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药提取物对灰树花液态发酵中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邓代霞 吴天祥 +2 位作者 李凤兰 吴力亚 袁丹丹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讨山药提取物对真菌灰树花的影响,本研究在灰树花液态发酵体系中分别加入山药汁、山药水提物、山药醇提物及特征成分尿囊素,研究其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索75%山药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的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 为探讨山药提取物对真菌灰树花的影响,本研究在灰树花液态发酵体系中分别加入山药汁、山药水提物、山药醇提物及特征成分尿囊素,研究其对灰树花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探索75%山药醇提物对灰树花发酵体系中的代谢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汁、山药水提物、山药醇提物及特征成分尿囊素对灰树花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当75%山药醇提物添加量为9 g/L时,促进效果最佳,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分别达到(2.23±0.02)g/L和(1.87±0.03)g/L,相比空白组极显著增加了46.71%和52.03%(P<0.01);当其特征成分尿囊素添加量为200 mg/L时,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相比空白组极显著提高了36.88%、47.72%(P<0.01);动态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表明,发酵第7 d,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达到峰值,且实验组菌体细胞能利用更多的还原糖,调控发酵体系pH,缩短发酵周期;分析多糖合成关键酶活性变化规律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葡萄糖激酶(GK)、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糖糖焦磷酸化酶(UDPG)活性显著增强(P<0.05),而葡萄糖异构酶(GPI)活性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表明山药醇提物可以较好地促进灰树花菌体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合成,且能调节关键酶活性,为中药与真菌共发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胞外多糖 生物量 山药醇提物 尿囊素 关键酶
下载PDF
灰树花与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营养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怡彬 沈恒胜 +3 位作者 汤葆莎 郑恒光 吴俐 陈君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1-76,共6页
以3种不同废弃资源培养料栽培灰树花和5种不同废料栽培白灰树花的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分析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灰树花和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平均含量22.95%),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17... 以3种不同废弃资源培养料栽培灰树花和5种不同废料栽培白灰树花的子实体为试验材料,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分析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灰树花和白灰树花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平均含量22.95%),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17.51%,二者均高于香菇子实体,但不同培养料差别较大;EAA/TAA在0.39~0.44范围内,EAA/NEAA平均值高达0.75,符合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模式。(2)灰树花和白灰树花子实体CS、AAS、EAAI和BV均优于香菇,且栽培原料对这些指标无显著影响;在NI方面,木屑、玉米秸秆和桑枝栽培的灰树花和白灰树花优于香菇,棉籽壳和羊蹄甲栽培原料生产的白灰树花劣于香菇;灰树花和白灰树花SRCAA指标低于略低于香菇,但远高于草菇和茶薪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白灰树花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猪苓菌丝菌核的显微结构及其多糖含量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萍 梁宗锁 +2 位作者 陈德育 张跃进 邱鹏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8-222,共5页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优;3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中,野生黑苓的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显微结构 猪苓多糖
下载PDF
灰树花蛋白β-葡聚糖的抗抑郁效果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与探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保红坤 朱科铭 +3 位作者 贾岳 刘天美 李浩然 杜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4,共7页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重度抑郁症有厌世或自杀的念头。目前西药一直是临床上使用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物,但使用这类药物大多表现出起效慢、有效率低、副作用大等缺陷。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我国传...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重度抑郁症有厌世或自杀的念头。目前西药一直是临床上使用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药物,但使用这类药物大多表现出起效慢、有效率低、副作用大等缺陷。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抑郁症的治疗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与西医药相比起来更为安全,因而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多食菌类有利于病体康复,药用菌类在中国作为中药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已具有较长的历史时期。灰树花蛋白β-葡聚糖(Grifola frondosa proteo-β-glucan,GFPβG)是名贵珍稀的药、食同源两用真菌灰树花中的主要活性有效成分。本文对GFPβG的抗抑郁效果及其涉及的生物学机制进行分析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抗抑郁新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灰树花 灰树花蛋白β-葡聚糖 抑郁症 生物学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