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ree Earthing Systems for Micro-Grid Protection during the Grid Connected Mode 被引量:2
1
作者 Rashad Mohammedeen Kamel Aymen Chaouachi Ken Nagasaka 《Smart Grid and Renewable Energy》 2011年第3期206-215,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ests and compares three earthing systems (TT, TN and IT) for Micro-Grid (MG) protection against various fault types during the connected mod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including the ... This paper presents, tests and compares three earthing systems (TT, TN and IT) for Micro-Grid (MG) protection against various fault types during the connected mod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is work is including the models of all the micro sources which interfaced to the MG by power electronic inverters. Inverters in turns are provided with current limiters and this also included in the inverter models to exactly simulate the real situation in the MG during fault times.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earthing system for MG protection during the connecting mode is the TN earthing system. That system leads to a suitable amount of fault current sufficient to activate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relays. With using TN system, Touch voltages at the faulted bus and all other consumer’s buses are less than the safety limited value if current limiter is included with the transformer of the main grid which connects MG. For the two others earthing systems (TT and IT), fault current is small and nearly equal to the over load current which make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relay can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fault current and overload current. All models of micro sources, earthing systems, inverters, main grid and control schemes are built using Matlab?/Simulink?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grid PROTECTION EARTHING SYSTEMS Fault Current Touch Voltage MICRO Sources and Inverters grid Connecting mode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Prospective Mode of China Power Grid Interconnection in View of Load Density
2
作者 Sun Shouguang(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Institute) 《Electricity》 1999年第2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grid Discussion on the Prospective mode of China Power grid Interconnection in View of Load Density VIEW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ontrol Modes of Grid-Connected Solar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on Grid Power Flow
3
作者 Zakaria Al-Omari 《Engineering(科研)》 2014年第13期914-922,共9页
Integr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V) generation into an existing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many impacts on the system, with the power flow being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This impact is not generic for any network, but... Integration of Solar Photovoltaic (PV) generation into an existing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many impacts on the system, with the power flow being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This impact is not generic for any network, but it may manifest itself either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depending on the grid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control modes, operation mode, and load profile. Grid-connected PV systems have three control options of the local voltage controller of the interface DC-AC converter. These control modes are Power Factor control, voltage control, and Droop Voltage control. This paper aims at evaluating and comparing the impacts of those control modes on the grid power flow. A set of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ndices is defined and mathematically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used program (Power Factory Dig Silent V14.1.3), a computation plan (algorithm) has been proposed. The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to a typical weak network and a wide range of simulations has been carried out.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been thoroughly discussed and important findings have been co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CONNECTED PV Control modeS POWER Flow POWER FACTORY DIG SILENT Software
下载PDF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友好并网与运行调控技术研究综述
4
作者 王维庆 李笑竹 褚龙浩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29-144,156,共17页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友好并网与稳定运行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受精确的发电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与科学的并网调控策略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与不确定性建模、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运营模式、可再生能源系... “双碳”目标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友好并网与稳定运行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受精确的发电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与科学的并网调控策略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可再生能源发电预测与不确定性建模、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运营模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并网控制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发电不确定性预测技术、针对多场景运行需求的不确定性建模技术;从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集群-独立储能系统、多能源互补系统三个角度分析总结了目前并网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跟网型与构网型两种并网控制策略.最后展望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在未来电网形态演变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协同发展的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友好并网 不确定性 运营模式 运行调控
下载PDF
适应并离网模式切换的DFIG电磁暂态仿真建模
5
作者 于光耀 杨帮宇 +3 位作者 李振斌 崇志强 李惠玲 黄丽妍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目前,常用的商业仿真软件中的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模型通常不支持离网运行模式,难以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由离网到并网的全过程电磁暂态仿真,对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研究适应并离网模式切... 目前,常用的商业仿真软件中的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模型通常不支持离网运行模式,难以实现风力发电系统由离网到并网的全过程电磁暂态仿真,对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研究适应并离网模式切换的DFIG电磁暂态仿真建模方法。基于模块化思想分别对风力机、异步电机、变流器以及断路器进行建模,在系统组装形成DFIG风力发电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提出了适应并离网模式切换的DFIG受控源等效电路模型和离散时间域实现方法,通过设计状态变量矩阵元素的截取和扩充算法实现了模型在并离网模式下的无缝衔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DFIG发电系统模型对所提方法和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建模方法能够很好地支持DFIG离网运行模式,实现DFIG由离网到并网的全过程电磁暂态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式感应发电机(DFIG) 并离网切换 电磁暂态仿真 建模方法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网架结构失效模式的判定方法
6
作者 乐风江 陈崧 +2 位作者 杨富儒 方希兵 赵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采用多段梁单元对无缺陷网架、考虑节点几何缺陷网架、杆件几何缺陷网架以及综合考虑节点和杆件几何缺陷的网架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对比表明:综合考虑节点和杆件几何缺陷会加速网架结构的失效... 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采用多段梁单元对无缺陷网架、考虑节点几何缺陷网架、杆件几何缺陷网架以及综合考虑节点和杆件几何缺陷的网架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研究。对比表明:综合考虑节点和杆件几何缺陷会加速网架结构的失效进程,施加几何缺陷没有改变网架在同一地震激励下的失效模式。从结构响应的角度,根据网架结构特征点加速度位移曲线、位移时程曲线以及网架塑性杆件比例,提出了地震作用下判别网架结构失效模式的具体标准:若网架跨中位移时程曲线发生明显跳跃,网架塑性杆件占比较小且小于一定限值,可判定网架发生动力稳定失效。若网架跨中位移时程曲线无明显跳跃但逐渐发散,且网架塑性杆件占比较高并大于一定限值,可判定网架发生强度型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架结构 杆件失稳 失效模式 几何缺陷 动力失稳
下载PDF
基于MODE方法的日本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薛春芳 潘留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6-418,共13页
利用CMORPH卫星与中国30000余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面向对象模式诊断分析MODE方法研究了降水对象的客观表现以及日本细网格模式对2012-2013年中国34个降水个例的预报能力,并与传统TS、ETS检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 利用CMORPH卫星与中国30000余个自动站逐时降水融合资料,基于面向对象模式诊断分析MODE方法研究了降水对象的客观表现以及日本细网格模式对2012-2013年中国34个降水个例的预报能力,并与传统TS、ETS检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整体上能较好地捕获降水对象,但不同卷积半径下对象的个数及特征差异明显;模式对局地性或弱降水事件预报偏多(偏大),对区域性或强降水事件预报偏少(偏弱);模式较好地反映不同卷积半径下,降水对象在10 mm左右识别对象的面积、数量的变化特性,不足之处在于模式的固定阈值更为集中,识别对象的数量减少幅度偏快;采用较大半径进行卷积,有助于强降水区域的形态判定,在不同量级降水情况下存在提高收益函数的合适的卷积半径;中、低纬降水预报的总收益整体优于高纬,但不同属性呈现较大差异,具体而言,高纬地区降水强度预报更为合理,而低纬降水面积预报优于高纬;与传统TS、ETS检验相比,MODE方法受气候概率影响较小,其检验结果更加客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网格模式 mode方法 卷积 技巧评分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无串补并网振荡场景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浩清 何鹏飞 +3 位作者 孙冉 孙海顺 巴贵 田春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0-672,I0011-I0013,共16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的问题已为共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研究,然而实际系统中也发生过双馈风电场经无串补线路送出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和研究很少。因此,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法结合电磁暂态仿...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的问题已为共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研究,然而实际系统中也发生过双馈风电场经无串补线路送出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和研究很少。因此,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法结合电磁暂态仿真,针对双馈风电无串补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了系统主导失稳振荡模式以及运行条件和风电控制参数的影响,厘清了无串补并网系统中双馈风电网侧变流器内环电流控制主导失稳,锁相控制主导失稳,以及转子侧变流器内环电流控制主导失稳等3种次超同步振荡场景,并与双馈经串补送出系统振荡场景进行了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的不同场景及机理,可为实际工程双馈风电场并网振荡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弱电网 特征值分析 主导振荡模态
下载PDF
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间控制相互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玉坤 张慕婕 +5 位作者 李壮 穆清 王东泽 孙海顺 潘晓杰 邵德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0,共9页
构网型风电控制技术具有很好的弱电网适应性,可以有效避免风电并网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但是虚拟同步控制引入固有的低频特征模式,接入强电网时会发生低频振荡,同时多台构网型风电机组并联运行时存在控制器相互作用。针对此问题,采用特征... 构网型风电控制技术具有很好的弱电网适应性,可以有效避免风电并网次超同步振荡问题。但是虚拟同步控制引入固有的低频特征模式,接入强电网时会发生低频振荡,同时多台构网型风电机组并联运行时存在控制器相互作用。针对此问题,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虚拟同步控制方法的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并联运行时的控制相互作用及主导低频特征模式稳定性。揭示了虚拟惯量控制参数及系统运行方式对构网型风电机组并联运行低频振荡特性的影响。通过详细时域仿真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直驱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弱电网 特征模式分析
下载PDF
BFRP网格增强ECC复合加固混凝土圆柱轴压性能研究
10
作者 李大强 黄晓斌 +2 位作者 万旭荣 彭晓 陈轩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网格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BFRP-ECC)加固混凝土圆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对BFRP(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网格增强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和BFRP网格增强水泥砂浆(BFRP-mortar)复合加固混凝土...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网格增强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BFRP-ECC)加固混凝土圆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对BFRP(basalt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网格增强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和BFRP网格增强水泥砂浆(BFRP-mortar)复合加固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对比试验,分析了BFRP-ECC加固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等。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BFRP网格-基质复合加固混凝土柱数值模型,并通过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建模的准确性;同时,考虑了核心混凝土柱初始损伤的影响,建立了复合材料加固损伤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BFRP-ECC加固损伤混凝土圆柱各部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模式等。结果表明:采用BFRP网格增强水泥基质加固混凝土柱可以显著提高其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其中:ECC作为基质时效果更优;BFRP-ECC加固混凝土柱破坏具有延性特征,核心区塑性变形分布均匀;核心柱初始损伤对BFRP-ECC复合加固混凝土柱破坏模式的影响较小,且ECC以及BFRP网格仍表现出良好的协调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RP网格 ECC 破坏模式 受压性能 初始损伤
下载PDF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应用模式研究
11
作者 陈夕洋 张刘海 +4 位作者 朱国皓 陈锦清 季颀淞 颜哲 张永明 《现代建筑电气》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大、光照条件充足,其光伏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总结了目前车辆基地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同时分析了现有光伏发电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交流接入模式;针对车辆基地建筑用能特点,结合“直... 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作为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大、光照条件充足,其光伏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总结了目前车辆基地建筑能源使用情况,同时分析了现有光伏发电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交流接入模式;针对车辆基地建筑用能特点,结合“直流微电网”新型建筑供配电的理念,提出了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交直流混合供配电系统的架构,并给出直流微电网在车辆基地实际工程中的并网接线图,与现有光伏发电交流接入模式比较,提出的交直流混合供配电系统具有能效高与低碳效益,可为轨道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直流微电网 光伏 并网方式
下载PDF
基于前馈神经网络的多模式集成降水预报研究
12
作者 朱文刚 盛春岩 +2 位作者 范苏丹 荣艳敏 曲美慧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为提高山东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采用深度前馈神经网络(Deep Forword Neural Networks,DFNN)和降水分级最优TS(Threat Score)权重集成方法对多模式集成降水预报进行研究。对2019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为提高山东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采用深度前馈神经网络(Deep Forword Neural Networks,DFNN)和降水分级最优TS(Threat Score)权重集成方法对多模式集成降水预报进行研究。对2019年4—9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ECMWF)全球数值预报系统、中国气象局上海数值预报模式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9 km,CMA-SH9)和中国气象局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Meso⁃scale,CMA-MESO)逐24 h累积降水量预报进行有监督训练,得到4组DFNN(ES、EM、SM、ESM)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多模式降水分级最优TS权重集成方法建立Mul-OTS(Multi-mode Optimal Threat Score)集成模型。用2020年4—9月各模式逐24 h累积降水量进行降尺度格点预报,对5种集成方案对比检验、个例分析应用。结果表明:不同起报时间、不同预报时效,5组集成方案均降低了平均相对误差,ESM方案最好,Mul-OTS方案最差;4组DFNN方案均提高了晴雨准确率,ESM方案最好,Mul-OTS方案低于模式预报;4组DFNN方案均提高了各降水等级TS、ETS评分,对弱降水的提高幅度大于强降水,Mul-OTS方案对小量级降水等级订正是负技巧,对大量级降水等级的订正效果较好,但仍不如ESM方案;个例分析发现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ESM方案均优于其他集成方案。因此业务上采用最优的ESM方案建立了定量降水格点预报系统,为智能网格预报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神经网络 最优TS权重 多模式集成 格点降水预报
下载PDF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多工作模式下能量协调控制策略
13
作者 赵书慷 孙媛媛 +3 位作者 马钊 孙凯祺 李可军 李亚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83-3492,I0146,共11页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supply and utilization system,LVDCSUS)强调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直流用户侧电能产–销–储–用之间的协调统一,为推动直流用户侧灵活参与电力系统运行提供了全新思路。开展LVDCSUS用户侧电能的使用与生产相结合的研究,可有效挖掘直流用户侧的多元化电能资源灵活供给能力,为此该文首先依据LVDCSUS系统能量平衡关系将系统划分为全直流运行、余电上网运行、交流支撑运行3种运行模式;进而给出各模式下满足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储能荷电状态均衡、灵活性电力资源利用三方面整体要求的协调策略;最后建立了多运行模式切换规则,实现通过切换多种运行模式改变能量协调控制策略,使LVDCSUS在稳定运行状态下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能量互动。仿真结果验证了LVDCSUS多运行模式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 运行模式划分 源–网–荷–储 协调控制 能量平衡
下载PDF
混合动力船舶双向充电装置高性能控制策略
14
作者 王孙清 郑恒持 +3 位作者 于朝 孔昕 张炜 李彬彬 《船电技术》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充电装置作为混合动力船舶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保证了系统主交流电网与主电池之间的能量转换。因此,研究其控制策略以及充电效率等问题对今后混合动力船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混合动力船舶充电装置的电路拓扑... 充电装置作为混合动力船舶最重要的组成之一,保证了系统主交流电网与主电池之间的能量转换。因此,研究其控制策略以及充电效率等问题对今后混合动力船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混合动力船舶充电装置的电路拓扑进行了分析。其次,重点对系统中不同工作模式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在充电和馈网模式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相PWM整流器的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新型整体控制策略,对传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简化充电/馈网模式的控制策略并提高了充放电效率和集成度。最后通过Simulink软件的仿真平台以及样机实验平台,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船舶 充电装置 充电/馈网模式 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下载PDF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三电平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无差拍优化模型预测控制
15
作者 张博宸 周羽生 +2 位作者 周文晴 汤赐 肖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3,共8页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差拍可优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为了降低电网电流谐波量及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采用了基于幂次函数的滑模观测器,实现对电网电压和耦合项进行实时... 针对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差拍可优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为了降低电网电流谐波量及有功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采用了基于幂次函数的滑模观测器,实现对电网电压和耦合项进行实时性观测;以滑模观测器为基础,结合空间电压矢量位置信息,提出了基于电流无差拍的优化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减少了控制计算量;通过基于中点不平衡电压补偿的性能代价目标函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滑模观测器 NPC型三电平逆变器 模型预测控制 中点不平衡电压
下载PDF
基于POD方法的EPR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分析
16
作者 闵光云 冯琳娜 姜乃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9-669,共11页
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燃料棒相比M310燃料棒的棒长更长,导致其频率降低、幅值增大,在冷却剂的作用下,会加剧格架与棒束之间微动磨损(grid-to-rod fretting,GTRF),进而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将EPR燃料棒简化为3D梁模型,将... 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燃料棒相比M310燃料棒的棒长更长,导致其频率降低、幅值增大,在冷却剂的作用下,会加剧格架与棒束之间微动磨损(grid-to-rod fretting,GTRF),进而造成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将EPR燃料棒简化为3D梁模型,将刚凸和弹簧对燃料棒的约束等效为弹性约束,将带格架的燃料棒简化为多跨连续简支梁模型,然后基于ANSYS-APDL建立了EPR燃料棒的有限元模型.阐述了湿模态分析和湍流激振响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整理了12个格架失效工况,系统地研究了格架失效对湿模态和湍流激振响应的影响.针对EPR燃料棒流致振动问题,提出了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原理分析EPR燃料棒流致振动特性的方法,通过对快照矩阵进行POD分解生成投影子空间,将湍流激振响应投影到子空间进行模型降阶,最后在物理空间快速地重构湍流激振响应.结果表明:格架失效会导致频率降低,且湍流激振响应的幅值会在格架失效处增大;当格架失效使得EPR燃料棒模型成为悬臂梁结构时,湍流激振响应最大;前2阶POD降阶模型基本能快速重构燃料棒的湍流激振响应,且误差非常小.文章的研究将有助于核反应堆工程的优化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致振动 POD方法 EPR燃料棒 模态分析 格架失效
下载PDF
电流源型PWM整流器改进预测滑模控制
17
作者 黄勇军 李山 郭强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针对三相电流源型整流器(Current source rectifier,CSR)拓扑提出了一种改进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CSR交流侧,对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进行了优化预测算法,减小了程序计算负担;其次,在CSR直流侧,采用滑模控制得到网侧有功功率参考值,... 针对三相电流源型整流器(Current source rectifier,CSR)拓扑提出了一种改进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在CSR交流侧,对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进行了优化预测算法,减小了程序计算负担;其次,在CSR直流侧,采用滑模控制得到网侧有功功率参考值,提高了系统的动态性能。针对CSR交流侧LC滤波器容易产生谐振的问题,所提控制策略的代价函数增加了有源阻尼约束项;采用龙伯格状态观测器观测CSR交流侧电容电压,减少了传感器的使用。基于功率流的定量分析生成网侧电流参考,使得整流器能够在不平衡电网电压的情况下能实现恒定输出电流、网侧电流正弦化和高输入功率因数。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与样机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 状态观测器 电网电压不平衡 有源阻尼 滑模控制 谐波分析
下载PDF
道路网格网模式识别的关键指标设计
18
作者 陈亮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1期193-195,199,共4页
道路网是地图上的一类重要要素,道路网模式识别是道路网综合的基础,识别地图上形态各异的道路网模式,或提取特定模式的道路网是道路网综合研究的难点问题。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多注重定性研究道路网的模式,从定量角度研究的较少。本研... 道路网是地图上的一类重要要素,道路网模式识别是道路网综合的基础,识别地图上形态各异的道路网模式,或提取特定模式的道路网是道路网综合研究的难点问题。现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多注重定性研究道路网的模式,从定量角度研究的较少。本研究从格网模式道路网的形态特征出发,提取决定道路网格网模式的3个关键指标,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定了格网模式道路网的3个定量指标的范围值,为道路网格网模式识别和综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 制图综合 格网模式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基于统计分析和系统聚类的道路格网模式识别
19
作者 陈志康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2期197-199,203,共4页
从格网模式道路网的基本特征出发,即格网模式的道路网中纵横交错的道路线相互近似正交,组成大小不一,且相互嵌套的格网单元。从城市地图上采集到100个区域的道路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00个研究区域的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出格网模式道路网... 从格网模式道路网的基本特征出发,即格网模式的道路网中纵横交错的道路线相互近似正交,组成大小不一,且相互嵌套的格网单元。从城市地图上采集到100个区域的道路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00个研究区域的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出格网模式道路网的所有道路线夹角值,并求出他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利用非监督的聚类方法,识别出格网模式的道路网。本文方法效率高且易于运用在工程实践中,克服了以往的识别方法约束条件多、通用性受到限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网 地图缩编 格网模式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地震工程远程协同试验支持系统——NEES Grid CN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强 《信息技术》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地震工程远程协同试验的目的是促进国内地震工程研究资源共享和同行间的交流、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总体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防震减灾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交互平台。建设NEES Grid CN将更加有力地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NEES Grid CN可... 地震工程远程协同试验的目的是促进国内地震工程研究资源共享和同行间的交流、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总体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为防震减灾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交互平台。建设NEES Grid CN将更加有力地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NEES Grid CN可以实现试验设施协调工作;支持数据管理,并具有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用户共享功能、模拟代码共享功能、支持网格节点运行。NEES Grid CN将实现新的工作模式,从而有力地支持我国地震工程研究和各相关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协同试验 网格计算 工作模式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