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博润:高度关注运动与休闲领域的开发与创新——专访路博润特种化工特种聚合物部门运动与休闲全球业务总监Grenville Holt先生
1
《环球聚氨酯》 2015年第6期32-35,共4页
2015年5月20日-23日广州琶洲国际橡塑展上,路博润集中展示了其特种聚合物产品在工业、电子、运动休闲、生命科学以及建筑管道等众多行业的应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会上整齐摆放的一双双色彩靓丽的运动鞋。无论是造型还是颜色,都... 2015年5月20日-23日广州琶洲国际橡塑展上,路博润集中展示了其特种聚合物产品在工业、电子、运动休闲、生命科学以及建筑管道等众多行业的应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会上整齐摆放的一双双色彩靓丽的运动鞋。无论是造型还是颜色,都完全的夺人眼球。更加值得大家关注的是,这一双双外观时尚的运动鞋汇聚了路博润公司的创新、技术与品质。对此环球聚氨酯网记者对路博润集团运动与休闲全球业务总监Grenville Holt先生进行了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总监 聚合物产品 grenville Holt 运动休闲 集团运动 生命科学 鞋材 生物基 应用领域 胶粘带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8
2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4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法逆冲带 造山运动时间 断层滑移速率
下载PDF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早—中元古代造山运动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52
3
作者 尹福光 孙志明 +1 位作者 任光明 王冬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17-1932,共16页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 早—中元古代,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发育有河口群—大红山群、东川群、昆阳群—会理群为代表的3套浅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已有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同位素数据指示了其大地构造格架及其演化史。在早—中元古代地层所夹的火山岩中,获得了4组SHRIMP U-Pb岩浆锆石年龄:1800~1600Ma、1600~1300Ma、1300~1100Ma、1100~1000Ma。结合沉积相、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上扬子陆块西南缘在早—中元古代也相应历经了4个演化阶段。1800~1600Ma,在大红山地区、河口地区、东川汤丹地区形成近东西向的裂谷盆地。1600~1300Ma,在东川因民地区表现为一被动陆缘下的伸张环境。1300~1100Ma,在菜籽园—麻塘地区为板内裂谷-洋盆,老武山地区为裂谷盆地。1100~1000Ma阶段,菜籽园-麻塘裂谷-洋盆向北俯冲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在北边的天宝山地区和南边的富良棚地区形成火山岛弧,同时在扬子西缘也出现了1.0Ga左右(1007±14~1014±8Ma)的同造山或同碰撞型花岗岩,表明此时康滇地区已经拼贴到一起,并与整个上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形成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陆块西南缘 早-中元古代 造山运动 地质记录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仲元 刘正宏 杨振升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大青山地区是燕山—阴山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主体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是由中生代地壳多期、多阶段构造变形的结果。印支期地壳以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是一次强烈褶皱造山运动 ,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早期阶段地... 大青山地区是燕山—阴山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内主体的构造格局和构造样式是由中生代地壳多期、多阶段构造变形的结果。印支期地壳以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是一次强烈褶皱造山运动 ,并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燕山早期阶段地壳仍然以挤压变形为主 ,形成了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 ,同时控制了前缘断陷盆地沉积和演化。燕山中期由于区域构造背景的转变和重力作用 ,区域内发生了向南的伸展变形作用 ,形成了早白垩纪呼包盆地。燕山晚期地壳以挤压逆冲变形为主 ,不仅形成了楔冲式推覆构造 ,也使上白垩统与下白垩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变形 内蒙古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 被引量:123
5
作者 李献华 王选策 +1 位作者 李武显 李正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2-398,共17页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 华南广泛发育新元古代岩浆岩,深入了解这些新元古代岩浆岩的成因对研究区域大地构造及其在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演化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我们在系统分析华南新元古代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玄武质岩石的原始熔体成分和熔体温度,探讨其地幔源区的组成和热结构,为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提供新的约束;结合近期发表的各种地质观察资料和玄武质岩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华南晚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从造山运动到陆内裂谷的地球动力学演化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玄武质岩石 四堡造山运动 板内裂谷 地幔柱 华南 罗迪尼亚超大陆
下载PDF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的厘定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造山运动 前陆逆冲带 库车再生 时间厘定
下载PDF
湘中地区造山运动期后的拉伸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岩 沈修志 +1 位作者 施泽进 戴春森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711-719,共9页
湘中地区经历了四次大的造山作用,其中以印支期造山运动期后的拉伸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山地和盆地交接地带的倾滑断裂先压后张、先逆向后正向的滑动。以及边缘上叠盆地的层滑拉仲枸造等。显示出沿同一滑脱而先推覆后滑覆、... 湘中地区经历了四次大的造山作用,其中以印支期造山运动期后的拉伸作用表现得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山地和盆地交接地带的倾滑断裂先压后张、先逆向后正向的滑动。以及边缘上叠盆地的层滑拉仲枸造等。显示出沿同一滑脱而先推覆后滑覆、挤压和拉伸在同一运动系统中叠次出现的复杂结构现象。这种断裂构造力学性质的转化归因于区域性,调节性和局部性构造应力场的变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拉伸作用 倾滑断裂
下载PDF
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关系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孝群 汤良杰 朱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8-326,共9页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自东向西依次...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东缘地震剖面的解释,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盐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的关系。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样式主要包括盐底辟、盐枕、盐滚、盐焊接、龟背构造和盐边凹陷等,表现出明显的分带变形特征,自东向西依次为盐焊接带、盐滚带、盐枕带、盐底辟带。盐层控制了盐上层和盐下层的构造变形,以盐层为界,上构造层主要发育正断层,下构造层主要发育逆断层。平衡剖面分析表明,滨里海盆地东缘盐构造变形主要经历了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两个阶段,并与乌拉尔造山运动有紧密联系。乌拉尔造山运动引起滨里海盆地东缘地层发生倾向反转,进而控制了盐层沉积及随后的重力变形和差异负载变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分带变形 滨里海盆地 乌拉尔造山运动
下载PDF
论造山运动的时间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传恒 王自强 贾维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6,共9页
造山运动是指会聚板块边缘岩石圈构造加厚形成山带的过程,对其时间特征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造山带变形构造研究表明,逆冲断裂是控制造山带发展、演化的主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扩展的方向性、序次性和长期性使笔者确信,造山运动是一个延... 造山运动是指会聚板块边缘岩石圈构造加厚形成山带的过程,对其时间特征的认识历来存有争议。造山带变形构造研究表明,逆冲断裂是控制造山带发展、演化的主要变形机制,逆冲断裂扩展的方向性、序次性和长期性使笔者确信,造山运动是一个延续可达几十百万年的长期、分阶段的发展过程。造山运动发展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和变形速率的变化。角度不整合形成机制和空间转换规律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认识。“长期性”和“阶段性”是造山运动时间特征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前陆盆地是研究造山运动的关键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时间特征 推覆构造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09
10
作者 赵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3,共13页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 燕山地区是东亚中生代地质构造发育的典型地区,是燕山运动的命名地。本文通过重新认识龙门组的沉积性质,并结合其它有关研究和资料,提出了大陆内部陆相环境地区造山运动时期的鉴定标志。依此确立和划分了本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其构造期、幕。分别编制了印支期(T_1—J_1~1)、早燕山期(J_1~2—J_2~2)、中燕山期(J_2~3—J_3)和晚燕山期(K_1—K_2~1)古构造图。论述了中生代各阶段的构造演化。强调指出早燕山构造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 地区 中生代 造山运动 构造
下载PDF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 被引量:23
11
作者 于在平 崔海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9,共5页
对造山运动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秦岭造山作用的现实原则基础。根据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研究,划分出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3个主要阶段。其中碰撞造山作用可进一步分为弧-陆碰撞和... 对造山运动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秦岭造山作用的现实原则基础。根据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研究,划分出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3个主要阶段。其中碰撞造山作用可进一步分为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阶段。研究认为:秦岭地区古生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体制向陆内构造体制的复杂转化,经历了多次、多种类型造山作用的复合叠加,仅仅根据经典板块造山模式不能对秦岭演化历史作出完整解释;受古特提斯东部构造域独特的构造背景控制,即使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板块构造体制阶段,秦岭造山作用的细节过程也表现出与传统板块作用明显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秦岭造山带 区域地质构造 碰撞造山 俯冲造山 陆内造山
下载PDF
华南晋宁期造山运动──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献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84-194,共11页
综合了前人和作者最新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华南晚元古代晋宁期造山运动的演化提供了化学地球动力学制约晚元古代早期(0.97-1.0Ga)的皖南、赣东北和桂北蛇绿岩在元素地球化学上具有相似的岛弧特征,但它们的Nd同位... 综合了前人和作者最新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华南晚元古代晋宁期造山运动的演化提供了化学地球动力学制约晚元古代早期(0.97-1.0Ga)的皖南、赣东北和桂北蛇绿岩在元素地球化学上具有相似的岛弧特征,但它们的Nd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新获得的高精度结石U-Ph年龄资料表明,桂北地区的本洞、三防和元宝山等三个主要花岗岩岩体均形成于820-825Ma,排除了本区有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的存在.扬子南缘中元古代到三叠纪各个时代地层中的泥质沉积岩的TDM在晚元古代早期从约1.8Ga急剧降低至约1.3Ga,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沉积物源区有大量新生馒源物质的加入.根据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宁期造山运动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华南 扬子
下载PDF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因探析——兼论P—T之交生物群灭绝事件和“阿蒙兴造山运动” 被引量:27
13
作者 汪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9-345,共47页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同时也是一个特大型铌矿和大型铁矿,其成矿时代及成因至今仍有多种不同认识。本研究从东部接触带(菠萝头山)3号铌矿体内的金云母岩中获得残留锆石和热液独居石,测得其U-Pb年龄分别为269.5±3.1...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同时也是一个特大型铌矿和大型铁矿,其成矿时代及成因至今仍有多种不同认识。本研究从东部接触带(菠萝头山)3号铌矿体内的金云母岩中获得残留锆石和热液独居石,测得其U-Pb年龄分别为269.5±3.1 Ma和249±13 Ma;从巴音敖包伟晶岩中获得热液锆石,测得其U-Pb年龄为248.9±2.5 Ma。结合阿尔泰—天山—北山—内蒙古—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造山带中的成矿年龄资料,笔者推测,在248%251 Ma白云鄂博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热液活动,该热液活动的时间可以代表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基于绝大多数稀有金属热液矿床都是与花岗质岩浆活动关联的,本研究对白云鄂博地区出露的两类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锆石学分析,从而确定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体相)为同碰撞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69.8±2.0 Ma;而白云鄂博花岗岩基中的二云母碱长花岗岩(补体相)为碰撞后花岗岩,其定位年龄为250.5±6.0 Ma。根据二云母碱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等于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年龄,以及大量的野外地质现象和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1)该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为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母岩,它的岩浆直接来自地壳深部岩浆房;(2)该岩浆房就是同碰撞花岗岩浆的岩浆房,这意味着留存在该岩浆房中的巨量花岗岩浆经历了近20 Ma的分离结晶作用,从而在岩浆房上部聚集了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花岗岩浆;(3)当构造环境由挤压转为拉张时,该残余花岗岩浆沿着张性断裂被动侵位。由于快速上升引起压力和温度的骤降,富含稀有金属(稀土和铌)、卤素(氟)和碱金属的硅质热液从残余花岗岩浆中分离出来;(4)这种硅质热液沿断裂构造率先进入白云鄂博群H_8白云岩岩层,与碳酸盐发生交代反应,其稀土和铌金属元素沉淀成矿;同时,H_8白云岩岩层中的菱铁矿和铁白云石分解,释放出Fe^(2+)和[CO_3](2-),前者(Fe^(2+))经近距离迁移后沉淀成铁矿,后者([CO_3]^(2-))与少量稀土—铌元素结合成金属—碳酸络合物,呈脉状穿插在H_8白云岩中,或迁移至H_8白云岩的外围。该认识首次将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成岩和成矿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阐释了一个致白云鄂博矿床形成的能量和物质的运移过程;同时,该认识可以整合多种流行的白云鄂博矿床成因认识("正常或热水沉积说"、"火成碳酸岩说"、"热液交代说"等等)中的合理因素;笔者认为,它是一个全面、系统而又新颖的白云鄂博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矿床 成矿年龄 成矿母岩 成矿机制 造山运动
下载PDF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地洼型 造山运动 地穹 成矿 金矿床
下载PDF
造山运动对变质流体及深部有机质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炎如 袁剑英 +3 位作者 李相博 张正刚 程玉红 郭精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 对深部岩层应变速率在超临界阈值状态下形成的变质流体中有机质的化学物理反应进行剖析,认为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条件是有机质生油的另一种地质特殊环境。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垂向增生应变、水平挤出应变、极限拉升应变与深部有机质的生、运、聚之间的相关性,认为中国西部新构造运动控制着成盆、成烃、成藏的全过程。深部有机质成烃是中国西部盆地新生代陆相油气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运动 应变 变质流体 有机质演化 油气藏
下载PDF
雪峰山加里东造山运动及其体制转换 被引量:32
16
作者 侯光久 索书田 +1 位作者 郑贵州 魏启荣 《湖南地质》 1998年第3期141-144,共4页
本文论述了雪峰山地区加里东造山运动的变形序列,加里东运动期间,至少存在3个连续的构造热事件。并且阐述了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的转换,形成低角度滑脱带、高角度正断层及变质核杂岩。
关键词 加里东造山运动 体制转换 幔隆 雪峰山 造山运动
下载PDF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造山运动时空分布的新认识 被引量:28
17
作者 袁正新 钟国芳 +1 位作者 谢岩豹 余纪能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4期19-25,共7页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多认为发生于志留纪末。通过粤中及其邻区构造发展史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其时空分布可分为三幕:第一幕发生于晚奥陶世末,称为台开运动,涉及闽粤大部分地区和赣中南、湘东南及桂东北地区,是广泛而强烈的一次运...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造山运动,多认为发生于志留纪末。通过粤中及其邻区构造发展史的长期研究,我们认为其时空分布可分为三幕:第一幕发生于晚奥陶世末,称为台开运动,涉及闽粤大部分地区和赣中南、湘东南及桂东北地区,是广泛而强烈的一次运动。第二幕发生于中志留世末,称崇义运动,涉及湘中南、赣西和桂东北等地。第三幕发生于晚志留世末,称广西运动,涉及桂东南以外的广西境内。这三次运动在空间上形成了不同时期的造山带。第一幕至第三幕造山带呈由南东向北西、再转向南西的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 造山运动 时空分布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大陆造山运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折返的时限--以北祁连山、柴北缘为例 被引量:100
18
作者 宋述光 牛耀龄 +1 位作者 张立飞 张贵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7-2077,共11页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 北祁连山和柴北缘是典型的早古生代大陆造山带,分别发育有北祁连山大洋型俯冲缝合带和柴北缘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作为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典型代表,北祁连山经历了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大洋扩张、奥陶纪俯冲和闭合及早泥盆世隆升造山的过程。高压变质岩变质年龄为490~440Ma,证明古祁连洋经历了至少50m.y.的俯冲过程。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大陆深俯冲的结果,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表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榴辉岩的原岩分别来自洋壳和陆壳两种环境。高压/超高压变质的蛇绿岩原岩的年龄为517±11Ma,与祁连山蛇绿岩年龄一致。榴辉岩早期的变质年龄为443~473Ma,与祁连山高压变质年龄一致,代表大洋地壳俯冲的时代,而柯石英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所限定的超高压变质时代为420~426Ma,代表大陆俯冲的年龄。从大洋俯冲结束到大陆俯冲最大深度的转换时间最少需要20m.y.。自420Ma起,俯冲的大洋岩石圈与跟随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断离,大陆地壳开始折返,发生隆升和造山。北祁连山和柴北缘两个不同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反映了早古生代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隆升折返的造山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 造山运动 碰撞 折返 时限 北祁连山 柴北缘 Time HP-UHP North Qilian 超高压变质带 suture zone Early Paleozoic CONTINENTAL deep subduction 早古生代 变质年龄 CONTINENTAL collision building stage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古深断裂活化与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以川南—滇东和中扬子褶皱-冲断系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吴根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6-253,共8页
基于花岗岩侵入、构造变形和磨拉石建造(或长期隆起)提出川南—滇东和中扬子地区侏罗-白垩纪时发生造山事件。分析了造山带的内部结构、范围和动力机制,发现川南—滇东褶皱-冲断系为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发育,其西以滇中古陆块与燕... 基于花岗岩侵入、构造变形和磨拉石建造(或长期隆起)提出川南—滇东和中扬子地区侏罗-白垩纪时发生造山事件。分析了造山带的内部结构、范围和动力机制,发现川南—滇东褶皱-冲断系为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控制发育,其西以滇中古陆块与燕山期消减型造山带相隔;中扬子褶皱-冲断系为北西向断裂控制发育,向南西扩展时止于黄陵古陆核。两者均属印支运动后出现的中国—东南亚次大陆外侧的新特提斯洋消减,及嗣后的碰撞激活拼合大陆内的古深断裂活化而发生的燕山期陆内造山运动,构成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一个显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深断裂活化 燕山运动 中扬子地区 陆内造山运动 川南-滇东褶皱-冲断系
下载PDF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的星地碰撞成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广润 张宏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0,共8页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具有突发性、全球同步性,以水平运动为主,主要表现在地壳上部且具有上强下弱等特征,除水平运动一项外,与基于地幔对流的板块构造理论缺少共同之处.想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遍布大陆地块内部的褶皱构造,在形位特征与动力机...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具有突发性、全球同步性,以水平运动为主,主要表现在地壳上部且具有上强下弱等特征,除水平运动一项外,与基于地幔对流的板块构造理论缺少共同之处.想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遍布大陆地块内部的褶皱构造,在形位特征与动力机制上都有难以解决的矛盾.基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地质力学理论,对之所做的定性解释颇为合理,但因其只靠地球收缩及潮汐引力等缓变力作为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动力来源,力量强度太小,不足以引发强大的褶皱造山运动,且有被海水运动取代的难题.揭示了星地碰撞可以为大陆造山运动提供足够强大的突发性动力来源,并简要阐明了其作用机制,可以解决地质力学所遇到的力源不足和被海水运动取代的两大难题,从而为大陆构造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褶皱造山运动 成因 星地碰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