-SPME-GC-MS法分析藤茶样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炒青优化工艺条件为炒青时间20 min,炒青温度210℃,揉捻时间31 min;优化工艺条件下所得藤茶样品共检测出七大类共33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烯烃类物质10种、烷烃类6种、醇类4种、酮类1种、酯类3种、醛类2种、其他类7种(烷烃杂环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占比分别为22.4%,35.2%,4.3%,0.3%,16.0%,2.3%,19.5%。在检出的组分中β-紫罗兰酮、壬醛、反式-2-己烯醛、1-辛烯-3-醇属于藤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藤茶的花香和果香风味。藤茶传统炒青优化工艺条件可行,所得藤茶品质优良,可为藤茶深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传统炒青工艺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 香气成分
下载PDF
QuEChERS-GC-MS法快速检测茶叶中的芳樟醇和alpha-紫罗兰酮
8
作者 游佩琼 《茶叶学报》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目的】为完善茶叶中香气物质的检测方法,针对芳樟醇与alpha-紫罗兰酮两种香气物质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以期为茶叶中香气物质的检测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方... 【目的】为完善茶叶中香气物质的检测方法,针对芳樟醇与alpha-紫罗兰酮两种香气物质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快速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以期为茶叶中香气物质的检测提供新思路和参考。【方法】茶叶样品经乙腈提取后,用QuEChERS净化管(内含PSA 200 mg、GCB 200 mg、无水硫酸钠400 mg)净化茶叶上清液,采用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芳樟醇和alpha-紫罗兰酮在5.0~2000.0μg·L^(−1)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分别为0.020 mg·kg^(−1)和0.004 mg·kg^(−1),定量限分别为0.080 mg·kg^(−1)和0.010 mg·kg^(−1)。使用该方法在空白茶叶样品中分别添加3种不同加标浓度(5.0、10.0、1000.0μg·L^(−1))的混合标准溶液,测得平均回收率为88.23%~106.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8%~3.25%(n=6)。【结论】该方法操作快速便捷,运行时间仅需16.8 min,重现性和精确度高、灵敏度好,适用于茶叶中芳樟醇、alpha-紫罗兰酮的快速检测,能够为相关机构对茶叶中香气物质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香气物质 QUECHERS gc-MS 芳樟醇 alpha-紫罗兰酮
下载PDF
宜宾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HS-SPME-GC-MS分析研究
9
作者 许艳艳 彭云 +7 位作者 李顺宇 张利萍 肖罗丹 王玮 曾旭 刘云 黎明勇 刘跃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 为探究宜宾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其主要呈香物质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生化成分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ROAV)值对不同茶树品种所制红茶的感官品质、香气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有38种,以醇类、醛类、酯类为主,其中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含量在总量中占比均较高;结合ROAV值及感官审评分析,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共有的香气贡献物质有6种,其中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贡献较大;四川群体种、紫娟具有“较清甜”的香气特征,推测主要与二甲硫、正己醛、反-2-已烯醛、反-2-反-4-庚二烯醛等赋香物质有关;名山白毫131的“花香、较鲜甜”,推测主要与茶树品种及茶黄素含量有关;黔湄502“有果香”,推测主要与顺-己酸-3-己烯酯的含量有关;青心乌龙、黔湄502“高甜,微有火工”,推测主要与高温条件下,咖啡碱、茶多酚含量降低,吡嗪、吡咯物质含量增加,甜香高于花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 红茶 茶树品种 香气 HS-SPME-gc-MS
下载PDF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 被引量:92
10
作者 苗爱清 吕海鹏 +5 位作者 孙世利 王力 庞式 赖兆祥 曾琼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83-587,共5页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 采用HS-SPME-GC-MS/GC-O对白叶单枞茶、金萱、铁观音、黄金桂4个乌龙茶进行香气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白叶单枞茶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及其氧化物Ⅰ(淡花香);金萱主要香气成分是吲哚(高浓度时表现出刺激气味,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花香);铁观音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玫瑰花香)、水杨酸甲酯(薄荷香味)、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黄金桂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氧化物Ⅰ(淡花香)、己酸-顺-3-己烯酯(花香)和α-法尼烯(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gc-MS gc-O
下载PDF
高香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昌辉 齐桂年 黄烈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51-2154,共4页
以无水乙醚作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高香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高香绿茶精油的60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56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植醇、(E)-橙花叔醇、芳樟醇、吲哚,检出的组分中... 以无水乙醚作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分析了高香绿茶香气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高香绿茶精油的60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56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9.36%,其主要成分为植醇、(E)-橙花叔醇、芳樟醇、吲哚,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香绿茶 挥发油 香气成分 gc-MS
下载PDF
蒸青绿茶和炒青信阳毛尖绿茶香气品质的GC-MS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孙慕芳 郭桂义 张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为了解蒸青绿茶与炒青绿茶香气成分差别,以有性系信阳群体种1芽1、2叶为原料,按蒸青和炒青制法制成玉露蒸青绿茶和信阳毛尖茶,采用连续蒸馏萃取茶叶香气,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两种茶叶香气成分。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2种,其中信阳毛尖茶19种... 为了解蒸青绿茶与炒青绿茶香气成分差别,以有性系信阳群体种1芽1、2叶为原料,按蒸青和炒青制法制成玉露蒸青绿茶和信阳毛尖茶,采用连续蒸馏萃取茶叶香气,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两种茶叶香气成分。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2种,其中信阳毛尖茶19种,玉露蒸青茶25种,而共有香气成分12种,说明两种绿茶香型存在差别。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相对总量是4.041%,明显高于蒸青绿茶的2.312%。两种绿茶都以占芳香物质含量一半以上的醇类为主,但香气组成与比例有一定差异,信阳毛尖茶以香叶醇、顺-己酸-3-己烯酯、橙花叔醇、芳樟醇、正己醛、苯甲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苯乙醇、顺-3-己烯-1-醇、水杨酸甲酯、顺式氧化芳樟醇为主;玉露蒸青绿茶以橙花叔醇、β-紫罗酮、α-荜澄茄油烯、古巴烯、反-3-己烯-1-醇、乙酸乙酯、苯甲醇、苯乙醇、D-柠檬烯、顺-己酸-3-己烯酯、α-法尼烯为主。蒸青绿茶中低沸点芳香物质占总芳香油含量25.43%,高于信阳毛尖茶的20.66%;信阳毛尖中具有花香、果香的萜烯族醇类相对含量1.852%,占芳香物质总量的45.83%,蒸青绿茶中萜烯醇类相对含量0.644%,占芳香物质的27.85%;蒸青绿茶芳香物质中含有类似树脂、松油气味的α-法尼烯、α-荜澄茄油、古巴烯、D-柠檬烯的萜烯物质,相对含量0.491%,占芳香油总量21.24%,而信阳毛尖茶中未检测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青绿茶 信阳毛尖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叶乃兴 杨广 +3 位作者 郑乃辉 杨江帆 王振康 梁小虾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青茶坯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香气成分
下载PDF
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0
14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1 位作者 顾海峰 郝菊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绿茶 绿茶鲜汁饮料 香气分析 气相色谱 质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保留指数
下载PDF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茶叶品质的判别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美丽 唐德松 +3 位作者 张颖彬 康受姈 施梦南 龚淑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 采用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方法分析茶叶香气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GC-MS)信号,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预测判断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大佛龙井、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判别效果良好,建立的判别函数经10倍交叉验证正确率达100%,回判率达100%。以茶叶等级(价格)为目标函数,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GC-MS出峰信号进行回归分析,对大佛龙井、茉莉花茶、滇红和祁红的等级(价格)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性依次为0.98、0.94、0.99、0.98,表明利用PLSR分析结合GC-MS对茶叶等级(价格)判别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化学计量学 茶叶品质 香气 判别
下载PDF
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34
16
作者 肖作兵 陈合兴 +3 位作者 牛云蔚 吴旻玲 舒畅 朱建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20,共7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特征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
下载PDF
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5
17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2 位作者 乔宇 顾海峰 周丽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8-261,共4页
以无水乙醚作为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炒青绿茶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在绿茶精油的101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90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6.6%,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芳樟醇、十六酸、香叶醇、亚油酸甲... 以无水乙醚作为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炒青绿茶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在绿茶精油的101个色谱峰中分离鉴定了90种挥发性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96.6%,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芳樟醇、十六酸、香叶醇、亚油酸甲酯、橙花叔醇、顺,顺-7,10-十六碳二烯醛、4-氨基苯甲醇、α-荜澄茄烯、棕榈酸甲酯,检出的组分中有些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挥发油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下载PDF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林 余文权 +3 位作者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704,共13页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午子绿茶香气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拉平 史亚歌 +2 位作者 张瑞明 李岚 杨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1-376,共6页
选用春、秋两季的午子绿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其芳香物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112种化合物,其中春茶102个组分、秋茶96个组分.不同生产季节绿茶中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其含量分布存在差异.苯乙醇、苯甲醇、2,6-二叔... 选用春、秋两季的午子绿茶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其芳香物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112种化合物,其中春茶102个组分、秋茶96个组分.不同生产季节绿茶中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相同,其含量分布存在差异.苯乙醇、苯甲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壬醛、咖啡因、香叶醇、β-芳樟醇、1,2,4a,5,8,8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等化合物作为午子绿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对于构成其特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子绿茶 香气物质 固相微萃取 gc-MS分析
下载PDF
斯里兰卡五大区域红茶香气物质的HS-SPME/GC-MS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秋霜 乔小燕 +2 位作者 吴华玲 操君喜 陈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28-133,共6页
为研究斯里兰卡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征性香气成分,以国内的祁门红茶和英红九号红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斯里兰卡的康提(Kandy)、汀布拉(Dimbula)、乌瓦(Uva)、努沃勒埃利耶(Nuwa... 为研究斯里兰卡红茶香气物质并确定其特征性香气成分,以国内的祁门红茶和英红九号红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斯里兰卡的康提(Kandy)、汀布拉(Dimbula)、乌瓦(Uva)、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卢哈那(Ruhuna)红茶香气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斯里兰卡红茶中共鉴定出5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种类包含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烯类和烷烃类等,其中酯类和醇类是主要的种类,分别占香气物质的49.8%和26.2%以上。斯里兰卡红茶香气化合物中水杨酸甲酯、β-芳樟醇、香叶醇、β-紫罗酮、苯甲醛、苯乙醛是6种最主要的成分,占香气物质总量的74.2%~86.1%,共同构成斯里兰卡红茶的主导香气成分。其中,水杨酸甲酯是斯里兰卡红茶的特征性和指示性香气成分,体现出冬青香气特征,是与国内红茶的重要区别。感官审评的结果与香气物质的分析结果一致。斯里兰卡红茶香气高锐,香精油特征明显,花蜜香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红茶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