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rop comprehensive benefits via a decision-making system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in the rice‒rape,rice‒wheat and rice‒garlic rotation 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
1
作者 Xinrui Li Xiafei Li +9 位作者 Tao Liu Huilai Yin Hao Fu Yongheng Luo Yanfu Bai Hongkun Yang Zhiyuan Yang Yongjian Sun Jun Ma Zongkui C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70-2988,共19页
Rice‒rape,rice‒wheat and rice‒garlic rotations are common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and the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EB)and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Ch... Rice‒rape,rice‒wheat and rice‒garlic rotations are common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and the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su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EB)and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in the region.However,the crop yields in these rotation systems are 1.25‒14.73%lower in this region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s.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with machine learning can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for obtaining better benefits,but it has rarely been used to enhance the probability of obtaining such benefits from rot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Thus,we used a data-intensive approach to construct an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syst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to provid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benefits of rice-rape,rice-wheat,and rice-garlic rotations in Southwest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raising the yield and partial fertilizer productivity(PFP)by increasing seed input under hig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rovided the optimal benefits with a 10%probability in the rice-garlic system.Obtaining high yields and greenhouse gas(GHG)emissions by increasing the N application and reducing the K application provided suboptimal benefits with an 8%probability in the rice-rape system.Reducing N and P to enhance PFP and yield provided optimal benefits with the lowest probability(8%)in the rice‒wheat system.Based on the predictive analysis of a random forest model,the optimal benefits were obtained with fertilization regimes by reducing N by 25%and increasing P and K by 8 and 74%,respectively,in the rice-garlic system,reducing N and K by 54 and by 36%,respectively,and increasing P by 38%in rice-rape system,and reducing N by 4%and increasing P and K by 65 and 23%in rice-wheat system.These strategies c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by 17‒34%for different benefits,and all of these measures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rop rotation systems to varying degrees.Overall,these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optimal agricultural inputs for higher benefits through an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syst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analysis in the rice-rape,rice‒wheat,and rice-garlic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rotation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omprehensive benefits fertilizer management
下载PDF
Effects of N, P and K on Output and Nutrient Cycle of Vegetables in Greenhouses
2
作者 朱静华 李玉华 +1 位作者 李明悦 高伟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1011-1016,共6页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fertilizer by exploring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ations on vegetable yield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vegetable and soils. Me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duce the waste of fertilizer by exploring effects of N, P and K fertilizations on vegetable yields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N, P and K in vegetable and soils. MethodThe fertiliz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omato, cauliflower and celery in greenhouses. ResultWhen N, P and K were not applied in tomato, cauliflower or celery, the yields reduced in 6.0%-13.8% and total annual income reduced by 39 220, 36 902 and 22 023 yuan/hm 2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N, P and K are limiting factors of yield. The absorbed N amounts of tomato and cauliflower were higher compared with celery; the absorbed P amount of cauliflower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omato and celery; the absorbed K amount of tomato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celery and cauliflower. The absorbed N in tomato fru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auliflower and the absorbed N amount of other parts of tomato was also lower. Furthermore, the absorbed amounts of P and K by tomato and cauliflower fruits were higher than it absorbed by the other parts, especially the absorbed of K was significantly high. Total absorbed amounts of N, P and K from high to low were cauliflower, tomato and celery. After harvesting of tomato, cauliflower and celery, N, P and K in soils were all higher compared with soils before planting. Influenced by fertilizers, residual N content in soils grown with tomato and residual P content in soils grown with celery both doubled compared with base soils. Cauliflower plants were not applied with organic fertilizer, and residual N and K contents in soils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omato and celery. ConclusionResidual P content in soils is higher, which is a kind of waste and would cause pollution on soil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in fert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 system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YIELD N uptake P uptake K uptake Soil residues
下载PDF
我国设施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萍萍 韩建刚 +1 位作者 陈欣 高丽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从最初以农户为单位的单体日光温室到以村庄为单位的种养结合生态温室群模式,拓展到在一个大区域内将大型猪场的粪污进行工业化沼气并网发电,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来减少化肥施用和改良土壤的宏观生态农业模式,相关的结构配置、配套的种养殖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研发和提升中。另一类是采用综合性生态农业技术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包括:采用各类立体/垂直栽培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各种轮作栽培技术减少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和降低农药使用量;采用土壤健康栽培技术,通过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改善土壤性状;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用农林废弃物发酵后的物料作为栽培基质为作物提供养分;采用覆盖防虫网、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高温封棚、蒸气消毒、有色膜覆盖土壤、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来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期望通过相关配套装备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高设施生态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生态农业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种养沼结合 立体栽培 轮作栽培 有机基质栽培 生态防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麦玉轮作体系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4
作者 曹兵 高玮 +9 位作者 李洪杰 王学霞 王玉霞 周晓琳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董淑祺 邹国元 李子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0-250,共11页
为阐明控释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该研究以郑单958(夏玉米)和济麦22(冬小麦)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50%控... 为阐明控释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该研究以郑单958(夏玉米)和济麦22(冬小麦)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氮(FFP)、优化施氮(OPT)、含3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冬小麦)(CRBF1)、含5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夏玉米)和含70%控释尿素的控释掺混肥(冬小麦)(CRBF2)共5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麦玉轮作系统单季和周年作物产量(P<0.05)。与FFP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1.4%~3.0%、1.9%~3.4%和1.6%~3.1%(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土壤N_(2)O和CO_(2)的周年排放(P<0.05)。CRBF1和CRBF2处理的土壤N_(2)O周年排放总量较FFP处理显著降低了27.7%~34.6%(P<0.05)。施氮显著增加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全球增温潜势(GWP)(P<0.05)。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GWP较FFP处理降低了4.2%和5.7%,其中CRBF2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降低了麦玉轮作体系的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GHGI较FFP处理降低了5.6%~8.6%(P>0.05)。与FFP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10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降低30.6%~34.3%(P<0.05),减少了硝态氮淋失风险。综上所述,控释掺混肥在稳定作物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硝态氮残留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麦玉轮作体系的轻简高效氮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温室气体 排放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硝态氮残留
下载PDF
日光温室大球盖菇—草菇轮作模式
5
作者 贺国强 魏金康 胡晓艳 《蔬菜》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为解决日光温室夏季闲置问题,实现周年化利用,从茬口安排、主辅料准备及处理,建畦、铺料、接种、覆盖,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保鲜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大球盖菇—草菇轮作模式,1年内可生产1季大球盖菇、2季草菇,解决了夏季高温期日光... 为解决日光温室夏季闲置问题,实现周年化利用,从茬口安排、主辅料准备及处理,建畦、铺料、接种、覆盖,养菌管理,出菇管理和采收保鲜等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大球盖菇—草菇轮作模式,1年内可生产1季大球盖菇、2季草菇,解决了夏季高温期日光温室闲置的问题,提高了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产投比1.5:1,667m^(2)纯效益约3万元,已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大球盖菇 轮作 日光温室
下载PDF
塑料大棚香瓜-番茄轮作生产技术
6
作者 谭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50-153,共4页
基于黑龙江省在保障粮食供给以及自然资发[2021]166号文件中严格控制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使用一般耕地要求的两大背景下,开展塑料大棚一年两茬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形成地方标准1项,主要包括轮作茬口安排、香瓜生产技术、过渡期设施管理... 基于黑龙江省在保障粮食供给以及自然资发[2021]166号文件中严格控制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使用一般耕地要求的两大背景下,开展塑料大棚一年两茬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研究,形成地方标准1项,主要包括轮作茬口安排、香瓜生产技术、过渡期设施管理、番茄生产技术,以期建立以夏秋茬北菜南销番茄生产为主,早春抢早香瓜生产为辅的轮作模式,提升现有塑料大棚的产出率以及推进“北菜南销”塑料大棚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瓜 番茄 轮作 塑料大棚 北菜南销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尚洁 刘杏认 +1 位作者 李迎春 柳晓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5-949,共15页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开展了3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对照(CK);②施用生物炭9.0t·hm^(-2)·a^(-1)(C);③全量秸秆还田(S);④秸秆还田配施9.0 t·hm^(-2)·a^(-1)生物炭(CS)。4个处理均施等量的氮磷钾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用量为200 kg·hm^(-2)·a^(-1),磷肥为过磷酸钙,用量为55 kg·hm^(-2)·a^(-1),钾肥为硫酸钾,用量为40 kg·hm^(-2)·a^(-1)。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并计算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析连续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1)综合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CK处理相比,S和CS处理的年平均生态呼吸排放量(Re)分别增加了47.8%和67.9%(P<0.05);C处理的年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0.3%(P<0.05),而S和CS处理的N_(2)O年平均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3.6%和41.4%(P<0.05)。(2)与CK处理相比,C、S和C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量(ΔSOC)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S处理增幅最大,增加了150.6%(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ΔSOC均有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21.7%、20.8%和17.8%。各处理的NGWP和GHGI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NGWP分别降低了163.5%、171.7%和273.0%(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NGWP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3.4%、58.8%和54.7%。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GHGI分别降低了236.2%、253.3%和388.9%(P<0.05),C、S和CS处理第3年的GHGI较第1年分别降低了126.3%、98.2%和108.6%(P<0.05)。就产量而言,C、S和CS处理的作物产量保持相对稳定,有轻微增长,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的措施均能够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抑制增温潜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增温潜势,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是增加农田固碳、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土壤有机碳变化量 净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下载PDF
轮作及减氮对绿洲灌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波 赵财 +4 位作者 殷民兴 王岩 白春生 曹悦 杨莉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0-220,共11页
基于2018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设春小麦-冬油菜-箭筈豌豆(WRV)、春小麦-冬小麦-箭筈豌豆(WWV)、春小麦-箭筈豌豆-春小麦-箭筈豌豆(WV)、春小麦连作(W)4种种植模式,减氮25%(270 kg·hm^(-2),N 1)、传统施氮(360... 基于2018年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布设的田间定位试验,设春小麦-冬油菜-箭筈豌豆(WRV)、春小麦-冬小麦-箭筈豌豆(WWV)、春小麦-箭筈豌豆-春小麦-箭筈豌豆(WV)、春小麦连作(W)4种种植模式,减氮25%(270 kg·hm^(-2),N 1)、传统施氮(360 kg·hm^(-2),N 2)两个施氮水平,共8个处理,于2020—2021年测定并分析不同轮作模式结合减氮对农田CO 2、N 2O排放的影响及其与春小麦产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关系,以期为当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轮作结合减氮处理可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作物产量,以WRVN 1处理增产减排效果最佳,其CO 2、N 2O排放总量分别较WN 2处理降低了15.2%、28.0%,全球增温潜势(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别降低15.7%和30.4%,作物产量增加16.7%。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0~10 cm高于10~30 cm土层,轮作降低了小麦开花期土壤酶活性,以WRVN 1处理土壤酶活性最低;在N 1处理下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N 2处理分别降低20.1%~28.7%、8.3%~12.2%,且CO 2、N 2O排放速率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春小麦-冬油菜-箭筈豌豆轮作模式结合减氮25%可作为实现绿洲灌区农业增效减排的合理种植模式与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减施氮肥 冬季覆盖作物 绿肥 温室气体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梁滩河治理工程净化效果及其增温潜势
9
作者 何金峰 石文杰 +2 位作者 胡宁 王清华 黄磊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09-616,共8页
目的探究“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明确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为生物生态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梁滩河治理工程为对象,在分析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采用顶空法和静态... 目的探究“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明确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为生物生态工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梁滩河治理工程为对象,在分析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采用顶空法和静态箱法探究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结果组合工艺对氨氮(NH 4+-N)去除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出水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对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良好,基本达到V类标准。组合工艺排放的温室气体以CO_(2)为主,且气体释放量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暖季高于寒季。暖季增温潜势(GWP)达2.00×10^(4)g/d,是寒季GWP的2.10倍。N_(2)O、CH 4和CO_(2)年平均释放量分别为2.61、70.64和1.77×10^(4)mg/(m^(3)·d)。结论“生物转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能实现功能互补,在受污染河水处理中可以综合实现污染物高效净化和温室气体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盘 人工湿地 受污染河水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下载PDF
大棚青菜“1年多茬”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10
作者 宇军 王忠娣 +1 位作者 叶渭涛 张明科 《蔬菜》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大棚叶菜复种指数,增加菜农种植效益,经过连续多年的实地走访调研,总结提出了大棚青菜“1年多茬”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建造适宜设施、合理安排茬口、改良棚土、改良灌溉方式等措...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设施的有利条件,提高陕西关中地区大棚叶菜复种指数,增加菜农种植效益,经过连续多年的实地走访调研,总结提出了大棚青菜“1年多茬”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建造适宜设施、合理安排茬口、改良棚土、改良灌溉方式等措施,以及改善土壤的微生物菌群,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机质含量,配合优良品种的选择应用、科学的田间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治及适时采收等技术措施,实现了1年种植6~7茬,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减少20%,用药次数减少30%,单茬平均667 m^(2)产量达到1 380~1 730 kg,667 m^(2)单茬产值0.8万~1.0万元,667 m^(2)年产值5.7万~7.0万元。在满足当地蔬菜市场供应的同时,提高了菜农的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青菜 多茬 高效 栽培
下载PDF
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慧敏 杨云马 +4 位作者 黄少辉 杨文方 邢素丽 杨军方 贾良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9-709,共11页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 小麦-玉米轮作是华北平原主要的种植模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和农户习惯施肥(FP)方式连续8年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季、玉米季和周年轮作中,OPT较FP产量分别提高4.3%、5.3%和4.8%;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31.7%和35.9%;磷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9.1%、40.4%和39.8%;钾肥偏生产力分别降低47.8%、47.3%和47.6%;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降低21.7%、21.1%和21.4%;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分别降低27.0%、27.5%和27.3%;净收益分别提高11.2%、11.4%和11.3%,农业生产成本分别降低3.7%、2.1%和3.1%,环境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4%、17.3%和22.1%。周年轮作中,OPT较FP氮素盈余量降低105 kg·hm^(-2)(46.3%);磷素盈余量降低48 kg·hm^(-2)(53.3%);钾素从亏缺1 kg·hm^(-2)变为盈余59 kg·hm^(-2),满足了作物生长需求。连续8年,OPT较FP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3%,速效钾提高12.3%,有效磷降低27.8%。综上所述,与农户习惯施肥(FP)相比,优化施肥(OPT)具有高产、高收益以及环境友好的优势,为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优化施肥 养分平衡 温室气体排放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高远 和爱玲 +6 位作者 杜君 吕金岭 聂胜委 潘秀燕 许纪东 李珏 杨占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156-3167,共12页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实现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常规土壤参数... 【目的】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条件下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特征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为实现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与常规土壤参数分析相结合,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及有机肥氮替代40%化肥氮(R2FM及R4FM,有机肥于小麦季施用)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及与关键驱动因子的关系。【结果】R2FM及R4FM处理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F处理,增幅分别为12.2%和10.2%,而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CK、CF、R2FM及R4FM处理周年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9、50.3、43.9及39.6μg·m^(-2)·h^(-1),其中小麦季为3.1、23.6、25.0及26.4μg·m^(-2)·h^(-1),玉米季为8.8、77.0、62.8及52.9μg·m^(-2)·h^(-1);不同施肥处理下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NO_(3)^(-)-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还与小麦季土壤温度、玉米季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F、R2FM及R4FM处理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38、2.44及2.53 kg·hm-2,较CK处理(0.56 kg·hm-2)显著增加325%—354%,N_(2)O-N排放系数为0.40%—0.44%,但CF、R2FM及R4FM处理之间周年N_(2)O累积排放量、N_(2)O-N排放系数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下季节性N_(2)O累积排放量存在差异,与CF处理相比,R2FM及R4FM处理在小麦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提高28.3%和62.6%,且二者N_(2)O-N排放系数(0.35%和0.41%)显著增加,而在玉米季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显著降低15.8%和33.8%;N_(2)O累积排放量与小麦季土壤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含量及玉米季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玉米季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条件下,优化小麦季施肥管理是减少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N_(2)O排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化肥减施 畜禽粪便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 砂姜黑土
下载PDF
农田管理对夜间增温稻-麦农田CH4和N2O排放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佳义 李君 +3 位作者 娄运生 张震 马莉 李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6-1180,共15页
为研究夜间增温下农田管理(节水灌溉/晚播)对稻-麦轮作农田作物产量及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进行田间模拟试验。夜间温度设2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用铝箔膜夜间(19:00—次日6:00)覆盖植株冠层模拟夜... 为研究夜间增温下农田管理(节水灌溉/晚播)对稻-麦轮作农田作物产量及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2因素2水平试验设计进行田间模拟试验。夜间温度设2水平,即常温对照(CK)和夜间增温(NW),用铝箔膜夜间(19:00—次日6:00)覆盖植株冠层模拟夜间增温。水稻季水分管理设2水平,即常规灌溉(F,间歇淹水,5 cm水层)和节水灌溉(M,湿润,无水层);冬小麦季播期设2水平,即正常播期(NS)和晚播(LS)。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降幅分别为14.69%~18.16%和7.27%~9.14%;而增温下适度晚播则使冬小麦产量增加0.71%。与常温淹水灌溉相比,夜间增温或湿润灌溉均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但湿润灌溉下夜间增温则显著提高稻田CH4排放通量。常温对照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累积排放量降低79.46%,而使N2O累积排放量增加97.21%。夜间增温下,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使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39.98%和45.62%。晚播使麦田N2O累积排放量降低21.46%~53.77%。用持续变化全球增温/冷却潜势(SGWP/SGCP)评估稻田和麦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稻麦系统增温潜势的贡献,各处理稻田CH4排放的贡献均为主导作用。夜间增温显著降低淹水/正常播期稻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显著增加湿润/晚播稻麦轮作系统的GHGI。研究认为,综合考虑产量和环境效益,水稻季采用常规灌溉和冬小麦季正常播种是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应对气候变暖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增温 稻麦轮作 甲烷 氧化亚氮 排放强度
下载PDF
基于江苏省本地化参数评价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碳足迹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兴来 苗淑杰 乔云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2-1691,共10页
分析基于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的江苏省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碳足迹,对评估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了稻季和麦季生产系统的碳足迹,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 分析基于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的江苏省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碳足迹,对评估未来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本地化参数和国际参数计算了稻季和麦季生产系统的碳足迹,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排放参数下稻季和稻麦周年轮作系统的碳足迹存在显著差异(P<0.05),国际参数下的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比本地化参数下的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平均高出11.5%,但小麦碳足迹在不同的参数下差异不明显(P>0.05)。(2)各项农业活动对碳足迹的贡献也不同,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主要受到CH4、N2O和氮肥的影响,在本地化和国际参数下分别占比39.7%、7.23%、32.6%和46.4%、8.72%、27.8%。(3)江苏稻麦周年轮作系统中,碳足迹与氮肥和柴油的相关度较高,且氮肥和柴油表现为极显著水平(P<0.001),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4)在稻麦周年轮作中不同种植规模碳足迹存在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对发现,在小麦种植中不同排放参数下平均碳足迹都是大规模最小,中规模次之,小规模最大。而在水稻种植中不同排放参数下平均碳足迹都是大规模最小,小规模次之,中规模最大。综上,采用国际排放参数对江苏省稻麦周年轮作碳足迹计算结果会高于本地化排放参数,且CH4和N2O的不同核算方法是影响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中国农业生产系统进行碳足迹评估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排放参数和加强实地调查,从而为中国农业生产系统碳足迹的研究制定一套统一的评价体系,为最终构建低碳农业生产体系做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参数 碳足迹 温室气体 稻麦周年轮作 生命周期法
下载PDF
SF_(6)分子的10.6μm高分辨射流冷却激光吸收光谱
15
作者 袁洪瑞 刘涛 +4 位作者 朱天鑫 刘云 李响 陈杨 段传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
六氟化硫(SF_(6))是一种长寿命的温室气体,其红外吸收光谱对模拟大气辐射平衡非常重要.SF_(6)也是研究激光分离同位素原理和技术的典型体系之一.由于SF_(6)分子较重,其室温下的红外光谱非常密集,给利用吸收光谱技术监测不同SF_(6)同位... 六氟化硫(SF_(6))是一种长寿命的温室气体,其红外吸收光谱对模拟大气辐射平衡非常重要.SF_(6)也是研究激光分离同位素原理和技术的典型体系之一.由于SF_(6)分子较重,其室温下的红外光谱非常密集,给利用吸收光谱技术监测不同SF_(6)同位素分子的相对浓度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利用超声射流冷却和像散型多程吸收池技术,测量了32SF_(6)和33SF_(6)同位素分子在10.6μm波段的高分辨红外激光吸收光谱.处于振动基态的32SF_(6)和33SF_(6)分子在狭缝型超声射流中的转动温度约为10 K,谱线线宽约为0.0008 cm^(-1).在此条件下观测到了SF_(6)一个新的热带,其Q支的位置在941.0 cm^(-1)附近.将其初步归属为32SF_(6)的(v1+v2+v3)–(v1+v2)带,对该热带进行简化的转动分析,并讨论利用该热带和33SF_(6)的v3基频带进行33SF_(6)/32SF_(6)的相对浓度监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转动光谱 温室气体 同位素分离 超声射流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稻麦轮作系统生态效应和经济收益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彩云 石翡 +3 位作者 吕华 张通 孙飞 胡志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0-14,21,共6页
以泰州地区典型种植方式的稻麦轮作系统农田为研究对象,比较施用不同水平生物质炭对生态效应(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和经济收益(经济收入纯收益和生态经济净收益)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施氮肥,配施生物质... 以泰州地区典型种植方式的稻麦轮作系统农田为研究对象,比较施用不同水平生物质炭对生态效应(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和经济收益(经济收入纯收益和生态经济净收益)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施氮肥,配施生物质炭能够显著降低农田CH4、N2O全年排放总量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同时对农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经济收益方面,配施2 t/hm^(2)生物质炭能够取得最佳的经济收入纯收益和生态经济净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系统 生物质炭 温室气体 生态效应 经济收益
下载PDF
日光温室草菇-黄瓜轮作对连作土壤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苑学亮 任怀冬 +3 位作者 陈景霞 柳晓琳 翟合生 张大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171-173,196,共4页
利用日光温室夏季空闲期,研究了草菇(夏季填闲)-黄瓜(秋冬茬)轮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黄瓜轮作栽培可以有效优化根际环境,协调土、肥、水、气环境,促进黄瓜植株生长,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 利用日光温室夏季空闲期,研究了草菇(夏季填闲)-黄瓜(秋冬茬)轮作栽培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黄瓜轮作栽培可以有效优化根际环境,协调土、肥、水、气环境,促进黄瓜植株生长,轮作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的含量;轮作可以缓解土壤板结,降低土壤容重,疏松土壤;轮作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团粒结构占比,改善了土壤颗粒通气透水性;轮作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缓解了土壤酸化,调节土壤酸碱平衡。因此,草菇-黄瓜轮作制度可以充分利用温室空闲期,缓解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质量,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循环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草菇 黄瓜 轮作 连作障碍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温室气体交换及其综合增温潜势 被引量:43
18
作者 闫翠萍 张玉铭 +4 位作者 胡春胜 董文旭 王玉英 李晓欣 秦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4-715,共12页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_2O、CO_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 研究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玉米轮作农田N_2O、CO_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基于2001年开始的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定位试验,应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8年10月冬小麦播种时开始,连续两个作物轮作年动态监测了秸秆整秸覆盖免耕播种(M1)、秸秆粉碎覆盖免耕(M2)、秸秆粉碎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F)和无秸秆还田深翻耕(CK,代表传统耕作方式)5种情况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N_2O、CO_2和CH4排放通量,并估算其排放总量。试验期间同步记录每项农事活动机械燃油量、灌溉耗电量、施肥量,依据燃油、耗电和单位肥料量的碳排放系数统一转换为等碳当量,测定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估算农田碳截存量,根据每个分支项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估算了5个处理的综合增温潜势。结果表明,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土壤是N2O和CO2的排放源,是CH4的吸收汇,每年M1、M2、X、F和CK农田土壤N2O排放总量依次为2.06 kg(N_2O-N)·hm^(-2)、2.28 kg(N_2O-N)·hm^(-2)、2.54 kg(N_2O-N)·hm^(-2)、3.87 kg(N2O-N)·hm^(-2)和2.29 kg(N2O-N)·hm^(-2),CO_2排放总量依次为6904 kg(CO_2-C)·hm^(-2)、7 351 kg(CO2-C)·hm^(-2)、8 873 kg(CO_2-C)·hm^(-2)、9 065 kg(CO2-C)·hm^(-2)和7 425 kg(CO2-C)·hm^(-2),CH4吸收量依次为2.50 kg(CH4-C)·hm^(-2)、1.77 kg(CH4-C)·hm^(-2)、1.33 kg(CH4-C)·hm^(-2)、1.38 kg(CH4-C)·hm^(-2)和1.57kg(CH4-C)·hm^(-2)。M1和M2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GWP)均为负值,表明免耕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为大气的碳汇,去除农事活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等当量碳,每年农田生态系统净截留碳947~1 070 kg(C)·hm^(-2);其他处理农田生态系统的GWP值均为正值,表明温室气体是由系统向大气排放,CK、F和X每年向大气分别排放等当量碳3 364 kg(C)·hm^(-2)、989 kg(C)·hm^(-2)和343 kg(C)·hm^(-2)。故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是最优化的耕作措施,其温室效应相对较低,而又能保证较高的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增温潜势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下载PDF
平衡施肥对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土壤中作物生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强 徐建明 +4 位作者 姜丽娜 符建荣 马军伟 叶静 汪建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3,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长期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制中2季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是现阶段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P、K则不成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连续2季不施用P、K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轮作周期内...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平衡施肥对长期大棚茄子-水稻轮作制中2季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是现阶段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P、K则不成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连续2季不施用P、K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无显著影响;轮作周期内最佳施肥量处理(OPT)的地上部N总累积量为314.2kg.hm-2,其中土壤N供应量分别占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N累积量的63.0%和72.9%,N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10.85%和24.9%;2季地上部P2O5和K2O的总累积量分别为159.5和543.9kg.hm-2,土壤P和K的供应量均超过了90%,P肥和K肥的2季总表观利用率分别为11.5%和8.6%;减少总施N量和N肥后移至水稻季的施肥措施均可增加作物地上部养分累积量,大棚茄子季和水稻季的适宜施N量分别是450和150kg.hm-2,可比常规施肥量分别减少55%和33.3%;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消耗土壤养分,但大棚茄子长期高量施肥累积的养分仍有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施肥 大棚栽培 水旱轮作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大路 王伟中 +4 位作者 孙爱侠 杨文飞 杜小凤 吴传万 彭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74-878,共5页
为了解不同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分别以夏季种植水稻、空心菜(水栽)、水芹、草菇、豇豆、夏季空闲的日光温室为对象,观察夏季种植不同作物后下茬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商品性、品质及病害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 为了解不同轮作模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分别以夏季种植水稻、空心菜(水栽)、水芹、草菇、豇豆、夏季空闲的日光温室为对象,观察夏季种植不同作物后下茬日光温室黄瓜的产量、商品性、品质及病害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与夏季闲棚相比,不同轮作模式有促进黄瓜生长、增加黄瓜产量和提高黄瓜品质的效果,其中以黄瓜与水稻、空心菜(水栽)、水芹轮作模式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效果最好,其次是黄瓜与草菇轮作,第三是黄瓜与豇豆轮作;黄瓜与水稻、空心菜、水芹及草菇轮作可以减轻枯萎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的发生,黄瓜与豇豆轮作对日光温室黄瓜病害的发生没有减轻效果。说明在日光温室内种植水生作物或水生栽培可以促进下茬黄瓜的生长,增加黄瓜产量,提高黄瓜商品性和品质,减少连作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 日光温室 黄瓜 产量 品质 水生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