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苓菌丝菌核的显微结构及其多糖含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萍 梁宗锁 +2 位作者 陈德育 张跃进 邱鹏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8-222,共5页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优;3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菌核中,野生黑苓的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显微结构 猪苓多糖
下载PDF
从ITS序列探讨猪苓与其伴生菌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22
2
作者 邢晓科 郭顺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对猪苓菌丝、野生猪苓子实体、野生猪苓菌核和其伴生菌的 5 8SrDNA及其两侧的ITS 1区和ITS2区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猪苓与其伴生菌的ITS序列同源性达 99 3 6% 。
关键词 猪苓 伴生菌 ITS序列
下载PDF
蜜环菌激发子诱导猪苓细胞产生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夏洪燕 郭顺星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6,共5页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和菌核后 ,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 ,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 ,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 1 0min和 90min。与此同时 ,猪苓菌丝酶活性也... 研究了蜜环菌激发子处理猪苓细胞后活性氧产生及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 :蜜环菌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和菌核后 ,都能引起活性氧迸发 ,且出现两个迸发高峰 ,高峰期分别在加入激发子后约 1 0min和 90min。与此同时 ,猪苓菌丝酶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下降 ,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没有变化 ,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铃 蜜环菌 激发子 活性氧 酶活性 SOD POD CAT
下载PDF
猪苓菌丝形成菌核伴生菌的发现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顺星 王秋颖 +2 位作者 庄文颖 张集慧 邢晓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151-1154,共4页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 在野生猪苓 (Grifolaumbellata (Pers .)Pil偄t)菌核生长穴中首次分离到猪苓菌丝形成菌核所必需的伴生菌(Grifolasp .)。实验证明 :纯培养的猪苓菌丝不能形成菌核 ,但其与伴生菌共培养 ,无论在实验室培养基上或用树棒栽培 ,猪苓菌核形成很快且发育正常 ;伴生菌是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关键生物因子。另外 ,伴生菌菌丝和猪苓菌菌丝二者形态差别较大 ,前者多为细长的薄壁菌丝 ,后者多为细胞直径较大的薄壁和厚壁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丝形成 菌核 伴生菌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年龄的野生与家种猪苓菌核糖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5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2 位作者 王春兰 赵才安 李灵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0,共4页
野生与家种猪苓菌核还原糖含量均随生长年龄的增加而递减;二年龄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菌核中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一年龄菌核的脂肪含量最高;家种二年龄菌核的麦角甾醇含量最高,而野生菌核则与此相反。
关键词 猪苓菌核 多糖 蛋白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蜜环菌侵染猪苓菌核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3年第1期44-50,共7页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贴附于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产生侧枝,以无外壳的菌索形态侵入菌核。存在于菌核中的蜜环菌索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菌索的内部结构。菌索定殖菌核后,菌索顶端及其皮层菌丝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菌...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贴附于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产生侧枝,以无外壳的菌索形态侵入菌核。存在于菌核中的蜜环菌索虽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菌索的内部结构。菌索定殖菌核后,菌索顶端及其皮层菌丝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菌索分枝对菌核进行扩散侵染。蜜环菌侵染后期,菌索皮层的外层菌丝产生分枝,以菌丝形态穿入菌核的隔离腔壁,之后这些菌丝又可分化出新的菌索;蜜环菌在菌核中扩大侵染范围的另一途径是产生独立的侵染带,该带起源于菌索的皮层菌丝。由几列圆形菌丝组成的侵染带,可在大隔离腔内的菌核中远距离侵染,菌核不同部位存在的菌索侵染带可互相连接。观察分析了菌核体内蜜环菌索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核 蜜环菌 侵染
下载PDF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被引量:26
7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8期576-580,共5页
本文报道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菌核自蜜环菌获得营养的方式及其两种真菌的关系。蜜环菌侵染菌核后的初期阶段,猪苓菌核菌丝可反侵染于邻近的蜜环菌索皮层的1—3层细胞,从中获取营养;后期,菌核... 本文报道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侵染猪苓(Grifola umbellata)菌核后,菌核自蜜环菌获得营养的方式及其两种真菌的关系。蜜环菌侵染菌核后的初期阶段,猪苓菌核菌丝可反侵染于邻近的蜜环菌索皮层的1—3层细胞,从中获取营养;后期,菌核菌丝主要靠附着和部分插入蜜环菌索皮层及侵染带细胞的间隙吸收蜜环菌的代谢产物。由于得到了营养,蜜环菌侵染区外围的菌核菌丝开始繁殖。观察了细胞核分裂等菌丝生长特点。实验结果证明,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属于较特殊的真菌间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蜜环菌 共生关系
下载PDF
猪苓汤对Thy-1大鼠肾炎模型相关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全世建 熊曼琪 陈瑞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为探讨猪苓汤作用机制 ,选用Thy 1大鼠肾炎模型 ,以肝素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 ,病理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相比 ,IL 1β、TNFα、IL 6、IL 6mRNA均高于正常 (P <0 0 1) ;猪苓汤组与肝素组的TNFα、IL 6、IL 1β、IL 6mPNA均低于造型组 ... 为探讨猪苓汤作用机制 ,选用Thy 1大鼠肾炎模型 ,以肝素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 ,病理造模组与正常对照相比 ,IL 1β、TNFα、IL 6、IL 6mRNA均高于正常 (P <0 0 1) ;猪苓汤组与肝素组的TNFα、IL 6、IL 1β、IL 6mPNA均低于造型组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THY-1肾炎 细胞因子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猪苓菌丝细胞活性氧的产生及其种类 被引量:8
9
作者 夏洪燕 郭顺星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6-579,共4页
用液体发酵的蜜环菌菌丝、菌丝细胞壁及发酵液作为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均可诱导猪苓菌丝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产生量与激发子浓度具相关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甘露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性氧的产生,... 用液体发酵的蜜环菌菌丝、菌丝细胞壁及发酵液作为激发子,分别处理猪苓菌丝,均可诱导猪苓菌丝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产生量与激发子浓度具相关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甘露醇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活性氧的产生,证明活性氧种类包括过氧化氢(H2O2)、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根阴离子(O·-2)。Diphenylene iodonium (DPI)能削弱激发子对活性氧的诱导,表明O·-2来源于NADPH氧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活性氧 激发子 菌丝细胞 种类
下载PDF
蜜环菌和天麻、猪苓的关系及尚未大量人工驯化原因 被引量:8
10
作者 顾雅君 张明艳 +1 位作者 唐宏亮 张瑞英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6期20-20,28,共2页
主要概述了蜜环菌的主要特性和其与天麻、猪苓的关系,以及蜜环菌子实体尚未大量人工驯化的原因。
关键词 蜜环菌 天麻 猪苓 人工驯化
下载PDF
猪苓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丽霞 郭成金 《中国食用菌》 2008年第5期35-37,55,共4页
采用L16(45)正交设计,得出猪苓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取菌龄7d的菌丝体,以2%溶壁酶,0.6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3℃下酶解3h,原生质体数达到2.62×107个·mL-1。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取菌龄5d的菌丝体,以2... 采用L16(45)正交设计,得出猪苓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取菌龄7d的菌丝体,以2%溶壁酶,0.6mol·L-1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3℃下酶解3h,原生质体数达到2.62×107个·mL-1。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取菌龄5d的菌丝体,以2%溶壁酶,0.6mo·lL-1蔗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7℃的条件下,酶解3h。猪苓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10g、麦芽糖5g、酵母粉4g、0.6mo·lL-1甘露醇、琼脂5.5g,定容到1000mL。再生率可达到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原生质体 正交设计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猪苓菌核结构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2-317,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猪苓菌核的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组成猪苓菌核的菌丝与平板培养或发酵培养的猪苓菌丝比较,具有多分枝、融合频率高、菌丝形态不规则等特点。猪苓菌核表现了高度的结构分化,有表皮、表皮下层、疏松菌丝...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猪苓菌核的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组成猪苓菌核的菌丝与平板培养或发酵培养的猪苓菌丝比较,具有多分枝、融合频率高、菌丝形态不规则等特点。猪苓菌核表现了高度的结构分化,有表皮、表皮下层、疏松菌丝层和结构菌丝之分,结构菌丝是组成菌核的主要成分,疏松菌丝层类似一般菌核的髓,但大小、位置在菌核中变化较大。菌核的个体繁殖是由母体菌核的一束或几束菌丝突破表皮而萌发产生新的菌核;较系统的观察了猪苓菌核细胞分裂及其菌丝内部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核 结构 个体发育
原文传递
蜜环菌侵染后猪苓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及功能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3-288,共6页
蜜环菌通过猪苓菌核表皮侵染菌核时,菌核表皮下层的菌丝具特异的拮抗反应,如细胞中有结晶颗粒出现,厚壁菌丝形成,部分薄壁菌丝有质壁分离现象。蜜环菌的侵染诱导了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离侵染点一定距离的部位出现由少量木质化菌丝和厚... 蜜环菌通过猪苓菌核表皮侵染菌核时,菌核表皮下层的菌丝具特异的拮抗反应,如细胞中有结晶颗粒出现,厚壁菌丝形成,部分薄壁菌丝有质壁分离现象。蜜环菌的侵染诱导了菌核防御结构的发生:离侵染点一定距离的部位出现由少量木质化菌丝和厚壁菌丝形成的疏松带状;蜜环菌侵入后,上述菌丝增多并紧密排列形成菌核的初级隔离腔,入侵的蜜环菌和部分菌核被隔离在腔中;在初级隔离腔形成的同时,外围的次级隔离腔开始发育。蜜环菌菌索和皮层菌丝分枝可突破初、次级隔离腔的壁,再以菌索产生的侵染带侵染菌核较外部的最后防线即三级隔离腔。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蜜环菌侵染后菌核各防御结构的发生特点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核 蜜环菌 防御结构
原文传递
猪苓菌核结晶及厚壁细胞的起源与发育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猪苓菌核的含晶细胞发生于菌丝中间或顶端,该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质丰富等特点;结晶是由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沉积于液泡中逐渐发育而成,液泡周围常有数量较多的线粒体分布,结晶发育至一定大小时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结晶,单个结晶在菌核中... 猪苓菌核的含晶细胞发生于菌丝中间或顶端,该细胞具有体积大、细胞质丰富等特点;结晶是由细胞质中的微小颗粒沉积于液泡中逐渐发育而成,液泡周围常有数量较多的线粒体分布,结晶发育至一定大小时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结晶,单个结晶在菌核中可聚集成大的棱状晶体。厚壁细胞产生于菌丝中间,与两端细胞以横隔膜相隔,细胞质收缩的同时胞壁加厚,厚壁细胞发育至仅留很小胞腔或完全被加厚物质充满时,可与相邻菌丝细胞分离;猪苓菌核厚壁细胞与有些真菌无性厚壁孢子的形成类同,但其大小不等在5~30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铃菌核 结晶 厚壁细胞
原文传递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 被引量:24
15
作者 徐锦堂 郭顺星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Fr.)Karst.侵入猪苓Grifola umbellata(Pers.:Fr.)Pilá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索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Vahl:Fr.)Karst.侵入猪苓Grifola umbellata(Pers.:Fr.)Pilát)菌核,激活了猪苓菌抵御异体侵染免疫反应的本能,猪苓菌丝细胞木质化,形成与菌核表皮结构相似的隔离腔,将蜜环菌索和部分猪苓菌丝包围。在隔离腔中蜜环菌消化分隔在腔中的猪苓菌丝,另外猪苓菌丝也可侵入或附着在蜜环菌索及侵染带细胞间隙吸收其代谢产物,猪苓菌核即可萌发出新苓正常生长。当隔离腔中的猪苓菌丝被消化后,蜜环菌生活力也减弱,解体后被猪苓菌吸收利用,隔离腔变成空腔。从广义角度看,仍可把蜜环菌与猪苓菌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概括为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蜜环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